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53.58 KB
- 文档页数:6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告并提出人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迎接人来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1992年在召开的又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全球的100多个国家首脑共同签署通过了《》这一未来环境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可持续发展有概念转变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共识的基础上的发展战略。这是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三、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兹1982年我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几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只1997年底,我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还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根据中国人与国家生物圈委员会1997年对全国100多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现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的保护区有12个,但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业而造成对环境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保护区出现自然环境的退化,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的保护区出现水污染,11%的保护区存在噪声污染,3%的保护区有空气污染。调查还显示,在已经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仅有16%的保护区在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因此,科学的建立、管理生态旅游迫在眉睫。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时,粗放式的开发。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为每年降低6-3厘米。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
胡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另外,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使不少珍惜品种濒临灭绝,造成当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衡。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损失。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相当严重。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四季常绿的云南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由于大搞毁林形式开荒,以林为能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的多位专家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错位开发,使不少国家级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泛滥,有的风景区正蜕变为吃喝玩乐的游乐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比如,被架设3条索道,每条索道都伸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其中,长近3000米的,延伸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上,每小时单向运送客流量达426人。这些索道的建设和运营,给保护区带来了生态灾难。大量游人的涌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坏,部分冰川开始融化;高山植被和被游客践踏、破坏;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年规划时还存在的珍稀动物,现在已难觅踪迹。玉龙雪山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令专家惊讶。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景区没做规划就进行开发。云南省的下给温泉,是近代热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质景观,极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景区内的喷气(热气)孔尤为罕见。但在过程中,在不了解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开发者企图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旅游地质景观。
3、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