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2013高考诗歌鉴赏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léi],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嘉祐年间(1056—1063)还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韩琦原作题为《乙巳重阳》,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
在能够确定年份的苏洵诗中,这是最后一首;在今存近五十篇苏洵诗中,这首是他的压卷之作。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苏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持益州张方平、雅州雷简夫的推荐信赴京谒见韩琦、欧阳修等名流重臣,从此成了他们的座上客。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汉书·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
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曲台指太常寺。
因《礼记》有《曲礼》篇,故称专掌礼仪制度的太常寺为“曲台”。
苏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语音高考复习(高三下册)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语音”一、字音06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模样(mó)疲惫(bèi)濒临绝境(bīn)并行不悖(bèi)B.麻痹(bì)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解甲归田(jiě) D.畸形(jī) 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答案】C【解析】A项中“模样”的“模”应读“mú”,B项中“心潮澎湃”的“湃”应读“pài”,D项中“机械”中的“械”应读“xiè”。
07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队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旗帜瘟疫/战役着陆/着想B.经营/均匀河畔/叛逆松柏/柏油C.亩产/计谋侥幸/矫健关卡/卡壳D.奴隶/颤栗奈何/按捺呜咽/哽咽【答案】A【解析】A项中,分别读为“zh씓 y씓 zhuó”。
这三组词语中,都是四川人容易误读的所在,如“秩序”中的“秩”容易误读为“ch씓旗帜”的“帜”容易误读为上声。
“战役”容易误读为上声。
“着想”都容易误读为“zháo”。
因此该选这项。
B 项中,分别读为“yíng/yún”“ pàn”“ bǎi” 。
这项根据“经营/均匀”,比较容易被排除。
C 项中,分别读为“mǔ/móu”“jiǎo”“qiǎ”。
这项的迷惑性较大,“亩产”中的“亩”出现在语文教材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文中有“ 百亩之田”。
只要考生平时读书细心,回归文本,就不难排除。
D项中,分别读“ l씓 nài/nà”“ yè” 。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语言综合运用”【2006】18.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
不超出20字。
(3分)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
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
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
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解析]这道题是对“磁浮列车的优点”的筛选和整合,真正的有用信息在“因此”之后。
[参考答案]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快速运输。
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6分)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解析]仿写要注意形似和神似。
这里要注意前一个暗喻句子和后分句的逻辑联系。
[参考答案]示例: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20.(6分)2006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
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种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昊说一段赞美的话。
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
不超过60字。
你对张丹、张昊说:[解析]写“一段赞美的话”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内容,要契合两位运动员的事迹和精神,②情感,要热情洋溢的赞美,③语言,要有文采,注意句式选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④人称,要注意用复指反对第二人称:你们,⑤字数,不超过60字。
古诗词鉴赏一诗歌手法(一)修辞手法1.(2013 浙江)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说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鬼”,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2013 四川)(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心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酒醉豪言之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表现手法1.(2013 广东)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2013 天津)(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案:“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考者的良好祝愿。
四川卷2006-2017年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以及部分全国卷和各省试题练习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正确答案(14)CD。
(15)1)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的自信。
2)对自己有才无任的遭遇的不平、无奈。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鉴赏及赏析试题及答案至日①刘著②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③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④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注】①至日,此指冬至。
②刘著,安徽皖城人,皖城有玉照乡,晚年自号玉照老人。
北宋末登进士第,后在金朝任职,曾任翰林院修撰、忻州刺史等。
③灵台,此指供登临以观天象变化的高台。
④“政”通“正”。
8.简要赏析“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两句表达的妙处。
(5分)9.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06年高考全套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全国卷1)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12.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
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答案】:(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
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
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
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201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
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诗歌赏析】词的上阙写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财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的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下阙三句写湖上生涯,写得浩渺苍凉,有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
结尾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作文”06年1.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题目详解】今年,是改革开放后四川高考的第一次自主命题这第一次亮相,四川可以说是向国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命题者以诗意的思维点亮学生作文的灵感,颇具美意平中见奇,平中见深有哲人说,“问”乃成长之父,真理之母人生的成长与成熟,世界的繁荣与富强,实际上就是一部充满“问”的历史翻开古今中外的史册,君不见,所有的世间人事、发明创造、智慧谋略、哲理规律……哪一样不是孕育在好“问”之中,哪一样不是产生于善“问”之后?“问”不但能让人冲破朦胧混沌的牢笼,打破禁锢思想的桎梏,还能让人腾飞奇思妙想的翅膀,点亮神奇智慧的明灯,燃起关爱世界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题是一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和成长轨迹,紧贴人类文明时空和精神文化热土,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馨香,平中见奇、平中见深的好题 独辟蹊径,亮人眼眸多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一些地方卷,高考题多为“关系型”话题作文今年,四川的命题人独辟蹊径,一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传统命题思路,只用一个平凡凝练而又颇具历史厚重和人文底蕴的“问”字作话题,让莘莘学子在人生重大转折的时刻,去仔细梳理个人成长的羽翼,冷静总结自己和他人入世求学中“问”的成败得失、辛苦甘甜,不但亮人眼眸,给人满眼春光的快感,而且还给人一种既在情理之中,而又出乎意料的强烈震撼,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继承创新,宽泛深刻文题既有继承创新,又显得宽泛深刻它属于传统的“启发型”话题作文题目,三大要素一样不缺既凝练概括,又充满诗意导语共两句话,第一句话采用并列对举的手法,高度概括地指明了“问”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情状,第二句话则进一步将文意引向纵深,不但指明了“问”的范围,而且还强调了“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整个导语对于“问”的性质、目的、意义乃至作用这些审题立意的重点和关键,则有意避而不谈,全留给考生作文时去思考,去掂量,去引申,去发挥对于话题和写作要求,命题者将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用了三句话作了明确的阐述与界定文题仍然坚持传统的“三自”方针,对字数、立意以及为文的道德准则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善意的提醒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明确了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的这些亮点后,我们再来谈如何审题立意,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去审题立意呢?关键在于抓住导语,深入挖掘要透过导语的字面去看生活,看世事,看人生,看自然,看科学,看真理……并循着导语“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的指引,深入探究:“好问”有何好处?“好问”之人有何表现?有何值得褒奖的品质?有何值得弘扬的精神?“不问”又有何坏处?“不问”之人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又有何拙劣的表演?为何必须摒弃和鞭挞?“主张有疑就问”,好吗?盲目轻率吗?有没有弊端?而“主张三思再问”,对吗?老成持重吗?是否有此必要呢?等等你可以就导语提示的这些方面或作单向思维,或作正向思维,或深入一步,作双向思维、多向思维,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导语的第二句话很精彩,不但将文意引向了纵深,指明了“问”的范围,而且暗示了选材的空间,强调了“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就给我们选材立意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现实的星空,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也可以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站在新的高度,写中外的名人行文中,可以适当摘引诗词佳章,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要注意准确得体,水乳交融 最后,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指出,文题的导语在行文上还不够简洁凝练开头说了“生活中”,结尾又说“‘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似乎是首尾照应,实际是罗嗦重复如果将首句省略,末句调至段首,总领全段,并在段末加上一个“……”,不是更简洁凝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吗?【示例】学海无涯好问是帆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题记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这个道理我知道,是在昨天今天,我更懂得,世上有些时候不妨多问,有些时候不妨静思;有些东西随处可问,有些东西却无从询问 顾城说得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仓颉造字,告诉我们“问”得将嘴关在门内,就是说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你必须学会用眼睛、用头脑去思考,学会“问”的技巧,不要盲目的有疑就问,要三思后再问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站在汨罗江畔的屈原,你苦苦找寻着挽救楚国的途径,你问天问地问世人,然而,尽力呐喊无人听,豺狼当道天欲倾能回答的只有你那“九死其犹未悔”的心,能做的只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一个胸怀大志,满腹经纶的政治家诗人你才华横溢,本可以兼济天下,命运却将你贬到偏远的黄州你举杯问天,把酒望月,然而,天空阴云密布,月亮深藏宫中能回答你的,只有你那颗扑扑跳动的为民之心,只有你那宽广豁达的胸襟:不公的命运,何须去问;不幸的遭遇,何必操心——一蓑烟雨任平生我“问”自己,却听到了历史苍凉的声音;我“问”自己,更听到了现代的强音…… 面对黑暗的社会,毛泽东“独立寒秋”,“问苍茫大地”,大地无语,湘水北去面对失败,毛泽东向世界发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苏联人说,“城市包围农村”再次失败,毛泽东无语,他问自己——革命的出路在何方?无数次血的教训终于在他心中凝成一句强音:农村包围城市…… 在那条曲折的小路上,有一个老人在踽踽独行他目光深邃,心情抑郁社会主义已走了二三十年,为什么中国经济长期停滞,人民生活长久窘困?他问云不语,草萋萋,鸟儿无忧无虑……小路上留下他一行行坚实的脚印终于,一个声音震撼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在,中国经济崛起,令世界称奇然而,外国人说:最好的工厂在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在我们手里说得好,说得对求佛求仙求神灵,不如求自己;问天问地问别人,不如问自己!最先进的技术何处去问?要拥有只有靠自己,靠创新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上帝给了我会说话的嘴,我会用它去问自己,问他人,问人生 是啊,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心中时时有风,才能像庄子一样游得逍遥自在;人生路上处处善问,我们才能够渐行渐远!【名师点评】文章下笔炼出一方比喻“学海无涯,好问是帆”,用作文题,亮出主张,彰显主旨,犹如树起一面旗帜,给人鲜明地指引 然后,作者用题记,总领全文,直奔主题将目光投入现实和历史的星空,关照自身,触摸历史,旁征博引,纵横驰骋从问的起源、问的技巧、问的作用和伟大历史意义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所引事例典型而翔实,精彩而有力,所说道理,入理入心,令人颔首,表现出作者深厚的阅读和积累功夫、扎实而灵巧的写作功底文章起承转合,灵活自如,引证说理,有力有理,毫不拘泥由于作者多方调动一切积极的语言因素,刻意打造自己的语言,使文章辞彩飞扬,铿锵响亮,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开阖有读,首尾照应,结构十分严谨07年2.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题目详解】命题者在去年以“问”为话题检验学生的作文能力之后,没有延续过往,而是猛然变脸,毅然回到了传统作文命题的轨道,拿起了全命题宝剑,让学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进行写作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试题仍是独具特色的,她能让考生的思想在哲理思考中得到彰显和升华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年除了重庆、浙江、广东、山东四个省市仍然在坚守话题作文的阵地外,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湖北均改为了给材料作文,在上海始终坚持命题作文的阵营中,相继有天津、江苏、江西、安徽、湖南、福建、辽宁以及四川在今年也欣然加入其中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平时的作文训练,切忌跟风逐潮,切忌猜题押题,切忌倚轻倚重,必须全面训练,打牢基础,防患于未然,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二、合理限制,适当放宽仔细分析,今年的作文试题十分简洁明了,命题者采用“题目﹢要求”的简单形式来命题文题既有合理限制,又适当给予放宽合理限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定题目,二是限定字数,考生是不能另拟题目,不顾字数,超越雷池的;适当放宽则主要体现在“文体自选”上,也就是说,无论从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来讲,还是从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来讲,只要考生选取自己善于驾驭的体裁来写作,无论哪类,均无不可三、辨明题旨,准确立意纵观多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难看出,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是关系型的今年的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这样不仅便于拉开档次,而且更利于选拔人才“一步与一生”,文题凝练而平易,颇具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有关“一步与一生”的名言警句可谓举不胜举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名言警句无不在揭示一个真理: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有时,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步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做错一件事,走错一步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古今中外,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四、合理选材,务必出彩审准题目以后,就要选择题材,运思行文了选材时,可以选自己,也可以选他人;可以选古人,也可以选今人;可以选国人,也可以选外族只要与“一步与一生”有关的人和事即可因此,我们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人、友人,乃至古人、今人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因“一步”而影响“一生”的情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因“一步”而铸就“一生”的遗憾,乃至遗臭万年的罪恶,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怒因此,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一定要阐释清楚“一步”与“一生”的辩证关系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可以或单向思维,或双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或深入一步,别具匠心,写出与众不同的华章由于要求中规定“文体自选”,因此,我们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我们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一步”与“一生”的深刻认知和独特思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令人击节的佳作一步与一生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找寻自己幸福的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透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着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他们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让世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构思巧妙,既有独特思想,又有深刻见解的考场佳作作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开篇,用抒情的笔触为我们设置描绘了一方迷离神奇的梦幻景致,昭示全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为后文做铺垫并用假想手法设定一条神秘的古道,用以开启后文正是有了这条神秘的古道,抒情主人公“我”才能“去找寻幸福的人生”,于是,才有了后文的情景、故事、认知以及感慨行文至第三自然段,作者才点明题目,为下文导航,直奔主题,用排比,用特写,用对比,铺陈渲染,描绘自己在镌刻着“一步与一生”的幸福出口,欣然发现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有幸与庄子、五柳先生、东坡先生以及霸王项羽、奸佞秦桧、小丑阿扁等人中豪杰或世上腌臜不期而遇的情状,或感受他们的迷人风采,或触摸他们的温暖脉搏,或感慨他们的不屈风骨,或怒斥他们的卑鄙伎俩,或鞭挞他们的丑恶灵魂精彩地谱写了一曲沧桑的歌谣结尾,作者充满豪情,融入自我,照应开头,使主题得以升华08年3.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详解】大地震让靠近灾区,直击灾情的青年一代深感震撼对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孩子们来说,以往的幸福生活中的一点磨难都主要来自学习而今灾难就发生在眼前那些绝境中抗争的生命,那些奔赴灾区的救助,那些心系灾区的守望,那些灾难之后的重建……凝结成全民族的抗战曲,是的,没有比“坚强”更合适的主旋律,唤醒了这一代人我想这段时间的特殊经历,就是今天作文的最好引言当然,收获了坚强,并不代表我们只能写地震,只会写地震,坚韧顽强从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文化传承中可以吸取很多东西如果考生千人一面的都写汶川大地震的事迹,反而打不开思路,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这道貌似“平和”的作文题,只有抓住精神要领,广开视角,选准切入点,有效极大,由此及彼,才有可能推陈出新,写出大气的好文章,令人耳目一新坚强它是帆船的罗盘,它是人生的向导他是成功之舟,能让你到达胜利的彼岸;它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能让你闯过难关,实现理想,它就是——坚强,坚强是万类霜天的杰作不管是被当作坚强代名词的松柏,还是岩缝里细微的小草;不管是壁立千尺的巨石,还是看似柔弱无比的止水;;不管是笑傲山林的动物之王雄狮,还是恬退隐忍柔弱无比的羔羊,它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彰显着坚强大自然在昭示着坚强,人类更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着坚强坚强是古人成功的阶梯古人身处逆境却成就一番事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坚强的光芒仲尼“韦编三绝”的故事家喻户晓;匡衡“凿壁借光”的事迹妇孺皆知;“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的美谈大家也耳熟能详,这些坚强的伟人用坚强的力量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坚强,是身处逆境之人的心灵灯塔造物主给了他们极大的不公,他们是被上帝狠狠咬过一口的苹果,是坚强重塑了他们健全的品格,点燃了他们心灵的希望之火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不幸遭遇并没有打垮海伦凯勒,是坚强,照亮了她的心灵,指明了她前进的方向;“千手观音”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邰丽华的坚强身影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被我们深深铭记;还有霍金、张海迪、李丽,这些坚强的心灵,用轮椅向世人证明,如何让自己“站”起来,站在知识的殿堂、理论的高空,向人们展示强者的风采坚强,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力量,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吹响了鼓舞人心的号角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没有打垮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废墟中的人们凭借着坚强的力量,顽强地活了下来,重建家园的路更加漫长,但只要有坚强的力量,依靠坚强的双手,定会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美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汶川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学生以坚强不屈的毅力向世人证明,我们并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让我们与坚强同行,挥鞭上路,创造明天的辉煌!【名师点评】本文属于比较传统而规范的议论文,凸现了考生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字里行间流露一股咄咄逼人、不可遏抑的“坚强”之气,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文思路明晰,内容充实,举古今中外之例并结合考生自身实际,全方位解读坚强的内涵此次四川作文出题背景与汶川地震有关,考生举地震之例时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而本文则点到为止,较好地把握了一个度字08延4.请以“最想说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解析略】09年5.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简析】作文题目“熟悉”,语言平实、颇具思想张力,立意空间大,如“熟能生巧”“熟悉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熟悉可以变为陌生”“熟悉不等于了解”“熟悉需要一个过程”“熟悉的距离”“有时需要我们放弃熟悉的东西”“陌生可以变为熟悉”“熟悉使人焦灼和困苦”“熟悉往往被漠视”“我们熟悉明星的一切,却忘记了身边的人”“熟悉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最不熟悉的恰好是自己”等等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学生甚至可运用逆向思维,倒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熟悉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不要觉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惯性,以求新的发现”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范例】熟悉天空飘起了霏霏细雨秋天的雨是多情的雨,虽然一般不会下很大,但总是下得缠绵不绝细雨湿衣看不见雨虽细,却一样会把人淋湿的行人都加快了步伐,有的干脆挤上了公共汽车,或是钻进了出租车刚才还拥护的街道,忽然就松了,空了我依旧踏着不变的步伐,行进在漫天的细雨中天街小雨润如酥我很喜欢那样的情景,那样的感觉我喜欢细微的雨尘,轻轻扑落在我脸上、身上,无声无息地把我抚摸、拥抱,用它的温凉的柔情,一丝一丝慢慢地把我润湿淡蓝的雨烟泛起,眼前渐成迷蒙雨中行,雨中我独行我张列开双臂,想要拥抱漫天的细雨我仰起脸来,迎接细雨的洗礼我甚至还想对着漫无边际的细雨,大声歌唱也许,此时,在那些躲在车窗后面,从我身边一掠而过的人的眼里,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要么,就是个十足的疯子而就在我沉醉细雨中疯傻的时候,一样东西重重地撞在我胸膛上,我脚下趔趄,差点摔倒我低头一看,怀里竟多了一个人!对不起呀,对不起……撞进我怀里来的,是一位翩翩少年他惶惶地退后一步,一边扶着撞歪了的近视眼镜,一边向着我连声道歉因为不好意思,他瘦削的脸上,满是尴尬,甚至还含有几分羞涩我忙说没关系说这话时,我心里也在自责这么宽的人行道,竟和他迎面撞在了一起,全都是因为自己走路不看路,或者说一时得意忘形天凉了,少年还穿着一件短袖体恤衫他见我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这才弯腰拾起撞落在地上的一本书来书被弄脏了,沾了不少污水他看着,显然有些心痛我伸手去口袋里摸索,想摸到一片纸巾,给他把书擦拭然而,他竟拿书就在贴身的体恤衫上擦了起来我这才看清那本书的书名:《我在雨中等你》我看过那本书,描写一只叫佐恩的狗那不是一只普通的狗,而是拥有了人的灵魂的狗少年十分抱歉地望着我,再次说了声对不起,然后才和我道别离去他一路走,一路捧着书,头差点埋进书里去了难怪,他不和我相撞才怪呢我伫立街头,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在细雨中渐行渐远曾经,我也和他一样,喜欢边走路边看书,撞过树,撞过墙,也撞过人那一阵,我恍惚起来,觉得那一边走,一边埋头专心看书的少年,分明就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啊!(常龙云)10年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示例】点、线、面蒙娜丽莎只是一幅画,温婉的表情后面却是沉淀了千年的美丽;伊丽莎白身居皇室深宫,却将人性的光辉幻化成无上的美丽惊艳天下的,不仅仅是丽人的浅笑微吟;力透纸背的,也不仅仅是俊美少年的无敌青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庞,构筑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无数的点,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扩展成宽广的平面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生命,构筑成我们千姿百态的人性与人生玉的无瑕,树的生机玉树,这个曾经远离我们平常生活的地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走进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我的内心世界里面,玉树,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司机阿福联系在一起阿福并不英俊潇洒,也没有一掷千金的豪情和经济能力,他只是为生活奔忙的万千大众中间的一个可是就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去他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挽救了老人和孩子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却永远地定格在年轻的微笑着的照片上在最宝贵的生命历程里面,他心系父母的安危,怀揣着对妻儿的想念,却带着对祖国对藏族儿女的大爱,用生命谱写出最美好的赞歌纳兰若容,一个绝顶聪明的奇特女子她是满族人,却精通汉族语言和汉族文化在满人入关只有半年的日子里,她就以她的智慧征服了汉族的挑刺男人,成为沟通满汉文化的大使“自古之兵非好战”纳兰若容斡旋在汉人与满人之间,用一个女人的包容,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名篇名句”06年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1)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剑阁峥嵘而崔嵬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解析】这道题除了常规的填充式默写之外,还有情景默写。
情景默写更突出了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这是一种考试方向。
07年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两题任选一题)(5分)(1)__________________,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哭刘司户蕡①李商隐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②。
空闻迁贾谊③,不待相孙弘④。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注]①作者当时在长安,闻好友刘蕡客死异乡,写下此诗。
②言:指刘蕡应试所作的对策。
③贾谊:贾谊曾被贬长沙,后汉文帝召他回京问政。
迁,升迁。
④孙弘:即公孙弘,才学卓越,汉武帝时一度免归,后受重用,官至丞相。
⑴有论者认为这首诗全篇贯穿一个“哭”字,请就此对前两联作具体分析。
(4分)⑵比较分析这首诗颈联与尾联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4分)四川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答案(1)①首联为好友忠诚蒙冤而哭。
天下人都知道刘蕡忠心为国家中兴进言献策,却不被朝廷所容,蒙冤贬谪远方,怎不让人悲愤满腔!②颔联为好友英才早逝而哭。
刘蕡虽才能卓越,却过早去世,没能像贾谊、公孙弘那样等到再度被朝廷重用,实在让人扼腕痛惜。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①颈联是直接描写自己的痛哭情状。
遥隔大江,诗人只能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死不复生,诗人惟有捶胸痛哭。
②尾联是借景抒情。
去年送别好友的地方,春寒料峭,大雪满地,阴冷的氛围烘托着诗人的悲凄心情,传达出对好友的无尽的追忆和哀思。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川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二)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
青阳,指春天。
8.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06 年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
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
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
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
“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
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3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4鹊桥仙陆游5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6父。
7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8赐与!9【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10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11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2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13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参考答案】15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16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17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18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19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2021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2223子香。
24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2526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7(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8(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29分)30(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31【参考答案】32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33(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34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新高考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06 年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
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
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
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
“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
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
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
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
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
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
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
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列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夜”字,写情句句步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07年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本大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皇祐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写下这首诗。
这时的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写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肤透骨的感觉。
这首诗是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抒发对国事的感怀。
开头,“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全联是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
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
“漏”,古代计时的仪器,漏未央即夜未尽,夜很深的意思。
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出旅舍中的清寂冷落。
这就为后面的抒情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环境气氛。
“病身最觉风露早,”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
在这里,回到家乡只是梦境。
但是,梦境的恍恍惚惚,一下子在遥远的异乡,一下子又回到家中,不但很合乎梦境的情况,而且这样表现怀乡的感情,比实写收到的艺术效果更好。
同时用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凄凉和不美好。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是接前一联的意思来说的。
上句接“风露早”,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
诗中写的岁时已晚,自然界是一片凄凉,引起悲歌慷慨,可见诗中的真正的含义不仅仅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还是写国事的艰难。
最后,又回过来写秋天大自然的声音,“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说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
这里的鸣蝉,是不是另有所指,是否与他政治改革中受到种种阻挠干扰有关?结合他在政治活动中的遭遇来理解,就可体会到他的这些借物寓意的语言,意味是深长的。
全诗以客行为线索,从乡思到忧时,既贯穿一气,又推转变化。
前半写景,感觉真切,后半抒情,笔力充沛,一直被认为是王安石七律中的上乘之作。
08年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趱:赶快。
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解析】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
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08延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
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答案】(1)(5分)“山中”、“墟上”把“野”具体化了;“气色满”、“生烟露”则是环绕着“夕”字,将傍晚的景色展现了出来;写星星从云中钻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让我们感到了“夕”色;我们听到鸟雀在“啾啾”地鸣叫,但却不见踪影,因为它们归巢深藏在树林之中,这既为我们描绘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层“夕”色!(据题干要求,要从前四句中分别分析如何写“野外”、“夕气”,回答包括画面的营造(内容),表达技巧的运用两方面。
采分点:要结合诗句分析,答出1点1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
)(2)(3分)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第一问要回答心情的依据(据原文);末句的含义要答出“思念”(1分)和该情感的情状(如流水般连绵不断)(1分)。
采分点: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09年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解析】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解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思路分析】第一问:“炼字”,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