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
- 格式:docx
- 大小:16.03 KB
- 文档页数:4
⾼⼀语⽂必修⼀必背古诗⽂要想在考试中拿到⾼分,就必须保证⾃⼰在选择题基础题不丢分,也就是要确保⾃⼰对字⾳字形⾮常敏感,这是⼀种长期的积累,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语⽂必修⼀必背古诗⽂,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语⽂知识"↓↓↓⾼⼀语⽂必修⼀必背古诗⽂《沁园春长沙》独⽴寒秋,湘江北去,橘⼦洲头。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意⽓,挥斥⽅遒。
指点江⼭,激扬⽂字,粪⼟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浪遏飞⾈!《采桑⼦重阳》⼈⽣易⽼天难⽼,岁岁重阳。
今⼜重阳,战地黄花分外⾹。
⼀年⼀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霜。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北戴河》⼤⾬落幽燕,⽩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是,换了⼈间。
《⾬巷》撑着油纸伞,独⾃彷徨在悠长,悠长⼜寂寥的⾬巷,我希望逢着⼀个丁⾹⼀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样的颜⾊,丁⾹⼀样的芬芳,丁⾹⼀样的忧愁,在⾬中哀怨,哀怨⼜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巷,撑着油纸伞像我⼀样,像我⼀样地默默⼻亍着,冷漠、凄清,⼜惆怅。
她静默地⾛近⾛近,⼜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般地,像梦⼀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枝丁⾹地,我⾝旁飘过这⼥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尽这⾬巷。
在⾬的哀曲⾥,消了她的颜⾊,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彷徨在悠长,悠长⼜寂寥的⾬巷,我希望飘过⼀个丁⾹⼀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作别西天的云彩。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也指战友)。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
对语文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要选择对的学习方法等。
一起来看看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作于1925年。
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1.字词百舸(gě)橘(jú)子洲廖(liáo)廓峥嵘(zhēng róng)挥斥方遒(qiú)遏(è)2.背景与主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伟人与词作《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译诗】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附《沁园春长沙》赏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4.背诵这首词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学习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回忆了解的写秋的诗句
2.回忆初中学过的词,说说词的知识,明确词牌和标题。
3. 由《沁园春雪》体会毛泽东的情怀
二、读
学生读,正音、节奏、情感等,自由朗诵
三、学习上片
导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
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请调整语序,并把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明确:深秋时节,我独立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
分析品味开头三句。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词?
引导:主要领会“独”的意蕴
(1)联系背景,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2)联系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政治改革,被贬永州,身处逆境而写,表露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独钓寒江”与作者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其他伟人的的胸襟境界又不可同年而语。
)
明确: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面对湘江,在秋风中伫立,颇有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意蕴,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寒秋”一语既点季节,又渲染苍凉严肃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沉雄的基调。
联系《沁园春·雪》,说说“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共七句。
古诗词中称这为“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字。
说说《沁园春·雪》领字:望
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朗读句子。
分析景物特征:(略作讲析)可让学生讨论得出。
明确:作者视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视,近景
“鹰击长空”仰望,高景
“鱼翔浅底”俯瞰,低景
讨论:此时的视角转换是速度快点好呢,还是慢点好?
明确: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
品词:哪几个词用得好?[动词:染、击、翔]
明确:染,拟人手法,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壮美景色。
引《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击,与“飞”比较(“飞”显得平淡),“击”能显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翔,比“游”更准确。
既状摹了水之清澈见底,水天相映之境。
又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游状,形象生动。
“浅底”非真,乃清澈所致。
(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由品味其他字词:遍、尽、争、竞
简评:秋景——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引导: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将秋写得萧杀苍凉、清冷惨淡。
“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而诗人笔下的秋又为何与众不同呢?
明确: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联系作品背景。
由此“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既然万物争自由生活,在斗争中获得自由,那么作为人类呢?(呼唤与号召)
在上阕的最后,诗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试作分析。
明确:“主沉浮”之意: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的主宰,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这即是全词的“诗眼”,通过上阕“写景提出”。
阅读上片,鉴赏艺术手法。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明确小结上阕,写景提问,为下阕抒情议论作准备。
齐读并背诵上阕。
四、学习下片
分析下阕前两句。
“百侣”对应上文的“独立”。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
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借此对往昔的回忆,突出同学少年的激情。
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明确:作者在下阕用形象的语言回答了这一问题。
朗读下阕。
从诗文中读出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句。
明确:“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回顾《沁园春·雪》同一词牌、格式、字数相等、句数相似的特点。
说说下阕的领字。
(恰)。
赏析同学少年的特色。
分析:“恰”意为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
他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国家大事,“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粪土: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明确:同学少年即革命青年,他们年轻、热情。
激情慷慨,奋笔疾书,为革命,为理想,英勇斗争。
这几句是以回忆往事来回答“谁主沉浮”。
那么,为什么这几句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
引导:《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一“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风流人物”指什么人?(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那么,现在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是什么人物?(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
这样的人不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与斯人,更与何人?)
明确: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
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确:这里写作者回忆了青年时期与同学一起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气魄!(夸张)
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明确:激流勇进、奋发向上、敢作敢为
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为什么?
明确: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这三句气魄宏大,如此大的气魄当然能主宰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
革命气概何其大!
下阕通过抒情,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但又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明确:诗歌艺术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
或诗歌讲究艺术形象,不能像散文那样,太直白了就不像诗。
齐读全词,并背诵。
3.领会作者情怀
综上所述,你认为整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讨论明确:询问大自然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塑造革命青年形象——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
齐读,体会感情:把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读出来。
五、巩固拓展:
请你说说下面的每个诗句的诗眼,并中从修辞、画面、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