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0
校园专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综述付 维【摘 要】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成果丰富。
在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和评估基础上发现,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实现路径等方面,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联性研究较少;重复多、创新少;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少。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未来需要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重要抓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到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路径及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议题展开了持续的分析和讨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何将理论研究与政策和实践结合起来,推动理论延伸和实践改善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点。
为此,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客观的整理与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指导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借鉴。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认同危机。
罗敏指出,整体而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解但认识并不深刻[1]。
谢进伟等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明确指出,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践行度均有限[2]。
杨宗兴认为,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单向灌输与个人吸收难以呼应的矛盾、知与行难以统一的矛盾[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形成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并分析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其中,富强体现了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民主强调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权利的保障,文明强调了个体和社会的品德素养,和谐追求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自由体现了个体的权利保障与自由发展,平等追求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公正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执行,法治突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爱国强调了爱国主义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敬业追求了对工作和职业的热爱与投入,诚信体现了对他人的诚实守信,友善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友好和和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1.整体认同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同水平在中国社会中总体较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超过70%。
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影响力。
2.不同群体的认同差异尽管整体认同水平较高,但不同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差异。
年轻人在自由、平等等价值观方面更为关注,而中老年人则更加重视爱国、诚信等价值观。
不同地区和职业背景的人们也对于某些特定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1.教育因素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价值追求意识,提高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培养认同感。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价值观念的地方,对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对于子女从小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爱国、友善、诚信等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落脚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过程中,认同教育是基础和根基所在,认同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果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维度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关键影响因素,有利于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体系。
一、教育主体在宣传教育环节的缺失影响教育效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
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水平和责任意识将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高校管理者的管理不当影响以管理促育人的目的。
管理者工作如果出现缺失就会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果。
高等教育应体现强烈的人文关怀,但高校内时有世俗、功利化的现象,如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与商业活动相结合,这是与朴素的大学精神相反的,学生很容易受到错误引导。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管理育人,要求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渗透育人功能,以管理促育人,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素养不足难以实现教育的潜移默化。
师之德乃教之灵魂,高校中的教师的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一方面,当代教师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的教师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对于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存在抵触情绪,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有的青年教师虽然自身学术造诣很高,但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教学或管理经验;有的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思想和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与学生思想交流较少,很难走入学生内心,难以实现教育的潜移默化。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下人们普遍共同的道德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其广泛传播并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之一。
本文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背景本调查对象为湖南某大学100名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由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基本情况、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认同情况及影响因素等。
二、调查结果1. 基本情况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年级分布均匀,大一到大四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7%、24%、25%和24%。
专业分布较广泛,包括文学、法学、工学、管理等。
其中,文学专业学生最多,占24%。
2. 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了解程度不高。
其中,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两个方面的人数占比较高,分别为56%和51%。
了解程度较低的方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仅有38%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
3. 认同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5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36%的受访者表示认同。
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或不清楚。
4. 影响因素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有很多。
本次调查列举了教育、家庭、社会氛围、媒体宣传和个人成长经历等进行了调查。
(1)教育影响大学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的教育对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影响。
(2)家庭影响家庭是塑造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显示,有68%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对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影响。
(3)社会氛围影响(4)媒体宣传影响(5)个人成长经历影响三、结论与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之一。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强调和普及,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详细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并对其认同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卷中设有基本信息问题,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进行了提问,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等。
最终,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我们还设置了一些与认同程度相关的个人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某大学10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于学期间进行,共有95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如下:二、调查结果分析1.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部分,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其中40%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了解,30%的学生对其比较了解,10%的学生了解一般,仅有20%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或一无所知。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方面,有6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15%的学生认同一般,25%的学生认同程度较低。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价值观,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等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分别达到85%、78%、70%。
而对于“法治”、“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度稍低,分别在60%左右。
通过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认同程度的因素包括个人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
从个人背景方面来看,性别、专业和年级对认同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更高,并且理工科学生的认同程度略高于文科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陈倩倩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社会的转型,所以,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而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家庭、学校、互联网、社会以及自身方面,都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现代大学生是社会潮流的引领者,基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是形成价值观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急需重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并将这一工作成为教育事业中的首要任务。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与教育都会影响到孩子价值的形成,并对价值观的选择产生重要作用。
子女与父母的相处,可以互相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父母的素质及教育程度。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整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们经常聊的话题,关注的问题,关注问题的方式,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家长的价值观以及选择等,都可以影响家庭成员们的价值观,并且是相互性的。
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浓厚的亲情,使孩子能够感受到健康家庭的温暖,能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让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以及用正确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及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从而有助于高校学生形成一个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
当父母过分的溺爱和保护,会让子女过于依赖父母,内心不够强大,变得脆弱和缺乏情感。
例如,一些父母,他们有着较高的素质,能够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 从而让他们形成公平、有秩序、遵纪守法方面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缺乏素质的父母,自身缺乏良好的礼仪、道德、秩序,甚至攻击道德规范,无视社会规则,这也为他们的子女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口众多,属于一个教育大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指引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总称,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基础和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
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各种正气之道和民心所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只有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根本动力。
只有全社会都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1.2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在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涵盖了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未来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和法治意识。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不仅可以推动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认知水平、情感认同、行为表现等方面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在不断增加,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模糊和情感认同不足的现象,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同至关重要,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水平,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心理认同、认知水平、情感认同、行为表现、变化原因、影响因素、社会发展、潜在趋势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
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表达。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民族精神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公平正义、诚信友善、民主法治的道德要求。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塑造人们思想观念、规范行为举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浅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新时期应该重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能力。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入手,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支持。
标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等教育实践中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实践中,才能发挥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使高校所组织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情况不理想,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偏低,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优化。
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求能够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正确的指引。
但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会文化思想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部分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偏低,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不足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创新,也会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非常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比例较少,仅占5%左右,大多数学生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并且在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调查中,能够全部选择正确内容的学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7%左右,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认同。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摘要】大学生是自我意识较强和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并趋于完善。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当代价值观念的主流,一直是教育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何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是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因此,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政治和思想素质,不仅关系着校园的和谐稳定,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在这个前提下提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体系,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国民教育指明了方向。
然而,随着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文化运用科技信息手段进行大量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大学生纯净的心灵,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模糊,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甚至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们国家的和平演变,时时都在搞着分化中华民族的活动,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很难正确面对个人和社会的一些矛盾,在物质和信念发生冲突时,也很难正确把握自己的人格,极易受到不良分子的煽动和利用,改变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所以,如何引领大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成为教育管理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教育路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教育路径研究,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建设者,其价值观认同的情况至关重要。
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多元化、开放化的社会文化环境,而新的思想教育路径和方法亟待探索和建立。
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路径,以及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策略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它体现了本研究对于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推广,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将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深入传播和实践。
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制定更有效的教育路径和策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这将有助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文所研究的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根植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调研一、调研的原因和方法(一)调查的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道德缺失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该问题日益成为一种阻碍人际交往、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障碍,价值观发展的不完善是导致该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面对该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一支崭新的力量。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国民在社会价值观上迷失方向,当代大学生受影响尤其严重因此在大学生当中屡次发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行为。
本次调查对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行调查,以此来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可程度以及其落实情况、存在的原因及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及践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根据参考调查结果中所得出的数据结果,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做出一定的引导。
本次调查的意义在于:其一,本次调查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其二,本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同时揭示了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三,本次调查为解决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问题提供了参考数据,对于学校或者国家针对该现象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足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资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四,本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开展确立方向,提供指导方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
二)调查的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
二、调研的结果根据回收来的调查问卷,我们小组的成员进行了精确地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一)绝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存在差异1. 不同的年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
在首先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接着探讨了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认同度的建议。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
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认同, 影响因素, 提升途径, 案例分析, 结论, 展望, 研究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社会思潮、规范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核心价值取向,也有助于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和弘扬。
本研究拟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观念,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提供参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着认同度较低的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会氛围等。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认同度,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表现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例如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可促进国家繁荣稳定。
对个人发展来说,认同对于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个人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重要性、现状、影响因素、培养途径、具体表现、国家发展、个人发展意义、建议、未来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认同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走向。
只有大学生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行为和选择。
只有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大学生才能具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大学生的认同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大学生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全社会的正能量,形成强大的国家整体合力。
论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因素摘要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主体意识强但思维局限、社会阅历不足,价值观的多样性、矛盾性。
家庭教育有削弱的一面,有些高校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或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或教育途径配合不够,方法单一。
这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观因素当前存在着不少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因素,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身因素(一)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心理因素存在着矛盾和不稳定性。
首先看情感情绪。
大学生的情感情绪是丰富、鲜明、激烈的,兴奋性和波动性、外显性强。
于是,对事物往往会作出比较强烈的反应,对有兴趣的事会有较高的热情,而对不感兴趣的事往往冷漠、不屑一顾;顺利时会踌躇满志,挫折时会心灰意冷;容易因为学习和人际关系而产生迷惘感、焦虑感和孤独感。
这一切,使大学生可能对党和国家所提倡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很感兴趣,甚至盲目排斥;或者,当处于顺境的时候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一旦遇到挫折或情绪不好的时候,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态度。
其次看意志。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但血气方刚,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于是,一旦学习和生活受挫,容易失去判断力,盲目从众或排斥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看信念和信仰。
信念和信仰的确立会使主体的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价值情感更加专一。
但大学生因为年龄不大,生活阅历不多,心理和价值观都不成熟,有些还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同时,又有叛逆性格,对学校教育所灌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不想很快认可和接受,因而他们的价值观摇摆不定,不认同或难以坚定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体意识强但思维局限、社会阅历不足改革开放以前,大学生往往很少独立思考,绝对认同领袖和党所倡导的价值观。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况调查研究,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认知现状。
我们特别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里做出以下结果总结。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识的测试,结果显示共有90%的大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正、诚信、友善等六个内容的了解程度都较为全面。
这样一个结果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然而,也存在一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部分受访者对其中某些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
在此,我们认为需要改进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二. 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本次调查中,我们还针对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结果显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占25%的大学生有很高的认同度;有54%的人对它们持一般的态度;21%的人根本不认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影响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因素针对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其中,学习成绩、班级风气、家庭教育与同伴的影响最为突出。
在这里,我们建议学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教育中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对于其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加强,督促大家掌握良好的价值观念,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结论基于本次的调研,我们认为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重要。
必须要加强教育者和家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同时要注重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主义意识和价值认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背景及特点方面分析,针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存在的差异,总结其内在与外在的影响因素,因势利导,及时发现并弱化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侵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拓宽实践渠道,努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24-02大学生是自我意识较强和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在思考和探索阶段,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趋于完善。
因此,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认知认同是切实有效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探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如何利用这种影响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背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更为明确和详细的科学概括。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行、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认识的深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独特价值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大学生知、情、信、意、行等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加强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研究,既是落实党中央要求,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必然要求,又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要举措。
“认同”是精神分析学派自我防御机制中的概念。
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自我将环境中的现实对象与本我对满足需要之物的想象相对应的过程。
”也有学者认为,认同这个重要概念是由社会学发展起来的,它包含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在个体层面上,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的社会角度或身份的理性确认,它是个人社会行为的持久动力。
”“在社会层面上,认同则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
任何一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在社会的多种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起着主导作用。
当代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够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则可称之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对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研究,需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做到内因与外因的有机统一。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个体来看,就年龄而言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呈现出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发展滞后,心理随环境变化波动较大;思维能力基本上趋于成熟,心理上要求凸显其个体存在;理性认识较差,感情较为复杂等特点。
其次,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80后”与“90后”,他们缺乏对中国的革命历程和建国历程的体验与认知,无法深刻地感悟和切身地体会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内涵;他们也无法深刻地体悟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再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急速转型的时期,其最大特点就是社会的不稳定性。
因此,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也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也影响到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选择,甚至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
最后,可以看出,在内因与外因方面之中均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因素,这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自觉内化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是高度凝练概括的思想理论精华,其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并不易于理解和把握。
若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地认知认同,一方面应把抽象的理论体系内的诸对象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更加符合大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和接受水平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转化为隶属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范畴的思想信仰、理想信念、道德精神和伦理价值方面的核心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应当以价值观为载体,按照价值观的表达层次和价值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和学习规律进行适当区分、合理布局。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特点分析1.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非全方位性。
价值观是分层次的,直接利益层面和理想信念层面构成了价值观主要方面。
前者是价值观的基础成分也是后者存在的物质保证,而后者是价值观的核心构成,同时也是前者的精神升华。
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是由浅层次的利益层面的认同发展到理想信念层面的认同,对理性信念的认同也只是部分方面的认同,而不是全方位的认同。
由此可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都是部分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同,这是大学生价值认同的非全方位性的体现。
2.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不平衡性。
价值认同主体和客体的不平衡性是大学生价值认同不平衡性的主要表现。
价值认同主体的不平衡性,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有高低不同之分;价值认同客体的不平衡性,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方面的内容的认同程度不同。
相对而言,大学生对与自己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内容可能更为了解和熟识,认同程度也可能较高,而对与自己现实生活和个人利益直接联系不太紧密的价值观念就可能比较冷漠。
3.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不一致性。
大学生作为引领先进文化的群体,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所要坚持或反对、弘扬或贬损的事物。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源自于我们党长期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入侵和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地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
同时,由于就业形势等社会竞争方面的客观压力的存在,致使部分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视为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而不予以理睬,从而在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社会主义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扭曲。
这些都说明,当前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趋于务实,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多地停留在认知认同或情感认同的层面,所以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十个方面,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列如下: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情感认同、对权威的崇尚、舆论、利益和同伴影响。
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主观建构和客观影响的结果。
主观建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途径,这种建构受到学生的个体心理因素以及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这些个体心理因素和知识经验就构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内在影响因素。
客观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这种影响是外在环境有意或无意赋予的结果。
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赋予就构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外在影响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意识的基本形式,其认知认同必然受到并且主要是受到个体内在影响因素——道德个体心理意识的影响,是道德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形成的必然结果。
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情感认同和对权威的崇尚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因素,然而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形成的主要途径。
在这个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会因为他人和外界的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舆论、利益和同伴影响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的主要外在因素。
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对策增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价值教育的方法,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结合,注重价值理论教育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
第一,转变价值教育方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
之所以出现大学生群体认识上的模糊性是由于在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及对学生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依然采用灌输、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这显然无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因此,创新价值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而言,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灌输式的教学,采用引导式的教学,以启发引导并增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兴趣;二是完善课本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使其情理结合,在对真理的解释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案例。
进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灵活、亲切、多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染力。
第二,创新价值教育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必须创新价值教育体系,专门组织相关的研究机构来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增强其应对新问题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要把握大学生学习领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这些环节主要包括对这一理论体系的认知了解状况、感情亲疏情况、信仰信念问题、坚定意志与否。
要把握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诸环节,从各个环节寻求对策,同时要注重教育起点的多端性,根据具体情况从多个教育端口开始,不必拘泥于固定程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地入眼、入脑、入心,使大学生真正实现对这一理论体系的了解、认可、体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