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学科分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宗教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国家教育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4.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教育评价论等。
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二、教育教学理论1.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特点。
2. 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等。
3. 教学设计原则:包括任务导向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
5. 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包括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自评、互评等。
三、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学生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2. 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体差异等。
3.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 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分类: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成就动机等。
5.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包括心理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心理咨询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 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学校教育政策等。
3. 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管理等。
4. 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和监督: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教育监督机构的职责等。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2014.四川泸州】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毛泽东在( )年提出的。
A.1949B.1956C.1957 √D.1970解析:解析:毛泽东在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2011.福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指出,教育应培养( )。
A.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B.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D.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解析:解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此相符的应是D项。
3.【2014.四川】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达方面几经变化,但是其基本精神一以贯之,这就是( )。
A.坚持社会为本B.始终弘扬个性C.强调人的全面发展√D.培养专业人才解析: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2010.江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解析: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15.福建】有大器晚成者,亦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互补性D.阶段性正确答案:B解析: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等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知识模块:心理学2.【2014.山东济宁】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其核心成分是( )。
A.想象的综合B.观察力C.记忆力D.抽象思维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知识模块:心理学3.【2014.河南洛阳】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能力属于心理健康考察范围指标中的( )。
A.智力指标B.非智力指标C.协调与控制情绪指标D.智力与体力综合指标正确答案:A解析: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能力属于智力的成分,因此这些指标属于智力指标。
知识模块:心理学4.【2014.河北石家庄】我国心理学家认为,( )是智力的核心。
A.想象力B.创造力C.思维力D.记忆正确答案:C解析:智力是偏重于认识方面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要素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知识模块:心理学5.【2015.辽宁特岗】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卡特尔B.霍华德.加德纳C.华生D.韦克斯勒正确答案:B解析: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他在其理论中指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一数学智力;③视觉一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一运动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三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8、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9、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0、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1、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12、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1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1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四二、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五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5、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6、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9、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10、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六三、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七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2、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3、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4、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6、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9、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11、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12、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2014年07月06日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0,分数:60.00)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沛西·能B.杜威C.孟禄√D.皮亚杰解析: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盂禄。
2.______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洛克解析: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3.______反映了教师的职业本质。
A.关心学生B.为人师表C.终身学习D.教书育人√解析:4.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______。
A.教育制度B.学生素质C.学校管理D.教师素质√解析: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富有人格魅力。
5.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______去选择课程内容。
A.关键期B.学习兴趣C.学习动机D.最近发展区√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6.“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说明______。
A.学生上学要交学费B.教学相互依存√C.一种新型师生关系D.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解析: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结合或统一的,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
杜威有句名言: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
7.“学习是个体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是______教学理论的观念。
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结构解析: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014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答案【未解析本试卷公基40分教综60分】保定市唐县教师招聘笔试真题试卷共100分,90分钟;公基40分,专业60分 2014.8.17第一部分、单选1-50题,每题1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
A 实践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C 世界观和方法论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A 客观性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两个文明,两手抓C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D 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 为民务实清廉B 建设廉洁政党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以人为本中的“人”指()。
A 全体党员B 工人阶级C 最广大人民群众D 知识分子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B 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C 集体行使职权D 平等原则7、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大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
A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 发展生产力C 改革开放D 公平正义8、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
A 统计阶级中个别人的意志B 统治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C 统治中某一阶层的意志D 整个统计阶层的意志9、《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 传统文化B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C 知识与技能D 讲文明礼貌10、《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体现了()。
A 教育的科学性原则B 教育的公益性原则C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D 教育中立性11、依照法规,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
A 高等教育B 职业教育C 义务教育D 中等教育12、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2012河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 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 学习者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
a) 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津法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2014.河北石家庄】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知识教育B.德育教育√C.能力教育D.美育教育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2014.山东】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教师资格条例》解析:解析: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本法。
3.【2015.湖北潜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
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D.其他教育工作者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4.【2014.山东】下列法律法规中将教师视为专业人员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014年河北邢台桥东区教师招聘幼儿笔试真题一、理论知识部分: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以下哪位医学家是河北人?()A.李时珍 B.扁鹊C.张仲景 D.华佗2.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D.想象力不够丰富3.()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A.2~3岁 B.4~5岁C.6~7岁D.5~6岁4.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儿童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即:()A.适应型、迟缓型、分离型B.适应型、冲动型、迟缓型C.活动型、适应型、分离型D.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分离型5.治疗弱势的最佳时期是:()A.1~2岁 B.3~5岁C.12~13岁 D.5~6岁6.9个月左右的孩子,会不断地抛玩具,以认识玩具本身,这说明孩子处于:()A.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B.新异性探索阶段C.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D.兴趣广发发展阶段7.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A.15分钟 B.5分钟 C.7分钟 D.10分钟8.某幼儿能按物点数,然后说出物体的总数,这说明该幼儿:()A.已掌握数的组成 B.已掌握数的实际意义C.已形成数的概念 D.一张我输得表面意义9. ()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A.表象B.符号C.表征D.再现10.中班幼儿凯凯对夏日的想象是:“小朋友在水上世界玩,一会儿游泳,一会儿话题,一会儿有吃冷饮。
”这属于以下哪种想象类型?()A.情境性想象B.愿望性想象C.经验性想象D.夸张性想象11.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A.韩非子B.李斯C.董仲舒D.狄仁杰12.以“亚洲新未来:寻找和释放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4月8日迎来注册高峰。
河北省教师招聘:2014年唐山市丰南区教师复习资料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教师招聘招聘公告、报名、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备考资料:/Of7ep9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开展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主要包括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
生物起源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
在原始社会,儿童通过观察成年人采集、狩猎、编织等活动,不断模仿成年人干活,积累生活经历,从而习得了各种生存技能。
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历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历传递中产生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开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
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开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开展,就没有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根据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的上下,教育的开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主要靠打猎、采集和纺织来维持根本的生活,所有的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所有,根本没有剩余产品。
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正确答案:C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正确答案:D4、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5、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6、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7、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8、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9、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正确答案:C10、“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正确答案:D11、“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6(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2014.河北石家庄】贾德根据“水下击靶”实验提出学习迁移理论的( )。
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关系转换说D.概括说√解析:解析: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理解概括的越好.在新情境中的学习迁移越好。
2.【2014.山东淄博】苛勒用以说明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的著名实验是( )。
A.黑猩猩与香蕉B.小白鼠取食C.小鸡啄米√D.鸽子转圈解析:解析: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根据这一迁移现象,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的主体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得越清楚,并能加以概括化,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就越加普遍。
故本题答案选C。
3.【2014.山东菏泽】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 )。
A.共同的表征B.共同的知识C.共同关系√D.共同经验解析: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第一个情境中获得了选择颜色较深的地方觅食的经验的小鸡.在第二个情境中迁移的是颜色相对关系的经验。
据此,他们提出了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
他们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两次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所迁移的不是两个学习情境的共同成分.而是两个学习情境中共同的关系。
4.【2011.江西】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
A.学习方法B.学习定势√C.学习时间D.学习内容解析: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多种,如年龄、智力等。
但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有三种:相似性、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5.【2015.重庆綦江】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 )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A.符号匹配B.共同的情境关系C.图式匹配或者表征相同√D.图式前后连贯解析:解析:霍里约克等人提出的迁移的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匹配或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2014年河北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
——中公教育独家解析
考点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考点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3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授受关系。
(2)人格上——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6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考点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考点8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附录。
考点9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10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考点11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
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缺点: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考点12德育的概念
广泛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考点13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考点14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15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①报告和讲座;②各种集会;③各种比赛;④参观、访问、调查、旅行;⑤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
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
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
考点1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言语和概念发展速度惊人,思维集中化和不可逆,只注重状态。
3.具体运算状态(7~11岁)标志:出现“守恒”的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皮亚杰提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