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内蒙古自治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4.01•【字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保障监察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2021年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实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指工会依法代表职工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监督。
第三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应当遵循依靠职工、预防为主、公正公开、协商协作的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第四条旗县级以上地方工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产业工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本产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基层工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本单位、本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政府与同级地方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工会依法实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定期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加强对劳动纠纷的事前预防和协商解决。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接受和配合工会依法实施劳动法律监督。
工会应当教育职工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内政字[2005]100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14•【字号】内政办字[2006]40号•【施行日期】2006.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法其他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内政字[2005]100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内政办字〔2006〕40号2006年2月14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善提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意见》(内政字〔2005〕100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享受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人员的范围及认定程序(一)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意见》所指全国、自治区(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范围见附件。
(二)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对于证书、奖章齐全并与档案记载一致且表彰决定明确为全国、自治区(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由所在盟市、自治区各产业(系统)工会作出资格认定,并报自治区总工会备案;对于证章不全、档案无记载、表彰决定没有明确的,由自治区总工会作出资格认定;对于其他省(区、市)调入我区工作的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由原调出省(区、市)总工会出具明确其身份的证明后,由自治区总工会予以确认;对于国家各部委1995年以前表彰的,由表彰单位出具证明后,由自治区总工会予以确认,国家各部委1995年及以后表彰的,由自治区人事厅确认,在自治区总工会备案。
二、《意见》部分条款的解释(一)《意见》第一条,获得三次及三次以上全国或自治区(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退休时所加发的养老金比例与获得两次称号的相同。
对于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按照原《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关于干部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劳人险字〔86〕第20号)规定执行,即获得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退休时加发退休费10%,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加发15%;获得一次自治区(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退休时加发退休费5%,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加发10%,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超过原工资标准的100%。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综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商联关于推进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内蒙古自治区综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公布日期】2016.05.14•【字号】内司发〔2016〕12号•【施行日期】2016.05.14•【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综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商联关于推进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内司发〔2016〕12号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劳动争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60号),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关于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司发通〔2016〕1号)等有关规定,现就推进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健全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基础保障,提升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发挥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大局稳定。
在开展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协作联动原则。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社部门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的专业性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二)平等自愿原则。
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当事人需求,提供便捷服务,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三)依法调解原则。
依法设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机构,严格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和规范程序,受理、调解劳动争议,确保调解工作合法、有效。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1.04•【字号】内劳社办字[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劳社办字[2010]1号)各盟市劳动保障局,满洲里、二连浩特市劳动保障局:为推进我区劳动关系协调进社区工作,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各盟市的具体实施方案务于3月10日前上报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劳动工资处。
二O一O年一月四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施意见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促进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发展,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决定在全区开展推进劳动关系协调进社区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政府协调劳动关系为主导,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基础工作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的目标任务是: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基层组织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和基础数据库,对劳动用工实行实名动态管理;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基层组织网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解劳动争议矛盾,促进劳资和谐,为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三、工作职责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开展用工备案、摸清用工底数、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协助劳动监察监督检查、调处劳动争议纠纷。
内蒙古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3.26•【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调解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七号2024年3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2024年3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2024年3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和规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指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矛盾纠纷化解途径,构建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为当事人提供多样、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第三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先,统筹优化社会资源,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诉源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第四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当事人意愿;(二)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国家政策、尊重公序良俗;(三)公平公正、诚实守信、便民高效;(四)和解、调解优先,并将和解、调解贯穿始终;(五)预防与化解相结合,注重实质性解决争议。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本级现行政府规章目录的通告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本级现行政府规章目录的通告(内政发〔2011〕3号2011年1月4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本级现行有效的所有政府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现行政府规章目录》予以通告。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现行政府规章目录序号政府规章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修改时间备注1内蒙古自治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89.5.21989.5.21998.8.132010.11.264号令87号令175号令2内蒙古自治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1989.12.51989.12.52001.10.112010.11.2611号令115号令175号令3内蒙古自治区幼儿园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11.101990.11.102010.11.26 14号令175号令4内蒙古自治区植物检疫条例实施办法(林业部分)1990.11.121990.11.12 1998.8.132010.11.2615号令87号令175号令5内蒙古自治区测绘成果管理实施办法1990.12.181990.12.182002.6.272010.11.2618号令119号令175号令6内蒙古自治区盐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12.181990.12.181998.8.132010.11.2621号令87号令175号令7内蒙古自治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1991.2.231991.2.232010.11.2623号令175号令8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复垦实施办法1991.5.91991.5.92010.11.2628号令175号令9内蒙古自治区有线电视管理实施办法1992.1.261992.1.261995.11.271998.8.132010.11.2636号令64号令87号令175号令10内蒙古自治区暂住人口管理办法1992.4.181992.4.181994.12.31998.8.132010.11.2637号令62号令87号令175号令11内蒙古自治区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施办法1992.6.111992.6.11 40号令12内蒙古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办法1992.6.111992.6.112001.10.1141号令115号令13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监察办法1992.6.131992.6.132010.11.2642号令175号令14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办法1993.2.171993.2.172001.10.1150号令115号令15内蒙古自治区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细则1994.1.31994.1.32010.11.2655号令175号令16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994.4.71994.5.11998.8.132010.11.2657号令87号令175号令17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1994.6.291994.4.11998.8.132010.11.2659号令87号令175号令18内蒙古自治区违反矿山安全法规罚款办法1994.9.191994.9.192010.11.2660号令175号令19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1996.4.261996.4.262001.10.11 68号令115号令20内蒙古自治区产品标准管理办法1996.5.81996.6.11998.12.282010.11.2669号令95号令175号令21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1996.5.181996.5.181998.8.132002.6.2770号令87号令119号令22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1996.8.51996.1.12007.8.2371号令151号令23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税实施办法1996.8.51996.1.12007.8.232010.11.2672号令150号令175号令24内蒙古自治区房产税实施细则1996.8.51996.1.12010.11.2674号令175号令25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1997.7.231997.7.232010.11.2682号令175号令26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处理办法1998.7.11998.7.12010.11.2683号令175号令27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特大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规定1998.7.201998.7.20 85号令28内蒙古自治区查处冒充专利行为办法1998.10.291998.10.292010.11.2689号令175号令29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1998.10.291998.10.292010.11.2690号令175号令3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规定1998.10.291998.10.292010.11.2691号令175号令31内蒙古自治区城市供水实施办法1998.11.251998.11.252002.6.2793号令119号令32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1998.11.251998.11.252010.11.2694号令175号令33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1999.4.11999.4.12010.11.2696号令175号令34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应诉规定1999.7.121999.7.12 97号令35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1999.9.52000.1.1 98号令36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1999.12.91999.12.9 100号令37内蒙古自治区失业保险实施办法2000.1.62000.1.6 102号令38内蒙古自治区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2000.2.242000.2.24 103号令39内蒙古自治区价格鉴证管理办法2000.10.162000.10.16 105号令40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力量办学实施办法2000.11.162000.11.162001.10.11107号令115号令41内蒙古自治区统计违法行为查处办法2000.12.72000.12.72010.11.26108号令175号令42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实施办法2000.12.212000.12.21 109号令43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1.2.22001.2.2 110号令44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士兵安置办法2001.3.12001.3.1 111号令45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2001.3.12001.3.1 112号令46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10.192001.10.19 114号令47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录用办法2002.2.182002.1.1 117号令48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办法2002.9.12002.10.1 122号令49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办法2002.10.312002.12.1 124号令50内蒙古自治区经纪人管理办法2003.1.242003.3.1 125号令51内蒙古自治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管理办法2003.3.282003.7.1 126号令52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03.6.152003.6.15 127号令53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2003.7.302003.9.1 128号令54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2003.8.192003.10.1 129号令55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2003.8.262003.10.1 130号令56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2003.11.112003.12.11 131号令57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档案管理办法2004.1.292004.3.1 132号令58内蒙古自治区保安服务管理办法2004.1.292004.3.1 133号令59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办法2004.2.262004.5.1 134号令60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办法2004.8.172004.8.17 135号令61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2004.9.222004.11.1 136号令62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2004.11.292005.1.1 137号令63内蒙古自治区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5.4.52005.5.5 138号令64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办法2005.9.22005.10.1 139号令65内蒙古自治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2005.12.272006.2.1 140号令66内蒙古自治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2006.1.202006.3.1 141号令67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筹集管理办法2006.1.192006.3.1 143号令68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处罚规定2006.3.132006.5.1 144号令69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3.212006.5.1 145号令70内蒙古自治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2006.7.122006.9.1 146号令71内蒙古自治区劳动者工资保障规定2007.5.112007.7.1 147号令72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07.5.282007.7.1 148号令73内蒙古自治区车船税实施办法2007.8.232007.8.23 149号令74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林管理办法2007.10.232007.12.1 152号令75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管理办法2007.10.232007.12.1 153号令76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用地置换办法2008.1.42008.3.1 154号令77内蒙古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2008.1.72008.3.1 155号令78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建设管理办法2008.4.82008.6.1 156号令79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2008.5.302008.7.1 158号令80内蒙古自治区经营性服务价格管理办法2008.8.272008.10.1 159号令81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运动队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2008.9.162008.11.1 160号令82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2008.12.222009.2.1 161号令83内蒙古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8.12.312009.3.1 162号令84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野生植物采集收购管理办法2008.12.312009.3.1 163号令85内蒙古自治区城镇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9.1.132009.3.1 164号令86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流通管理办法2009.2.102009.5.1 165号令87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2009.2.172009.2.17 166号令88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的决定2009.2.172009.2.17 167号令89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促进办法 2010.1.272010.4.1 169号令9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2010.2.12010.4.1 170号令91内蒙古自治区著作权管理办法2010.5.252010.6.26 171号令92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测规定2010.7.62010.8.1 172号令93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建设档案管理办法2010.6.302010.8.1 173号令94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2010.9.172010.11.1 174号令95内蒙古自治区内部审计办法2010.11.262011.1.1 177号令96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010.12.22011.1.2 178号令97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2010.12.22010.12.2 179号令说明:本表的统计时间截止至2010年12月2日。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处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8.07.01•【字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3号]•【施行日期】1998.07.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劳动人事争议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83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已经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七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自治区主席云布龙1998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之间,军队、武警部队的机关、事业组织、企业与无军籍职工之间(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劳动争议是指下列劳动争议:(一)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及自治区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四)因经济补偿和赔偿发生的争议;(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处理劳动争议遵循合法、公正、及时和着重调解的原则。
第五条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处理劳动争议和制作仲裁文书。
仲裁委员会应当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当事人提供翻译。
第二章用人单位调解第六条用人单位可以高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答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日期】2009.01.05•【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答1、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什么要制定这部法律?答:制定通过这部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是为了解决当前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周期长、效率低、职工维权成本高的问题,为建立及时、有效、快捷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提供制度保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周期长、效率低、职工维权成本高,是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哪些完善?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一调一裁两审”程序进行了补充、修改,着力缩短周期,提高效率,降低职工维权成本。
相比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主要在三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
首先是确立了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调解模式。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相对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规定来说,这在坚持企业调解的基础上,增设了两项新规定,一是赋予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的职能;二是明确了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地位及职责。
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还对调解协议书的效力作了规定,明确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对有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书的履行,特别规定了劳动者申请支付令的程序,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进一步强化了对劳动者的保护。
3、相对调解来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是不有更多更详细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程序是怎样的?答: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三分之二的条款,对劳动争议仲裁作出了具体规定,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这也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创新和突破。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公布日期】2017.06.30•【字号】内人社办发〔2017〕216号•【施行日期】2017.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法其他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管理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17〕216号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人民团体:近期,各地在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及相关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很多非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单位申请经营许可、一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在招投标中将具有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作为前置条件、国家和自治区明确规定不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特殊单位和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一些单位在主营业务岗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等,这些用工不规范不合法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秩序和市场环境,造成新的劳动关系矛盾隐患。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9号)、《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综〔2014〕96号)等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严格按照《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
各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严格依照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及时依法办结;对取得行政许可或依照有关规定变更、延续、撤销、吊销、注销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要及时予以公告。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9.09.28•【字号】•【施行日期】1990.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护条例(1989年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保护任务第三章劳动保护职责第四章国家监察与群众监督第五章培训与检查第六章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改善劳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各级人民政府、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者的责任。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三条劳动保护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部门行使劳动保护的国家监察权;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本行业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会组织对劳动保护实行群众监督。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区内的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及有生产劳动的事业单位或者部门。
本条例也适用于自治区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劳动保护任务第五条劳动保护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工作时间和休假、女职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每日八小时工作制。
禁止滥行加班加点。
从事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工种,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缩短工作时间。
第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做好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工作,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建立健全女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保护制度。
第八条禁止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从事生产劳动。
对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企业、事业单位不得安排从事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和繁重体力劳动。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23.12.28•【文号】总工发〔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12.2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会正文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的通知总工发〔202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已经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书记处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全国总工会2023年12月28日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更好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中国工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职工为本,坚持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坚持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将劳动争议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三条县级以上总工会应当将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纳入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健全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保障机制,促进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并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各级工会加强与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公安、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律师协会等部门的沟通,推动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协作联动机制,协力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的规定,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劳动合同规定如下: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
第二条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包括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两种类型。
第三条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以下信息:(一)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二)劳动者的姓名、性别、住址以及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三)劳动合同期限或者无固定期限;(四)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五)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支付方式及时间;(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七)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八)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程序和条件;(九)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等。
第四条劳动合同期限不得超过10年,经劳动者同意可以一次延长10年,但总计不得超过20年。
第五条劳动合同期限不得以合同到期续订的形式无限期延长。
第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试用期期间享受与正式劳动合同相同的劳动权益。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15日通知用人单位。
第八条用人单位依法提供劳动者应有的宽裕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不得随意解雇、辞退劳动者,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投保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保护设备,并对劳动环境进行监测,防止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进行劳动派遣的用工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向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待遇。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劳动合同法规定》: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同时应当记入劳动合同备案证。
2.用人单位不得要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押金或者以其他名义收取财物。
3.在雇用劳动者前应当告知其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保险和福利等事项,并说明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方面提供的条件。
二、劳动合同期限1.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约定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应当转为确定期限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自实际工作开始即形成劳动关系。
四、劳动报酬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2.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的工资计入工资总额,参照本单位全体职工平均工资按月按时支付。
五、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1.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的安排,应当符合国家和批准劳动者从事的业务的规定。
2.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
六、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1.若劳动合同变更,须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同时应当明确约定。
2.劳动合同双方可以约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经过协商一致。
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国家的规定按期解除劳动合同,不得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七、劳动合同争议处理1.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双方当事人可自行协商解决,或者通过组织、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争议解决机构加以处理。
2.应当明确约定双方当事人处理劳动合同争议的方式及途径。
以上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地开展劳动关系。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正文:----------------------------------------------------------------------------------------------------------------------------------------------------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一九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政务院批准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发布)第一条为明确解决劳动争议的手续,以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特作以下程序的规定。
第二条一切国营、公营、私营、公私合营及合作社经营的企业中之劳动争议,均须依照本规定之程序处理之。
第三条确定各级人民政府之劳动行政机关为处理劳动争议之机关。
发生争议双方之任何一方,均可依照本规定直接向当地劳动行政机关进行申诉.第四条本规定所指劳动争议之范围如下:一、关于职工劳动条件事项(如工资、工时、生活待遇等);二、关于职工之雇用、解雇及奖罚事项;三、关于劳动保险及劳动保护事项;四、关于企业内部劳动纪律与工作规则事项;五、关于集体合同、劳动契约事项;六、其他劳动争议事项。
第五条各企业内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先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一、双方能协商解决者,成立协议后,申请当地劳动行政机关审查备案。
劳动行政机关如认为该项协议有违反政府劳动政策和法令时,得令其修改或废止之。
二、双方不能协商解决者,国营、公营、公私合营与合作社经营之企业,应由争议双方之上级工会组织与上级企业主管机关协商解决;私营企业应由该产业之工会组织及同业公会协助解决。
第六条劳动争议依前条第二项方式处理如仍不能解决,得申请当地劳动行政机关调解;调解不成,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之。
第七条劳动争议经仲裁后,如当事人之一方仍不服时,须于仲裁决定书送达后五日内通知劳动行政机关,并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请求判决。
否则,仲裁决定即具有法律效力。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31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已经2003年10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自2003年12月11日起施行。
自治区代主席XXX2003年1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合同规定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四条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在订立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向劳动者说明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规章制度等情况;劳动者也应当如实向用人单位提供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
第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在劳动者的第一个工作日之前以书面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经办人与劳动者本人分别签字或者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09.10.21•【字号】内劳社办字[2009]242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仲裁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内劳社办字[2009]242号)各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二连浩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提高兼职仲裁员案件处理水平,树立仲裁委员会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管理考核办法》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管理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仲裁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提高兼职仲裁员案件处理水平,树立仲裁委员会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兼职仲裁员的聘任第二条兼职仲裁员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同时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认真勤勉,谦虚谨慎,正直诚信,注重效率;(二)通晓劳动法律法规和仲裁程序;(三)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四)热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事业;(五)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六)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仲裁案件审理工作;第三条兼职仲裁员每届聘期两年.第三章兼职仲裁员的考核第四条仲裁委员会对兼职仲裁员的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百分考核两种方式进行。
日常考核主要包括仲裁委员会对兼职仲裁员的一案一评和当事人对兼职仲裁员的评价两个方面。
案件审结后,由案件当事人如实填写仲裁员评议表,客观地对仲裁员在案件审理期间的表现予以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依法分类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事项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依法分类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事项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厅机关各处室、所属各单位:现将《依法分类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事项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0年4月12日依法分类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访事项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推进自治区人社领域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有效规范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内信发〔2019〕3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社部门对信访诉求的分类处理。
政策法律法规已明确权利救济渠道的、人社政策法规已明确规定办理流程的,应当引导信访人按照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渠道反映问题,不适用信访程序、不作出信访答复。
第三条依法分类处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二)诉访分离,分类处理;(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四)公平、公正、公开、规范、便民、有序。
第二章法定途径第四条人社信访诉求的分类处理,包括依法依规引导信访人通过司法机关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人社业务行政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纪检监察投诉举报程序以及人社信访机构信访程序途径解决问题。
司法机关诉讼程序,是指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以及国家赔偿案件等程序。
注意事项一、本合同文本供用人单位与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使用.二、用人单位应当与招用的劳动者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就劳动合同的内容协商一致。
三、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四、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五、劳动合同应使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不得涂改。
确需涂改的,双方应在涂改处签字或盖章确认.六、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劳动者应本人签字,不得由他人代签。
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交劳动者的不得由用人单位代为保管.甲方(用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注册地:经营地:联系电话:乙方(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有效证件名称证件号:) 户籍地址:经常居住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及用工备案第一条甲乙双方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双方约定按下列第种方式确定劳动合同期限:1.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从用工之日起至年月日止.2.无固定期限:自年月日起至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止,其中,试用期从用工之日起至年月日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甲方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工作任务完成。
4.甲方应为乙方进行网上劳动用工备案(建立职工电子档案),1并及时更新备案信息。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第二条乙方工作岗位是,岗位职责为。
乙方的工作地点为。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劳动争议
【发文字号】内人社发[2013]156号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3.12.30
【实施日期】2013.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
办法》的通知
(内人社发〔2013〕156号)
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包头市公务员局:
为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规范劳动关系协调员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12月30日
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规范劳动关系协调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83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已经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七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自治区主席云布龙1998年7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合法、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之间,军队、武警部队的机关、事业组织、企业与无军籍职工之间(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劳动争议是指下列劳动争议:(一)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及自治区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四)因经济补偿和赔偿发生的争议;(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处理劳动争议遵循合法、公正、及时和着重调解的原则。
第五条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处理劳动争议和制作仲裁文书。
仲裁委员会应当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当事人提供翻译。
第二章用人单位调解第六条用人单位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应当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推举产生,用人单位代表由单位负责人指定,工会代表由用人单位工会委员会指定。
调解委员会由3至9人组成,用人单位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少数民族职工和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调解委员会中应有少数民族代表和妇女代表。
第七条调解委员会主任由用人单位工会代表担任。
调解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用人单位工会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接受地方总工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由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协商决定。
第八条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九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
到期末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十条调解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
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
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第三章仲裁第十一条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应当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数应当是单数。
仲裁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委员3至5人。
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担任。
仲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或者更换应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盟行政公署批准。
上级仲裁委员会指导下级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二条仲裁委员会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十三条自治区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案件:(一)驻呼和浩特市地区的中央、自治区企业和中央、自治区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二)驻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三)全区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案件。
第十四条盟市(呼和浩特市除外)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案件:(一)盟市所在地的中央、自治区、盟市企业和盟市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二)盟市行政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三)盟市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案件。
呼和浩特市仲裁委员会受理市属企业和市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以及市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案件。
第十五条旗县(市、区)仲裁委员会受理除自治区、盟市仲裁委员会管辖以外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第十六条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属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的,由劳动者工资关系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签订地、履行地的仲裁委员会受理。
第十七条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内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报请共同上一级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不得自行移送。
第十八条两个以上仲裁委员会都有管辖权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一个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先立案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十九条上级仲裁委员会有权受理下级仲裁委员会管辖的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案件交下级仲裁委员会处理。
下级仲裁委员会管辖的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仲裁委员会处理。
第二十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可以亲自参加仲裁活动,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
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与劳动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或者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方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仲裁期限应当重新计算:(一)向人民法院起诉;(二)经用人单位调解;(三)向有关部门申诉;(四)对方当事人作出承诺;(五)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
第二十四条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三)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受申请的仲裁委员会管辖;(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递交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写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请求仲裁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与本案有关的证据。
第二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决定。
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向被申请人送达应诉通知书和申请书副本;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被申请人应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第二十七条对劳动者一方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3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决定受理的,仲裁委员会应在作出受理决定的同时组成特别仲裁庭,并于次日告知当理人,并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第二十八条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仲裁员包括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
专职仲裁员从劳动行动部门仲裁机构人员中考核任命;兼职仲裁员从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工会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中聘任。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简单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仲裁庭由1名首席仲裁员、2名以上仲裁员单数组成。
仲裁庭的仲裁员可以由仲裁委员会指定,也可以由当事人选定。
第二十九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不同意见必须如实第三十条对重大或者疑难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庭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组成人员或者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证处理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
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庭审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仲裁委员会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之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
第三十三条首席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首席仲裁员决定。
第三十四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的4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和仲裁庭组成人员名单书面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接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加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二)由于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致使不能按时开庭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第三十六条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因用人单位行为引发的争议,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作出该行为的依据。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仲裁庭认为处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仲裁庭应当调查收集。
第三十八条证据应当在仲裁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第三十九条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作出单项裁决:(一)用人单位无故拖欠、扣罚或者停发工资超过三个月,致使劳动者生活无基本保障的;(二)劳动者因工负伤,用人单位不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的;(三)劳动者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的。
第四十条单项裁决一经作出,用人单位必须执行。
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单项裁决作出后,仲裁庭对案件的其他问题应当继续审理,依法作出终结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