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对贵州进行概况介绍。
一、地理概况贵州地势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交错分布。
整个贵州省地势逐步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和乌江等,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和瀑布景观,使得贵州成为了自然风光的宝库。
二、人文概况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
贵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遵义的红色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经济概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锌等。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蔗糖、油菜等。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四、旅游概况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溪公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黔西南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壮丽宏伟;黔东南的凤凰古城、雷公山、镇远古镇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深受游客青睐。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如镇远侗寨、西江苗寨等,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人文景观的省份。
其地理特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贵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前往贵州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一、自然地理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大气降水比较丰富(2)光、热、水基本同季(3)立体气候明显(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暖湿润不利:(1)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2)“倒春寒”“秋绵雨”等自然灾害“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2)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3)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不利:(1)自然生态比较脆弱(2)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3)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贵州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贵州的优势是资源优势。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坚持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避免掠夺开发和过度开发,以免造成资源的枯竭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开发的同时,应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以保持喀斯特地貌的生态平衡,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由于封闭,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化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封闭原因:(1)“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2)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2008年同1949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亿元发展到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发展到88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发展潜力巨大:(1)具有生物、能源、矿产、旅游、气候、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一定优势(2)贵州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实力(3)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性调整,使贵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个省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贵州的省情,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
一、历史与地理贵州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曾是楚、秦、汉、唐等多个朝代的疆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贵州一直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也使得贵州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云南,西连四川,北靠重庆。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贵州的地理环境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风光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韶关大观、花溪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洞内有七个相互连接的天然溶洞,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瑞金矿、金沙溪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贵州还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这种地貌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三、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有多达49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是贵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歌舞而闻名。
布依族则是贵州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受到瞩目。
贵州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中。
例如,苗族的“花山节”和侗族的“苗族大歌”都是贵州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观摩。
四、经济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贵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大一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素有“黔”(qián)的简称。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下面将为您归纳贵州省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中央,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毗四川。
全省总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
2. 自然景观:贵州地形多山,蜿蜒的河流、壮丽的峡谷和壮美的瀑布是贵州的自然名片。
其中,乌江大峡谷、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花溪九洞、凤凰河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3. 气候条件: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贵州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贵州的夏季湿热,冬季相对较冷,是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
4. 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之一,拥有多个民族,如苗族、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
这些民族保持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舞蹈和风味美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瑰宝。
5. 历史文化:贵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黄果树文化遗址、镇远古城、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历史遗迹,都是人们了解贵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6. 特色产业:贵州以茶叶、贵州大石头、乌江鱼、贵州火锅等特色产业而闻名。
其中,贵州茶叶以品质独特而闻名,茶园遍布全省。
7. 风味美食:贵州的美食以酸辣为主要特色,如酸汤鱼、酸辣粉、毛肚火锅等都是贵州的代表菜肴。
这些独特的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8. 名人荣誉:贵州出产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和现代杰出人士,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清代名臣谢觉哉、现代革命家赵世炎等。
他们为贵州的文化和历史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总结:贵州是一个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的宝库,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魅力。
探索贵州,您可以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领略多元的民族文化,品尝独特的风味美食,感受历史的韵味。
贵州的美丽等待着您的光临。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之贵州省省情山国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依托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贵州地貌特征表现为喀斯特地形的典型发育,喀斯特地貌面积为10.91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贵州省是喀斯特地貌的全世界典型地区,溶洞比较多,对全世界的溶洞考察、研究、旅游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地势比较高,山高路陡,修筑交通设施比较难,所以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开发利用成本很高,所以,经济相对滞后。
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
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
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
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奇迹”龙宫、别有洞天织金洞、湖光山色红枫湖、山水名胜舞阳河、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瑰丽多姿的“小七孔”,以及“贵州山水精华的浓缩”——天河潭。
贵州屋脊——韭菜坪韭菜坪是世界最大的连片喀斯特地区,其中大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境内,小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与六盘水市钟山区交界处,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于山脊侧坡一处处缓平地带,故名。
景区主峰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峰,夏季凉爽、冬季积雪。
素有“贵州屋脊”之称,登上山顶、望眼四周,乌蒙磅礴的气势尽收眼底。
因而有“不到韭菜坪、枉看贵州山”之说。
每年8.9月份,过膝高的野韭菜开花,10cm直径的花朵粉红带紫,随平地.山包漫延开去,满山遍野,铺天盖地,蔚为壮观,无论是摄影.野外徒步还是旅游都是难得的好地方,如此大气壮观的野韭莱花风景,可能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云台山。
贵州省的基本特点有
贵州省情基本特点:
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河。
地貌类型: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为主。
其中高原山地和丘陵就占到全省总面积的92.5%。
北部有大娄山,海拔1000-1500米,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
东北有武陵山,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
主峰梵净山,海拔2572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1种,国家级保护动物19种,有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和人类的宝贵遗产之称,同时也是人与生物保护区网成员。
贵州省情(一)——贵州基本概况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黔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最形象的概括。
1.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2.区域概况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
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3.行政区划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六盘水市(辖1区1特区2县)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遵义市(辖3区2市8县2自治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赤水市、仁怀市、正安县、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余庆县、湄潭县、绥阳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辖1区2县3自治县)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县级市9县1自治县)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贵定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龙里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县级市7县)兴义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仁县毕节地区(辖1市6县1自治县)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概况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贵州省情汇总————————————————————————————————作者:————————————————————————————————日期: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贵州省省情第一篇:贵州省省情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2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大后方、西南大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情的期末总结一、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全国山地地貌最发达、生态最脆弱的省份之一。
贵州省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下辖85个县(市、区)。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与喀斯特区,境内山多、河流众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自然地理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构造。
整个省份横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南北长约55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形状近似菱形。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层峦叠嶂的倾斜态势,地势西高东低。
贵州省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772米,最低处海拔为366米。
全省山地地形占比约89.3%,平原和丘陵仅占约10.7%。
贵州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诸多山峰和峡谷,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贵州省境内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贵州的长江支流——乌江和贵州的河湖——赤水河、红水河等。
这些水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对于农业、工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步伐很快,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日益兴起,推动了贵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贵州省GDP从2010年的82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7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贵州省2019年人均GDP为1.64万元,已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贵州省拥有广袤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种植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工业方面,贵州省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都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
这片土地以其壮丽的风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贵州的省情,包括其地理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贵州的地理特点。
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山地占总面积的约90%,是中国的“高山之省”。
这里有众多的山峦、河流和湖泊,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黄果树、龙宫、樟江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贵州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铅、锌、铜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贵州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有大量的森林资源,尤其以杉木、松木、柏木等为主,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此外,贵州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理想的度假胜地。
在近年来,贵州还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铝土矿、锑矿、锰矿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贵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了生态经济的发展步伐。
同时,贵州还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贵州的民族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贵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风情。
最后,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这里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黄果树、龙宫、樟江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村寨和传统手工艺品,如苗族银饰、侗族织布、布依刺绣等,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贵州省情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具有地理环境独特、山川秀丽、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滞后、开发潜力较大等特征的省份。
1、地理环境独特。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着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
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2、贵州山川秀丽。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共1000多处,奇山秀水、瀑布峡谷、溶洞石林等构成了迷人的“天然公园”。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21个;还有6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万山国家矿产公园。
3、贵州资源富集。
贵州能源资源优势明显。
全省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炭为主,素以“江南煤海”著称,煤层中还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128种,其中76种探明了资源储量。
贵州磷矿基础储量位居全国前例,是国内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
贵州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全省野生植物中,可供食用的5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多种,美化、绿化及抗污染植物240种。
4、贵州历史悠久。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
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区。
清雍正年间,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中央红军在贵州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5、贵州民族众多。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
贵州省情简介一、自然地理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多山省份。
全省地势西高东低,由中部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倾斜。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中苗岭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等是贵州的主要山脉。
贵州省的河流主要有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的乌江、清水江、锦江等河流是贵州省的主要水系。
二、历史沿革贵州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为楚国西南夷地。
秦朝时期,在此设置了郡县。
唐朝时期,贵州成为南蛮之地。
明朝时期,贵州成为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行政区域。
清朝时期,贵州的行政区域基本稳定,但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近现代以来,贵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省份。
三、文化特色贵州省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特色。
贵州省有49个民族,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是主要的少数民族。
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苗族飞歌、侗族大歌、苗族银饰工艺等。
四、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贵州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各个方面。
贵州省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赤水河谷等。
五、未来展望未来,贵州省将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方面,贵州省将加大对山地农业和高原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工业方面,贵州省将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旅游业方面,贵州省将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之,贵州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省份。
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将继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
贵州省情论文1. 引言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上,是中国肇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自古以来,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本文将对贵州省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进行分析和介绍,以全面了解贵州省的省情。
2. 地理特征贵州省地理特征多样,包括山脉、河流、盆地和喀斯特地貌等。
整个省份被山地所主导,其中包括云贵高原、贵州山地地带和四川盆地。
贵州省境内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黔江、乌江、沅江等河流,以及许多湖泊和溶洞。
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之一,拥有大量的溶洞和地下河。
3. 历史文化贵州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贵州地区就有了人类的居住活动。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聚居地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主要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艺术和宗教信仰,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景观。
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包括黔南著名的古城遗址——遵义古镇,以及黔西南的兴义古城等。
这些古城见证了贵州省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4. 经济发展贵州省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方面,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包括水稻、玉米、茶叶等农作物。
贵州还以茶叶生产而闻名,其茶叶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颇有口碑。
工业方面,贵州省有着优势的煤炭资源和铝土矿资源,因此在煤炭、铝制品和化肥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
贵州省政府也大力推动物流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提升经济结构,促进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省内拥有许多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如黄果树瀑布、黔东南的麻江河等。
另外,贵州省还以举办多样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5. 环境保护贵州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贵州省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和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等。
同时,贵州省还注重建设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课程名称:区域发展与规划教学目标:1. 了解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分析贵州省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3. 掌握贵州省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区域发展意识和规划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对贵州省的了解有多少?2.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简要介绍贵州省。
二、贵州省基本情况介绍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2. 自然资源:水能、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3. 历史文化: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4. 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三、贵州省发展优势与挑战1. 发展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政策扶持等2. 面临的挑战: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等四、贵州省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1. “多彩贵州”品牌建设2. “大数据”产业发展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5. 产业转型升级五、案例分析1. 案例一:贵州茅台酒产业发展2. 案例二: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六、课堂讨论1. 贵州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2. 针对贵州省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简要介绍贵州省。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贵州省基本情况介绍1. 教师详细讲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贵州省发展优势与挑战1. 教师分析贵州省的发展优势与挑战。
2.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四、贵州省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1. 教师讲解贵州省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
2. 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五、案例分析1. 教师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六、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与挑战、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的掌握程度。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但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3)贵州省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4)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5)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541米。
(6)从点上看,贵州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
(7)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北部有大娄山(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分水岭),西部有乌蒙山,中部有苗岭。
(8)贵州的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
(9)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东部的铜仁(42.5℃),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的威宁(-15.3℃)。
(10)贵州凉都——六盘水。
(11)贵州年降水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区,分为3个多雨区和2个少雨带。
第一个多雨区在苗岭西段南坡,雨量最多是晴隆。
第二个多雨区在苗岭东段南坡,雨量最多是丹寨,第三个多雨区在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
贵州雨量最少的是威宁、赫章、毕节一带,其中赫章最少。
(12)贵州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以及倒春寒、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
省内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夏旱突出,春旱次之。
(13)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水系、赤水河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4) 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
(15)赤水河美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
(16)贵州煤炭资源的理论蕴藏量高达2400多亿吨,列全国第四位,是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贵州的煤炭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17)贵州森林资源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
分布最少的是六盘水和安顺。
草地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8)贵州有74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19)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威宁草海(20)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安顺市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安顺市龙宫风景名胜区。
(21)唐代,今贵州属黔中道,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
乌江以北地区多属经制州(有朝廷直接派官员治理)。
乌江以南属羁縻州(由土著首领治理)。
(22)开宝7年(974),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土著语“矩”与“贵”同音。
(23)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设置布政使司,正式成为全国的第13个行省。
(24)清代,公元1727年,今贵州疆域基本形成。
(25)截至2008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单位(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88个县级单位。
(26)㈢个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7)遵义市位于贵州北部,属地级市,代管县级赤水市、仁怀市。
(28)贵州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9)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贵州黔西观音洞。
(30)唐代,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朝廷对边疆地区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
(31)贵州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青岩教案(第一次)、开州教案、遵义教案。
(32)1949年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33)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的。
(34)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
(36)贵州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除汉族外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苗族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各县;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各县;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
(37)侗族三样文化——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38)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尹珍(字道真,东汉)(39)贵州清代状元——贵阳的赵以炯、麻哈的夏同郃(40)清代,在黔北崛起“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沙滩文化”。
(41)1907年,周素园创办了省内第一张日报《黔报》。
(42)贵州的特色食品——茅台、都匀毛尖茶㈡简答题一什么是和谐社会,结合实际说明构建和谐贵州。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是整个社会系统中各部分、各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包括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循环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发展。
贵州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贵州旅游业的特点(1)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区位条件好。
随着贵州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开拓,贵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游者,旅游业也因此飞速发展。
(2)结构显示的发展空间大。
除了内地游客以外,贵州境外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和拉丁美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潜在的广阔的市场。
(3)国内旅游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地位。
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华中、华南紧密相连。
(4)国际合作推动了贵州旅游业和世界旅游业的对接。
三以贵阳为中心的4条跨省骨架旅游线一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的黔西旅游线;以苗、侗族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延伸至广西三江、桂林以及施秉-镇远舞阳河-铜仁梵净山,延伸至湖南张家界的黔东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线;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延伸至广西的黔南旅游线;以长征文化、酒文化和沙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茅台-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四贵州经济的特点(一)生产要素占有方面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二)生产要素利用方面由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三)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四)增长动力因素方面由投资型向需求型转变(五)发展阶段演进方面由渐进型向跨越型转变(六)经济管理职能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五贵州农业经济的现状(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表现:1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3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显著4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六结合实际说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三大战略(一)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战略(二) 制定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三) 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七试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成就(一)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三)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五)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六)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八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何重大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促进全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第三步的战略目标。
(3)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4)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边疆安全。
九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作用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历时6年之久,先后攻克32座县城,纵横驰聘于全省五分之四的地方,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在转战贵州期间,宣传北上抗日、反蒋抗日统一战线主张,对团结贵州各阶级、各阶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军在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十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上的里程碑。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贵州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优势的表现(一)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二)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三)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四)森林美景多(五)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十二贵州土壤耕作条件(一)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二)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三)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四)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十三贵州的工业结构特点一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明显加强,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特色食品、生物制药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逐渐成为我省工业经济新的亮点;三是传统工业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支撑作用仍十分明显;四是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五是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六是市场经济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
总的说来,呈现的特点是:结构变动的强度不断增加,结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结构趋同现象逐步缓解。
结构转换能力有所提高,主要工业行业构成格局发生变化。
电力、黑色冶金、有色冶金、饮料、非金属矿物制品、医药等行业的比重上升,烟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等行业的比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