(完整)初中物理20个实验题
- 格式:doc
- 大小:412.01 KB
- 文档页数:22
力学基础性1. 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2. 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4. 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1.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3.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欧姆定律;5.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6.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7.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1.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建构密度的概念;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5.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7.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8.探究阿基米德原理;9.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图1 图 2图3图4 图5图6 图7图8 第二部分 热点题型突破题型一 作图题一 光学作图题(一)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1.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 ,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2.如图2所示,某人站在路灯下,请画出此人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
(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1.根据给定的反射光线,在图3画出由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入射光线。
2.画出图4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
3.如图5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60°角的太阳光,要想把这束光线射到井底,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和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
(三)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1.如图6所示,A ′O ′是A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7所示,从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 反射后,经过点A ,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3.在图4中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 点的光路图。
(三)根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请在图9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图9 图10图15图11图12图16图13图17图142.如图10所示,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的光路情况。
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请在图11中画出光线进入玻璃和穿过玻璃后的光路图。
4.请在图12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5.请在如图13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6.图14所示为眼的成因光路图,请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
7.点燃的蜡烛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实像,如图15所示,请画出A、B、C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8.如图16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9.图17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
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1、在学习欧姆定律此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 x的电路,其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 1 所示. R 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 s 闭合 s 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 ;当 s 、 s0 1 2 1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 1.(1)请你写出小明同学测R x的表达式. R x=(2)小红设计了一种不同样于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 2 所示.请你将图 3 中的器材按图 2 电路连接起来(用笔连线表示导线),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处于最右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3)比较两个电路图,请你说一说小红设计的电路的优点.2 、( 1)在考据欧姆定律实验中,所连接的电路如甲图所示,当E、 F 间接入的电阻 R 保持不变时,搬动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 P,读出三组不同样电压下的电流值,可研究出:当电阻一定是,电流与电压成比.调治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U,再依次将 E、 F 间的电阻 R0换成定值电阻R1、 R2,且 R2> R1> R0,要使 E、 F 间的电压表示数保持U 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选填“ A”、“ B”)端搬动,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将E、F 间的电阻换成一只额定电压是“ 3.8V ”的小灯泡.在乙图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选填“ A”、“ B”)端搬动,灯泡L 逐渐变亮,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大,电流表的示数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经过比较还发现,在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在增大,造成这一比值增大的原因是.当小灯泡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 3.8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最后归纳时,老师告诉同学们,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它并联在电路中时,只有极小的电流经过电压表,能够忽略不计,我们就是用上述方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假如考虑了电流经过电压表的影响,你们测量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小灯泡真实的额定功率(选填“偏大”、3 、某同学想研究经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以下列图的电路.采纳的器材有:阻值约为4Ω的 2B 铅笔芯一根,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0﹣ 0.6A 的电表, 0 一3V 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2A ),开关,导线等.(1)该同学依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端(选填“ a”或“ b“).(2)闭合开关后,两电表的指针都发生了偏转,但无论怎样搬动滑片,两电表的示数均保持不变且都在量程范围内,则产生故障的原因是(3)消除故障后,该同学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获得的几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当采集第三组数据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以下列图,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U/VI/A ▲(4)该同学采集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是(5)请依照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在给定的坐标纸上画出铅笔芯的I ﹣U 图线.(6)由画出的图线可知,经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为:.4 、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15V 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3A ”字样,实验中所用的四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 10Ω、 15Ω、 20Ω.(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满(如图)(2)小明在 a、b 间接入 5Ω的电阻时,调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 1.0A .断开开关,保持滑片的地址不变,用 10Ω的电阻代替5Ω的电阻,闭合开关,要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应将滑片向端搬动,读数时电流表示数为A.(3)断开开关,再用 15Ω的电阻代替 10Ω的电阻连续实验时,无论怎样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够完成实验,为了使这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a、 b 间电压不低于V.5 、某实验小组做“测定一组电阻 R1、 R2、R3的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电阻R1约为 2 欧,电阻 R2约为 5 欧,电阻 R3约为 20 欧.该实验供采纳的器材有:A、电源(电压恒定9 伏) B 、电流表(量程 0~安)C、电压表(量程0~ 3 伏) D 、开关、导线若干E、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10 欧,额定电流安) F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20 欧,额定电流 1.5 安)G、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60 欧,额定电流安)H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70 欧,额定电流 0.1 安)(1)为了测定R1、 R2、 R3的阻值,实验中应采纳的滑动变阻器是(填字母编号).(2)依照实验电路图,请在答题纸上用划线当导线完成实物图乙的连接.(3)某次实验中,实验操作正确,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伏,电阻的阻值为欧.6 、小娟利用图 1 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选填“左”或“右” )端,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小娟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搬动变阻器的滑片晌,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化,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选填“断路” 或“短路”).(3)故障消除后,小娟依照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图2)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Ω,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1V 时,小灯泡的电阻是Ω,进一步解析图象能够发现小灯泡的电阻不断变化,这是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选填“增大”或“减小”).7、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满.(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移至(选填“ A”或“ B”)端.小明闭合开关后,搬动滑片P 到某一点时,读出电压表示数为1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计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3)小明仅把这一次实验测量所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原因是.(4)如图丙所示是其他两组同学依照测得数据作出的I ﹣U 图象,解析图象可知:RaRb.(5)另一组的小红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搬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都不改变,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6)还有一组的小亮同学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接错了,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搬动变阻器的滑片 P,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出现故障的原因是.8 、小刚同学想用以下列图器材来测量定值电阻R 的阻值,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接着完成以下步骤:(电源电压为6V)(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满.(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使变阻器电阻(填“最大” 、“最小”或“中间” )地址.(3)小刚经过调治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共测得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4)在实验过程中,当电阻两端电压最大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W.(5)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够完成的实验是:A B;(6)若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 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量灯泡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9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以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 的电源、“ 3.8V 1.5W ”的小灯泡、标有“20Ω 1.5A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依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满.(要求连线不得交织,电流表的量程选纲要合适)(2)第一小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马上发出光明刺目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的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②.(3)第二小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可否断路;C.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可否发光.试验次数 1 2 3电压 U/V电流 I/A I 3电阻 R/ ΩR 3①第 3 次实验中电流表读数I 3如图丙所示,则I 3=A;计算得出R3=Ω.②从表受骗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10 、小红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 2.5V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1)请你帮助她把图中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保证闭合开关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以下列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Ω(电阻值保留一位小数).(3)滑动变阻器甲上标有“5Ω 2A ”,滑动变阻器乙上标有“20Ω 1A ”.若实验中电源输出电压为 6V 不变,则小红采纳的滑动变阻器是.(填“甲”或“乙” )11 、小敏用以下列图的实物电路图,研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 3V,5 个定值电阻值分别为5Ω、 10Ω、 15Ω、 20Ω、 3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 Ω.(1)请在甲图中将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变小).(2)开关 S 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在(填“左”或“右” )端;实验过程中,搬动变阻器滑片晌,眼睛应主要凝望(选填“变阻器滑片” 、“电压表示数”或“电流表示数”).(4)依照前 4 次实验所测的电流和电阻值,在乙图中描出了 4 个点,则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它的值为.(5)第 5 次实验中,将定值电阻由 20Ω换为 30Ω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 )端搬动.(6)小敏发现无论怎样搬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来无法达到实验要求,此时小敏可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序号).A、更换一块新的电压表B、增加一节干电池C、用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代替原来的滑动变阻器.12 、小红小组要测定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的电阻.现有以下器材:电流表一只(量程0~ 0.6A 和 0~ 3A);电压表一只(量程为0~ 3V 和 0~ 15V);滑动变阻器两只(“ 5Ω 1A ”、“20Ω 2A ”)开关一个;干电池若干节;导线若干.(1)依照你的估计和实验经验,滑动变阻器应采纳只,实验更便于完成.(2)小红小组用 2 节干电池(已使用)正确连接电路后,无论怎样调治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都达不到 2.5V ,她们应该.(3)小红小组实验记录和计算以下表:电压 U/V电流 I/A功率 P/W灯泡发光情况灯丝暗红稍微发光正常发光发光很亮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②依照她们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请说出两点):,;③请在坐标图中画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图象;④在正常发光下,小灯泡的电阻是Ω;⑤依照画出的图象,你得出的结论是:.(4)当小红小组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到3V 正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小灯泡突然熄灭,仔细观察小灯泡钨丝被烧断,这时她们进一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5)小红小组在议论交流时,发现有的组的同学将电压表连接成以下列图电路,则这种连接测量出的电阻值比本质电阻值偏,其原因是.13 、要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 2.5V 小灯泡的电阻(电阻大体在6~10Ω之间),刘星同学连接了以下列图的电路.次数电压 U/V 电流灯泡亮度I/A1灯光稍微2较暗3正常发光4很亮(1)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满.(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选填“断开”或“闭合”),滑片应移到(选填“ A”或“ B”)处.(3)闭合开关后,刘星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圆满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为了能使小灯泡发光,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4)实验完成后,刘星将有关数据和现象填在表格里:由此可知,小灯泡在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保留一位小数)从表中数据可知,灯丝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选填“变大”或“变小”),电阻变化的本质是灯丝的电阻随而增大.(5)从表中数据可发现小灯泡的亮暗主要与有关.(完满版)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题精选(含答案)参照答案1.2.正 BA 变大灯丝电阻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偏大3. b 错将滑动变阻器下方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0.30 防备有时性,便于找出规律经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右 0.57.5 5. G25 6.左短路8.35 增大7.B10 不合适一次测量拥有有时性,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或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定值电阻断路8.最大滑动变阻器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测量电阻R的电功率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增大9.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关系结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10.乙11.右电压表示数保持电阻R 两端电压不变电压2V 右 B 12.“ 5Ω 1A ”换新电池0.8 灯泡电压增大,本质功率也在增大灯泡本质功率增大,灯泡亮度增加7.8 随电压和电流的增大,灯泡灯丝的电阻也在增大减小至零增大至等于电源电压大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灯泡两端的本质电压大,计算出的电阻也偏大 13.断开 B 电路电流太小搬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8.3Ω变大温度高升灯泡的本质功率第11页(共 11页)。
初中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实验30题1、 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①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②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________与 ________ 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4)本实验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以下所研究的物理问题采用相同方法的是( ) A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B 通过实验与推理,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C 探究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D 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⑶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列举2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⑷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图1 图2 图3 图4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⑹若得到像和物距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产生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为何要点燃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如果将另一个蜡烛也点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中考物理实验题大全力学一、*测物质的密度1、小华同学用量筒和托盘天平测量牛奶的密度。
(1)在调节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3)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杯中牛奶的质量为g;牛奶密度为kg/m3。
(4)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这样调整的好处是。
2、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测量一小块金属的密度,他们利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细线等,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B.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C.将金属块浸没到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量筒中水和金属块的体积V2;D.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F针对以上设计,同学们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图所示。
(1)根据小轩的说法,他设计的三个步骤正确顺序为⎽⎽⎽⎽⎽⎽⎽⎽(用字母表示),测得金属块的体积V=⎽⎽⎽⎽⎽⎽⎽⎽,密度ρ=⎽⎽⎽⎽⎽⎽⎽⎽。
(2)根据小海的说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可求出金属块的体积V=⎽⎽⎽⎽⎽⎽⎽⎽,密度ρ=⎽⎽⎽⎽⎽⎽⎽⎽。
二、*二力平衡3、(4分)如图是用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说明:甲图中是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乙图中是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木块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1)同学们讨论认为甲图的实验设计优于乙图的实验设计.其主要原因是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以下是选用甲图的实验部分步骤:①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完满版)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 个实验( 2011 年版)1.基本操作类实验( 7 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有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通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 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依照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依照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测定性实验(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依照必然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经过的行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详尽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一致,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然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经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研究性实验( 9)●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通电螺线管外面磁场的方向●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研究性实验 9 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 45%。
研究性实验不用在实验时对全部科学研究要素左右逢源,而应依照课题特点重视部分要素。
比方:“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可以重视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样的课题,重视不同样的要素,经历这 9 个研究性实验此后,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将获取全面发展。
1 / 1。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是 m3,物体的密度是 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 ( ).(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薄膜凸出程度小华0.815h1210h2310h3小明 1.0420h4518h5小红 1.2620h6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 .(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③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声学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ﻫ(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1.声音的探究(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ﻫ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ﻫ(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ﻫ(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用力大小小大较大尺的振动幅度小大较大尺拍打桌子的声音小大较大(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ﻫ存在的是:(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ﻫ(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ﻫ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ﻫ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3.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ﻫ(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2(ﻫ)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ﻫ(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ﻫ(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5)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频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ﻫ(6)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ﻫ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 F 铜100 0.76B 铜60 0.89 G钢80 1.02C铜60 1.02 H 尼龙80 1.02D 铜80 0.76 I 尼龙100 1.02E 铜100 1.02 J(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ﻫ(2)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ﻫ(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ﻫ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光学1.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ﻫ(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ﻫ(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ﻫ(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5(ﻫ)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ﻫ(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0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ﻫ)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ﻫ(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像.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30°30°2 40°40°3 50°50°2. 平面镜成像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1)小明发现在蜡烛A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ﻫ)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ﻫ)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ﻫ)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光的折射1.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ﻫ(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ﻫ(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2(ﻫ)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内.ﻫ在实验中,发现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而且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而且光强越来越弱,反射光强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小明同学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让光从半圆形玻璃砖直边上射入玻璃砖,则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就找不到前面实验中出现的现象.ﻫ他把这个发现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ﻫ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让光从水中射向水面、再让光从水面入射到水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ﻫ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②.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入射角i 0°30°39°39°30´40°50°折射角r 0°51°79°82°90°反射的能量4.7%6.8% 36% 47% 100% 100%(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i≥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ﻫ)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凸透镜1.(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cm;2(ﻫ)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ﻫ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ﻫ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 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ﻫ(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ﻫ(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变小/不变)3.(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 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ﻫﻫ(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 缩小2 3015 缩小3 2020 等大4 15 30 放大5 12 60 放大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ﻫ答:4.(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ﻫ(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ﻫ(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2011•抚顺)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像未画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填“上”“下”)移动.ﻫ(2)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ﻫ(3)实验中小平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ﻫ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ﻫ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ﻫ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 ).(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ﻫ(7)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图.(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ﻫ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ﻫ(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ﻫ(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ﻫ(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10)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ﻫ(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学1. 熔化.(2012•莆田)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ﻫ时间/min 01 2 3 4 5 6 7 8 91011温度/ -8-6 -4 -2 0 0 0 0 12 3 4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或“液态”).(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5)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4(ﻫ)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从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 g•℃).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ﻫ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的理由是、[测量数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2).ﻫ[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2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ﻫ[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思维]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3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 蒸发(2011•莆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ﻫ(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ﻫ(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快慢.ﻫ(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ﻫ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ﻫ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ﻫ)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ﻫ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ﻫ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ﻫ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ﻫﻫ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ﻫ(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ﻫ)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ﻫ(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ﻫ3. 沸腾、(2008•滨州)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ﻫ(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ﻫ(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ﻫﻫ(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ﻫ(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中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问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物质酒精水煤油。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本文档为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提供了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进行实验的题目,并附有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的列表:题目1:重量与质量的关系题目: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答案: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题目2:摩擦力的影响题目: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答案: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这是因为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使其难以克服阻力而移动。
当摩擦力较大时,木块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克服阻力移动,因此速度较慢;而当摩擦力较小时,木块受到的阻力较小,移动速度较快。
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声学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1.声音的探究(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是:(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光学1. 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 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 入射,接着她以ON 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0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 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0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 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 特点”的实验(如图甲).(1)小明发现在蜡烛A 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 (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 动蜡烛B ,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40° 40°3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光的折射1.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 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2)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内.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i≥ 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凸透镜1.(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变小/不变)3.(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4.(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2011•抚顺)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像未画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填“上”“下”)移动.(2)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实验中小平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7)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图.(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热学1. 熔化.(2012•莆田)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或“液态”).(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5)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4)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从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g•℃).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的理由是、[测量数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2).[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2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思维]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3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 蒸发(2011•莆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快慢.(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3. 沸腾、(2008•滨州)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中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问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 B.b C.c D.d..如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纯的原理是根据酒精和水的不同.(2)要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可以使酒精.(3)此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先后有、.如图盛水容器中浮着一装水的小杯A,倒扣一小杯B,给容器加热并使容器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时,A、B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向沸腾中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 kg,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22℃,比热容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最少加热至82℃.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kg 肉.(不计热损失)(2012•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填序号).(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3)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4)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此时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5)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100g,从90℃升高到95℃,水的内能增加了J;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消耗g酒精.[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4. 比热容.(2012•烟台)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12•山西)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小伟设计了如图1的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R甲>R乙.(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由于.(2)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是为了探究电热与的关系.(3)要利用此装置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你还需要的操作是.(4)将此装置改装后可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如图2所示,测量时,分别向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加入初温均为t0、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分别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水、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2011•济南)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此实验中用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 .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D .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5)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将物体吸收的热量转换成易测得的量,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这种方法.请你运用同样方法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008•河北)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1)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① ②(2)为了进一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认为表格内项目栏中应增添的一项内容是: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 瓶中装的是水,B 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1)为了完成实验,请在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全;且开关闭合前滑片P 应置于 (“M 或N”)端. (2)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 和初温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选填A 或B )瓶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快,表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物质的这种属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 (3)实验结束时,小明测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假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那么煤油的比热容C 煤= .(4)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① ;② .(5)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 和电流I 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电学1.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010•长沙)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 (1)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 、B 、C 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答案】B【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
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2.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3.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4.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 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9.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0.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作者:————————————————————————————————日期:电学实验专题 一、伏安法测电阻1、如图13甲所示是小红同学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物连接图。
(1)电源电压6V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她完成电路的连接。
(2)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电压表指针有偏转,请帮她找出故障的原因(填下列故障原因的代号) A 、小灯泡短路 B 、电源接触不良 C 、小灯泡断路 D 、电流表内部短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则小灯泡的电阻 为 Ω。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应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其中电流表示数为0.5A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 /V 1.0 1.5 2.0 - 3.0 电流I/A0.20.30.40.50.6图13甲 乙 乙0 1 2 3 V 0 510 15 153 - 甲 A 2- 0.6 3V- 3 15I /AO 1.0 2.0 3.0 0.20.4 0.6(4)在丙图中作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线.2、我们已进行过学习探究“欧姆定律”。
(1)小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实验探究题一光、密度、水沸腾1.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
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
2.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____的距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若小明同学在纸板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1)如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如下图乙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cm.(2)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下图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3)如下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 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2)当h="4cm"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 N.(3)从开始提升到h=16cm,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是多少?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四、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11.关于电流方向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B.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C.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正极由电源内部流向负极D. 直流电源对用电器供电时,电流都是由电源的负极通过用电器流向正极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某学生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用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接线柱,问在这种情况下,电压表的量程是[ ] A.0~3伏B.0~15伏C.3~15伏D.不能用来测量,无量程七、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关于开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改变,它的作用并不改变B.一个开关能控制三盏灯,这三盏灯一定是串联的C.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各支路上的用电器D.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八、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2014年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习题及答案D(1)能透过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不会虚(2)可能是像的位置没有找准或因为玻璃板有厚度,测量时玻璃板的厚度没有考虑,或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等。
(3)是因为玻璃板有两个成像的面,前后面都成了像。
(4)①相等②与玻璃板垂直③相等3、小明一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的中心的距离是15㎝,然后把凸透镜、光屏、蜡烛安装到光具座上开始实验。
如图所示。
(1)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2)实验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F、B、C、D、E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烛焰在________点,屏上的像最大;烛焰在___________点,屏上的像最小;烛焰在_____点,屏上得不到像。
(4)小明将实验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请你改正他的错误之处并补充完整。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放大F<U<2F照相机虚像解析与答案:(1)15(2)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光屏烛焰光屏上(3)B E A和F(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类型二、热学实验4、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4、实验的设计性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5、实验的开放性这种方法是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
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
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实验知识考点梳理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与步骤:(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记录下来角i 角r第一次第二次(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方法与步骤: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大小的比较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第一次第二次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法与步骤:(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
(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测量和观察。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观察在屏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像的性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实虚正倒缩放u>2f 实倒缩f<u<2f 实倒放u<f 虚正放类型二、热学实验实验4、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方法与步骤: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C3、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类型三、电学实验实验5、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连好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2、照图乙连好电路,将开关都闭合,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3、分别断开S1、S2、S,观察灯炮的亮灭情况。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中的用电器,用电器的位置变了,它的控制作用可能改变。
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甲乙实验6、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方法和步骤1、照图甲接好电路。
2、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A、B、C三点,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4、照图乙连好电路。
5、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 A、I B、I 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甲乙实验7、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方法与步骤: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电压。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甲乙实验8、探究欧姆定律方法与步骤:1、按图甲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R=R1=5Ω)电压U/V电流I/A2、换接另一个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值。
(R=R2=10Ω)电压U/V电流I/A3、在图乙中画出每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
4、分析得出电流I、电压U的关系,可表示为:同一导体的电流跟电压成压比。
5、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甲乙实验9、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方法与步骤:原理: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算出电阻。
步骤:1、照图所示连好实验电路。
2、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3、多次调整变阻器的滑片,再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中。
4、利用公式算出电阻值。
5、比较计算出的电阻值,大小相同吗?你得出的规律是什么?你对出现的现象怎样解释?测得的电阻值大小不同,且所加电压越大,电阻越大,是因为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实验10、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方法与步骤:原理: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根据电功率的公式P=IU可知,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器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它的电流,代入公式即可求出。
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检查无误。
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标在灯口上),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算出额定功率的大小。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功率。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它的实际功率。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A、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B、闭合电路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阻值最大处(或最右端),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
实验1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方法与步骤:方法:1、实验时,注意控制变量。
2、实验时,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步骤:1、将电磁铁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试着用电磁铁吸引曲别针。
2、保持线圈匝数一定,线圈内有铁钉,改变电流大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3、保持线圈匝数,电流一定,比较线圈中有、无铁芯时磁性强弱。
4、保持电流一定,线圈内有铁芯,改变线圈匝数,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内有无铁芯。
类型四、力学实验实验12、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方法与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
(1)将天平水平放置。
(2)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3、读出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4、若要测液体的质量,则用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质量即可。
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实验13、构建密度的概念方法与步骤:1、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将数据填入表格甲,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如图乙所示。
3、通过分析所作的图像,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4、用铁、木块做实验,并作出图像,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