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盖面积20年减少40_
- 格式:pdf
- 大小:698.06 KB
- 文档页数:1
冰冻圈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的冰冻圈正在发生变化。
冰冻圈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冰雪,包括北极冰盖、南极冰盖、高山冰川和季节性冻土等。
它们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全球气候,还会对人类、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深远的影响。
北极冰盖的消失北极冰盖是全球最大的冰盖,它覆盖了海洋和陆地。
科学家们发现,北极冰盖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开始消失。
根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北极冰盖的表面积在1979年至2019年的40年间减少了近50%。
这种退缩现象加速了过去20年,而且速度更快。
在某些地区,冰盖已经退缩了超过80%。
这种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冰盖消失会对全球气候和气候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因为,冰盖可以反射阳光,使得太阳能从地球表面反射回宇宙空间。
这种反射现象被称为“地球表面反照率”。
冰盖越大,反射的阳光就越多。
随着北极冰盖的消失,海洋上的水温会上升,陆地上的气温会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北极冰盖消失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因为,冰盖上的海水会被冰雪覆盖。
随着北极冰盖的消失,这些涌入海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
根据国际海平面观测组织的数据,全球平均海平面在过去100年里上升了大约20厘米。
随着北极冰盖的消失,未来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
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变化冰冻圈的消失会对动植物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北极熊和其他生活在北极环境中的动物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们的栖息地正在减少。
北极地区的人们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他们依赖捕鱼、狩猎和渔业等活动维持生计。
而季节性冻土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防止河流水灾、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灾害的基础设施和建筑。
结论冰冻圈的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北极冰盖的消失,导致海水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和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变化。
随着全球温度进一步上升,冰冻圈的变化还会继续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地球上的硬币才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荣。
冰川的基本类型冰川的分类有按形态分类的,有按地理分类的,还有按冰川的物理性质分类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多不完善。
最早的分类是根据冰川的形态划分的,虽然它不完备,但能在野外的实际考察中直观地进行初步划分,简单又方便,至今仍被较广泛采用。
地理分类是按冰川形态的区域特征划分的,实际上仍属形态分类法的派生,如它常分为阿尔卑斯型,斯堪的那维亚型,土尔其斯坦型等。
目前,从冰川学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是物理分类方法,它是根据冰川的物理性质来划分的,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分类法,但是,它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际观测资料才能进行。
下面仅就常用的形态分类和物理分类分别加以简介。
(一)冰川的形态分类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地球上的冰川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1.大陆冰川。
是不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
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国际上习惯把超过50000平方千米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目前,世界上主要是南极和格陵兰两大冰盖。
其中南极冰盖最为巨大,包括边缘分布着的冰架在内,总面积达1380万平方千米。
冰盖的平均厚度为720~2200米,最大厚度达4267米(图6-5)。
整个南极大陆几乎都被永久冰雪所覆盖,只有极少数山峰突出于冰面之上,称为冰原石山。
冰盖边缘有一些没有脱离冰盖的大冰流伸向海中,并漂浮于海上,有的可延伸几百千米,虽然冰体是运动着的,但其范围基本是稳定的,这叫冰架,或称冰棚。
比较著名的大冰架有罗斯冰架、菲尔希内尔冰架和罗纳冰架等。
在冰盖边缘的其他地方也常有一些冰舌伸入海上,这就是流动速度较快的溢出冰川。
冰架和溢出冰川都是陆缘冰,它们的前端由于消融而崩解,使大小不等的冰块在海上漂流,称为冰山。
格陵兰冰盖面积170万平方千米,由南北两个大冰穹组成,冰盖最大厚度3411米,其边缘没有大冰架,而溢出冰川甚多。
另外,在南北极地区的一些岛屿上,还形成许多比冰盖规模小得多的所谓冰帽或冰原。
如北极地区的斯瓦巴德群岛、新地岛、北地岛、加拿大极地岛和冰岛,以及南极地区的克尔格伦岛、布维岛等都有冰帽或冰原存在。
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影响北极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器之一。
作为全球气候的冷源,北极的大气、海洋、海冰的运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和气侯变异,实现了与全球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
北极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变化通过复杂的反馈过程对区域乃至更大尺度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其变化是指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有关专家基于现有卫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自1979 年以来,北极海冰的范围呈现出持续减小的趋势,1979-2011年期间北极海冰9 月份(北极海冰范围在一年中最小的月份)的范围正以每10年12%的速率消融。
1997年以来,北极海冰年平均消融速率达到了每10年减少60 万平方公里,其中9 月份的消融速率更是达到了每10 年减少130 万平方公里,是年均消融速率的 2 倍多。
与此同时,北极海冰的范围频繁出现创纪录的低值,2007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为403万平方公里,是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相当于1979-2010年31年平均值的66%。
与2007年相比,2008-2010年北极海冰9月份的范围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增加,但2011 年又明显减少,2011 年9 月,北极海冰范围为461 万平方公里,是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造成了当年北极西北和东北两条航道全线开通。
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也在不断缩小,2016年3月24日,冬季北极海冰达到年度最大值,覆盖面积为1452万平方公里,但这却是自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小值,这个数值比1981 年至2010 年冬季北极最大海冰覆盖面积的平均值,缩减了111.6 万平方公里。
总结来说,北极海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体上,北极海冰在迅速减少,其中夏季减少的趋势比冬季更明显,特别是夏季洋中区海冰的减少将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北极海冰近年来的变化趋势使得北极生物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根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公布的数据,过去20 年间,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已从 3 米减至1.5 米。
北极地区环境变化与气候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北极地区作为其中最敏感和受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冰消失与海平面上升北极地区的海冰是维持全球气候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研究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面积已经减小了约40%。
这种海冰的快速消失导致了北极地区的海洋表面暴露在阳光下,阳光直接照射到海洋表面,使得北极地区的海洋温度不断上升。
海洋温度的上升又加速了海冰的融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海冰的减少也会导致海洋中的盐分浓度增加,进一步加速海洋的温度上升,这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也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根据国际海平面报告的数据,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每年为海平面上升贡献约0.1毫米。
虽然这个数字看似微小,但长期累积下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会对全球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二、气候系统的紊乱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冰盖在一定程度上反射阳光,起到了抵御地球温度上升的作用。
然而,随着海冰的减少,北极地区的反射能力大大降低,阳光直接照射到海洋和陆地表面,导致地球温度持续攀升。
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还对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大气环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海冰消失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剧烈变化,进而影响到全球其他地区的天气状况。
例如,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方移动,导致了中纬度地区的寒潮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三、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北极地区环境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进而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由于海冰的减少,北极地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数量锐减,这对整个食物链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对鲸鱼、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造成了威胁。
另外,北极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1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一、科技文献阅读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的要求作答。
(50分)在人体肠道内,数不胜数的细菌可以帮助我们分解坚韧的植物纤维,但它们的作用似乎不止有助于消化。
新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改变了我们储存脂肪的方式,如果肠道细菌构成不合理,从出生时,我们就有了患肥胖症的可能,幸运的是,科学家已经开始了解到,正常和异常的肠道菌群结构会有哪些不同,以及造成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他们希望弄清楚,如何调节人体内的这个生态系统,才能预防甚至治愈肥胖症。
从出生那一刻起,每个人就开始构建自己的微生物群落了——先获得母体的细菌,接着在一生中不断从环境中吸纳新成员。
近些年,科学家的研究逐步从单纯的细菌普查,过渡到探究这些细菌在人体中的具体职责,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研究了各种微生物的基因后,科学家发现,不同个体之间、不同人群之间,身体菌群的差异都很大。
最初,科学家在研究胖瘦个体的肠道细菌时,发现较瘦的人体内,肠道细菌就像热带雨林,特种丰富;较胖的人体内,菌群多样性就差多了,更像营养富集的池塘被少数几种细菌霸占着。
比如,在较瘦的人体内,拟杆菌的种类通常很多,而这类细菌专门负责将大块的纤维分解成短链分子,使之成为人体能够消耗的能量。
不过,这样的差异是否就是造成肥胖症的原因呢?为探明因果关系,华盛顿大学的杰弗里·戈登和同事使用人源化小鼠(带有人类基因、细胞或组织的小鼠)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他们在无菌环境中培育出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小鼠。
接着,他们从一名肥胖女性A 及其苗条的双胞胎妹妹B体内采集了肠道细菌,植入小鼠体内——Ⅰ组小鼠植入A的肠道细菌,Ⅱ组则植入B的肠道细菌,两组小鼠的饮食结构相同,饮食总量也相同。
结果发现,Ⅰ组小鼠更重,体脂更高,而且和预期一样,这些小鼠肠道内细菌的多样性较差。
随后,戈登等人对实验方案稍作修改,又做了一个实验:这一次,他们将刚刚植入了不同肠道细菌的两组小鼠放到同一个鼠笼中。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1)图B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因为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减少、甚至灭绝.(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等(至少答出两项).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来切入.解答:解:(1)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北极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狐为了适应环境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北极狐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沙漠温度高,为了散失热量降低体温,因此沙漠狐耳朵大、长.故图B是北极狐.(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地带的气温将升高、冰将消失,北极狐将不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甚至灭绝.(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必须降低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或煤等矿物能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与冰箱的使用).故答案为:(1)B;因为耳朵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石油或煤等矿物能源,减少工业排放,减少空调与冰箱的使用等.。
极地冰盖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第一章:极地冰盖的变化趋势极地冰盖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变化趋势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均有深远影响。
据研究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面积已经减少了40%以上,且与每个十年的时间节点相比,这一速度都在逐渐加快。
这种趋势在最近的数十年中更加明显。
同时,南极冰盖也在快速减少。
据卫星测量,南极洲的冰盖正在以每年大约110立方公里的速度融化。
第二章:极地冰盖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极地冰盖的变化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冰盖的反照率比海水要高,可以帮助反射太阳光线,从而使地球保持较低的温度。
如果冰盖减少,海水暴露在太阳光下的时间会更多,陆地表面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造成可能会引起国连续干旱、洪灾等气候的变化。
其次,冰盖的消融带来的大量的淡水会改变海洋环流,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北极冰盖的融化会导致海面上升,这也可能会影响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
第三章:极地冰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地冰盖变化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南极洲的磷虾是南极洲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种之一,其作为食物链的顶端浮游生物优势品种,能够支持整个南极洲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转。
随着南极洲的冰盖消融,海水温度升高,磷虾数量会受到影响,这将导致南极洲生态系统的根本改变。
第四章:减缓极地冰盖变化的措施减缓极地冰盖变化,需要全球范围内采取措施。
首先,需要控制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其实,人类来自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出贡献,对此只需要积极参与,主动减少碳排放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就能初步做到自身减沫排放。
对于政府而言,应该推动所在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
政策的支持或环保奖励措施都可以在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冰盖监测,掌握气候变化的趋势,为减缓冰盖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结论总体而言,极地冰盖的变化不仅影响全球气候,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减缓冰盖变化,需要全球采取措施,通过科学研究和政策支持共同抵制气候变化的危害,努力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以此让下一代可以共享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运动(解析版)一、单项单选题(2024·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B.3月1日C.4月1日D.5月1日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B.12:00C.18:00D.24:003.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B.C.D.【答案】1.D 2.C 3.A【解析】1.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的北极点附近以极昼为主,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2月1日和3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B错误;4月1日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相差11天左右,北极点附近应刚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很小,与图示北极点附近昼夜分布图不符合,C错误;由春分日到夏至日大致三个月90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向北移动了23.5°,从3月21日到5月1日大约40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向北移动了10°,也就是说5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10°N附近,对应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应是80°N90°N之间,以图中的纽约纬度位置结合北美洲轮廓图可知此时图中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纬度位置约为80°N,D正确。
故选D。
2.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的纽约(74°W)位于晨线处附近,说明纽约正处于5月1日日出时刻,由于纽约在40°N,位于北半球夏半年的5月1日日出时刻应在6时之前。
当北京时间6:00时,74°W地方时20:56,这是当地的上半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A错误;当北京时间12:00时,74°W地方时2:56,纽约当地正值深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B错误;当北京时间18:00时,74°W地方时4:56,应在日出时刻附近,C正确;当北京时间24:00时,74°W地方时10:56,纽约当地已经临近中午,D错误。
综应备考:几种论证错误的辨别从2015年综合应用能力B、C类联考开始考查论证评价题型,要求指出4处论证错误,主要错误类型有论据不充分、概念不明确、推理不严密、判断不准确,虽然论证评价最新的联考题目考查要求有所变化,不要求指出具体的错误类型,但仍有一些地方的省直、市直事业单位考试中,仍然要求从上述4种错误中指出错误类型,那么,对于这4种比较容易混淆的错误类型,该如何区分?01论据不充分逻辑漏洞的源头在证据,证据不足以支持论点,论据不足使得结论缺乏有力支撑,结论一般是准确的,但结论为真,缺少条件。
论据错误,如论据不相干、论据本身错误、预期论据、对比时数据孤立(不全)均属此类。
例:面对冰盖面积增加的现实,戈尔办公室依然坚持认为北极冰盖减少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因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其他因素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善,并且有不断恶化之势,他们认为,到2015年夏天北极冰盖面积还有可能减少到100万平方千米以下,可见戈尔的预言是正确的。
以上论证中,论据为“他们认为,到2015年夏天北极冰盖面积还有可能减少到100万平方千米以下”,结论为“可见戈尔的预言是正确的”。
戈尔预言冰盖最早会在2014年消失殆尽,但论据只是认为有可能减少到100万平方千米以下,与结论中“消失殆尽”之间,还缺少些一条件(比如冰盖面积一直会减少,不会再增加),属于条件(论据)不充分。
且“可能减少到100万平方千米一下”,属于预期,作为论据不够充分。
02推理不严密逻辑漏洞在过程,论据正确(如论据错误,则归为论据不充分),结论可以为真,但推理并不一定的得出唯一的结果,存在其他结果的可能。
具体表现为: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类比不当、统计学谬误(平均数、百分数)、归因不当等。
例:从研发方向看,M国排名前10的企业90%的研发资金投入高新技术应用领域,排名前100的企业近70%的研发资金也投入上述领域,企业在理论研究领域的投入较少,说明M国科技研发有重技术应用、轻基础理论科学的特点。
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所示为北极狐。
其推测理由是(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总结: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之昆虫繁殖日比幼虫的孵出通过不同途径。
如蛾、蝶类动物咬破卵壳而出;蚤有孵化刺,用刺在壳上切一缝;有的推掉卵壳上的卵盖而出卵。
幼虫孵化时能吞入空气,以便用力挣出卵壳;在孵出后到表皮硬化前,继续吞气,扩张自身。
表皮一旦硬化,便不能再长,只有通过一系列蜕皮,在蜕去旧皮,长出较大的新皮之际才能长大。
蜕皮时,体形可能骤变。
多数原始的无翅昆虫,如衣鱼,在长大为成虫的过程中身体结构几乎没有变化,称为无变态昆虫。
而蚱蜢(直翅目Orthoptera)、蝽(异翅目Heteroptera)和蚜虫(同翅目Homoptera),起初体形不变,直到最后才变成有翅的成虫,生殖器也发育成熟,称不完全变态。
高等的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属于全变态,幼虫完全不像成虫;幼虫经一系列蜕皮,变化较小,然后变蛹,再变为成虫。
幼虫的形状多种多样,可分为5型:(蛾、蝶类动物)、蛴螬型、衣鱼型、叩头虫幼虫型和蛆型。
蛹分为被蛹(附肢不同程度地紧贴在体上)、离蛹(附肢不紧贴在体上)和围蛹(本质上是离蛹,但被幼虫皮所形成的囊包围)。
北极和南极冰盖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北极和南极冰盖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冰盖是指覆盖在北极和南极大陆上的巨大冰层,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各种观测和研究手段,对北极和南极冰盖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北极冰盖的变化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据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北极冰盖的范围和厚度在过去几十年里明显减少。
根据国际北极冰盖观测组织的数据,北极冰盖的面积在近40年里平均每年减少约5.46%。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引起了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升高。
升高的气温导致北极冰盖的融化加速,从而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其次,南极冰盖的变化趋势也备受关注。
南极冰盖是全球最大的冰盖,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也面临着加速消失的威胁。
根据国际南极冰盖研究组织的数据,过去几十年里,南极冰盖的面积在持续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海洋温度上升导致的冰架崩溃和冰盖融化所致。
气候变化导致了南极地区海洋的变暖,使得冰架面临更多的融化和破坏,进而导致冰盖的减少。
除了面积的变化,北极和南极冰盖的厚度也在减少。
科学家通过使用卫星测高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冰盖的厚度。
研究发现,北极冰盖的厚度减少主要是由于海冰的消失和冰盖的融化所致。
南极冰盖的厚度减少也与海洋温度的上升以及冰架的破坏有关。
北极和南极冰盖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冰盖的减少导致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威胁。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的预测,如果北极和南极冰盖以当前速度继续融化,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海平面有可能上升2-3米,这将导致沿海城市面临更大的洪水风险。
其次,冰盖的减少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导致栖息在该地区的动植物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生存的困境。
南极地区的冰盖减少可能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北极冰盖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探究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一些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出现,而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极地冰盖的变化。
其中,北极冰盖的变化在近年来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那么,北极冰盖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体有什么关系?本文将从多方面进行探究。
一、北极冰盖的变化情况北极地区由于地处寒带,形成了千百年来的冰盖。
随着气温升高,这些冰盖正在不断消融。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极海冰面积以每十年3.6%的速度减少,2016年则是减少了13.3%。
同时,北极地区的海温也持续升高,冰盖的厚度也在逐渐缩小,导致冰层减薄。
另外,北极地区的气温变化也非常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地区的气温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2倍以上,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气温的升高尤为明显。
这些变化都表明着北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北极冰盖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北极地区的冰盖减少,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冰盖的减少,为地球反射阳光的白色冰层变少了,吸收阳光的深色海面变多了,这就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18-0.59米,这将会对许多低洼地区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此外,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还会导致海水的温度升高,水气扩散能力增强,从而引发极地风暴,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前进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北极冰盖变化的原因北极冰盖变化的原因并不单一,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随着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北极地区的冰盖正在不断减少。
此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比如,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进而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加速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
另外,北极地区的海洋污染、捕鱼、运输、旅游等人类活动也对北极生态系统和冰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应对北极冰盖变化的措施面对北极冰盖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的影响气候变暖是近年来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北极地区则是受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加快、起伏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都是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所造成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1. 北极冰盖的融化加速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使得冰盖的融化速度加快。
长期以来,北极冰盖扮演着地球气候调节器的角色,冰盖的存在减缓了地球的温度上升速度。
然而,现如今,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温度上升,冰盖融化速度加快,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融化的冰盖减少了地表的反射性,使得更多的太阳能被吸收,从而导致温度进一步上升,冰盖融化速度加快。
2. 北极冰盖的形态发生变化气候变暖也引起了北极冰盖形态的变化。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冰盖的厚度减少和冰区面积的收缩。
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十年来,北极冰盖的厚度已经减少了约50%。
同时,北极冰区的面积也在逐渐缩小,原本覆盖范围广大的冰层正逐渐变得稀疏。
这些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洋气候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 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系统破坏方面。
冰盖作为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冰层的融化和消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极地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之一,它们依赖冰层捕食海豹。
然而,随着冰层融化,海豹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其数量减少,这就直接影响了极地熊的生存状况。
同样,其他海洋生物,如海鸟和海豹等,也受到冰层融化的影响,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 可能的后果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的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冰层的减少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威胁到全球低洼沿海地区和岛屿的安全。
其次,北极冰盖的融化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还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引发更加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极端天气事件和风暴频发等。
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而北极的冰川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然而,随着地球变暖,北极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这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以及其影响。
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北极的冰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
自1979年以来,北极冰盖的面积已经减少了近40%,每十年平均减少约12%。
2019年,北极海冰面积较1953年减少了62%。
同时,北极地区的冰川也在不断消融。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2005年至2015年间,北极的冰川平均每年减少了约280亿吨。
这意味着,全球每年约有30%的海平面上涨是由北极冰川的融化直接贡献的。
而随着温度上升,这个数字只会继续增加。
引起北极冰川融化的原因北极冰川的融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由于温度上升,北极地区的气温也在上升,导致冰川融化。
此外,北极冰川还受到冰川卡板运动、侵蚀和冰崩等物理过程的影响。
这些作用不仅导致冰川融化,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社区造成影响。
此外,全球变暖也导致了更多的降雨和灌溉水进入北极海域,进一步导致冰川融化。
北极冰川融化的影响北极冰川融化的影响通常是不良的。
首先,不断融化的冰川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这对沿海城市和国家造成的风险增加。
其次,北极融化还会改变全球气候模式,导致干旱、洪水和海浪等极端气候事件。
此外,北极地区板块运动和海洋环流也将受到影响,可能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灾难性事件。
此外,北极的融化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许多北极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将受到破坏,包括北极熊、海豹和海鹰等。
如何减缓北极冰川融化要减缓北极冰川融化,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和减少碳排放。
第一步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这将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改造城市和建筑物,以便更好地抵御海平面上升和洪灾;持续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帮助当地社区更好地应对灾难;推广再生能源,这将有助于减少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
极地冰盖的形成与消融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这里被厚厚的冰盖所覆盖,形成了著名的极地冰盖。
极地冰盖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特征,它的形成与消融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极地冰盖的形成。
冰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极地地区的极低温和降雪量的积累。
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常年都处于冰点以下,这使得地表的水分迅速冻结成冰。
此外,极地地区也是降雪量最大的地方之一,每年的降雪量很大,积雪不断堆积,逐渐形成厚厚的冰层。
极地冰盖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北极地区的冰层更容易形成。
此外,极地地区的海洋流也对冰盖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极地区的海洋流向着极地,带来了大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在低温下凝结成冰,进一步增加了冰层的厚度。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盖正在面临消融的威胁。
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温度上升,冰层开始融化。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冰盖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明显消融,而南极地区的冰盖也在逐渐减少。
极地冰盖的消融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消融的冰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冰盖融化,大量的冰水流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
其次,冰盖的消融会影响全球气候。
冰盖反射太阳光,减少地球的吸热量,起到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
而冰盖消融后,地表暴露出来的海水和陆地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导致地球气温进一步上升。
最后,冰盖消融还会对极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冰盖是许多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消融后,这些动物将失去生存的环境,生态平衡将被打破。
为了应对极地冰盖消融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首先,减缓气候变暖是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其次,加强保护极地生态系统的努力。
建立保护区和禁渔区,限制开发和污染活动,保护极地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
气候变化如何改变全球冰雪覆盖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全球的冰雪覆盖正在经历巨大的改变。
从北极冰盖的融化到高山冰川的退缩,气候变化对于地球上的冰雪资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如何改变全球冰雪覆盖。
1. 极地冰盖的融化北极和南极的冰盖是全球冰雪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这些极地冰盖正面临巨大的威胁。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北极冰盖的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萎缩,融化速度加剧。
这不仅导致海平面上升,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如海洋环流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 高山冰川的退缩高山冰川的退缩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明显迹象。
冰川是全球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地,对于维持山区生态平衡和供水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其覆盖面积不断减少。
这不仅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干旱和水资源短缺,还会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冻土的解冻冻土是寒冷气候区域的特征之一,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土壤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温的升高,冻土的解冻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冻土解冻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速了气候变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冻土解冻还会导致土地沉降和地质灾害的增加,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4. 冰雪生态系统的改变气候变化对于冰雪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些南极和北极的动物,如北极熊和企鹅,正面临着失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威胁。
同时,寒冷气候区域的植物和昆虫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冰雪融化还会导致海洋物种分布的改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5. 水资源的变化全球冰雪覆盖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冰川融化和极地冰盖的融化都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威胁到低洼地区和岛屿国家的居民。
此外,一些依赖冰雪融化水源的河流流量也会发生变化,影响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冰雪覆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极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北极冰川的变化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极冰川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冰川的面积急剧减少。
根据科学家们的观测数据,北极冰盖的面积已经缩小了很多。
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的融化。
冰川融化不仅导致了北极地区海平面的上升,还加剧了全球海洋的变暖。
这样的变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格局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北极冰川的变化还影响了全球的气候系统。
冰川是淡水的重要储存库,它们融化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淡水进入海洋。
这种淡水的大量注入会改变海洋的盐度分布,进而影响海洋环流和气候模式。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是全球海洋环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受到北极淡水注入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全球气温分布的改变,甚至可能引发极端的气候事件。
此外,北极冰川变化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北极地区是众多特有物种的栖息地,包括北极熊、海豹和海鸟等。
冰川退缩和融化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数量的减少。
同时,冰川的融化还会释放出长期积累的有害物质,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这种环境变化对于北极生态系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国际社会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北极冰川的变化。
首先,全球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这包括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改善能源效率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等。
此外,各国还加强了对冰川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同时,国际组织和政府也在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北极冰川变化带来的挑战。
尽管目前处理北极冰川变化的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要实现全球气候系统的长期稳定,还需要更加全面和强力的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减少自身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只有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地球。
北极村的气候特点有哪些北极村位于北极圈内,地处极地地带,因此其气候特点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区别。
北极村的气候极其寒冷,气温极低,降温几乎是全球最剧烈的地方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北极村的主要气候特点。
首先,北极村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很低,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30摄氏度之间。
冬季尤其寒冷,最低气温可能会降至零下50摄氏度以上。
夏季虽然相对温暖,但气温仍然非常低,一般在零下5摄氏度至零上5摄氏度之间。
由于寒冷的气温,北极村的居民常年需要穿着厚重的保暖衣物。
其次,北极村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由于该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太阳在一年中的照射角度很小,因此日照时间较短,几乎没有四季变化。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北极,夏季时阳光持续24小时,形成了“极昼”的现象。
冬季则是“极夜”,太阳几乎不会升起,导致长时间的漆黑夜晚。
这种极端的光照变化导致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即使在夏季也可能会出现寒冷的天气。
第三,北极村的降雨量很低。
由于极地地区的气候非常干燥,年降水量很低,一般在100毫米以下。
其中,大部分降水以雪和冰形式存在,形成了冰川和冰盖。
同时,由于气温极低,即使有少量降雨,也可能很快结冰,形成冰柱和冰山。
由于降雨量少且气温低,北极村的大部分地区很少有植被,主要以苔藓和低矮的冰雪植物为主。
第四,北极村的风力很大。
由于该地区气温极低,形成了强大的高压系统,导致风力较强。
北极村的风速经常超过10米/秒,并且可能达到20米/秒以上。
这种强风常常带有寒冷和刺骨的寒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最后,北极村的气候条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由于气温极低、降雨量少和强大的风力,北极村的植被和动物种类非常有限。
只有少数适应寒冷环境的植物和动物能够在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
例如,北极村的植物多以苔藓和地衣为主,而动物多以海豹、北极熊等海洋生物为主。
综上所述,北极村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极低的气温、大幅度的气温变化、降雨量少、强大的风力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限制。
16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8年第24卷[13] KIM Chang Gyun, YOON Taill, LEEB Myung Jin.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 of foulants occurring from RO
disc-tube-type, membrane treating, fluorin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astewater[J]. Desalination, 2002, 151: 283-292.
[14] LI Jianxin, SANDERSON R D, Jacobs E P. Ultrasonic cleaning of nylon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fouled by
Kraft paper mill effluent[J]. J Member Sci. 2002, 205: 247-257.
[15] MASSELIN Isabelle, CHASSERAY Xavier, DURAND-BOURLIER Laurence, et al. Effect of sonication on
polymeric membranes[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1, 181: 213-220.
[16] 张国俊, 刘忠洲. 超滤膜的超声波助清洗研究[J]. 环境科学, 2003, 24(6): 130-134.
[17] 王晓丽, 高博, 傅学起. 超声波处理对微滤膜损伤的影响[J]. 膜科学与技术, 2005, 25(6): 7-11.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embrane filtration
TANG Jian-wei, WU Ke-hong, Yan Me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orps, PLA Univ. of Sci. & Tech,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to membrane filtration is a hotspot in current researches.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embrane filtration were discussed, as well as its present development in milk-oriented protein systems, glucose solution, granule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ultrasound on membrane filtration was analyze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were summarized. At a frequency of 20 kHz~50 kHz, a good cleaning effect with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can be achieved, especially for the membrane surface. With the aid of a chemical cleaner, the membrane filtration flux can be restored more effectively, and the cleaning time can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How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the membrane and solute may be the key point of further researches.
Key Words:ultrasound; membrane filtration; membrane cleaning
北极冰盖面积20年减少40%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1月23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北极冰盖过去两年融化的面积相当于法国面积的两倍。
研究中心2007年9月的数据显示,北极冰盖面积为413万km2,而2005年这一数据为530万km2。
研究中心认为,2008年夏季北极冰盖面积可能将再减少100万km2。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 m减至1.5 m。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认为,北太平洋暖流是造成北极温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北极上空污染物形成的云雾吸收了地球向外层空间的红外线辐射,也加剧了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尹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