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三十五9.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时提升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379.39 KB
- 文档页数:9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基础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促进碳循环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体内调节生长的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4.下列信息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楝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5.某同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制作了“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瓶的稳定性越强B.需不断向生态瓶内输入能量C.要对生态瓶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D.白天给予生态瓶适宜的光照,晚上做保温处理6.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
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传递给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给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二、非选择题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课时作业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了信息的作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信息的作用除了题目所述三种外,还有很多作用。
有的甚至肉眼看不到,需进一步研究。
答案:D2.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能杀死棉铃虫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信息传递在生产上的应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不是利用信息的作用。
答案: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作用等知识,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信息传递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C项错误。
答案:C4.济宁模拟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侵害的密切相关状态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利用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结实率,从而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课时作业(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A错误;行为信息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错误;冻原地带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但一旦遭到破坏,也很难恢复,D错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废弃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 解析: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他杂草种类、数量减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但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一块废弃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正确。
3.[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答案:A 解析: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D正确。
课时提升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②③④均为物理信息。
【答案】 B2.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读图知A与B为捕食关系,信息既可由A传向B,也可由B传向A,即A与B间可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3.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致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该能力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关。
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进而可以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4.(2018·珠海模拟)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同时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导致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很不容易维持,进而使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2020高考生物复习课后作业本3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2.如图为“蜘蛛网”示意图(图中“蛛丝”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蛛丝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CO2、H2O及含N废物B.蜘蛛网可以为蜘蛛提供行为信息C.该过程表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是种群繁衍所必需的D.蜘蛛个体生存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平腹小蜂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4.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5.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为健康状态的过程称为生态恢复。
则该过程中( )A.发生了初生演替B.能量的输入大于散失C.抵抗力稳定性保持不变D.恢复为原来的物种组成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专项练习题(带答案解析)生态环境的稳定是生物可以正常生存的基础,查字典生物网整理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专项练习题,请大家参考。
1.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确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依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整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整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答案 C2.黄巢的闻名诗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里所指的影响开花的生态因素是()A.光照条件和温度B.长日照条件C.短日照条件D.湿度和温度解析秋天日照时间变短植物开花,说明影响开花的生态因素是短日照条件。
答案 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畴。
答案 B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整必需依靠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
答案 C5.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养分结构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大,反抗力稳定性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养分结构简洁,自我调整实力小,反抗力稳定性低。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解析】注意两种稳定性的区别,“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C2.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
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答案】B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C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B.化学信息在种群内部传递C.行为信息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D.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解析】物理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进行;化学信息可以在种群内部及种群之间传递;沿食物链信息可以双向传递;行为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故选C。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建议用时:40分钟)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萤火虫通过发光来识别同伴B.植物通过开花吸引蜜蜂来采蜜C.含羞草在声音刺激下,小叶合拢,叶柄下垂D.豪猪遭遇敌害时,将其体刺竖直,赶跑敌人D[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A、B、C都属于物理信息;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
]2.(2020·赣州市高三模拟)在某草原上存在甲、乙和丙三种主要牧草,牛羊对牧草喜食程度甲>乙>丙,放牧强度越大,使草地上生物量越小。
牛羊对牧草的啃食造成的损伤能促进牧草产生和积累单宁,使牧草的口感变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牧草返青后能为牛羊提供物理信息B.过度放牧可能导致牧草发生群落演替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单向性D.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但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C错误。
] 3.(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破坏前的状态。
某一退化生态系统向其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退化生态系统向原始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适当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可加快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D.生态系统的退化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A[退化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4.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
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B.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获取能量的方式相同C.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D.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B[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各级消费者利用上一营养级现成的有机物, B错误。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五)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建议用时:40分钟)1.(2020·某某三校联考)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受信息者的行为。
则下列何者不属于“沟通”(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并将之捕食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D.蚊子飞行时振动翅膀,从而发出了“嗡嗡”的声音D[根据题意可知,题中“沟通”表示某种信息传递,通过该信息传递能够使接受信息者的行为发生改变,A、B、C选项接受信息者的行为均发生了变化,D选项中仅体现了蚊子发出“嗡嗡”声,没有接受信息者。
因此,D符合题意。
]2.(2020·某某市高三模拟)在某草原上存在甲、乙和丙三种主要牧草,牛羊对牧草喜食程度甲>乙>丙,放牧强度越大,使草地上生物量越小。
牛羊对牧草的啃食造成的损伤能促进牧草产生和积累单宁,使牧草的口感变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牧草返青后能为牛羊提供物理信息B.过度放牧可能导致牧草发生群落演替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单向性D.牧草防御机制的形成是牛羊与牧草共同进化的结果C[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但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C错误。
] 3.(2020·某某某某质量监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D.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A正确;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B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第3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时训练•知能提升限时式检测梯级式提升(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及作用1,2,4,8(中),11(中)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3,5,6,7(中), 9(中),10(中)3.综合考查12(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
2.(2013成都外国语学校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B.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物理信息只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传递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解析:牧草生长旺盛,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食草动物的采食降低了牧草的种内竞争,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因此信息传递对双方都是有利的,A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既可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传递,也可在不同物种间传递,还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B错误。
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D错误。
3.(2014西安质检)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B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解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3-2-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解析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答案 B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答案 C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A4.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解析物理信息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是光信息,属物理信息。
答案 B5.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解析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的生长有害,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却起促进作用。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一、选择题1.(2010·盐城二模)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
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
答案:A2.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 ( )A.生物因素B.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D.物质循环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并正常流动,还需要正常的物质循环过程,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答案:D3.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解析:表中数据显示,距离污染源越近,物种丰富度及动物个体总数越少,即两者为负相关。
答案:A4.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解析: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少,自动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生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水。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五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21·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整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2)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
A项,空气、阳光、温度、水分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物成分,故正确。
B项,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转化,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时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没有生态系统,故错误。
C项,信息能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正确。
D项,负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如害虫增多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以抑制害虫数量的增多,故正确。
2.(2021·齐齐哈尔模拟)在菜粉蝶的繁殖季节,通过释放菜粉蝶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把握菜粉蝶的种群数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可在异性菜粉蝶之间传递信息B.释放性外激素防治菜粉蝶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C.该实例说明信息的传递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释放性外激素防治菜粉蝶的方法不会引起环境污染【解析】选B。
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可在异性菜粉蝶之间传递信息,A项正确;释放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B项错误;该实例说明信息的传递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C项正确;生物防治不会引起环境污染,D项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32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 C解析注意两种稳定性的区别,“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2.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答案 B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
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 (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4.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信息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B.化学信息在种群内部传递C.行为信息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D.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答案 C解析物理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化学信息可以在种群内部及种群之间传递;沿食物链信息可以双向传递;行为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故选C。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时提升作业(五)(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3·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2.有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甲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比乙生态系统长。
下列关于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稳性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比乙生态系统强B.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性比乙生态系统强C.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性比乙生态系统弱D.无法判断3.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性C.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性和恢复力稳性基本相同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性强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我调节能力越弱C.抵抗力稳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恢复力稳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6.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
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
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作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第3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题号 1 2 3 4 5 6 7 8选项考点题号信息传递1、2、4、5、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8、9、11综合题及实验探究6、10、12一、单项选择题1.若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2.(2012·广东执信中学检测)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3.(2012·韶关检测)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 ) A.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食物网的结构可以改变D.受气候更替的影响4.(2012·深圳宝安区联考)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5.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6.(2012·湖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二、双项选择题7.(2012·广东茂名模拟)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不属信息传递8.(2012·广东清远)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恢复三、非选择题9.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有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教课资料范本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和稳固性含答案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第 5 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和稳固性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 ( Ⅱ)2.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 Ⅱ)3.实验:研究水族箱 ( 或鱼缸 ) 中群落的演替1.生态系统经过负反应调理保持相对稳固。
(生命观点)2依据信息特色判断信息种类。
(科学思想)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察看其稳固性。
(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1.信息的种类 ( 连线 )种类传达形式实例( 1) 物理信息Ⅰ. 化学物质a.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2) 化学信息动物的特定b.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Ⅱ.行为特色( 3) 行为信息Ⅲ. 物理过程c.有机酸、生物碱和性外激素[ 提示 ] ( 1)- Ⅲ— b ( 2)- Ⅰ— c( 3)- Ⅱ— a2.信息传达的作用3.信息传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人们模拟传粉昆虫的信息吸引传粉昆虫前来帮助植物传粉、进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 2) 人们也在田间开释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扰乱害虫的正常交尾、减少害虫的生殖数目。
( 3) 人们还利用环境与生物互相作用传达的信息、合时调整产品的上市时间。
1.心神不定、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
( ×) [ 提示 ]心神不定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
2.信息只好沿食品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达。
( ×)[ 提示 ]信息也可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达。
3.蝙蝠依靠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翔、这说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达。
( √)4.信息传达可根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达方向均为双向。
( ×)[ 提示 ]信息的传达的方向常常是双向的。
5.经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能够防治有害动物、也能够提升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辨析信息传达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达特色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频频利用常常是双向的生物之间、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门路食品链和食品网多种决定能量流动和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互相依存、不行切割、形成一个一致的整体1.是否是所有的信息传达都为双向?作出判断并举例说明。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15·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2)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
A项,空气、阳光、温度、水分等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物成分,故正确。
B项,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转化,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时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没有生态系统,故错误。
C项,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正确。
D项,负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如害虫增多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以抑制害虫数量的增多,故正确。
2.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B.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C.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D.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选B。
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B项错误。
3.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54(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
萤火虫发光,光属于物理信息;鸟发现天敌后,做出了很夸张的动作,强调的是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很明显属于化学信息。
4.(2017·曲靖模拟)森林遭遇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选B。
森林遭遇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此为抵抗力稳定性,反映了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C.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C。
河流受到轻微污染还能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使营养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抵抗力稳定性;引入新物种后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使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方法技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技巧(1)某一生态系统在被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
(2)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6.(2017·银川模拟)下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解析】选B。
在小生态瓶的不同水层有不同生物分布,所以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故A正确;虾和螺蛳吃金鱼藻,所以小生态瓶中有食物链存在,故B错误;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例应适中,故C正确;生态瓶的稳定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故D正确。
【易错提醒】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各营养级生物之间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关系,并形成合适的食物链。
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返、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往往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8.(2017·西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关键环节;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有时适当延长食物链,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9.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解析】选C。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幅度越小,B正确;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S2越小,C错误;读图可知,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正确。
10.(能力挑战题)下列关于几幅曲线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56( )A.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B.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则b可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C.丙图中因工业污染减轻,改变了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D.丁图中若A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解析】选C。
光是物理信息,甲图显示光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则可能a以c为食,b以a为食,因此,b可为次级消费者;丙图显示了大气中SO2含量对地衣和黑化蛾种群数量的影响,并没有显示地衣和黑化蛾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起初以草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后来由于出现了灌木和乔木,草本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其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随着演替的进行,整个植被的生物量会逐渐增加。
【延伸探究】(1)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莴苣种子所起作用反映了信息传递的什么功能?提示: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乙图中,可以构成的食物链是怎样的?提示:c→a→b。
11.(能力挑战题)(2017·广州模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趋向于稳态。
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中虚线表示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所需的最低生产者净生产量;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选C。
从图甲可知,B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降低,C点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A正确;从图甲可知,适量放牧会获得较大的收获量,同时又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从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错误;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种群数量不能增长而达到种群最大数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12.(17分)(2017·成都模拟)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57(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A、B、C、D分别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因此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B和D。
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CO2形式进行循环。
(2)蒲公英为植物,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3)图乙中,鼠和昆虫为第二营养级,其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因此可表示为N+R。
(4)该生态系统中为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