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
二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 独立人格 发国民新的 伦理道德 意识,培养国民的 , 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青年杂志 2.标志: 1915 年, 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 角。 3.阵地: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 志社不久也迁往 北京 。 《新青年》 和 北京大学 成 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4.代表人物: 胡适 、 李大钊 、 鲁迅 等,他们大多任教于 北京大学。
一
二
,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 狂人日记 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 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 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 民主 与 科学 。 民主 与 科学 是新文化运 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还将他们形象的称为 “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和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问题思考】(第57页)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 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矛头指向了封建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具有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的进步意义。但是, 这个号召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弘扬和培 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 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旧道德 是一场 文学 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 白话文 作为新文学的语 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 文学革命论 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 》一文,主张建 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2.意义 封建道德礼教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 民主与科学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 思想宣传 铺垫 五四运动起了 和 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 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次伟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