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规则与学生权利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校规校纪制定与学生权利保护的冲突作者:张雨菲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要:法律授予高校制定校规校纪的权利。
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管理的需要并且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校管理的校规校纪。
近年来校规校纪的规定与学生权利相冲突的事件屡有发生。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校规校纪的制定目的是什么,一个高校该如何制定其校规校纪。
随着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行政主体;校规校纪;权利保护前段时间,福建闽江学院禁止外卖进入校园事件,引发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11月12日,在闽江学院发布将“禁止外卖车辆进校,禁止外卖进入宿舍和教室”相关规定的第二天,多名外卖商家到学校免费发放外卖,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秩序并惊动了警方。
“互联网+餐饮”的发展,网上点餐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平凡不过的事情。
高校做出“禁止外卖入校”的规定,势必是会引起学生不满的,即便多数大学处理好了这其中的矛盾,但是规定表面落实的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规定本身毫无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此次闽江学院“禁止外卖入校”所引发的事件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问题的发生进行分析。
一、高校做出“禁止外卖入校”的合理性分析(1)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具有的行政主体的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赋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以及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据此,高等学校有权制定校规校纪来管理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因此,闽江学院作为行政主体,其可以依据其管理的需求,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情况下自行依据学校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来管理教学及学生事务。
(2)综合分析高校为何会做出“禁止外卖车辆进校,禁止外卖进入宿舍和教室”的缘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保证学生用餐安全。
类似于饿了吗、美团等点餐平台,其平台内所管控的外卖商家品种多、数量大。
但其经营品质却是参差不齐,外卖食品的安全难以保证。
从行政法视角看高校与学生的关系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法律关系。
从行政法的视角来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属于公法关系,也就是行政法关系。
这种关系是指高校作为行政机关,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学生则需要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下接受教育和培训。
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涉及了很多行政法方面的问题,例如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处罚、教育管理等。
以下将分别从行政法的角度对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行政权力的行使高校作为行政机关,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需要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这种行政权力主要表现为高校对学生的入学、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
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的入学权,这是高校最基本的行政权力之一。
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资格和能力,依法进行招生工作,并严格按照入学标准进行评估,保证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高校也需要行使行政权力。
高校需要制定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同时,高校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如调整课程安排、给予奖励和处罚等。
二、行政处罚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高校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主要是指高校对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的行为。
它是高校管理学生的一种行政手段,也是高校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法律手段。
高校对学生的行政处罚主要有三种形式:警告、严重警告和撤销学籍。
对于轻微违规的学生,高校可以给予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
对于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高校可以给予严重警告。
而对于违法违纪严重,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学生,高校可以直接撤销其学籍。
这种处理方式是高校为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而采取的最重的行政处罚手段。
三、教育管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包括了高校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成长成才情况的评估、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管理。
这些管理工作是高校的教育职责,也是高校维护自身声誉和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EDUCAUSE)下的一个项目组。
在1997年,它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关于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的开放的基于市场的标准,该标准包括学习内容的元数据规范。
2.同样是在1997年,NIST(NationalInstituteforStandardsandTechnology)的一个工作小组和IEEEP.1484小组(现在为IEE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Committee,LTSC)也开始了类似的工作,后来NIST的工作小组并入IMS,此后IMS开始与欧洲的ARIADNE联合组合作,共同致力于学习资源的元数据规范的定义。
3.1998年,IMS和ARIADNE联合向IEEE提交了关于教育资源的元数据规范和建议,这个建议就是目前IEEE的学习对象元数据(LearningObjectMetadata,LOM)的基本原型,它是IEEELOM规范的前身。
1999年,IMS通过它在美国、英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组织,发布了IEEE的LOM规范的草稿,并收集了大量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很多将反映在未来的正式规范之中。
我国在2002年底,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提出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标准号CELTS-41.1),该规范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开发资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
该规范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定:一是从用户的角度,确定素材标注的属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规范了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这一部分将主要参考国内颁布的元数据模型及IEEE的LOM模型。
另外,根据不同教育资源的具体特色,还设置了一些特色属性。
二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管理这些素材的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目前,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资源相互之间的语义相关性差,网络信息之间的知识和内容的相关性只能通过人为地去理解,这使得用户对有效信息的俘获、查找、管理变得低效而困难,也使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信息的可信程度、正确程度、可管理程度大大降低,从而也大大降低了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潜力。
高校的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摘要:由于学生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与高校自主管理的教育规律,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从高校设立起就开始存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学生权利意识增强,近几年,这两种权利的冲突趋于激烈。
这种冲突的实质是利益的冲突。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这种冲突将长期存在,要解决这一冲突,一方面依赖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另一方面,高校行使管理权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高校管理权;受教育权;隐私权;冲突学生作为一名公民,无可争议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高校作为办学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之规定,有权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享有管理权。
在公民权利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两种权利在行使时,不可避免地会经常产生冲突。
一、冲突产生的原因1.高校自治权范围的过分扩张大学自治并非指大学的所有事务均由大学自主处理,而是指为了实现基本法规定的科学自由和艺术自由,国家保障大学自主安排教学科研活动和其他内部事务。
大学自治的核心是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术不自由不受侵犯。
因此,这决定了大学自治的范围不应是无限的,而必须在与学术相关的范围内。
恰恰相反在国内许多大学超出了学术方面自治的范围,为了提倡所谓的“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惜损害学生的各种合法权利和利益,大力的扩张对学生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管理,势必造成学校的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严重对立与冲突。
2.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自建国初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高等教育领域一直不曾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对高校教育的管理均是依政策、上级指示而行。
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也逐步制定了一些诸如《学位条例》、《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来得太晚,加之对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权利规定的过于笼统,甚至还有高校管理中的许多领域没有涉及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各个高校自主制定一大批校纪校规来管理学生,一旦这种校纪校规制定的程序和内容违法或不合理,势必会造成学生权利和利益的牺牲,从而引发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
论文关键词:高校管理权力学生自由权利矛盾平衡和谐论文摘要:高校管理权与学生自由权利是一对天然的永恒的矛盾。
寻求这对矛盾的平衡与和谐,是高校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
为此,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学生自治来促进依法治校;完善学生处分申诉制度;严格司法审查制度,保障学生诉讼权利的行使;同时避免矫枉过正,避免另类失衡。
论文关键词:高校管理权力学生自由权利矛盾平衡和谐论文摘要:高校管理权与学生自由权利是一对天然的永恒的矛盾。
寻求这对矛盾的平衡与和谐,是高校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
为此,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学生自治来促进依法治校;完善学生处分申诉制度;严格司法审查制度,保障学生诉讼权利的行使;同时避免矫枉过正,避免另类失衡。
高等学校作为法人实体,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了其代表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行使教育和管理的权力。
高等学校的学生,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教育法》等赋予了其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权利。
学校教育管理权行使的最终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而学生权利的行使,也必须在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规章的前提下进行。
如何既保证学校教育管理权力的有效行使,又能保障学生自由权利的充分实现,是我国立法以及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高校管理权力与学生自由权利—一对永恒的矛盾高校管理权与学生自由权是一对天然的永恒的矛盾。
一、从哲学意义上说,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学校和学生,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哲学上的矛盾就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的关系。
这种关系突出地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作为矛盾体的学校和学生,因为其共同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浅谈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介绍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是常见的。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有着管理学生的责任和权力,但学生也有自己的权利和需求。
如何平衡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
高校管理权的重要性高校管理权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校园秩序的基础。
高校需要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学习。
管理权的行使还包括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管理学生组织、分配学校资源等。
高校管理权的有效行使对于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权利的保障学生权利是保障学生个体自由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有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的权利,也有个人隐私和尊严受到保护的权利。
此外,学生还享有获得教育资源、参与各种社团和活动的权利。
保障学生权利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整个高校的发展。
冲突的原因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规章制度的制定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可能涉及到对学生权利的限制。
例如,学校可能出台有关宿舍管理、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2. 学习与自由的矛盾高校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质量,但学生也希望能够自主选择课程和探索自己的兴趣。
当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冲突时,就会产生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
3. 学生活动和组织的管理高校管理学生组织和活动的权力,这涉及到学生的言论自由和参与权。
当学校对学生组织或活动进行限制时,学生权利受到限制,可能引发冲突。
4. 学生权益保护不到位有时高校管理权的行使不当或不公正,导致学生权益受到损害。
学生可能对此表示不满,并产生与高校管理权的冲突。
解决冲突的建议为了解决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应建立学生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中的学生权利保障作者:谢华汉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应是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主线,为保障学生权利,文章指出在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者的法律思维方式,规范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正当程序,建立大学生权利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权利[作者简介]谢华汉(1974- ),男,广东信宜人,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广东广州 510320)[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规划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6JA710026)[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62-02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确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明确了学生权利与义务,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订参与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法制研究所所长张永华教授说,我们的学生管理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因此,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是高校在制定其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的主线。
一、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与大学生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是由高等学校作为主体,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经过教育行政机关审核的本校章程制定的,调整有关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确定学生管理的规则和办事程序,在本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
它体现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
大学生权利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学生的权利,是法定的实在权利,是合法的权益。
其内容具有层次性:首先,是大学生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
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矛盾与协调在高校内,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存在着矛盾与协调。
教育管理权是高校管理者行使的管理职权,包括规定教学大纲、学分制、教学计划等。
而学生权利是学生在高校内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学习权、言论自由、组织自由等。
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在高校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管理权对学生权利的限制。
教育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政策时,可能会对学生的言论自由、组织自由等合法权利进行限制。
例如,高校会规定学生不得组织某些类型的社团,或者禁止学生在校内张贴一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海报。
这些规定可能会对学生的自由表达形成限制,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
其次,学生权利对教育管理权的挑战。
一些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发起抗议集会、组织罢课等行动。
这些行动可能会直接挑战教育管理者的权威,加剧双方的矛盾。
最后,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在实践中的冲突。
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教学计划、考试安排等方面可能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和特殊需求,造成学生的不满情绪和压力。
例如,学生可能因为个人原因需要延期毕业,但高校的教育管理政策不允许,这会导致学生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冲突。
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矛盾在高校内不可避免,但双方也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和谐发展。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协调:首先,建立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者应该与学生代表合作,共同制定、调整管理政策,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声音和利益。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
高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前和在校期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减少管理与学生之间的摩擦。
最后,加大高校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
高校管理者应该在制定管理政策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向师生公开透明地解释管理决策的原因与依据,以增强教育管理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在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矛盾中,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应该相互理解、尊重,同时也应该积极探索协调发展之道。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教育管理与学生权利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论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与平衡
国内的一些高校仍然面临着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与平衡的问题。
最近,学生权利
经常受到高校管理者种种手段的打压,权利侵犯行为也时常存在。
这些问题牵涉到学生与
上级领导之间的管理权及其相应的权利。
在学校的管理中,各方的权利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必须确定高校处理其冲突与平衡的合法政策。
首先,作为大学的管理者,要严格以司法和行政的手段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促进公
正与公平的学校管理。
同时,还要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控制学校官员的职责
和权利,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确保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平衡。
例如,提高学生违纪
处理的透明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学生分级考核标准,实行监督学校主管单位的考核制度等。
其次,加强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学生和上级领导之间的协调与調解,及时积极
处理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
并倡导学校建立行为准则,由双方签署合同以确保学生权利的
合法性,从而有效地控制双方之间的冲突。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和落实有效的安全机制和管理机制。
学校关于学生权利的政策
应该成为各层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责任,并加大权利不平等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抑
制学生的不当行为。
总之,以上措施是确保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与平衡的关键,也是推动学校管
理良性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学校的管理人员及管理机构了解和掌握了互相维护的具体方法
之后,冲突与平衡就会更容易落实和实施。
而学校管理者和学生都要敦促高校管理者创造
积极、公平、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也要遵循学校规章制度,充分维护自身权利,致力于推
进和谐校园建设。
论特别权力关系视角下的高校内部规则我国高校内部管理规则普通将特别权力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杂糅在一起,十分不利于学生权益的维护,本文以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行政色彩的特别权力关系为脉络,着重从维护学生权益的角度,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规则。
[标签]特别权力关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内部规则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制定的内部规则其法律效力如何,是否具有合法性与可诉性,就成为制约和影响高校管理行为、保障和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因素。
事实证明,学生与高校的法律纠纷多数是由高校的内部规则引起的。
一、特别权力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内部规则,必须首先弄清高校的法律地位如何,高校与学生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
高等学校在法律上定性为“公立”,按照英国行政法教授韦德的说法,如果大学是依法设立的,可以将它作为法定公共机构对待,归人行政法的范畴。
当前,我国已有司法机关对高校法律地位进行了事实确认(但并不普遍),比如,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在判决书中,法院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它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属于行政诉讼。
”因而,这时的高等学校是作为行政主体中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存在。
高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对此,目前理论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那么,如何界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呢?通说是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具有特别权力因素的公法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发生的前提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能。
高校作为履行特定职能的公法主体,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职能范围内自主判断、自定规章、自主管理的特别权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力,这种自主管理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学校为保证其机构目标的实现而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处置的“自由裁量权”。
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i=r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学生既有权利也有义务,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一个能够引导工作顺利开展的目标,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由于我国大多数的高校主要是以道德去教化学生,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去引导学生们的行为,忽视了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高校管理。
所以,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权利为本位,去规范高校的学生管理。
以学生的权利为本位,比较重视学生的义务为本位,这种管理方2实现学生权利为本位的重要意义2.1权利本位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两大基本要素,相对应产生的就是权利本位论和义务本位论。
权利本位论认为权利是第一要素,每个人都是权利的主体,义务是第二因素,义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这一观点也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在当今社会,人的权利应该受到社会和国家的保护,也可以将权利被保护的程度多少去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所以说,将权利确定为本位,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
同样,以学生权利为本位,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2.2权利本位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权利是人存在的重要载体,权利是人发展和生存的基本需要。
一部文明史可以反映为权利制度化的历史,比如从奴隶制到君主制,再到民主制,无不体现着权利的存在。
权利是人类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实现发展的基本手段,人与权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说,以人为本等同于以人的权利为本,在高校管理中,要时刻以人为本,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
2.3权利本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终极关怀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工作的目的就是育人。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其自由、全面的发展,切实保障学生们的权利。
如果不把学生看成是权利的主体,是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学生的。
在许多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隶属色彩比较浓厚,学生处于被管理、服从的角色,注重学校领导的权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权利。
所以,学校要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以学生权利为本位,确定他们的权利主体地位,将专制变成民主,以人为本。
在当代社会,校规与学生权益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必须制定相应的校规来确保学生的安全、纪律和学习环境的有序性。
然而,过于严苛的校规可能侵犯学生的权益,限制他们的自由发展和个性表达。
因此,如何在校规与学生权益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校规的制定应以保护学生权益为出发点。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因此,任何校规都不能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自由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校应该通过具体规定来确保学生的权益,例如禁止欺凌行为、保护隐私权以及提供公正的评分和选拔机制等。
这些规定旨在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然而,校规也需要符合法律和社会伦理的准则,切忌过度干预学生个人空间和自主权。
学生权益不仅包括学习和发展的自由,也包括言论表达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由等。
学校制定的校规应该遵循法律的底线,尊重学生的权益,并确保学生拥有平等的机会和表达自己的权利。
只有在伦理和法律的框架下,学校才能平衡校规的制定与学生权益的保护。
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参与机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校规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
学生是直接受益和受影响的一方,他们对校规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制定校规的过程中引入学生的参与,以确保校规能够更贴近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
最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信和尊重的基础上。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律、负责任的公民。
同时,学生也应该遵守校规,尊重学校的管理和秩序。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学校和学生才能实现校规与学生权益的平衡。
综上所述,校规与学生权益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学校应该以保护学生权益为出发点,并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下制定校规。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尊重学生的参与和意见。
最终,通过互信和尊重的关系,学校和学生可以实现校规与学生权益的平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生会管理制度与学生权益保障的关系学生会作为高等学校的学生自治组织,起到了维护学生权益和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学生会管理制度与学生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有效的学生会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学生权益,而学生权益的保障也需要学生会管理制度的支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会管理制度与学生权益保障的关系。
一、学生会管理制度对学生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学生会管理制度为学生会的组织、活动和权力运行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制度保障,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学生会活动:学生会管理制度能够对学生会的各项活动进行规范,确保学生会不偏离学生民主自治和服务学生的初衷。
通过明确学生会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学生会的运作程序和方法,学生会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
2. 保障学生会的权益:学生会管理制度为学生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权益保障。
制度规定了学生会的权力范围、管理程序和参与机制,保证了学生会能够依法独立地开展活动,行使与其职责相关的权益,不受到干扰和限制。
3. 维护学生会的形象和声誉:学生会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学生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建立起学生会的形象和声誉。
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学生会成员能够更好地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不仅提高了学生会成员的素质,也增加了学生对学生会的认可和信任,进而提升了学生会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学生权益保障对学生会管理制度的要求学生权益保障不仅需要学生会的参与和努力,也需要学生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支持。
以下是学生权益保障对学生会管理制度的要求:1. 保障学生会独立性:学生会管理制度应当确保学生会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学生会应当有权自主制定章程和规章制度,有权独立决定事务和权益,不受到学校或其他组织的干扰和限制。
只有保证学生会的独立性,学生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 强化学生会参与决策:学生会管理制度应当加强学生会在学校事务决策中的参与权。
学生会应当在学校重大决策前具有充分的信息和参与机会,能够有效代表学生群体的利益和诉求,维护学生权益。
试论寻求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平衡论文摘要:分析高校的身份与学生的权利,论述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平衡的理论基础,指出权力必须受权利的制约,学校要慎重行使权力,学生也要学会在权利受到侵犯时为权利而斗争。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学校权力;学生权利;平衡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原国家教委1990年发布相关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与修改前的规定相比,修改后的规定体现了人性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取消了“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等道德评判类处罚理由,大量增加了有明确法律依据或者行为特征比较清楚的法律规范用语。
可以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质是如何平衡学校与学生关系问题。
笔者认为,平衡学校和学生关系关键是要平衡学校权力和学生权利。
一、高等学校的身份高等学校在不同的活动中有不同的身份。
只有分清高等学校在不同活动中的身份,才能正确地用法学理论来分析事件的性质。
高等学校在学籍管理、授予学位等方面是行政主体,在买卖设备等方面是民事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30条第一款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教育法》的用词是“权利”而非“权力”,说明立法者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分。
摘要针对近年来校规与学生权利频频发生的冲突,从教育法学的视角,首先探讨校规的地位及其合法性,然后针对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学校规章制度与学生权利的矛盾和问题,最后提出对校规和学生权利的展望,从学生本位出发促进校规的健全发展,优化校规的制度改革。
关键词校规合法性原则学生权利The Research of School Rules and Students'Rights// Pan Anqi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conflict has often happened between the school rules and students'rights.The writer wants to make 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ion Law. First of all the writer will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legitimacy of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and then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rights enjoyed by the students,which leads to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school regulations and the rights of students. Finally,the writer will make the outlook of the school rules and the rights of students,which starting from the students based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ptimizing the reform of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Key words school rules;principle of legality;students'rights Author's address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100875,Beijing,China学校作为学生的接受教育的场所,除了可以招收学生外,还可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对学生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等,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依照章程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高校内部规则与学生权利的关系
摘要:高校内部规则即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落实对学生监督管理,在法律法规授权的情况下而制定的约束学生学习与生活行为的内部规范。
高校通过内部规则进行管理是其约束内部成员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高校教育管理职能的细化手段,是特别权力关系中高校基于其教育管理职能而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的规定和约束。
关键词:高校内部规则学生权利关系
一、高校内部规则的性质
高校内部规则即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秩序、落实对学生监督管理,在法律法规授权的情况下而制定的约束学生学习与生活行为的内部规范。
高校通过内部规则进行管理是其约束内部成员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高校教育管理职能的细化手段,是特别权力关系中高校基于其教育管理职能而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的规定和约束。
正是由于特别权力关系的存在,高校内部规则才既区别于一般的外部行政法律法规,又区别于其他的社团内部规章。
在特别权力关系下,高校享有公法权力,使其制定的规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法效力,不同于一般团体制定的内部规则,如私营企业对其员工的纪律约束;同时,高校内部规则是对高校内部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又使其区别于其他普遍性的具有外部约束力的行政法律规范。
因此,高校内部规则是特别权力关系下高校的内部管理规定,对内部学生具有约束力。
(二)高校内部规则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
高校内部规则既然是进行高校管理的必要手段,并且其制定有着法规和法理依据,那么通过正当程序制定的、内容合法合理的高校内部规则,其效力是无庸置疑的。
关键在于高校内部规则合法及合理的认定标准,合法可以分为内容合法与程序合法。
内容合法,即高校内部规则的内容符合法律原则、法律规范。
高校的内部规则首先应该遵循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范,不违反教育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不应与以上法律法规的原则相抵触,更为重要的是,在事关学生基本权利的原则性问题上(如退学权),高校内部规则的实施标准不应严于宪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尽管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出于高校自主管理的考虑而将这项权利更大程度地留给高校自主行使,但在事关学生基本权利的问题上,高校显然应该在现行法律的标准、范围内予以制定细则。
否则,在事关公民受教育权问题上将出现法律漏洞,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也缺乏相应的明确的法律依据。
高校内部规则往往是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的进一步落实,是学校的“基本法”。
这一“基本法”的实施显然关系着作为管理对象的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基本权利。
程序合法即高校内部规则的产生、修改、通过等程序均应符合法律规定,执行高校内部规则的行政行为也应该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从制定上来讲,高校内部规则应该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因为高校内部规则是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甚至基本权利的“高校基本法”,公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宪法,相应地,学生也应参与到事关其基本权利的高校内部规则的制定中来。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法》将高校内部规则的制定权力全权交由高校校长行使,该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高校校长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高等教育法》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大法”,没有明确规定学生这一高校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参与高校管理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而却鲜明规定
了校长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这不得不说是现代法治的悲哀!
至于合理,则是指高校内部规则的制定、实施、规则内容、处分标准等均应体现公正合理的法理精神,例如不能因上课迟到而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
因为在特别权力关系中这种内部管理规章中未涉及学生基本权利的事项可能不具有可诉性,可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应该确认合理性原则,或者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既然我国当前教育法律法规尚未解决内部规章的合法性问题,其合理性问题缺乏相关规定就不足为怪了。
(三)高校内部规则的可诉性
高校内部规则的可诉与否,实际取决于特别权力关系是否具有可诉性。
如前所述,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诞生伊始,其不可诉性便得到广泛确认。
我国的行政法理论的内部行政关系学说继承了特别权力关系不可诉的传统,以致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对特别权力关系下的行政行为可诉性缺乏明确规定。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为数不少的高校开除学生的案件。
实际上,特别权力关系排除了法治行政原则的适用,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行政法的批判。
在特别权力关系中,仍可能存在涉及相对方基本权利的事项,如高校对学生的退学处理、行政机关对其内部公务员的辞退等。
然而按照传统的行政法学法理,这种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却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没有可诉性,而是完全按照高校内部规章来处理。
这在当今法治社会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这为法律调整留下了空白地带。
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民主与人权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地国外学者不满足于内部行政关系中只有基础关系才有可诉性,学者们不断提出即使不涉及基础关系的管理关系,一样具有可诉性。
如学生荣誉称号获得权等,也应该纳入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原因是这些荣誉称号可能为获得者带来升学、就业等便利甚至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利益。
深入剖析受管理者愿意接受高校章程约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利益。
当国外行政法理论走得更远的时候,遗憾的是,我们还在为特别权力关系是否可以纳入司法管辖而徘徊。
过于强调司法管辖又将导致行政权力的低效甚至枯竭,因此上面这种观点有唯美主义之嫌,然而它所提出的尖锐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将荣誉称号的授予权赋予司法管辖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可不可以考虑由法律或教育规章来规范荣誉称号的评定标准和程序呢,什么样的学生是三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学生干部,最好落实到量化的指标,例如对成绩设定一个硬件条件。
退一步讲,司法不管辖此类问题,高校也应该制定出具体标准,对此标准的不认同,应该纳入法律最终解决的轨道。
高校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场所,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内部规则的制定都要以学生为主要参考因素。
参考文献:
[1].谢瑞智.教育法学.台湾文笙书局[M].1996.
[2].罗豪才.行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