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黄河颂 研究课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黄河的形象。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5黄河颂创作á浩浩荡荡:水势大。
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朗读诗歌,揣摩情感”一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进的伟大精神和信念。
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责任感的抒写。
在民族存亡的时刻,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教学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注重朗读训练,指导到位,且形式灵活多样。
整个课堂书声不绝于耳,与图片、音乐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激情飞扬的氛围。
关于黄河精神与诗人感情等内容,教师讲得很少,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感悟与交流讨论去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欣赏诗歌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方法指导:怎样从修辞入手,赏析诗句从修辞入手,赏析诗句是诗歌鉴赏的常考题之一。
题型一般以简答题为主。
[解题技法]1.明确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等。
2.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审清题目。
先判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该修辞手法对于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素材积累:关于黄河的诗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黄河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势不可挡的力量。
2.学习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感受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课型与课时】1.以朗读为主2.第一课时【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
3.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课文简析】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这些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诵才能表现出来。
【教学创意】本课的创意就是有感情朗诵。
《黄河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利用这个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诵读的潜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你见过黄河吗?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一起去聆听黄河那激昂的旋律……多媒体放映关于黄河的纪录片,借组画面感受黄河的汹涌气势, 借组音乐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
学生看过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概说课文文意光未然(1913〜2002),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准备:《保卫黄河》的音乐多媒体课件黄河颂朗诵视频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竞赛形象感知意境渲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播放《保卫黄河》歌曲。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师:这首震撼人心的歌曲作者是谁?生:光未然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为黄河所写的另一首颂歌《黄河颂》。
(板书题目)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师:要了解这首现代诗,必须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写作背景,学生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一)初读课文,把握感情基调。
师:(紧承导入语)这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曾经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今天我们21世纪的中学生再次为黄河唱响颂歌,谁来朗诵这首诗?(学生抢读)(大屏幕出示朗读的要求)A、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B、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评价师:同学们读的都不错,现在我们在来听朗读录音,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举例。
5 黄河颂教学目标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黄河。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8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三、知识小窗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
课题《黄河颂》课时1课时
学科语文班级初一授课教师
教学
三维
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学会涵泳品味。
过程与方法 1.沉浸优游:通过背景介绍、多媒体放映、朗读体验等方式进入情境,初步感受黄河的形象和作品的情感。
2.涵泳品味:借助批注和反复朗读,更加深入细致地体会黄河的形象和诗歌的情感。
3.畅读欣赏:在理解中朗诵诗歌,在朗诵中更深一步体会、理解、欣赏诗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赞美;体会诗人在国家危亡之时抗战救国的决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通过涵泳品味,感受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感受诗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能够将理解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黄河颂
伟大、坚强赞颂光未然
英雄
摇篮爱、敬、学
屏障
榜样
教学主要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沉浸优游
1.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展示相关图片、音乐。
2.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朗读、感受。
二、涵泳品味
1.指导学生勾画形象、批注特点、批注情感。
2.指导学生根据所理解的黄河形象和作品情感来设计朗读。
3. 指导学生分组交流,用朗读展示自己的理解。
三、畅读欣赏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展示倾听、观看
朗读、感受
勾画、理解、
批注、交流、
合作、展示
朗读、感受使学生进入诗歌情境之中,初步感受黄河的形象和作品的情感。
更加深入细致地体会黄河的形象和作品的情感。
进一步加深对黄河形象理解和作品情感的理解。
作业
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和本组同学涵泳品读《黄河之水天上来》成果提交:
1.朗读方案及理由阐述。
2.阅读课配乐朗诵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