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大学2019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拟录取专业姓名复试成绩推荐学校本科专业备注化学邓翀93.67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杨可心92.71北京大学化学刘星驿89.28北京大学化学李昇88.93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梁轩88.57北京大学化学类贾国赓88.3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贺鑫87.77北京大学化学类顾婷87.65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侯倬伟87.33北京大学化学戴梦得87.27北京大学化学类于乐飞87.11北京大学化学资治86.84北京大学化学李泽洲86.55北京大学化学王卓琦85.37北京大学化学黄渝鹏85.01北京大学材料化学聂韩秋84.45武汉大学化学类刘昊明84.42北京大学化学吴杨牧84兰州大学理科试验班类王常伦83.14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王馨怡82.76南开大学化学类魏瑶82.67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曲志宇82.55吉林大学化学基地班林畅82.05北京大学化学林友宇81.99北京大学化学类瞿杨81.55山东大学化学类杨冠涛81.06兰州大学化学基地班郭玮明80.97南京大学化学赵思危80.1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化学武钦慈79.97北京大学化学赵健79.87郑州大学应用化学杨增旭79.84山东大学化学类杨子凡79.71南京大学化学吕由79.62四川大学理科试验班类殷允念79.55郑州大学化学于航79.31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黄宗煜79.26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李晓宇79.25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周艺78.96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刘少丞78.95山东大学理科试验班类燕文超78.78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闫杰78.69北京大学化学黄超然78.65厦门大学化学化学吴东山78.54四川大学化学张雨童78.4南开大学应用化学詹佶睿78.22武汉大学化学弘毅程香月77.96南京大学化学李鸿鹏77.92南开大学化学林莹77.89中山大学应用化学任子琪77.83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陈恒77.75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崔世勇77.7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生物学赵昕暐77.26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梁晓阳77.13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鲍志成76.94北京大学化学宋彭博75.77北京大学化学王德九75.63北京大学物理学蔡一辰75.51厦门大学化学钱阳74.82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尹冰74.8吉林大学化学贡苡晟74.7复旦大学化学师明赫74.65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梁子栋74.41南京大学化学基地班夏义杰74.32北京大学化学周嘉奕74.29吉林大学化学孙荣74.27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于梦诗74.27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李国梁74.09四川大学化学许汉华74.08兰州大学应用化学张玉菁74.02武汉大学化学类王子羽73.88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彭信心73.82南京大学化学毕云鹏73.39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韩铱沆73.28南开大学化学董佳蕙72.93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辛俊洁72.87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李锦72.7兰州大学化学夏筱茜72.6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生物学王相贺72.57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熊天宇72.46南开大学化学生物学李婧72.34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王朝骅71.51南开大学化学类曾华71.23南京大学化学张翼71.21天津大学应用化学蔡国鸿71.17中山大学材料化学秦少杰71.11福州大学化学基地班胡悦聪71.06北京大学化学类柴正祺70.97北京大学化学欧阳文柏70.4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类祁祺70.43浙江大学化学化学梁松70.43南开大学化学魏成奇70.4北京大学化学类郭若垚70.39北京大学化学郭丽君70.38山东大学化学许雪晨70.3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吴柏华70.29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左壮70.12山东大学化学类任柯欣70.08南开大学化学张明铉70.0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张雨晨69.24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邹名之69.17南京大学化学周洋洋68.99南开大学材料化学吴剑扬68.97厦门大学化学刘东阳68.79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雷佳楠68.79北京大学化学类王雅妮68.73北京大学化学彭程远68.45南开大学化学郭志滨68.25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朱振宇68.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梁伟昊67.9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王怡67.79南京大学化学基地班赵锐驰67.45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袁昊67.33南京大学化学金杨亚男67.16四川大学化学基地班汤汝尧67.15南京大学化学(基地)李俊泽67.13北京大学化学类。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招生总数58人。
系所说明其中48人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硕士学位,10人为核科学技术方向三年制硕士生。
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5%。
此外还将招收五年制直博生约65人,见博士目录。
招生专业及人数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20 化学(化学生物学)070321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招生总数58人。
系所说明其中48人为五年制硕博连读生,中间不授硕士学位,10人为核科学技术方向三年制硕士生。
拟接收推荐免试生85%。
此外还将招收五年制直博生约65人,见博士目录。
招生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人数:研究方向01.高分子可控合成与材料制备02.高分子溶液及凝聚态物理03.特种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04.生物医用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05.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器件06.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考试科目复试成绩所占比例为30-50%,具体将根据生源状况确定。
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705综合化学I (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4 813综合化学II (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简介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高分子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在冯新德院士、周其凤院士等的领导下,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始终重视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强调研究的系统性和创造性、提倡基础和应用的有机结合,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并重,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教风,科研基础、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国内同行的承认,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优秀学术骨干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形成了一支年轻活跃、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
北京大学2020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拟录取专业姓名复试成绩推荐学校本科专业备注化学刘环宇95.73北京大学化学曹若辰90.56北京大学材料化学霍培昊90.46北京大学化学类张欣睿90.36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李涵潇89.39北京大学化学孙斯达89.31北京大学化学类简繁冲88.63北京大学化学黄志贤87.46北京大学化学田枢衡87.04北京大学化学王文楷86.63吉林大学化学王乐天86.6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赵凯悦86.15吉林大学化学陶豫86.12北京大学化学王文韬85.28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唐梓耀84.73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叶葳庭84.35北京大学化学韩世怡84.19山东大学化学于珮瑶84.0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江鑫83.95北京大学材料化学孟令浩83.72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彭宗阳83.65北京大学化学类郑甫83.2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朱一帆83.02厦门大学化学基地班潘陈恺82.76北京大学化学郭正旺82.18北京大学化学类王湃82.13南京大学化学肖超玲82.1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胡尊诚82.07山东大学化学陈子京81.97北京大学化学罗玮81.96南开大学化学生物学孙嘉禹81.73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周徐源81.46北京大学化学陈少闯80.94北京大学化学许思哲80.89北京大学化学温建淳80.74北京大学化学类柴昱明80.72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韩建军80.26四川大学理科试验班类张羽萱80.21北京大学化学黄纯熙80.15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李田雨79.98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张贤睿79.91中山大学化学朱凯煜79.57北京大学化学哈茂森硕化学华雨彤79.5武汉大学化学李昀之79.22北京大学化学缪代禹79.11厦门大学化学肖潇79.01武汉大学理科试验班类杨少镭78.62北京大学化学张少君78.62北京大学材料化学朱丽雅78.53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施俊杰78.53山东大学化学吴云雪78.42南开大学化学赵一萱78.36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李子安78.24北京大学化学杨春78.09山东大学化学郭晓玉77.93兰州大学化学任天昊77.9武汉大学化学类梁炜秋77.73南京大学化学类郑南龙77.41北京大学材料化学侯博77.21北京大学化学赵一帆77.05厦门大学化学基地班李悦76.93吉林大学化学尹燕飞76.85北京大学化学苏一茂76.83山东大学化学李昌林76.83吉林大学化学基地班谢赵昕76.67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王旭正76.42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吴晓彤76.41南开大学化学基地班霍沁园76.33北京大学化学孟令屾76.24北京大学化学曾敬财76.18南开大学化学苏比丁·塔依尔76.07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刘锦涛75.93北京大学化学白旭东75.75武汉大学化学类姜志凡75.72北京大学化学王子健75.57北京大学化学梁舒瑜75.5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杜天屹75.27兰州大学化学沈旭洋75.13北京大学化学王冯璋75.06武汉大学理科试验班类吕春燕75.03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张芮兰74.92南京大学化学邓锦涛74.85武汉大学化学类郭丽慧74.85南开大学化学杨钰婕74.74南开大学化学尹致远74.69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杨洋74.68南京大学化学赵凌74.66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何雅慧74.63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吉恬萌74.56苏州大学化学吴家辉74.48南京大学化学杨世楚74.01南京大学化学侯雨辰74武汉大学化学类赵浩然73.88山东大学化学基地班冯天宇73.63厦门大学化学类熊军文73.41南开大学化学赵雅73.3山东大学化学翁超群73.26中国农业大学化学范祎宁73.14四川大学化学李梓元72.92南开大学化学类(伯苓班)李鑫茂72.86山东大学化学李冰文72.7吉林大学化学刘海洋72.69北京大学材料化学邓梦平72.58南开大学化学谢明澍72.52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王文灿72.3湖南大学化学谢知恒72.18北京大学化学唐浚川72.1山东大学化学类逯佳琳71.82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代梦琪71.75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翟扬青71.22山东大学化学类王瀚平71.11天津大学应用化学李浩71.07南开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陆泽康70.82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李鑫70.75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王宇翔70.31四川大学理科试验班类邓意凡70.3南开大学化学基地班王柯葳69.8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赖方彧69.72北京大学化学类丛旭中69.58南京大学化学赵红欣69.58兰州大学化学徐玉淳69.56中山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张子璇69.54兰州大学化学类吴子昂69.33厦门大学化学涂智宇69.21天津大学应用化学(工)李汶娟69.18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秦娇娇69.15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化学吴佳慧69.15南开大学化学陶艺69.13吉林大学化学廖恒毅69.1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揣攀峰68.95郑州大学化学王家玉68.3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类赵梦瑶67.9四川大学应用化学。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沈志豪沈志豪博士,副教授电话:10-62754518传真:10-62751708Email:zshen@出生:1972年9月学士,高分子科学,1994,南京大学强化部导师:薛奇教授博士,高分子科学,2001,UniversityofAkron高分子科学系,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Akron)市导师:程正迪教授博士后,2004年10月-2007年3月PhilipMorrisUSA经理:ManuelMarquez博士博士后,2001年6月-2004年9月,2007年3月-2007年10月VirginiaCommonwealthUniversity化工系导师:MarkA.McHugh教授副教授:从2007年10月起,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所属课题组:周其凤院士研究组科研领域聚合物材料的凝聚态物理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应用用电纺和电喷雾法制备微/纳纤维和纳米颗粒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代表性论文Wang,D.H.;Shen,Z.;Guo,M.;Cheng,S.Z.D.;Harris,F.W.“Synthesisandpropertiesofpolyimidescontainingmultiplealkylsidechains”Macromolecules2007,40,889.Shen,Z.;Thompson,B.E.;McHugh,M.A.“Electrospinninginnear-criticalCO2”Macromolecules2006,39,8553-8555.Shen,Z.;McHugh,M.;Smith,D.W.Jr.;Abayasinghe,N.K.;Jin,J.“Impactofhexafluoroisopropylideneonthesolubilityofaromatic-basedpolymersinsupercriticalfluids ”J.Appl.Polym.Sci.2005,97,1736.McHugh,M.;Shen,Z.;Gee,D.;Karles,G.;Nepumuceno,J.;Huvard,G.“MethodofProducingFibersbyElectrospinningatHighPressures”PCTInt.Appl.(2005),WO2005/064047A1,InternationalPublicationDate:July14,2005.Shen,Z.;McHugh,M.A.;Xu,J.;MacPhearson,H.;Kilic,S.;Mesiano,A.;Bane,S.;Karnikas,C.;Beckman, E.;Enick,R.CO2-solubilityofoligomersandpolymersthatcontainthecarbonylgroup,Polymer2003,44, 1491-1498.Tu,H.;Wan,X.;Liu,Y.;Chen,X.;Zhang,D.;Zhou,Q.-F.;Shen,Z.;Ge,J.J.;Jin,S.;Cheng,S.Z.D.“Self-assembly-inducedsupramolecularhexagonalcolumnarliquidcrystallinephaseusinglaterallyatt achednonmesogenictemplates”Macromolecules2000,33,6315.。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化学类I和化学类II(地球化学)两套培养方案,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化学类I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成立的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更名化学系,1994年改为现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始终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面向国家需求拓展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齐全。
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化学学科现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
在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化学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
2017 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
作为中心学科,化学关注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和交叉。
因此,化学学院设立了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开展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重点研究材料与化学相关问题,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毕业后可从事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 1910 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大学堂停办,后改名北京大学。
1913 年化学门重新招生, 1919 年改称化学系。
1952 年全国范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化学系是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化学系重组而成。
1995 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
2001 年原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5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5 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是国家教委遴选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3 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7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7 人,长江特聘教授 14 人( 含国家核磁中心 2 人 ) ,教授 54 人,副教授 52 人。
有 2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人与国外学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2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严纯华、席振峰、刘忠范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集体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化学学院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自由基聚合3冯新德,丘坤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871)谨以此文庆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委员会成立50周年! 摘要:综述了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包括含胺的过氧化二酰与芳叔胺氧化还原体系、有机过氧化氢物与芳叔胺或脂肪叔胺氧化还原体系、过硫酸盐与脂肪胺氧化还原体系和极性单体的胺光诱导电荷转移引发自由基聚合,以及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主要为原子转移自由基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含胺氧化还原体系;胺光诱导电荷转移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聚合机理烯类自由基聚合是通过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来引发单体的链(式)聚合反应,因所用的单体的多样性、聚合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因而不仅成为实验室制备高分子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成为工业生产高分子产品的重要技术。
自由基聚合的特点,一是慢引发快增长,二是自由基的活性高很容易进行双分子终止,因而得到无活性聚合物。
上世纪50~80年代,在自由基聚合研究中,为了提高引发速率而发展了单一组分的高活性自由基引发剂外,更重要的是使用两组分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由于具有快速、低温、低活化能的特点甚受瞩目,已广泛用于乳液、溶液和本体聚合。
在自由基聚合机理研究方面采用自由基捕获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方法测定初级自由基的精细结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引发转移终止剂聚合和金属络合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报道,而到90年代出现了氮氧中间体聚合,也称稳定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也称为过渡金属催化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等活性Π控制自由基聚合。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研究室在胺存在下自由基聚合的研究工作,包括含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1~3],主要有过氧化二酰与芳叔胺体系、有机过氧化氢物与芳或脂肪叔胺体系、过硫酸盐与脂肪胺体系,和极性单体的胺光诱导电荷转移引发自由基聚合[3,4],以及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的成果。
全国高分子化学专业排名高分子化学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北京大学A+8清华大学A15北京理工大学A2吉林大学A+9南京大学A16福州大学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大连理工大学A17华东师范大学A4复旦大学A+11武汉大学A18天津大学A5浙江大学A+12北京师范大学A19中山大学A6厦门大学A13山东大学A20湖南大学A7南开大学A14辽宁师范大学AB+ 等(31 个) :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B 等 (31 个 ) :河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宁波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南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黑龙江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烟台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辽宁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温州大学、1.北大北大当之无愧在高校化学排名第一,各个方向都不错。
2-5 南大,复旦,南开,清华南大,复旦,南开,清华处于第二梯队,其中复旦上升速度非常快,光从这两年发表的论文高分子和物化都处在最前列。
南大,南开都是传统化学强校,南开的有机,南大的无机都是强势学科,南开的无机上升很快Inorg.Chem.。
清华也是强在物化,清华高水平的文章不少,但相对规模较小。
6-7 吉大科大科大化学因为内乱,IF7的文章不多但整体实力还是挺强;吉大化学不如从前但整体实力还是不错,尤其是理论计算化学。
曹镛,男,1941年10月生。
湖南长沙人。
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化学学士。
1979至1981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进修,1987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
1966年至1988年任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1年至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研究室副主任。
1988年获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88年至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高分子及有机固体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1990年至1998年美国加州圣巴巴拉UNIAX公司资深研究员。
1998年至现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室主任。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自1975年起,曹镛教授开始从事有机固体,光电高分子材料及器件的研究。
二十余年来,曹镛教授一直在该研究领域前沿从事创造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
多年来曹镛教授对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阴离子诱导加工性(Conter-Ion Induced Processibility)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从实验上实现了使高导聚苯胺从非极性有机溶剂或通用高分子熔体中加工成高导电材料。
同时还发现,通过对阴离子与溶剂及聚苯胺主链间的相互作用,可改变聚苯胺主链的链结构与构像,从而使通过这一方法加工后的聚苯胺具有比一般方法所得到的电导率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
这样,第一次实现了人们开展导电聚合物研究的最初梦想――研制出同时兼具高导电性和加工性的导电聚合物。
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转让给有关公司进行商品化生产,其产品有可能在防静电材料、抗电磁波屏蔽、光电器件的透明电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这一新的概念与方法已被很多导电聚合物研究者所采用和跟踪,并已被推广到其他导电聚合物(如聚砒咯等),成为近年来导电聚合物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2004 . 春季学期:2.16 --- 6.11)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园区主讲:魏高原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1. 为什么说至1953年底,人类对大分子的客观存在已不再存任何怀疑?有关高分子的第一本专著于何年问世?作者是谁?书名又是什么?为什么说高分子物理是连接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工程学的一座桥梁?2. 何时何地由谁观察到等温拉伸(硫化或未硫化)橡胶试样时有少许胀开(即拉胀性或负泊松比现象)? DNA的双螺旋属高分子结构分类中的几级结构?手性液晶呢? 3. 写出由下列取代的二烯经加聚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若只考虑单体的1,4加成,和单体的头-尾相接,则理论上可有几种立体异构体?CH3– CH = CH – CH = CH – COOOCH34. 氯乙烯(CH2=CHCl)和偏氯乙烯(CH2=CCl2)的共聚物,经脱除和裂解后,产物有苯、氯苯、间二氯苯、1,3,5-三氯苯等,其比例大致为10:1:1:10(重量),据此对这两种单体在共聚物中的序列分布可得出什么结论?5. 聚氯乙烯用锌粉在二氧六环中回流处理,结果发现有86%左右的氯被脱除,产物中有环丙烷结构,而无C=C结构,就此实验事实,说明聚氯乙烯链中单体的键接方式。
6. 环氧丙烷经开环聚合后,可得到不同立构的聚合物(无规、全同、间同),试写出它们立构上的不同,并大致预计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7. 试以线型聚异戊二烯为例,讨论其主要的近程链结构问题。
天然橡胶硫化后,其近程链结构有何变化?主要包括哪些研究内容?8. 某碳链聚α-烯经,平均分子量为<M>=1000M0(M0为链节分子量),试计算该聚合物的弹性限度(L max/(<h2>fr)1/2),进而说明为何高分子链在自然状态下总是卷曲的。
9. 等效自由联接链或高斯链与自由联接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两者等链节点数n时的均方半径为何具有相同的对n的依赖关系?假定σ2为两者均方末端距之比,并且聚丙烯主链上的键长为 0.154 nm,键角为 109.5 °,根据实验数据σ= 1.76 [温度30℃,溶剂为环己烷或甲苯],计算其等效自由联接链的链段长度ℓe。
北京大学专业介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
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
北大学生出国档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 Harvard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工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 工程结构分析, 能源与资源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院在原力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结构分析2个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及国际趋势,2006年增设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2008年增设航空与航天工程专业,2010年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工学院目前按工学类招生,入学第一年不划分专业,全院学生统一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特长后,于第二学年初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化学学院设有5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7个研究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论与计算化学,应用化学);学院还设有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化学学科排名高分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高分子化学的研究涉及到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等方面,为新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由于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因此在综合排名中常常位居前列。
在实际应用中,高分子化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分子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分子化学的研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以替代传统的塑料制品。
这些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在自然界中迅速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排名中,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常常位居前列。
这些学校在高分子化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优秀的研究团队,为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在高分子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排名也反映了学校在高分子化学研究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分子化学在新材料的研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分子化学学科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