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民间信仰点财务管理制度前言民间信仰点是民间宗教信仰场所,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信仰点涉及到了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民间信仰点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资金:民间信仰点需要维护建筑、组织祭祀、购买必要用品等支出,因此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做到节约用钱,规范使用。
2.防止财务失误:财务管理制度可以规范资金使用流程,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
3.增强透明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让信仰点的财务收支情况更加清楚透明,在公众眼中获取更高的信任度。
财务管理的要点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账务管理: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合理开立账户,保证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资金使用管理:建立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规避因使用失误和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
3.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资金使用上存在的各种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做好预警和应对措施。
4.财务公开:及时、公开地发布相关财务信息,以增强对信仰点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公开程度。
财务核算对于民间信仰点的财务核算,需要包括下面几方面:1.日常管理费用:包括祭品、场地租赁、水电费、职工费用、维修费用等。
2.活动预算:包括宗教活动所需人员、物资、场地、服务设施等相关费用。
3.祈求神明: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交纳祈求费用,如安香、捐助、设香台等。
4.捐赠收入:包括来自信众的捐赠、票据支出、线上赞助等。
结语在建立民间信仰点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让信众更加理解、支持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不断完善制度的规定。
这将有助于促进民间信仰点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经营,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民间信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寺院的财务管理寺院管理 2009-07-04 08:39 阅读148 评论0字号:大中小赵朴初会长今年2月在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省级佛教协会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我国佛教为社会主义服务取得的重大成绩之后提出“佛教内部还存在着忧患”、“突出表现为信仰淡薄,道风不正,戒律松弛,学修不讲,追逐名利,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严肃对待”,“维护佛教纯洁,保持道场清净,坚持正信正行,制止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袭”。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来湖南省佛协主持工作还不到一年,就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很好,改变了湖南佛教的面貌,僧众的宗教生活走上正轨,佛教刊物《正法眼》已经发行,寺院执事进修班第二期即将结业,培养了爱国爱教的管理人才和研究骨干,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
我在中国佛教协会做佛教财务管理工作四十多年,成为高级会计师。
我很荣幸受湖南省佛教协会的邀请,写湖南省佛教协会执事进修班讲稿,提供参考意见,乞望有助于寺院财务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亨乐腐化思想造成道风败坏,沾污了佛教的声誉,违反了佛教的法规,少数佛教内部人员与社会上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严格损害佛教的利益,是寺院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的。
寺院财务管理是寺院管理的基础,寺院财务搞的好坏,直接影响佛教事业的)1:展,影响教徒的生活和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此,国务院宗教事务局(1981)178号文件和中国佛教协会制定的《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都作了“寺院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经济民主”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现行财务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结合寺院的特点,对如何进行寺院财务管理作简要的阐述:第一:加强寺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寺院财务管理必须贯彻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原则;这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有悠久的历史。
例如:我国最早的会计档案,已经发现了唐朝的档案。
苏州大学历史系将卫荣在《档案工作》1990午七期撰文介绍,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从三、四万件(确切数字无法统训‘,有的尚在整理之中)的唐代档案文献中,整理数十件唐代会计文书,这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会计档案,(大多为纸的)原件主要有:l、开元九年(721)年于阗(填)某寺支出簿;2、斯坦文书五七五三号口口寺硙(畏)课等帐;3、斯坦文书四七八二号乾元年间口口寺则:物收支帐目;4、中和四年(884年)正月沙州上座比丘口园等会计牒;5、后唐敦煌寺院三件寺院三件会议文书等等。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行为,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本方法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等规定登记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第三条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应当坚持依法依规、真实完整、平安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宗教活动场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报为其办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的宗教事务部门(以下称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条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下列任务:(一)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本场所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二) 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实施财务公开,照实反映本场所财务状况;(三) 合理编制预算,统筹支配、节省使用资金,保障本场所正常运转;(四) 规范本场所收支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五) 规范本场所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维护合法权益。
第六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爱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损毁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
第七条宗教事务部门、财政部门依法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其次章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必要的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机构在本场所管理组织的领导下对本场所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
第九条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机构一般由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等组成。
会计、出纳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力量。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机构的人员组成应当遵循不相容岗位分别原则和任职回避的有关规定。
曾因发生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处于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行政惩罚期间的人员,不得担当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出纳等。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总结范文宗教活动场所中的矛盾纠纷,大多数都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引起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影响着团体的凝聚力和场所的稳定,也关系着广大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
长期以来,我市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有的矛盾一触即发,相当激烈,广大信教群众要求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
现将我市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汇报一、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管理主要做法及其成绩近年来,我市各级民宗局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
第一,加强财务督导。
8月建立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督导制度,市、县区宗教团体及三一教协会全部成立了财务督导小组,组长由各团体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加强对各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监督和指导。
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成员由3-5人懂财务的非场所管理组织成员担任,每月定期召开理财会议,参加人员包括监督小组成员、出纳、场所负责人,具体采购人员列席旁听,对当月发生的每笔资金收支情况实行集中审核。
凡是对支出手续不规范的发票,当场予以纠正。
凡经理财小组审核后确定无疑义的票据,加盖审核专用章;凡未经理财小组审核或审核未过关的,不允许其入账。
财务督导制度实施二年以来,有效地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财务管理有了明显的改观。
第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我市宗教活动场所普遍建立了财务和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市民宗局出台了《市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财务管理指导意见》、《现金和银行存款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市道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两会、市三一教协会统一印制《市宗教活动场所收入专用收据》三联单,加强对较大宗教活动场收入的监督。
第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
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财经知识,动员有条件的场所财务人员要持证上岗,尽量聘用有会计资职的专业人员担任,对会计科目设置和记帐方法进行规范。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制度一、前言宗教活动场所是人们进行宗教信仰、教育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财务管理是保障宗教活动正常进行、维护宗教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制度展开说明,从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架构、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财务管理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法规,合法、规范地开展财务工作。
2. 财务透明原则: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披露,确保公开透明。
3. 财务独立原则: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独立于其他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独立审计,避免财务混淆。
4. 财务监督原则: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防止财务风险。
5. 节约用款原则: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做到节约用款。
三、组织架构1. 财务管理部门:宗教活动场所应当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全面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等。
2. 财务会计人员:宗教活动场所需配备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确保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财务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机构,独立于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防止财务违规行为。
四、会计核算1. 会计制度: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会计记录: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准确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包括资金收支、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3. 财务报表: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及时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4. 财务审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财务审计,确保财务工作的合规性和准确性,防范财务风险。
五、资金管理1. 资金来源:宗教活动场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信教人士的捐赠和宗教活动的收入,应当规范管理,合理利用,确保资金安全。
浅析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监管的必要性【摘要】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其财务工作,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区通过贯彻《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精神,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了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得到了信教群众的普遍认可,为宗教界的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宗教活动场所;信教群众;财务监督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做出了原则规定,要求宗教活动场所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税收管理制度,财务活动情况要接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信教群众的监督。
宗教活动场所中的矛盾纠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引起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影响着团体的凝聚力和场所的稳定,也关系着广大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区的宗教活动场所均未收取门票,所以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接受捐赠、商业收益(主要是法物流通)、宗教团体的会费、募捐等四个方面。
我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坚持“三自”原则,各场所的财务管理基本处于“自我管理”状态,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较低。
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广大信教群众要求科学理财、账务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督和指导。
我局对区内多所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调研,发现宗教活动场所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遇到很多困难,对于规模小、收入少、人员素质低的场所实行本制度缺乏可行性。
有些宗教活动场所虽然有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会计核算不规范,没有依法设置账簿,货币收支较混乱,个人行为和口头指令成为教职人员习惯性的审批手段,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不及时向信教群众公布财务收支状况,财务管理基本上处于“不公开、不透明”的状态。
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大都没有财会学科背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场所的财务人员大部分来自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没有进行会计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难以胜任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工作。
随着我国宗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
为了规范宗教场所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现就规范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1.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透明。
2.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工作由场所管理组织负责,设立财务主管,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 财务主管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规范财务收支管理1. 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必须按照国家财务、会计、税收等管理制度执行,确保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
2. 财务支出必须由经办人签字和财务主管审批方可报销,严禁违规支出。
3. 宗教活动场所的重大开支,必须提交场所管理组织集体讨论,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4. 财务票据由区宗教团体统一监制,领用时必须办理登记手续,票据不得随意丢弃或销毁,续领时须交旧换新,收回的票据结清封存,由会计妥善保管。
三、加强财务公开和监督1.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 按规定向区民宗局报告财务情况,接受政府部门监管。
3. 定期向公众及信教群众公开财务信息,实行财务透明化。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1.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2. 财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遵守财务纪律。
3. 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财务工作质量。
五、加强外部监督1.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宗教事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协作,共同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3. 鼓励社会公众和信教群众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共同维护宗教场所的财务秩序。
通过以上措施,有望规范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场所的名称是寺庙,地址是第一山。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宗教事务条例》《福建省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三条本场所财务管理坚持依法依规、真实完整、安全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本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局。
第二章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第五条本场所设立财务管理小组,张三为负责人张四为成员,其中张五、张六负责管理功德箱(奉献箱)。
功德箱(奉献箱)配有两把锁,由张五、张六各持一把钥匙,每月5号开箱。
财务管理小组在本场所管理组织的领导下对场所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本场所配备的专(兼)职会计、出纳人员,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并且按规定每年参加会计继续教育。
第七条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会计、出纳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不得相互兼任。
财务管理小组负责人、会计、出纳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特殊亲近关系的,予以回避。
第八条本场所更换财务人员,由本场所管理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并监督其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章会计核算管理第九条本场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第十条本场所建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档案,并妥善保管。
建档要求、保管期限、销毁办法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本场所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的规定,可以委托经批准设立的机构代理记账。
第四章预算管理第十二条本场所每年制定年度预算,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年度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预算编制原则为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第十四条本场所年度预算经本场所管理组织集体研究同意后执行,并在场所明显位置张贴公示。
第五章收入管理第十五条本场所各项收入及时入账,纳入财务管理。
修建祠堂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修建祠堂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祠堂的修建、维护和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祠堂文化,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祠堂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制度设计和实施建议等方面,探讨修建祠堂财务管理制度的范文。
一、修建祠堂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祠堂作为传统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修建和维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祠堂资金的使用安全、透明和高效,防止资金浪费和财务风险,确保祠堂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财务管理制度还能促进祠堂的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合理调配资源,确保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同时,财务管理制度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有助于增加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祠堂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最后,财务管理制度还能促进祠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实现对祠堂资金使用情况、文化活动效果等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
二、修建祠堂财务管理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修建祠堂的财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财务信息不透明。
很多祠堂缺乏规范化的财务账目,并且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较少,导致资金的使用和监督难以实施。
2.资金来源单一。
大部分祠堂的收入主要依靠宗教信徒的捐助,无法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一旦捐助减少或停止,将严重影响祠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不规范,导致部分祠堂的资金被浪费或滥用,不利于祠堂事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
很多祠堂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了解不深,不能有效地管理和运用资金。
三、修建祠堂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适合祠堂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可参考以下范文:1.财务预算管理制度(1)建立年度财务预算制度,根据祠堂的特点和规模合理分配预算,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宗教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的成效与不足2023年,宗教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通过对这项工作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效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些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让我们看一下宗教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取得的一些成效。
首先是财务透明度方面的改进。
通过推行规范管理,宗教场所的财务状况得以更清晰地呈现,使信众和社会公众能够更加了解各项收支情况和资金用途,进而提升对宗教组织的信任。
其次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加强。
试点工作中,建立了完善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强化了对资金流动的监督和审计,有效遏制了各类财务风险,保护了宗教组织及其信众的权益。
再次是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
试点工作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了财务管理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有力地提升了财务工作效率。
然而,宗教场所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人员培训方面的不足。
试点工作推行的时间较短,导致许多宗教人员对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熟悉,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
其次是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依赖信息技术手段,但是对于一些宗教组织来说,信息化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持和数据管理工具。
再次是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需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一些违规行为和财务不当行为,应该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以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宗教场所的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
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宗教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意识。
可以开展培训课程、研讨会等形式,邀请专业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进行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宗教场所的信息化水平。
可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财务数据的快速准确录入和查询。
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调研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各宗教团体的凝聚力和场所的稳定,也关系着广大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市宗教活动场所数量多、体量大,宗教财务管理工作举足轻重,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人才有缺口。
我市多数宗教活动场所都是依靠内部教职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他们往往是“兼职”或“半路改行”,不了解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不懂现代财务运作方法,没有财会学科背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难以胜任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工作。
二是内控制度有缺漏。
主要表现在会计机构设置未达到规定要求,货币收支较混乱;审批制度不完善,个人行为和口头指令成为教职人员习惯性的审批手段;未及时向信教群众公布财务收支状况,一些规模较小的宗教活动场所在财务管理上基本处于“不公开、不透明”的状态。
三是外部监管有缺位。
宗教活动场所不属于政府审计监督的范畴,也不是市场经济部门,一直不受审计局、市场监督局、税务局等部门的监管,而分管的民宗局受人员编制影响,缺乏具有财务管理能力的人员。
这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且难以为宗教活动场所提供专业的业务指导。
— 1—二、主要对策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我带领相关人员研究制订了“三化一中心”的对策措施,着力推动我市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规范运行。
(一)推动三化落实1.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场所相关事项管理的暂行办法》,明确宗教场所财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包括规范财务制度、建立财务报表、健全财务公开和报告制度等方面的要求。
2.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即严格落实财务管理“一公开、两报告、三相符、四分立、五统一”的规范。
“一公开”,即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两报告”,即大项支出、财务报表定期报告。
“三相符”,即账证相符、财实相符、账账相符。
基督教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三篇)报告总结参考范本目录:基督教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一校友会财务管理制度二班会财务管理制度三- 1 -基督教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一文档为Word版,可以编辑修改,仅供大家参考!为建立健全教会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教会财会工作,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五章第三十六条以及国家财务、会计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教会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制度:一、教会财务管理是一项荣神益人的事工。
教会财务应本着对上帝对信徒负责的精神,本着勤俭节约、公开合理、量入为出的原则,管好信徒奉献的一切财物,做忠心、善良,又有见识的仆人。
二、各教会堂、点必须成立财务小组,依照会计管理规定,建立帐册并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小组由会计、出纳(保管员)、堂点负责人组成。
三、财务人员应为受洗两年以上、爱国爱教、乐意事奉的信徒。
会计原则上应持有“会计证”或有一定的财务知识。
教会负责人及其亲属不能担任本堂、点财务工作。
四、各种聚会的奉献款,要有专人(至少三人)负责开箱清点,清点后交给出纳签收、开票(三联单)。
清点人、出纳、会计各执一联,无急需开支的奉献款要及时存入指定银行帐户。
牧师及师母、传道人不得参与奉献款清点,也不要转接奉献款,若遇特殊情况,无法推辞时,应及时将奉献款交给出纳,并开出收据给奉献的人。
五、根据财务原则,钱、帐必须分管,出纳“管钱不用钱”,主要负责现金收支、存款和保管。
会计“管帐不管钱”,主要负责记帐、收支结算审核、监督以及财产登记管理。
一个堂点只能一本帐,不可设帐外帐或一会多帐。
六、出纳设置现金、银行日记帐,根据收付款原始凭证,进行编号记帐,逐笔登记,及时结好收付金额,做到日清月结,做好月结报表向会计报帐,做到帐款相符。
会计应于每月过后十日内编制月份会计报表,要做到帐帐、帐表、帐物相符。
七、报销凭证必须为有效单据(即正式发票或正式收据),尽可能减少白条。
单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和审批人签字或盖章,方可记帐。
佛教寺庙财务管理篇一:寺庙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常住经济收入来之十方施主,即是因果钱,又是寺院发展生存的基础。
所以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寺院的兴衰。
为了使财务上做到管好财、理好财,特订立制度如下。
一、管理财务的监院与会计、出纳必须思想健康,作风正派,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使帐目做到日清月结。
二、出纳员必须按时到银行取回对帐单交会计,会计必须在每月收到银行对帐单后的十天内做好当月报表交主持审查,每月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
三、会计有权不定时跟出纳员核对库存现金,出纳应主动配合;掌管财务的监院应不定期查帐,并随时接受县民宗局和佛协对资金状况的询问,会计和出纳以及掌管财务的监院要如实汇报。
四、所有从正规单位购进的商品,必须要有正规单位的发票或收据,票据上盖有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
票据背面须有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并注明用途方可予以报销。
五、交通差旅费报销,必须凭正规票据,报销人员在票据背面签字,由监院审查核实后方可报销。
六、常住派专人负责管理本寺的收款收据,对票据建立严格的领发登记制度;领取票据时,须由领票人填写领取单,经监院批准签字,方可领取;收回后的存根必须与记帐联核对,并存档保管。
七、常住刻有统一财务章,专人保管,寺院的收款收据须统一印发 ,须盖有财务章后方可领用。
八、常住所有经济实行统一管理,设会计、出纳,财务监督小组对经济收支进行监督和核查,财务室必须无条件自觉地接受监督和核查。
财务监督小组每月三十号对寺院财务进行监督和检查。
九、寺院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必须由出纳接收和开出收据交给交款人,主管财务的监院与会计不得收受现金;除特殊情况外,应在当日交给出纳。
十、斋堂采购,购买蔬菜时,若特殊情况开不出正式发票,可凭干净白字条报销,但必须写明卖方地址,金额合计数额要大写,并有经办人、验收人、审批人的签字方可报销。
十一、出纳保管的库存现金(不放在保险柜内),不得超过伍千元,除此之外,应及时送交银行,存款时常住应派车、派人护送同去银行。
引言概述:在寺院的财务管理方面,财务稳健运作对于保障寺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寺院财务管理的五个重点方面,分别是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产管理和审计监督。
正文内容:一、预算管理1.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根据寺院的经营规模和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2.控制预算执行: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对比,及时调整预算计划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二、会计核算1.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确立适应寺院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并确保与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一致性。
2.加强内部审核: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问题。
3.积极开展外部审计: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对寺院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财务信息,增强对外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三、资金管理1.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监督,并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管理。
2.合理安排资金运作:根据寺院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确保资金的有效运作和合理利用。
3.加强资金监督与控制:建立日常资金监督和控制机制,加强对资金的安全保障,防范各种风险和诈骗。
四、财产管理1.健全财产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对寺院的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财产进行登记和管理。
2.加强财产保管和维护:制定财产保管和维护制度,建立专门的财产管理部门或岗位,确保财产的安全和完好。
3.积极开展财产处置:对于闲置或过期的财产,及时进行处置,以减少资源浪费和财务压力。
五、审计监督1.建立审计制度:制定审计管理制度,明确审计的范围、目标和程序,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2.加强内部审计: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寺院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塔尔寺寺庙财务制度一、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为了保证塔尔寺寺庙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寺庙设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该机构包括财务主管、出纳员、会计人员等岗位。
财务主管负责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寺庙的经济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制定财务预算和计划。
出纳员负责财务款项的收支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会计人员负责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记录,及时准确地做好财务报表和账目。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1.资金管理制度塔尔寺对接收到的各类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每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清晰明确。
寺庙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将不同类型的资金分开存放。
对于接收到的善款、捐赠款等特殊资金,必须及时登记并报告给财务主管,妥善保管和使用。
2.支出管理制度寺庙对支出也实行严格管理,对每笔支出都必须经过审批程序,确保每项支出符合相关规定和预算。
对于商业经营所得收入的支出,在财务主管的监督下进行审批和支付,避免财务混乱和浪费。
3.财务监督制度为了加强财务监督,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寺庙设立了专门的财务监督机构。
对于每笔财务收支,都必须经过监督审核程序,确保账目清晰准确。
同时,财务主管和会计人员也要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确保财务管理的透明和公正。
三、财务报告和预算编制1.财务报告为了及时了解寺庙的经济情况,塔尔寺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反映寺庙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财务报告必须由财务主管审核并签字确认,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财务预算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寺庙的财务支出,塔尔寺制定了年度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包括营运预算、资本预算和现金预算等部分,详细规划了寺庙的财务活动和支出计划。
财务预算必须经过寺庙管理层的审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资产管理和审计制度1.资产管理塔尔寺对寺庙的资产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稳健增值。
寺庙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
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解读一、背景概述文化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或直接投资的文化企业,是以文化产业为主要经营领域的单位。
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对其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重要工具,为保障单位财务运作的正常、有序进行,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有必要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解读。
二、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基本概念1. 财务制度的含义财务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管理环境下,依据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准则和组织的管理需求,旨在规范和规划资源的使用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组织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
2. 文化事业单位的特点文化事业单位属于政府主导性和公益性强的行业,其财务核算主要以公益为主,经营性为辅。
文化事业单位通常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 财务制度的目的财务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改善财务透明度和稳定性,确保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内容1.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资金的收支管理、资金的使用管理和资金的保管管理等方面。
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2.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年度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方面。
通过预算管理,文化事业单位能够合理调配资源,控制支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3. 财务会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是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编制、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
财务会计管理是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为单位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决策和监督。
4.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资产登记、评估、处置等方面。
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文化创意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随着文化创意行业的快速发展,其财务管理制度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总结文化创意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经验,以供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借鉴。
一、案例一:艺术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以一个艺术机构为例,介绍其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经验。
1. 财务流程管理艺术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财务流程管理,明确财务报销、付款、收款等环节的具体责任人,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因为人为原因引发的财务问题。
同时,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确保资金的正当使用。
2. 预算管理艺术机构应制定精细化的年度预算,明确各项经费的来源和用途。
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核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合理调整,避免预算超支或闲置资金的浪费。
3. 资产管理艺术机构应建立资产清单,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管理。
通过定期盘点,核实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并及时更新资产负债表,以便于全面了解资产状况,从而为机构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4. 财务报表及分析艺术机构应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对报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问题、预测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提高艺术机构的财务运营效率。
二、经验总结基于上述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在文化创意行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经验。
1. 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在文化创意行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明确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财务管理流程,并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步骤,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贯彻。
2. 预算与成本管理在文化创意行业,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做到预算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并加强对实际成本的监控,及时调整经费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良好的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中国道教协会财务制度研究摘要:财务制度是组织运转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道教协会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道教协会财务制度的研究,探讨其现行制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道教协会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道教协会;财务制度;问题;改进一、引言财务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作为国家宗教组织之一,中国道教协会的财务制度更是至关重要。
财务制度不仅仅是一套规范性文件,更是组织内部管理和协调各项财务活动的基础。
而中国道教协会作为宗教团体,其财务管理更需要做到公开、透明、规范,以确保社会公众对其经济活动的监督和信任。
然而,目前中国道教协会的财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道教协会财务制度的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中国道教协会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二、中国道教协会财务制度的基本情况中国道教协会是国家认可的宗教团体之一,负责管理和协调全国各级道教教育、宗教活动。
中国道教协会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务监督等内容。
1.收入管理中国道教协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会员会费、捐赠和其他经营活动。
其中,政府拨款是中国道教协会的主要财政来源,用于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开展宗教活动。
会员会费是道教信徒自愿上缴的费用,用于支持协会的各项工作。
捐赠和其他经营活动的收入则主要用于特定项目或活动的资金来源。
在收入管理方面,中国道教协会的财务制度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来源单一、利用效率较低等。
2.支出管理中国道教协会的支出主要用于办公费用、人员薪酬、活动经费等。
其中,人员薪酬是最大的支出项,占到了道教协会总支出的大部分。
在支出管理方面,中国道教协会财务制度相对比较规范,但在成本控制和利用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财务监督中国道教协会的财务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浅谈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摘要: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是近几年普遍的现象,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宗教文化产业进行公司化的问题,社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与解释。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是解决宗教文化产业发展与传承的一个良好的方法。
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宗教文化产业的内容进行简介,对公司化的可行性以及公司化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
1.宗教文化产业包括
宗教文化产业是以宗教文化为本质和载体,经过整理、加工、生产、宣传、贸易和经营的文化产业,具有宗教文化内涵、宗教文化增值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经济活动功能等特性。
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核心产业和周边有关联的文化产业,还包括属于宗教文化领域的宗教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如宗教建筑、宗教文物、宗教艺术、宗教文化活动、宗教文化社区、公共庙会庆典、民俗活动、宗教研究机构等。
2.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的可行性
当下,对于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宗教文化产业,国家将责任托管给地方政府,开发、维护由所在地政府承担,有投入就要收费。
而理想状态下,宗教文化产业是不应该收费的。
但是,为了保证宗教文化产业的延续性,需要且必要对宗教文化产业进行一定的经
营,确保其能够正常发展。
而通过将宗教文化产业中的旅游业,饮食业等非宗教核心进行公司化,可以有效的缓解仅靠门票已经其他微小收入维持的宗教核心产业发展与延续的巨大压力。
同时,可以解决宗教景区门票较高的不正常现象。
通过公司化后的融资,可以将维护保护宗教文化产业的资金多元化,能够有效的使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对传承千年的宗教文化产业做到新时代的保护措施。
以少林寺为例,少林寺的公司化涉及领域已经包括娱乐业、旅游业、医疗、教育、网络等。
“河南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是少林寺的下设单位,专门负责影视明星的培养;而“少林寺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则负责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
此外,为配合各方工作的开展,少林寺还设有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寺网站等组织。
[1] 同时,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还能带来以下几个效应[2]:
拉动效应:少林寺所在地登封市的旅游收入,如图,从04年到09年六年间,快速增长,其中,少林寺旅游收入几乎占了全部的大部分。
显然,少林寺的旅游收入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拉动的效应,可以加快宗教文化产业所在地的发展。
就业效应: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宗教文化产业中,其中一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旅游产业。
少林寺为周边带来了巨大的旅游商机。
从游客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极大的增
加了当地旅游业就业的人数,特别是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品牌效应:少林寺旅游的成功发展,创造了许多以“少林“为名的品牌,包括电影,武术,食品,药品等。
这为少林寺的无形资产创造了升值的好条件,甚至为少林寺“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的方式
3.1资产的组成。
首先,宗教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非盈利性质的产业,其组成的公司的资产的组成部门必然与普通性质的公司有着巨大的差异。
其资产构成中,流动资产的数量应当较少,而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当是比较高的。
这是由于宗教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而决定的。
例如少林寺,固定资产中,多以建筑物构成。
而无形资产中,多以品牌,专利为主,例如2009年5月,为了对少林寺的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嵩山少林寺成立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少林实业有限公司)。
目前,少林寺已拿到45个类别、200多项商标的注册证书。
3.2公司的目标
从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角度,公司应当以股东价值最大化或者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然而宗教文化产业公司作为非盈利组织,其公司的目标应当是非盈利性质的,其主要目标应当是传承宗教文化以及发展宗教文化。
这也决定了公司在市场上的融资行为。
3.3公司的融资行为
公司的目标决定了宗教文化产业公司的融资行为应当是满足正常经营活动的需要以及规模扩大的需要。
其融资的主要渠道来源于政府的直接投资与企业的直接投资,例如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现金5100万元出资,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少林寺门票经营权等嵩山少林景区资产作价4900万元入股,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其中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是属于登封市政府的。
同时,其资产也可来源于向社会其他机构,例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如若跨过了上市的门槛,也可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对宗教文化产业公司进行维护与发展。
4.总结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宗教文化产业公司化是一个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宗教文化面临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通过公司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维护与发展宗教文化的资金,不但能够科学的解决宗教文化传承困难的窘迫局势,也能改变人们对神秘宗教的看法。
然而,公司化后,宗教产业能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保持宗教的虔诚,宗教文化的完整,还需要宗教文化人员的坚守与社会公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舒略论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构建———以少林寺旅游文化产业为例新学术 2008 第4期
[2]李庆辉,梁留科,周伟伟,王敏少林寺旅游开发效应分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