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名词解释)
- 格式:wps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理学:第⼋章_尿的⽣成和排出第⼋章尿的⽣成和排出⼈体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摄⼊代谢和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氧和能源物质被不断地消耗,为各种⽣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同时产⽣对⼈体⽆⽤甚⾄有害的终产物。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体内的异物及过剩不需要的物质经⾎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所以,排泄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的最后⼀个环节,是多系统功能互相协调才得以完成的⼀种重要⽣命活动。
⼈体主要的排泄途径:⽪肤:⽔、盐类、少量尿素、乳酸等。
肺:CO2、H2O、挥发性药物等。
消化道:排泄物混合在粪便中。
Ca、Mg、Fe、P 等电解质、胆⾊素、毒物等。
胆⾊素-肝脏排泄在肠中起变化的胆⾊素(尿胆素、粪胆素)。
⽆机盐-经⼤肠粘膜排出的,如钙、镁、铁等。
唾液腺:碘、铅等。
肾脏:最重要,以尿的形式由肾排出。
所含排泄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并随机体的不同状态⽽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含量。
有:⽔、尿素、尿酸、肌酐、盐类、药物、毒物等。
肾的功能:1) 排泄功能:排出机体的⼤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体内的异物。
2) 调节功能:调节⽔、电解质、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稳态。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液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Na+、K+、Cl-等。
排出过剩 H+维持酸碱平衡。
3) 内分泌功能:产⽣肾素、促红细胞⽣成素等。
尿的⽣成包括肾⼩球的滤过、肾⼩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本章主要讨论尿的⽣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肾脏排泄功能的⽣理意义及输尿管和膀胱的排尿活动。
第⼀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流量⼀、肾的功能解剖:(⼀)肾单位和集合管:1.肾单位(nephron)是肾的基本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两侧肾有170~240万个肾单位。
2.集合管(collecting duct)在胚胎发⽣中起源于尿道嵴,故不属于肾单位,但功能上与远端⼩管密切相关;在尿浓缩过程中起作⽤;每条集合管可收集多条远曲⼩管运来的液体;许多集合管汇⼊乳头管,最后形成尿液经肾盏、肾盂、输尿管⽽进⼊膀胱。
《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放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排泄 2.肾小球滤过率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肾糖阈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二、填空题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是_________。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其中促进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____,阻止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分泌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6.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到_____________储存并释放入血。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对_____的通透性,使尿量_________。
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__________,高级中枢在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肾 E.肛门2.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D.小管液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多3.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D.神经一体液调节 E.反馈调节4.神经对肾血管的调节主要依靠:A.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 B.副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C.交感神经舒血管作用 D.副交感神经舒血管作用E.脊髓的背根舒血管纤维5.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C.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全长均有滤过作用D.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E.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6.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 B.有效滤过压 C.出球小动脉血压D.肾动脉血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7.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与血浆的相同D.低于终尿 E.与血浆不同8.肾脏疾病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A.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减少 B.血浆蛋白含量增多C.滤过膜上唾液蛋白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滤过膜通透性增加9.下列情况中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滤过膜有效面积减小C.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 D.肾小囊内压升高E.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不变10.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A.大量失血 B.剧烈运动 c.大量出汗D.肾血流量增加 E.大量呕吐11.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B. 出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全身动脉压E.肾动脉血压12.酸中毒时常伴有高血钾的主要原因是:A.H+-Na+交换增强 B.细胞破坏,释放K+增加 C.K+-Na+交换增强 D.重吸收K+增加 E.H+-K+交换增强13.正常终尿量占原尿的:A. 1% B.2% C.5% D.10% E.20%14.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B.有效滤过压增加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容量增加 E.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15.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和分泌K+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D.心房钠尿肽 E.肾素16.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最敏感的刺激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循环血量减少 E.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17.破坏动物的视上核,将会出现:A.尿量增加,尿浓缩 B.尿量不变,尿高度稀释 C.尿量减少,尿浓缩 D.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E.尿崩症18.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ADH分泌减少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9.肾脏维持机体水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下列哪项活动实现的A.肾小球滤过率 B.近曲小管和髓袢重吸收水量C.肾小管的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E.球—管平衡20.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胸腰段 B.下丘脑 C.脊髓骶段D.延髓 E.脊髓腰段21.通过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A.髓袢降支细段B.髓袢长支细段C.近端小管D.远球小管E.集合管2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B.每侧肾生成的超滤液C.两侧肾生成的血浆流量D.两肾生成的终量E.每侧肾生成的终尿量23. 下列各项中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A.饮大量茶水B.饮大量清水C.静脉注入生理盐水D.静脉注入20%甘露醇250mlE.静脉注入速尿24.急性肾炎出现血尿的原因是:A.血将蛋白浓度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囊内压降低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滤过膜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25.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A.醛固酮B.血管紧张素C.抗利尿激素D.肾素E.肾上腺素26.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肾小管是A.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集合管E.以上全有27.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A. 集合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 髓袢降支E. 近端小管28.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 肾素B.血管紧张素C. 醛固酮D. 抗利尿激素E. 前列腺素29.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障碍表现为:A. 尿失禁B.无尿C. 尿潴留D. 尿崩症E. 以上全不是30.肾脏通过下列哪项完成泌尿功能:A. 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B.肾单位和集合管的活动C. 肾小体、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E.以上全不是31.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物质是:A.分泌H+和K+ B.分泌NH3和K+ C.分泌H+和NH3D.分泌H+、K+和NH3 E.分泌Na+3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B.滤过面积的改变C. 囊内压的改变D.滤过膜的通透性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33.各段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集合管34.各段肾小管中,具有调节终尿量作用的是:A. 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C. 髓袢降支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以上都是35.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有关: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肾素C.抗利尿激素D. 醛固酮E.前列腺素36.临床上给患者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是通过: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增加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C.减少血管升压素的释放D. 减少醛固酮的释放E.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37.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尿失禁B.尿潴留C.尿频D. 多尿E.少尿3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血容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 血容量减少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多E.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39.下列哪种情况醛固酮分泌将增多:A.血Na+升高和血K+降低 B.血Na+降低、血K+升高C.血Ca2+升高 D.血Cl-升高E. 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40.临床上低血压性休克的患者少尿的原因之一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水利尿C. 渗透性利尿D.尿崩症E.囊内压升高A2型题41.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症,但血压正常。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总结生理学重点知识,今天我们先学习生理学之尿的生成和排出问答(一),具体内容如下: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解答:尿生成有三个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成为小管液。
小管液经过小管细胞选择性的重吸收:水、Na+、K+、HCO3-、Cl-等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小部分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多余物质不被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小管细胞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物质(比如青霉素、酚红)等。
由肾小球滤过的超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超滤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变化,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2.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生理意义如何?解答:肾脏的血液循环的特点有:(1)肾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20%-25%,为各种排泄物及时经肾排出提供了重要条件;(2)肾血流的分布不均,皮质血供占94%;髓质占6%,为皮质的滤过功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3)两个串联的毛细血管网,且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吸收;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有利于肾髓质高渗透压的维持;(4)肾血流量主要由于自身的调节作用,基本维持稳定,这对肾小球的滤过率的恒定是非常重要的。
3.肾脏的泌尿功能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中有何生理意义?解答:肾脏泌尿功能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可以:(1)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中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等含氮物质。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通过尿的生成(urine formation) 和排出(excretion) ,肾实现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液渗透压,体液量和电解质浓度,以及调节酸碱平衡等功能。
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ultra —filtrate);②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selective reabsorp —tion);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
肾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可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索等,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的 1 仅一羟化酶可使25 一羟维生素D,转化为1, 25 一二羟胆骨化醇(1,25 一dihydroxycholecalcifer01) ,从而调节钙的吸收和血钙水平;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PGEz,PGI。
),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和机体多种活动的调节。
此外,在长期饥饿时肾还是糖异生的场所之一。
可见,肾具有多种功能。
本章重点讨论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为实质性器官,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位于髓质表层,富有血管,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
髓质位于皮质深部,血管较少,由15〜25个肾锥体(renal pyra —mid)构成。
锥体的底朝向皮质髓质交界,而顶部伸向肾窦,终止于肾乳头(renal papil 一1a)。
在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的尿液,经集合管在肾乳头处开口进入肾小盏(minor ca-lyx) ,再进入肾大盏(mador calyx) 和肾孟(pelvis) ,最后经输尿管进入膀胱。
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壁含有平滑肌,其收缩运动可将尿液驱向膀胱。
在排尿时,膀胱内的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的构成人类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nephron)。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泄: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
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
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器促进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
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特别告诫: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原尿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排尿的意义: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泄,否则可以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损害生命。
尿的生成和排除1.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以及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
排泄器官有肾脏、肺、皮肤、消化道等其中肾脏最为重要。
肾脏除具有排泄功能外,还可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内分泌的功能2.尿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肾小球的滤过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成分滤入肾小囊的过程。
需要滤过膜结构和有效滤过压的动力驱动。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为单位时间内(每分钟钟)两侧肾小球滤出的原尿量。
滤过分数为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浆流量的比值。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某些成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重新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方式; 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重吸收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
Na+的主动重吸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其他物质的被动重吸收和继发性主:动重吸;水的重吸收有两种情况,一为必需重吸收,是伴随溶质的强制吸收,与体内水分多少。
无关;二为调节性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影响,与体内内水分多少相关,因此决定尿量多少。
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浆浓度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限度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这一血特浓度即葡萄糖的肾阈值. 称为肾糖阈。
将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和血浆中某些物质送入管腔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①H+的分泌通过与小管液的Na+交换,是Na+与HCO3,重吸收回血液;②NH3的分泌则与H+结合,促进H+排出和NaHCO,的重吸收;③K+的分泌也与小管液的Na+进行交换,与H+一Na+交换存在竞争抑制作用。
它们共同作用起到排酸保城、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3.原尿生成的调节因滤过膜通透性及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膜通透性减小、滤过面积减少、有效滤过压下降及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都将使尿量减少。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生理学》考点:尿的生成和排出尿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1、尿量正常值:1000~2000ml/d;多尿>2500ml/d;少尿<400ml/d;<100ml/d。
2、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调节,Na和K 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min。
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19%3、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4、有些肾脏疾病因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使电学屏障减弱,白蛋白滤过量会显著增多,出现蛋白尿。
另一些疾病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减弱,使正常不能被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红细胞滤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人两肾每天生成原尿180L,99%被重吸收,1%被排出体外。
2、CL、N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对NaCl的吸收分主动重吸收(占2/3)和被动重吸收(占1/3)两部分,水的重吸收是被动,随Na盐的等物质的多少变化(女人是水,跟着男人盐走)。
3、NaCl在髓袢的重吸收部位在升支粗段,是一个主动重吸收NaCl、KCl的过程;速尿和利尿酸能抑制Na-2Cl-K转运,使NaCl重吸收减少,而利尿。
4、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调节,Na、K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5、HCO3重吸收是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的,所以重吸收优于Cl的重吸收。
6、肾糖阈: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80mg/100m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将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出一、引言在人体生理学中,尿的生成和排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尿的生成涉及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作用,以及膀胱逼尿肌的收缩。
而尿的排出则涉及到尿道括约肌的协调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尿的生成和排出的生理学原理及其在人体生理中的重要性。
二、尿的生成尿的生成主要发生在肾脏中。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是肾脏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血液中的部分成分会被过滤出来,形成原尿。
这个过程主要依赖于肾小球的半透膜性质。
2、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时,会发生重吸收和排泄作用。
肾小管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将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将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排入尿液。
在这个过程中,肾小管还能根据身体需要,调节水分的排泄量。
三、尿的排出尿液在膀胱中积聚,当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引发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尿道括约肌的舒缩,将尿液排出体外。
1、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是排尿反射中的主要肌肉。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会带动膀胱壁的排尿感受器兴奋,进而引发排尿反射。
2、尿道括约肌的协调作用尿道括约肌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尿液的排出。
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尿道括约肌舒张,允许尿液排出体外。
随后,尿道括约肌逐渐收缩,防止尿液回流。
这个过程需要协调膀胱逼尿肌的收缩,确保尿液顺畅排出。
四、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是人体生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作用形成尿液。
尿液在膀胱中积聚,当达到一定量时,通过排尿反射将尿液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需要肾小管、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等结构的协同作用。
贵州中公教育 1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尿的生成和排出
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今天我们总结尿
的生成和排出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具体内容如下:
滤过平衡: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有效滤过压为0时滤过停止。
肾糖阈:正常为160~180mg%。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到使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
这时血中的葡萄糖度称为肾糖阈。
滤过分数: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按肾血浆流量为
660mmin ,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
球管平衡:近端小管对肾小球滤过液的定比重吸收。
即滤过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
过量的65-70%左右。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至于因肾小球的滤过减少而出现大幅度的变
动。
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情况。
其机制是由于降低血浆晶体渗透压,使抗利尿
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变化经执业医师致密斑负反馈影响肾小球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的
现象。
1.肾单位(nephron) 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致密斑(macula densa)是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部的一小块由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
它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
3.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4.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球滤过。
5.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6.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正常约为19%。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glomerular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8.重吸收(reabsorption)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
9.肾小管的分泌(tubuler 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10.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11.低渗尿( hypotonic urine) 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
表示尿被稀释。
12.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 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
13.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14.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15.水利尿(water diuresis) 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
尿。
16.肾素(renin):肾素是肾脏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17.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
18.清除率(clearance, C) 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