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干旭东)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16
自然遗产地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实证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一、前言旅游设施不仅承担着满足旅游需求的服务功能,其本身也是景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设施视觉环境质量对游客的审美和感受有重要的影响。
杂乱无章的旅游设施景观影响游客审美体验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
而与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旅游设施,在发挥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还能彰显甚至增强景区的地域特色,发挥补景添景的作用,乃至成为景区的目标吸引物。
当前,因大量不和谐旅游设施建设而造成的景观破坏及视觉污染问题,已成为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些自然遗产地已经出现了景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威胁到遗产资源的价值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旅游设施生态化建设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设施设计的原则与要点、旅游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旅游设施生态的规模与舒适度、旅游设施生态设计与地域环境和谐融洽的关系等方面。
同时,一些学者针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旅游设施,如住宿设施、购物设施、解说设施、食宿设施等的生态化设计与建设进行了专项研究。
尽管当前关于旅游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针对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本文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旅游设施建设引起的景观视觉污染问题,探讨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及其它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旅游设施景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旅游设施主要指景区内为满足游客的旅游活动而建造的人工设施。
旅游设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游憩设施等。
旅游设施的具体类别非常丰富,从影响景观视觉的角度看,笔者将重点研究旅游区内存在于特定地域空间,具有特定形态而又能为游客共同感知的旅游设施类型,并对其进行相应分类(表1)。
表1旅游设施类型旅游设施类型基本类型具体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道路、停车场、交通工具管线设施供排水、电力电线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垃圾桶其它设施通讯塔、医院旅游服务设施建筑设施住宿、餐饮、商业、医疗、其它标牌系统解说牌、指示牌、宣传牌游憩设施休憩设施观景平台、休憩桌椅、景观小品游乐与体育设施场地及设备景观泛指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是客观存在于一定时间空间的事物、景物、景象的综合,即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的综合体。
金华多湖片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探索作者:胡智清倪庆梅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5期胡智清倪庆梅文章编号1673-8985(2015)05-0065-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摘要:创造性地提出“纽带”主题,对项目地块在城市发展中将发挥的作用做出了寓意深刻、特色鲜明、十分适宜基地特征的概括。
通过构筑无形和有形的纽带,赋予多湖中心区丰富的职能;通过构筑富有特点的纽带公园,与燕尾洲文化艺术中心共同打造金华主城最富有魅力的景观中心和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天际线。
在突出老机场的肌理特征、建设富于诗意的公共场所、塑造具有鲜明形象特色与卓越服务功能的新中心方面,做出深入、有效、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纽带;场所;老机场;新中心;城市设计*金华市规划局重点工程(2013年),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13年)。
作者简介胡智清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硕士倪庆梅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硕士1 规划背景金华,古称婺州,历史悠久,历来是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
李清照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生动地概括了金华的区位与气势。
多湖中心区为金华规划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临建设中的三江口燕尾洲文化艺术中心,东临金东副中心。
基地东西长,南北窄,总用地面积95hm2。
有60年历史的军用机场跑道横亘在区块中部,阻断了城市主干道东市街和宾虹路的拓展,成为阻碍城市建设的“鸿沟”(图1,图2)。
本世纪初,在金东新区跨越发展、着力打造金东副中心后,老机场阻隔城市中心区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
然而,也正是由于军用机场的长期存在,为城市核心区留下了宝贵的可建设用地。
这也是多湖中心区现状基地有别于其他城市中心区的最大特点。
随着多湖机场用地置换问题的圆满解决,从2011年4月开始,多湖片区的开发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为了进一步完善多湖片区规划,市政府决定开展多湖片区核心区块的城市设计招标工作。
乡村旅游地意象、感知价值及其重游意愿—基于浙江省乡村旅游地的实证分析——孟秀兰(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摘要:利用SEM模型,以865位乡村旅游地游客为对象,研究旅游地意象、感知价值、旅游满意度及重游意愿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地意象是影响游客进行重游的关键前置变量。
旅游地意象对感知价值和旅游满意度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82、0.44;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64。
旅游地感知意象通过影响感知价值和满意度进而对重游意愿产生影响。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地意象;感知价值;重游意愿中图文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50(2018)01-0008-080引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呈爆发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2亿人次,实现收入超过4400亿元,带动550万农民受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扶贫效应。
旅游地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载体,其旅游意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前置变量。
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者选择意愿、旅游者购后行为、旅游者行为意图等方面,缺乏对旅游行为驱动因素的分析。
旅游地的安全意象、服务意象、设施意象、交通意象和乡村意象不仅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评价和感知价值,也影响旅客的满意度。
范钧等人研究发现旅游地意象是地方依赖的主要来源,通过影响地方认同,进而影响旅游者行为[1]。
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乡村旅游地意象对旅游者重游意愿的内在影响机制便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重点问题。
行为科学家认为游客自身的价值判定直接影响其消费行为,具有特殊的消费范式[2],表现出特殊的感知价值。
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注点多集中于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感知,对旅游地意象的价值感知研究较少。
实际上,最值得关注的是旅游地意象价值感知。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二楼民商法研究中心主席:王珉
成员:斯亚平应小丽
秘书:张丽丽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三楼法律诊所
主席:张根福
成员:周绍斌章剑锋
秘书:李蓓2011级行政管理硕士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三楼社科系办公室
主席:周志山
成员:陈醇张凤合
秘书:杨美凤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三楼小会议室
主席:洪伟
成员:姜能冯昊青
秘书:乔静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三楼社工系办公室
主席:梁开银
成员:王金生章秀英
秘书:李晶晶201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三楼公共管理系办公室主席:李长根
成员:徐祝成张旭勇
秘书:殷小伟201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2012.10.13上午8:30-
地点:法政学院二楼思想政治教育系办公室主席:张兆曙
成员:郭金喜方环非
秘书:岑侃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
D0l:10.16767/ki.10-1213/tu.2019.02.035对结合了文化景观和古村落的空间构造和空间解析为中心的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兰溪市诸葛村为例成伯霖金晟均李金刚韩国首尔大学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诸葛村的空间特征,以及村庄外部的风水地形,以及内部的风水空间。
村庄的道胳特点.在这些道路当中是如何将诸葛亮的八卦阵的原理利用到这个村庄的道路当中使其成为村庄中最具有特点的空间之一,本研究中在通过对村庄进行参与观察、实地采访和生活来发现在村庄中存在的独特文化,来分析几百年来诸葛村的村民是如何在村庄中生活将这种传统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关键词:诸葛村;造型要素;道路景观;文化景观;风水1引言文化景观中的文化是链接人类时间的桥梁,它链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然而自然是人类生活的载体,是文化景观的媒介,而文化景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外在表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果。
2研究背景及目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传统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历史经历的过程中,祖先给中国人民留下大量的村落、传统古建筑和传统风土民俗文化。
这些资源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源。
在这些古村落中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等有形的文化。
也包括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无形的文化,是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综合体。
有形的地域文化容易保存,而无形的地域文化保护正在成为世界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渐渐收到了来自城市化的影响,城市景观不断扩张,乡村景观的区域和面积逐渐减少,乡村传统景观遭到破坏。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兴起与发展,村落与民族村落成为了现在旅游的热点,虽然被旅游开发观念提高了村民的经济利益,但是村落中原有的山水景观和建筑风貌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村落内部独特的风俗习惯、祭祀活动、民俗传统庆祝方式因无人传承儿渐渐消失,例如:凤凰古城'、周庄》等旅游业过度开发,直接导致了村落的原始性的丧失。
第43卷第4期 山西建筑Vol.43No.42 0 1 7 年 2 月SHANXI ARCHITECTURE Feb.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04-0003-02以金华古子城为例谈历史街区景观意象的构建+顾莉莉(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摘要:结合金华古子城历史街区的现状,从功能布局、局部更新、创新理念、改造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古子城街区景观意象构建的 基本策略,指出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保护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意象,地域文化,城市中图分类号:K928.61金华古子城历史街区现状解析金华古子城历史文化区占地26 hm2左右,是金华城市的起 源,已经有1700多年。
当中有唐朝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南朝开始 建造的八咏楼,钱谬亲手种植的千年古柏,明朝朱元璋驻扎的披 仙台遗址,宋代陆游手书智者寺碑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我 国保存相对完整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和酒坊巷抗战历史地段,这两 个地段的建筑规模庞大、蕴含丰富的艺术品。
现在金华城市的旅游业不是非常强大,趋于弱势,难以同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等级匹配。
金华旅游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旅游景区,但是古子城可以作为金华的标志性建筑,有利于金华 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金华古子城历史街区景观意象的构建情况,可充分利用、开发资源,充分发扬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根 据地方特点建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2国内历史街区的建设现状调查及研究一般情况下我国大多数历史街区是在一些城市的比较老的 城区中,但是多是城市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还是有一定的优 势,同样的,历史街区中人口数量比较多,生活环境不是很好,年 代比较久远,城区的住户希望对这些城区的生活环境进行改造,再加上一些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盲目追求当 前的利益却忽视长远的利益,导致在房地产开发的冲击下很多历 史街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金华市区的实证研究摘要结合金华市区旅游的实际,运用已有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2008年金华市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①金华市区旅游业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②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餐饮生态足迹比重最大;其次是交通生态足迹;购物、住宿和游览的比重最低。
④金华市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135.4069×10-4hm2,超出其人均旅游承载力92.85628×10-4hm2,形成了人均42.55062×10-4hm2的旅游生态赤字。
第1节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日益尖锐,转变增长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的潮流,正确评价各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支撑的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断完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仍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的美称,它与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己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和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
到2010年,旅游业将创造3亿3千万个就业机会和10万亿美元的价值,增加12.5%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这种“无烟产业”的扩大及其高收益性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冀希望于依靠发展旅游业来拉动地方经济。
但是无数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旅游业是“无烟产业”的认识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旅游业在带来创收、就业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文社会、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旅游基础设施的盲目膨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被污染等等,旅游业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正常、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流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正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
如何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方法难点,目前主要方法有环境容量评价分析法E IA(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s)[1]、容量概念体系CCC(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2]和旅游发展临界的预警体系LAC(Iimits of Asseptable Footprints)[3],但是这些方法在理念和具体计算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念上主要没有综合考虑旅游活动对整个生物圈的宏观影响且计算繁琐。
旅游生态足迹(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s)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主要考虑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域六大土地利用类型,是一种更加科学地测度旅游活动的生态需求和环境影响的新的理念和方法。
ColinHunte首次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对生态足迹分析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4],国内章锦河、张捷在其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旅游足迹模型,并对黄山和九寨沟进行了实证分析[5,6],以其精简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普适性而受到青睐。
旅游生态足迹实质上是一个整合参数,既包含旅游活动中土地、水源等方面的一次消耗,又包括废弃物吸收等方面的二次消耗,可以更加全面地测度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这种土地面积是全球统一的,具有直接的可比性,也是一种形象的面积观念,通过这种面积观念可以容易理解旅游活动的生态消耗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旅游生态足迹帐户核算体系中,生物生产型土地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可划分为化石能源地、耕地、草地、林地、建成地和水域六大基本类型。
根据旅游生态消费的特点,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和游览观光六部分组成。
第2节旅游足迹计算2.1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模型旅游交通生态足迹的测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旅游交通设施的建成地面积和与旅游活动相联系的交通能源消耗,如游客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各旅游目的地内的旅游交通能源消耗等:TERtransport =∑(Si×Ri) +∑(Nj×Dj×Cj/r) (2-1)式中,Si 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面积,R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游客使用率,N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的游客数,D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游客的平均旅行距离,Cj为第j种交通工具的人均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r为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2.2旅游住宿生态足迹模型旅游住宿生态足迹的测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游客提供住宿的高、中、低档类型的酒店、宾馆、招待所等设施的建筑用地面积;二是游客居住期间,酒店宾馆等的能源消耗,包括空调、照明、洗涤耗能等。
不同档次与类型的住宿设施的建筑用地面积以及提供相应服务的能源消耗量不同,具体数值可通过调查获取:TEFaccommodation =∑(Ni×Si) +∑(365×Ni×Ki×Ci/r) (2-2)式中,Ni 为第i种住宿设施拥有的床位数,S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建成地面积,Ki 为第i种住宿设施的年平均客房出租率,C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能源消耗量,r为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2.3旅游餐饮生态足迹模型旅游餐饮生态足迹的测算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向游客提供的宴会、地方风味餐、自助餐及酒水等服务项目的餐饮设施建筑用地面积;二是游客各类食物消耗所转化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三是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的能源消耗所转化的化石能源地面积:TEFfood =∑S+∑(N×D×Ci/pi) +∑(N×D×Ej/rj) (2-3)式中,S为各类社会餐饮设施的建成地面积,N为旅游者人次数,D为旅游者平均旅游天数,Ci 为游客每日消费第i种食物的消费量,pi为第i中食物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年平均生产力,Ej为游客人均每日消费第j中能源的消耗量,rj为世界上第j种能源的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
2.4旅游购物生态足迹模型旅游购物生态足迹是指旅游者采购的旅游商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出售时所需占用的建成地、生物生产性用地与化石能源地面积。
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能源消耗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TEFshopping =∑Si+∑Rj/pj÷gi(2-4)式中,Si 为第i种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设施的建成地面积,Ri为游客购买第i中旅游商品的消费支出,pj 为第j种旅游商品的当地平均销售价格,gj为第j种单位旅游商品相对应用的当地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年平均生产力。
2.5旅游娱乐生态足迹模型休闲娱乐生态足迹的测算包括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设施的建筑用地及其能源消耗。
TEFentertainment =∑Si(2-5)式中,Si为第i类游客户外休闲娱乐设施的建成地面积。
2.6旅游游览生态足迹模型游览观光生态足迹测算主要包含各类景区(点)内的游览步道、公路、观景空间等建成地面积和在景区(点)内进行游览活动时乘坐观光车等能源消耗所转化的化石能源地面积。
游览活动中的能源消耗相对较少,可以忽略不计:TEFvisiting =∑Pi+∑Hi+∑Vi(2-6)式中,Pi 为第i个旅游景区点游览步道的建成地面积,Hi为第i个旅游景区点内公路的建成地面积,Vi为第i个旅游景区点观景空间的建成地面积。
2.7旅游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上述6部分的逐一测算,最终叠加求和就可以得出旅游生态足迹的大小。
即:TEFtourist =TEFtransport+TEFaccommodation+TEFfood+TEFshopping+TEFentertainment+TEFvisiting(2-7)式中,TEFtourist表示总的旅游生态足迹。
2.8旅游承载力计算生态承载力即生态容量,是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持续的最大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即生态承载力可以理解为是一定自然、社会条件下的生态足迹的极大值。
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不仅单位面积的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海洋(水域)等间的生态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而且单位面积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生态生产力差异也很大。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同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的实际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面积进行标准化。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所代表的局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表示。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
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做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的调整。
利用调整后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值就可以判断和衡量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生态盈余,则说明该区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反之,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生态赤字,则说明该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第3节金华市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分析3.1区域背景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
界于北纬28°32´~29°41´,东经119°14´~120°47´之间,东临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
金华故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是一座人文荟萃,教育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丽,环境幽雅的旅游胜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亮绿,文明有序,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金华戏曲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是金华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
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行医问药、济世行善”为精髓的金华黄大仙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以北山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洞为主,而冰壶洞、朝真洞等被道家称为“第三十六洞天”。
2008年金华市区旅游接待总人数230.056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27.30万人次,海外游客27566人次,仅占接待总人数的1.128%,全年市区旅游收入2776万美元。
3.2 数据资料获取主要资料来源:①基础数据:包括各类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设施的总量及构成,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当地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的食品类型、数量、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当地当年生产力水平、旅游总量及其消费总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