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_专题归纳_平衡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相似形与相似三角形基本概念:1. 相似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我们称它们互为相似形。
2.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 •几个重要概念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已知 a // b // c,(2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 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4)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 比例•(5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 c②比例线段:四条线段 a , b , c ,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一=—,那么这四条b d线段a, b , c ,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 •比例的有关性质精品文档AB 可得BCDEf AB 或EF ACDE 或 BCDF 或 ABDF 或 AC 評DE EF 等.AD AE 亠 BD或 由 DE // BC 可得:DB EC ADAC•此推论较原定理应用更加广泛,条件是平行 ①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②合比性质:如果③等比性质:如果a cad=bc 。
如果 ad=bc (a , b , c , d 都不等于 0),那么一 一。
b da b c 那么 -d b cm …a c ??? m a = ???=(b+d+???+ n 半 0),那么——dnb d ??? nb-,那么da bb ④b 是线段a 、d 的比例中项,贝U b 2= ad.典例剖析例1:①在比例尺是 1 : 38000的南京交通游览图上,玄武湖隧道长约7cm,则它的实际长度约为Km ②若a=-则9 b= .b 3b③若a 2b9U2a b5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一】知识梳理 【1】比例①定义:四个量a,b,c,d 中,其中两个量的比等于另两个量的比,那么这四个量成比例 ②形式:a:b=c:d ,③性质:基本性质:dcb a = ac=bd4,比例中项:bcc a = ab c =2【2】黄金分割定义:如图点C 是AB 上一点,若BC AB AC •=2,则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ACAC BC AB AB BC AB AB AC 618.0215382.0253618.0215≈-=≈-=≈-=注意:如图△ABC ,∠A=36°,AB=AC ,这是一个黄金三角形,【3】平行线推比例AB AB BC 618.0215≈-=dcb a =注:比例式有顺序性的,比例线段没有负的,比例数有正有负1、可以把比例式与等积式互化。
2、可以验证四个量是否成比例 上比全=上比全,下比全=下比全,上比下=上比下,左比右=左比右 全比上=全比上,全比下=全比下 下比上=下比上【4】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AA 相似:∵∠A=∠D, ∠B=∠E ∴△ABC ∽△DEF②‘S A S ’ E B EFBCDE AB ∠=∠=,∴△ABC ∽△DEF③‘S S S ’EFBCDF AC DE AB =∴△ABC ∽△DEF ④平行相似: ∵DE ∥BC ∴△ADE ∽△ABC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的常见图形‘A 型图’ ‘ X 型图’ ‘K 型图’‘母子图’ ‘一般母子图’ AC 2=AD •AB母子图中的射影定理AC 2=AD •AB BC 2=BD •AB CD 2=AD •BD【二】题型 1、求线段的比【例题1】如图,直线l 1∥l 2∥l 3,直线AC 分别交l 1, l 2, l 3于点A ,B ,C ;直线DF 分别交l 1, l 2, l 3于点D ,E ,F .AC 与DF 相较于点H ,且AH=2,HB=1,BC=5则EFDE的值为【例题2】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DE ∥BC ,EF ∥AB ,且AD ∶DB = 3∶5,那么CF ∶CB 等于(1) (2)【例题3】如图,点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AB=3AD ,点P 是△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且∠ADP=∠ACB 则PB:PD=【例题4】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交AC 于E , 如果AE EC =23,那么ABAC =( ) A .13B .23C .25D .35(3) (4)【例题5】 已知32==d c b a ,则ba ba 4332-+=求a 比b 的方法:①求a,b 的长度,②设k 法,③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④平行推比例线段⑤比例分配32=-a b a ,则ba=【例题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AD>DC)的一角沿着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与BC 边上的点E 重合,折痕交AB 于点F.若BE:EC=m:n ,则AF:FB= .【例题7】如图所示,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点B 与点F 重合,折痕为AE,此时,矩形EDCF 与矩形ABCD 相似,则ABAD= .【例题8】如图,Rt △ABC 内接于⊙O ,∠,A=90°,AB=4,AC=3,D 为弧AB 的中点,则DECE=(6)(7) (8)【例题9】在Rt △ABC 中,∠ACB=90°,CD 为AB 的中线,AN ⊥CD ,交BC 于N,若CD=3,AN=4,则tan ∠CAN=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1】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例题2】如图,已知△ABC ,P 是边AB 上的一点,连结CP ,以下条件中不能确定△ACP 与△ABC 相似的是( )A ∠ACP=∠B , B ∠APC=∠ACBC AC 2=AP.ABD BCABCP AC【例题3】已知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B /C /D /,且AB:BC:CD:DA=20:15:9:8,若四边形A /B /C /D /为26,则A /B /的长为【例题4】 如图,矩形ABCD 中,由8个面积均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 型模板如图放置,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例题5】如图,P 为□ABCD 的边AD 上一点,E,F 分别为PB,PC 的中点, △PEF 的面积为3,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为3:10,面积差为100,则大三角形的面积为【例题6】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的中点E处,折痕为FH ,点C 落在点Q 出,EQ 与BC 相较于点G ,则△EBG 的周长为(4) (5) (6)【例题7】如图,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 ,B 是CD 的中点,CD 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 留在坡面上.已知铁塔底座宽CD=12 m ,塔影长DE=18 m ,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 ,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 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 和1m ,那么塔高AB 为多少?【例题8】如图,AB=4,射线BM 和AB 互相垂直,点D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射线BM 上,BE=DB ,作EF ⊥DE 并截取EF=DE ,连结AF 并延长交射线BM 于点C .设BE=x ,BC=y ,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是点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高与影长的比是 定值3、相似三角形讨论方法1、固定一个角,按AA讨论,2、按夹相等角得两边的比值相等讨论【例题1】直线y=-x+1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OD,抛物线y=ax2+bx+c经过A、C、D三点.(1)写出点A、B、C、D的坐标;(2)求经过A、C、D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并求抛物线顶点G的坐标;(3)在直线BG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A、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题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经过点A(-5,0)和点B,其中点B1在第一象限,且OA=OB,tan∠BAO=2(1)求点B的坐标。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一、比例的性质: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1.比例的项:在比例式::a b c d =(即a cb d =)中,a ,d 称为比例外项,b ,c 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在比例式::a b b c =(即a bb c=)中,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满足b ac 2=.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和b 的比等于c 和d 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如图,若线段AB 上一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C AB BC 2=⋅),则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AB AB ≈0618,BC AB =.AB ≈0382,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B 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A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如果123////l l l ,则AB DE BC EF =,AB DE AC DF =,BC EFAC DF=.AD BE CF1l 2l 3lA D BE CF 1l 2l 3l【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A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上上下下,=上上全全,=下下全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如果EF//BC ,则AE AF EB FC =,AE AF AB AC =,BE CFAB AC=. ABC E FFEC BA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逆定理 若AE AF EB FC =或AE AF AB AC =或BE CF AB AC=,则有EF//BC . 【注意】对于一般形式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逆定理不成立,反例:任意四边形中一对对边的中点的连线与剩下两条边,这三条直线满足分线段成比例,但是它们并不平行.【小结】推论也简称“A ”和“8”,逆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同一法,做'//EF BC 交AC 于'F 点,再证明'F 与F 重合即可.四、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1.相似图形①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对应边的比例叫做相似比.相似图形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相似图形间的互相变换称为相似变换.②性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的定义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图,∽△△ABC A B C ''',则有 A A '∠=∠,B B C C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如图,∽△△ABC A B C ''',则有AB BC ACk A B B C A C ===''''''(k 为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对应角的平分线成比例,都等于相似比.如图,△ABC ∽△A B C ''',AM AH 、和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A M ''、A H ''和A D ''是△ABC '''中B C ''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则有AB BC AC AM AH ADk A B B C A C A M A H A D ======''''''''''''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如图,△ABC ∽△A B C ''',则有AB BC AC AB BC ACk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 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如图,△ABC ∽△A B C ''',则有 △△ABC A B C BC AHS BC AH k S B C A H B C A H 2'''1⋅⋅2==⋅=1''''''''⋅⋅2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如果'A A ∠=∠,'B B ∠=∠,则△∽△ABC A B C '''.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如果AB BC ACA B B C A C =='''''',则 △∽△ABC A B C '''.判定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对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如果AB ACA B A C ='''','A A ∠=∠,则△∽△ABC A B C '''.五、“A ”字和“8”字模型六、与内接矩形的有关的相似问题如图,已知四边形DEFG 是△ABC 的内接矩形,E 、F 在BC 边上,D 、G 分别在AB 、AC 边上,则有:△∽△ADG ABC ,DG ANBC AM=. 特别地,当BAC ∠=90︒时,有△∽△∽△∽△ADG EBD FGC ABC .NM GFE DCB AGFEDCBA七、“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常常作平行线,常见的作平行线的方法:G EDCAGFEDCBA G FE DC B ADEFCBAGA HDFBECAGDF BEC八、斜“8”模型九、斜“A”模型十、射影定理十一、三平行模型十一二、三垂直模型十三、角平分线定理十四、线束模型题型一 比例的性质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例题1 (1)已知::::x y z =135,则x y zx y z+3--3+的值是_______.(2)若x y z 234==.则x y z x y-+3=3-_______. (3)若a b c 2=3=4,且abc ≠0,则a bc b+-2的值是_______. 解析(1)设x k =,y k =3,z k =5.∴x y z k k k x y z k k k +3-+9-55==--3+-9-53;(2)113;(3)-2 巩固1: (1)如果:2:3x y =,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 .53x y y += B .13y x y -= C .123x y = D .1314x y +=+ (2)已知:23a c e b d f ===,求值:①a cb d++;②2323a c e b d f -+-+. (3)已知b c a c a b a b c a b c +-+-+-==,求()()()a b b c a c abc+++的值. 解析:(1)A 为合比性质,B 为分比性质,C 显然正确,D 错误,由于11x y ≠,不能用等比定理.故答案为D .(2)由等比性质直接可以得到23a c b d +=+;232233a c eb d f -+=-+. (3)当0a bc ++≠时,()()()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c+-+-+-+-++-++-====1++ 于是: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b c a c abc+++=8.当0a b c ++=时,()()()()()()a b b c a c c a b abc abc+++-⋅-⋅-==-1.本题答案为1-或8.题型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例题2(1)如图2-1,已知∥∥l l l 123,用面积法证明:AB DEBC EF=. (2)如图2-2,∥∥AD BE CF ,若AB =4,AC =10,DE =5,则DF =______. (3)如图2-3,∥∥l l l 123,AB =3,BC =5,DF =12,则_______DE =,______EF =.A D BECF l 12l 3lAD B ECFA DBECF l 12l l 3图2-1 图2-2 图2-3(1)如图所示,连接AE ,BD ,BF ,CE .△△ABECBES AB BC S =∴. ∥AD BE ∵,∥BE CF ,△△ABE DEB S S =∴,△△CBE FEB S S =.△△△△ABE EDB CBE EFB S S AB DEBC S S EF===∴. (2)252; (3)92,152. 巩固2: (1)如图2-1,直线∥∥l l l 123,已知.cm AG =06,.cm BG =12,.cm CD =15,CH =_____.(2)如图2-2,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的点,若AD BD 2=3,AE =3,则AC =______(3)如图2-3,AB ∥DE ,AE 与DB 交于C ,AC =3,BD =3,CD =2,则CE =______A CH GDBl 1l 2l 3B ADEABC图2-1 图2-2 图2-3解析:(1)0.5cm ;(2)152;(3)6 题型三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例题3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C =90︒,∥AD BC ,点E 在BC 上,点F 在AC上,∠∠DFC AEB =.(1)求证:△∽△ADF CAE .(2)当AD =8,DC =6,点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时,求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解析:(1)∵∥AD BC ,∴∠∠DAF ACE =,∵∠∠DFC AEB =,∴DFA AEC ∠=∠,∴△∽△ADF CAE(2)∵AD =8,DC =6,∴AC =10,又∵F 是AC 的中点,∴AF =5 ∵△∽△ADF CAE ,∴AD AF CA CE =,∴CE 85=10,∴CE 25=4,∵E 是BC 的中点, ∴BC 25=2,∴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125123⎛⎫=⨯+8⨯6= ⎪222⎝⎭A D BECF l 12l 3l F EDCBA巩固3: (1)下列所给条件中,可以判断△ABC 与△DEF 相似的是( ) A .90A ∠=︒,90F ∠=︒,5AC =,13BC =,10DF =,26EF = B .85C ∠=︒,85E ∠=︒,AC DEBC DF=C .1AB =, 1.5AC =,2BC =,8EF =,10DE =,16FD = D .46A ∠=︒,80B ∠=︒,45E ∠=︒,80F ∠=︒(2)如图1,在△ABC 中,点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AD AC =,DE BC ⊥,交BA 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求证:△∽△ABC FCD .(3)如图2,△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 CE BC 21⋅=2,求证:△∽△ACE DBA .AEF DADB CE图1 图2解析:(1)D ; (2)AD AC =∵,FDC ACB ∠=∠∴;DE ∵垂直平分BC ,EB EC =∴, ∴ABC FCD ∠=∠,△∽△ABC FCD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C =条件变为BD CE AB AB AC 2221⋅=⋅2==2,条件变为比例形式:BD BAAC CE=,由于DBA ACE ∠=180︒-45︒=∠,∴△∽△ACE DBA .题型四 “A ”字和“8”字模型例题4 (1)如图4-1,已知□ABCD 中,过点B 的直线顺次与AC 、AD 及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G ,若BE =5,EF =2,则FG 的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4-2,已知在□ABCD 中,M 、N 为AB 的三等分点,DM 、DN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PQ:QC =____________.G BAF DC EC AD M N PQ图4-1 图4-2解析:(1)∵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EF CEB ,△∽△GFD GBC ,∴AF EF CB EB 2==5,∴DF AD AF CB CB -3==5∴FG DF BG CB 3==5,即FG FG 3=+75.得.FG =105. (2)由DC ∥AB ,得AP AM PC AB 1==3,AP AC 1=4,同理AQ AC 2=5,PQ AC 2=51-4AC =AC 320,QC =AC 35,故1::::::4AP PQ QC 33==5312205.巩固4: (1)如图4-1,在ABC △中,M 、E 把AC 边三等分,MN//EF//BC ,MN 、EF 把ABC △分成三部分,则自上而下部分的面积比为 .(2)如图4-2,AB 、CD 、EF 都与BD 垂直,垂足分别是B 、D 、F ,且1AB =,3CD =,则:EF CD 的值为__________.(3)如图4-3,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DM ,DB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 PQ QC =___________.NM FE C BAAB CEF DA CBQPD图4-1 图4-2 图4-3解析:(1)1:3:5;(2)14;(3)AQ CQ AC 1==2∵,又AP AM PC CD 1==2,AP AC 1=3∴ PQ AC AC 111⎛⎫=1--= ⎪236⎝⎭∴,::::AP PQ QC =213∴.题型五 与内接矩形有关的相似问题 例题5(1)如图5-1,△ABC 中,正方形EFGH 的两个顶点E 、F 在BC 上,另两个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BC =15,BC 边上的高AD =10,求正方形EFGH S .(2)如图5-2,已知△ABC 中,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D ,E 在线段AC ,BC 上,F ,G 在AB 上,如果ADF CDE S S ∆∆==1,BEG S ∆=3,求△ABC 的面积.HAB C D E FGACDEGB图5-1 图5-2解析:(1)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x ,AD 、HG 的交点为M , 则有AM HG AD BC =,即x x10-=1015,解得,x =6,故EFGH S 2=6=36正方形(2)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则AF x 2=,CI x 2=,BG x6=. 由△∽△CDE CAB ,得CI DE CH AB =,∴xxx x x x2=28++,解得x =2, ∴AB =6,CH =3,∴ABC S AB CH ∆1=⋅=92巩固5: 如图,已知ABC △中,AC =3,BC =4,C ∠=90︒,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其中D 、E 在边AC 、BC 上,F 、G 在AB 上,求正方形的边长.GF EDC B A H IDC EGF ABGFED CBA H MACDEG BIHHPED CB A解析:法一: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5,由AB CH AC BC ⋅=⋅可得.CH =24. 由CDE CAB △∽△可得DE CI AB CH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x 24-=524,解得x 60=37. 法二:设CE k =4,则DE k =5,∴GE k =5,BE k 25=3. ∴CE BE +=4,即k k 254+=43,解得k 12=37,∴DE k 60=5=37.题型六 “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 例题6如图,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延长AD 至E ,延长AB 交CE 的延长线于P .若AD DE =2,求证:3AP AB =.解析:如图,过点D 作P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H . ∵HD PC ∥,AH ADAD DE AH PH PH DE=2⇒==2⇒=2, HD PC ∥,BH BDBD CD BH PH PH CD=⇒==1⇒=, ∴AP AH PH PH =+=3,AH BH AB PH BH =+=2=2, ∴AB BH PH ==,∴AP PH AB =3=3. 还可用如下辅助线来证此题:A BCD EKPABCDEK P PKED CBA巩固6: 如图,已知线段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K ,E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 (1)若BK KC 5=2,求CDAB的值; (2)连接BE ,若BE 平分∠ABC ,则当AE AD 1=2时,猜想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有怎样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E AD n1=()n >2,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解析:(1)∵BK KC 5=2,∴CK BK 2=5,又∵CD ∥AB ,∴KCD KBA △∽△,∴CD CK AB BK 2==5(2)当BE 平分ABC ∠,AE AD 1=2时,AB BC CD =+;证明:取BD 的中点为F ,连接EF 交BC 于G 点,由中位线定理,得EF//AB//CD ,∴G 为BC 的中点,GEB EBA ∠=∠,又∵EBA GBE ∠=∠,∴GEB GBE ∠=∠,∴EG BG BC 1==2,ABDECC DEKBA而GF CD 1=2,EF AB 1=2,EF EG GF =+,即:AB BC CD 111=+222;AB BC CD ∴=+;当AE AD n1=(n >2)时,(1)BC CD n AB +=-. 题型七 斜“A ”和斜“8”模型 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BC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4倍,6AC =,求DE 的长.解析:∵AD BC ⊥,CE AB ⊥,ABD CBE ∠=∠, ∴ABD CBE △∽△, ∴BE BCBD AB =,∵EBD CBA ∠=∠,∴BED BCA △∽△,∴11322DEDE AC AC===⇒==.巩固7: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求证:①BD AD DF 2=⋅;②AF AD AE AC ⋅=⋅;③BF BE BD BC ⋅=⋅.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F AD ⊥交BD 于E ,交BC 于F .求证:AD DE DB 21=⋅2.FECDBAA DEF C解析:(1)∵等边ABC △,∴AB BC =,ABC ACB BAC ∠=∠=∠=60︒ ∵BD CE = ∴ABD BCE △≌△.∴BAD CBE ∠=∠,∴BFD BAD ABE CBE ABE ABC ∠=∠+∠=∠+∠=∠ ∴ABD BFD △∽△ ∴BD DFAD BD=,∴BD AD DF 2=⋅. ②证明AFE ACD △∽△即可. ③证明BFD BCE △∽△即可.(2)方法一:取DE 中点M ,连接AM , ∵AF AD ⊥,M 为DE 中点∴MA MD DE 1==2,∴∠1=∠2,又∵AB AC =,∴∠2=∠3,∴∠1=∠3,∴DAM DBA △∽△,∴DA DM DB 2=⋅,∴AD DE DB 21=⋅2. 方法二:取BD 中点N ,连接AN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N BD ⊥, 又∵EAD ∠=90︒,∴AND EAD △∽△,∴AD DN DE 2=⋅, 又∵DN BD 1=2,∴AD DE BD 21=⋅2. 总结:考查斜“A ”和斜“8”常见结论,看到比例乘积想到斜“A ”和斜“8”,也要会找ADEF CM123ED CAB巩固8: 在等边ABC △中,点D 为AC 上一点,连结BD ,直线l 与AB ,BD ,BC 分别相交于点E 、P 、F ,且BPF ∠=60︒.(1)如图8-1,写出图中所有与BPF △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 向右平移到图8-2、图8-3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探究:如图8-1,当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PF PE 1=2?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图3图2图1lP FEDCB AFP EDC BAlFPEDCBA 图3图2l P F E D CB A l FPEDC BA图3lPFED CB A 图8-1 图8-2 图8-3 解析:(1)BPF EBF △∽△与BPF BCD △∽△,以BPF EBF △∽△为例,证明如下: ∵BPF EBF ∠=∠=60,BFP BFE ∠=∠,∴BPF EBF △∽△. (2)均成立,均为BPF EBF △∽△,BPF BCD △∽△.(3)BD 平分ABC ∠时,PF PE 1=2.证明:∵BD 平分ABC ∠,∴ABP PBF ∠=∠=30∵BPF ∠=60,∴BFP ∠=90,∴PF PB 1=2,又BEF ABP ∠=60-30=30=∠,∴BP EP =,∴PF PE 1=2.题型八 射影定理 例题8如图,已知AD 、CF 是ABC △的两条高,EF AC ⊥与E ,交CB 延长线于G ,交AD 于H ,求证:EF EH EG 2=⋅.解析:∵CF AB ⊥,EF AC ⊥,∴EF AE CE 2=⋅, 又由AD BC ⊥可知,AEH CEG ∠=∠=90︒,EAH EGC ∠=∠,∴AEH GEC △∽△,∴EH EAEC EG=, ∴EH EG EA EC ⋅=⋅,∴EF EH EG 2=⋅.巩固9: (1)如图9-1,在ABC △中,CD AB ⊥于D ,DE AC ⊥于E ,DF BC ⊥于F .求证:CEF CBA △∽△.(2)如图9-2,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DE AC ⊥于E ,DF AB ⊥于F ,求证:AB FB FD AC EC ED44⋅=⋅. GHFED CB ACAEFDBBAEDC F图9-1 图9-2解析:(1)分别在ADC △与CDB △中由射影定理得到:2CD CE CA =⋅,2CD CF CB =⋅, CE CA CF CB ⋅=⋅∴,即CE CFCB CA=,ECF BCA ∠=∠∵,ECF BCA ∴△∽△. (2)由射影定理可以依次得到422422AB BD BC BF ABAC DC BC EC AC⋅⋅==⋅⋅, 于是仅需证明AB FDAC ED=, 由于BDA ADC △∽△,DF DE 、分别是AB 与AC 上的高,所以有AB DFAC DE=,得证. 题型九 三垂直模型 例题9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且DM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 (1)求证:AMF BGM △∽△.(2)连接FG ,如果45α=︒,42AB =,3AF =,求FG 的长.解析:(1)由题意得,DME A B α∠=∠=∠=, ∴180AMF BMG α∠+∠=︒-,180AMF AFM α∠+∠=︒-,∴BMG AFM ∠=∠, 又E A B α∠=∠=∠=,∴△AMF ∽△BGM .(2)∵AMF BGM △∽△,∴AM AF BG BM =∴,∵M 为AB 的中点,∴12AM BM AB ==∴, ∵42AB =,3AF =,∴83BG =∴, ∵45α=︒∵,∴90ACB ∠=︒∴,4AC BC ==,∴1CF AC AF =-=∴,43CG BC BG =-=, ∴2253FG CF CG =+=.巩固10: (1)如图10-1,矩形ABCD 中,由8个面积均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 型模板如图放置,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10-2,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OA 在x 轴上,边OC 在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 翻折,使得B 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 交y 轴于点E ,则D 点坐标为___________.GFE DCB AByD E OAxC图10-1 图10-2EDCG FBM A解析:(1)ABE ECF FDG △∽△∽△,2AB AEFD FG==, ∴2AB DF =,∴2AB CF =,1AB AE BEEC EF CF===, ∴AB CE =,BE CF =,∴2CE CF =, 又∵4EF =,∴CE =,CF =BC,AB , ∴矩形ABCD的周长为(2)过D 点做DF x ⊥轴于F 点,BC 与FD 的延长线交于G 点 则CGD DFA △∽△,∴13CG GD CD DF AF AD ===, 设CG x =,则3DF x =,1AF x =+,33GD x =-, 由于3AF GD =,列得方程:()1333x x +=-, 解得45x =,故45CG =,125DF =,求得D 点坐标为41255⎛⎫- ⎪⎝⎭,.巩固11: 如图11-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EDF ∠=∠=︒,DEF △的顶点E 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E 旋转到如图11-2,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线段EF 与线段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 (1)求证:BPE CEQ △∽△.(2)已知BP a =,92CQ a =,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 DFA PQECBDFAP Q图11-1 图11-2解析:(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45B C DEF ∠=∠=∠=︒, ∴135BEP CEQ ∠+∠=︒,135CQE CEQ ∠+∠=︒,∴BEP CQE ∠=∠, 又∵45B C ∠=∠=︒,∴BPE CEQ △∽△. (2)连接PQ ,∵BPE CEQ △∽△,∴BP BECE CQ=, ∵BP a =,92CQ a =,BE CE =,∴BE CE ==,∴BC =,∴3AB AC a ==,∴32AQ a =,2PAa =,在Rt APQ △中,52PQ a =.题型十 三平行模型例题10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CD ,M 是AB 的中点,分别连接AC 、BD 、MD 、MC ,且AC 与MD 交于点E ,DB 与MC 交于F . (1)求证:EF//CD ;(2)若AB a =,CD b =,求EF 的长.DFAPQFEMDCBA解析:(1)∵AB CD ∥,∴ME AM ED CD =,MF BMFC CD=, ∵AM BM =,∴AM BM CD CD =(中间过渡量),∴ME MF EF CD ED FC=⇒∥. (2)∵AM EF CD ∥∥,∴111EF AM CD =+,∴2abEF a b=+. 巩固12: 如图所示,在ABC △中,120B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111AD AB AC=+.ABDABCEF解析:分别过B 、C 两点做AD 的平行线,分别交CA 、BA 的延长线于E 、F 两点. 由于EB//AD//FC ,有111AD BE FC=+;由于60EBA BAD ∠=∠=︒,18060EAB BAC ∠=︒-∠=︒所以EAB △为正三角形,同理FAC △亦为正三角形.BE AB =∴,FC AC =.故111AD AB AC=+. 题型十一角平分线定理例题11 在ABC △中,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且BE CD =.求证:AB AC =.解析: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B AD BC DC =,AC AEBC BE=, ∵BE CD =∵,∴AD DC BE AE AB BC BC AC===∴ 即AD AEAB AC=,∴AD AC CD =-∴,AE AB BE =- ∴()()AC AC CD AB AB CD -=-,整理得到()()0AC AB AC AB CD -+-= 明显0AC AB CD +-≠,故AC AB =.巩固13: (1)如图13-1,在ABC △中,C ∠=90︒,CA =3,CB =4,且CD 是C ∠的平分线.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2)如图13-2,I 是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 交对应边于D 点,求证:AI AB ACID BC+=.CADBIAD B C图13-1 图13-2解析:(1)由角平分线定理34AD ACDB BC ==,由于5AB ==,31577AD AB ==∴ B AED(2)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I AB AC ID BD CD ==,由等比性质得到:AI AB AC AB AC ID BD CD BC++==+. 巩固14: 若AP PB =,2APB ACB ∠=∠,AC 与PB 相交于点D ,且4PB =,3PD =.求AD DC ⋅的值.P DCBAEA BCDP解析:过P 点做APB ∠的角平分线PE ,交AD 于E 点.∵EPD APE C ∠=∠=∠∵,且PDE CDB ∠=∠,∴PDE CDB ∴△∽△,∴3ED DC PD DB ⋅=⋅=∴, 又由于PE 是角平分线,∴PA AE PD ED =∴,∵4PA PB ==∵,∴43AE ED =∴,∴73AD ED =∴, 773AD DC ED DC ⋅=⋅=∴. 题型十二 线束模型例题12 如图,M 、N 为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满足BM MN NC ==,一条平行于AC 的直线分别交AB 、AM 和AN 的延长线于点D 、E 和F .求证:3EF DE =. 法一:如下左图,过D 作DG BC ∥交AC 于G ,交AM 、AN 于P 、Q , 由线束定理可知DP PQ QG ==,∵DF AC ∥,∴DE DP AG PG 1==2,DF DQ AG QG ==2, ∴DE DF 1=4,∴EF DE =3.过E 点或F 点作BC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 法二:如下右图,过M 作PQ DF ∥,交AB 于P , 交AF 延长线于Q ,则有AC DF PQ ∥∥, ∴PM BM AC BC 1==3,QM MNAC NC==1, ∴PM QM 1=3,由线束定理可知DE PM EF QM 1==3, 即EF DE =3.过B 点或N 点作DF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QPABCMN DEFQP GABCMNDEF巩固15: (1)如图15-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B 、CD 分别交于E ,F .求证:AE DFBE CF=. FED NMCBA(2)如图15-2,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连接CA 、DB 并延长相交于O ,连接OP 并延长交CD 于M ,求证:点M 为CD 的中点.(3)如图15-3,在图15-2中,若点G 从D 点向左移动(不与C 点重合),AG 与BC 交于点P ,连OP 并延长交CD 于M ,直接写出MC 、MG 、MD 之间的关系式.AC FDE B POABCM D POAB CM D P G图15-1 图15-2 图15-3解析:(1)证明:如图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 ∴AEP DFP △∽△,BFP CFP △∽△, ∴AE EP DF FP =,BE EP CF FP =,∴AE BE DF CF =,∴AE DFBE CF=; (2)证明:如图2,设OM 交AB 于点N .∵AB //CD ,∴AON COM △∽△,BON DOM △∽△,AOB COD △∽△, ∴OA AN OC CM =,OB BN OD DM =,OA OB OC OD =,∴AN BNCM DM=①, ∵ANP DMP △∽△,BNP CMP △∽△,APB DPC △∽△, ∴AN AP DM DP =,DN BP CM CP =,AP BP DP CP =,∴AN BNDM CM=②, ①÷②,DM CMCM DM=,∴CM =DM ,即点M 为CD 的中点; (3)解:MC 2=MG •MD ,理由如下:如图3,设OM 交AB 于点N . ∵AB //CD ,∴MCP NBP △∽△,NAP MGP △∽△,∴MC MP NB NP =①,NA NPMG MP=②, ①×②,得MC NA MP NP NB MG NP MP ⨯=⨯=1,∴MC NB MG NA=. ∵AON COM △∽△,BON DOM △∽△,∴NA ON MC OM =,NB ONMD OM=, ∴NA NB MC MD =,∴MD NB MC NA =,∴MC MDMG MC=,∴MC MG MD 2=⋅. 题型十三相似综合例题13 如图,点A 的坐标为(2,2),点C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过点C 作CDx 轴,垂足为D ,以CD 为边在右侧作正方形CDEF .连接AF 并延长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B ,连接OF .若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E △相似,则点B 的坐标是 .解析:要使BEF △与OFE △相似, ∵FEO FEB ∠=∠=90︒ ∴只要OE EF EB EF =或OE EF EF EB =,即BE t =2或EB t 1=2. ② 当BE t =2时,BO t =4, ∴t t t 2=42-,∴t =0(舍去)或t 3=2,∴(,)B 60. ②当EB t 1=2时,(i )当B 在E 的左侧时,OB OE EB t 3=-=2,∴tt t23=2-2,∴t=0(舍去)或t2=3,∴(,)B10.(ii)当B在E的右侧时,OB OE EB t5=+=2,∴ttt25=2-2,∴t=0(舍去)或t6=5,∴(,)B30.巩固16:如图,Rt ABC△中,ACB∠=90︒,CD AB⊥于D,过点D作DE BC⊥,BDE△边DE上的中线BF延长线交AC于点G.(1)求证:AD BD CE CB⋅=⋅;(2)若AG FG=,求:BF GF;(3)在(2)的条件下,若BC=62BD的长度.AFECDGAFECDG P解析:(1)证明:∵CD AB⊥,∴BCD△是直角三角形.∵DE BC⊥,∴CD CE CB2=⋅.∵ABC△是直角三角形,CD AB⊥,∴CD AD BD2=⋅,∴AD BD CE CB⋅=⋅;(2)解:过G作GP DF⊥交DF于P,连结DG,∵AC BC⊥,DE BC⊥,GF DE⊥,∴四边形CEPG是矩形,∴CG EP=在Rt ADC△中,∵G是边AC中点,∴AG DG CG==.又∵AG FG=,∴DG FG=,∴GFD△是等腰三角形.∴GP是FD的中线,DP FP=,即FP DF EF1=1=22.∵CG EP=,FP EF=12,∴::PF CG=13,∴::PF FG=13.∵PFG EFB CGB△△△∽∽,∴::::CG BG EF BF PF GF===13,∴::FG BG=13,::BF GF=21;(3)解:∵BC=62:::CE BE GF BF==12,∴CE=22,BE=42∵::EF BF=13,设EF x=,则BF x=3,∴()x x222+2=9,解得x=2,∴BF=6,GF=3,AC=6,∴()AB AC BC2222+6+6263BD=43。
【一】知识梳理 【1】比例①定义:四个量a ,b ,c,d 中,其中两个量的比等于另两个量的比,那么这四个量成比例 ②形式:a:b=c :d,dcb a = ac=bd ③性质:基本性质:4,比例中项:bcc a = ab c =2【2】黄金分割定义:如图点C 是AB 上一点,若BC AB AC •=2,则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ACAC BC AB AB BC AB AB AC 618.0215382.0253618.0215≈-=≈-=≈-=注意:如图△ABC,∠A=36°,AB=AC ,这是一个黄金三角形,【3】平行线推比例ABAB BC 618.0215≈-=dcb a =注:比例式有顺序性的,比例线段没有负的,比例数有正有负1、可以把比例式与等积式互化.2、可以验证四个量是否成比例 上比全=上比全,下比全=下比全,上比下=上比下,左比右=左比右全比上=全比上,全比下=全比下 下比上=下比上【4】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AA 相似:∵∠A=∠D, ∠B=∠E ∴△ABC ∽△DEF②‘S A S ’ E B EFBCDE AB ∠=∠=,∴△ABC ∽△DEF③‘S S S ’EFBCDF AC DE AB =∴△ABC ∽△DEF ④平行相似: ∵DE ∥BC ∴△ADE ∽△ABC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相似三角形的常见图形‘A 型图' ‘ X 型图' ‘K 型图’‘母子图’ ‘一般母子图’ AC 2=AD •AB母子图中的射影定理AC 2=AD •AB BC 2=BD •AB CD 2=AD •BD【二】题型1、求线段的比【例题1】如图,直线l 1∥l 2∥l 3,直线AC 分别交l 1, l 2, l 3于点A,B ,C ;直线DF 分别交l 1, l 2, l 3于点D ,E ,F .AC 与DF 相较于点H ,且AH=2,HB=1,BC=5则EFDE的值为 【例题2】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DE ∥BC,EF ∥AB ,且AD ∶DB = 3∶5,那么CF ∶CB 等于(1) (2)【例题3】如图,点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AB=3AD ,点P 是△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且∠ADP=∠ACB 则PB:PD=【例题4】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交AC 于E, 如果AE EC=23,那么AB AC=( )A .13B .23C .25D .35(3) (4)【例题5】 已知32==d c ba ,则ba b a 4332-+=32=-a b a ,则ba=【例题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AD 〉DC )的一角沿着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与BC 边上的点E 重合,折痕交AB 于点F.若BE:EC=m:n ,则AF:FB= 。
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特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一)一、知识点回顾二、错题重做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3),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C.(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PAD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点P的坐标.如图,已知直线m x y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双曲线x k y 2=(x<0)分别交于点C 、D ,且点C 的坐标为(-1,2).(1)分别求出直线AB 及双曲线的解析式;(2)求出点D 的坐标;(3)利用图象直接写出:当x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21y y >.3、(2010广州)已知反比例函数y=(m 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 (﹣1,6). (1)求m 的值;(2)如图,过点A 作直线AC 与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且AB=2BC ,求点C 的坐标.三、内容讲解(二)相交线与平行线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相交线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三角形1、三角形的边、角、三边关系|b−c|<a<b+c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可能在外部)3、等腰三角形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判定:2个内角是60°、三边相等、1个角是6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外角、内角和、外角和、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平面镶嵌(四)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相等、周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SA 、AAS 、HL3、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5、作图: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6、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将军饮马)(五)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c b a =+2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 222c b a =+(四)相似1、比、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例、比例外项、比例内项、比例线段、比例的基本性质2、合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d c b b a +=+ 等比性质:如果n m d c b a === ,(0≠+++m d b ),那么b a n d b m c a =++++++ 3、黄金分割:215-倍、黄金分割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判定方法;2、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应用,提高运用“类比”思想的自觉性,提高推理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相似三角形在和中,如果我们就说与相似,记作∽.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读作“相似于”.要点诠释:(1)书写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对应点的位置要一致,即∽,则说明点A的对应点是A′,点B的对应点是B′,点C的对应点是C′;(2)对于相似比,要注意顺序和对应的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第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和第二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判定方法(一):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2.判定方法(二):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判定方法(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要点诠释:此方法要求用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个角必需是两边的夹角,否则,判断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4.判定方法(四):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要点诠释: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只需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即可,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若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要点三、相似三角形的常见图形及其变换:【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似三角形1. 下列能够相似的一组三角形为( ).A.所有的直角三角形B.所有的等腰三角形C.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所有的一边和这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答案】C【解析】A中只有一组直角相等,其他的角是否对应相等不可知;B中什么条件都不满足;D中只有一条对应边的比相等;C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由90°、45°、45°角组成的三角形,且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答案选C.【总结升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一定要满足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江阴市期中)给出下列几何图形:①两个圆;②两个正方形;③两个矩形;④两个正六边形;⑤两个等边三角形;⑥两个直角三角形;⑦两个菱形.其中,一定相似的有(填序号).【答案】①②④⑤.类型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如图所示,已知中,E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AB=3BE,DE与BC相交于F,请找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并求出相应的相似比.【思路点拨】充分利用平行寻找等角,以确定相似三角形的个数.【答案与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BEF∽△CDF,△BEF∽△AED.∴△BEF∽△CDF∽△AED.∴当△BEF∽△CDF时,相似比;当△BEF∽△AED时,相似比;当△CDF∽△AED时,相似比.【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解题的关键是要仔细识图,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高清ID号:394499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例4及变式应用】【变式】如图,AD、CE是△ABC的高,AD和CE相交于点F,求证:AF·FD=CF·FE.【答案】∵ AD、CE是△ABC的高,∴∠AEF=∠CDF=90°,又∵∠AFE=∠CFE,∴△AEF∽△CDF.∴AF EFCF FD, 即AF·FD=CF·FE.3.(2014秋•揭西县校级期末)如图,F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BF分别交于CD、AC于G、E,若EF=32,GE=8,求BE.【答案与解析】解:设BE=x,∵EF=32,GE=8,∴FG=32﹣8=24,∵AD∥BC,∴△AFE∽△CBE,∴=,∴则==+1①∵DG∥AB,∴△DFG∽△CBG,∴=代入①=+1,解得:x=±16(负数舍去),故BE=16.【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FG∽△CBG 是解题关键.4. 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中线,P是AD上一点,过C作CF∥AB,延长BP交AC于E,交CF于F.求证:BP2=PE·PF.【思路点拨】从求证可以判断是运用相似,再根据BP2=PE·PF,可以判定所给的线段不能组成相似三角形,这就需要考虑线段的等量转移了.【答案与解析】连接,,,是的中垂线,,,,.,.又, ∽,,. 【总结升华】根据求证确定相似三角形,是解决此类题型的捷径.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F 是△ABC 的AC 边上一点,D 为CB 延长线一点,且AF=BD,连接DF,交AB 于E. 求证:DE ACEF BC=.【答案】过点F 作FG ∥BC,交AB 于G.则△DBE ∽△FGE △AGF ∽△ABC∵DE DBEF GF=, 又∵AF=BD,∴.DE AFEF GF= ∵△AGF ∽△ABC∴AF ACGF BC =, 即DE ACEF BC=.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巩固练习(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B.不全等的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C.不相似的三角形一定不全等D.相似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2, △A′B′C′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 如果△ABC与△A′B′C′ 相似, 那么△A′B′C′ 的第三边长应该是 ( ).A. B. C. D.3.(2015•大庆校级模拟)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A.B.C.D.4.在△ABC和△DEF中,①∠A=35°,∠B=100°,∠D=35°,∠F=45°;②AB=3cm,BC=5cm,∠B=50°,DE=6cm,DF=10cm,∠D=50°;其中能使△ABC与以D、E、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分别都是D.①和②都不是5.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CD、BC上的点,若∠AEF=90°,则一定有().A.ΔADE∽ΔAEF B.ΔECF∽ΔAEF C.ΔADE∽ΔECF D.ΔAEF ∽ΔABF6.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B,DE:EA=2:3,EF=4,则CD的长为( ).A. B.8 C.10 D.16二、填空题7.(2015•伊春模拟)如图,在△ABC中,D为AB边上的一点,要使△ABC∽△AED成立,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为.8如图所示,∠C=∠E=90°,AD=10,DE=8,AB=5,则AC=________.9.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________或________时,使得由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至少找出两个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10.如图,已知AB⊥BD,ED⊥BD,C是线段BD的中点,且AC⊥CE,ED=1,BD=4,那么AB=__________.11.如图,CD∥AB,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C、BD上,且EF∥AB,则图中与△OEF相似的三角形为_________.12.如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交CD于点F,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_________对.三.解答题13. 如图,在△ABC中,DE∥BC,AD=3,AE=2,BD=4,求的值及AC、EC的长度.14.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90°,且,求证:BD⊥CD.15.(2014秋•射阳县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已知∠BAC=90°,AD⊥BC于D,E 是AB上一点,AF⊥CE于F,AD交CE于G点,(1)求证:AC2=CE•CF;(2)若∠B=38°,求∠CFD的度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 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要点诠释: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在应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线段.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则由比例性质可得: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则分别作出与的高和,则21122=1122ABC A B C BC AD k B C k A D S k S B C A D B C A D '''''''⋅⋅⋅⋅=='''''''''⋅⋅△△要点诠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比例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标杆测量法2.测量距离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动态平衡中的神奇“三角魔法”在我们学习物理的奇妙世界里,有两个超级厉害的“魔法三角”,那就是矢量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
这俩家伙可不得了,它们就像隐藏在物理难题背后的神秘钥匙,一旦掌握,就能轻松打开难题的大门。
先来说说矢量三角形吧。
咱们想象一下,有个小球被三根绳子拉着,在空中静止不动。
这三根绳子的拉力就构成了一个矢量三角形。
每根绳子的拉力就像是一个有方向、有大小的小箭头。
通过分析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就能算出每个拉力的大小啦。
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重物被两根倾斜的绳子拉住,保持平衡。
同学们都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怎么解题。
老师微微一笑,在黑板上画出了矢量三角形,然后一步一步地给我们讲解。
“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力和重力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我们就可以根据三角函数来计算啦!”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
我盯着黑板上的图形,突然之间,就像黑暗的房间里亮起了一盏明灯,一下子就明白了!相似三角形在动态平衡中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力的三角形和某个几何三角形相似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来解题。
比如说,有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找到力与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求出各个力的大小。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拼图游戏,只要找到了关键的线索,就能把整个图案拼凑完整。
有一次我自己在家做练习题,遇到了一道特别难的动态平衡题目。
我一开始毫无头绪,急得抓耳挠腮。
但是我静下心来,仔细回忆老师讲过的方法,尝试着画出了受力分析图,然后惊喜地发现可以构建相似三角形。
经过一番计算,我终于算出了答案,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在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过程中,矢量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就像是我们的得力助手。
它们能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两个“三角魔法”,再难的动态平衡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相似三角形题型归纳一、比例的性质: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比例的项:在比例式::a b c d =(即a cb d =)中,a ,d 称为比例外项,b ,c 称为比例内项.特别地,在比例式::a b b c =(即a bb c=)中,b 称为a ,c 的比例中项,满足b ac 2=.2.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和b 的比等于c 和d 的比,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如图,若线段AB 上一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C AB BC 2=⋅),则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AB AB =≈0618,BC AB =.AB ≈0382,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注意:对于线段AB 而言,黄金分割点有两个.)^A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图:如果123////l l l ,则AB DE BC EF =,AB DE AC DF =,BC EFAC DF=.AD BE CF1l 2l 3lA D BE CF 1l 2l 3l【小结】若将所截出的小线段位置靠上的(如AB )称为上,位置靠下的称为下,两条线段合成的线段称为全,则可以形象的表示为=上上下下,=上上全全,=下下全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如果EFAE AF EB FC =AE AF AB AC =BE CFAB AC=A B C EF FECBAAE AF EB FC =AE AFAB AC=BE CFAB AC='//EF BC 'F 'F …△ABC '''△A B C '''△∽△ABC A B C ∽∽B A'A C'B 'C∽△△ABC A B C '''A A '∠=∠,B BC C ''∠=∠∠=∠,∽△△ABC A B C '''AB BC ACk A B B C A C ===''''''k △ABC △A B C '''AM AH 、AD △ABCBC A M ''A H ''A D ''△A B C '''B C ''AB BC AC AM AHADk A B B C A C A M A H A D ======''''''''''''【△ABC △A B C '''AB BC AC AB BC ACk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ABC△A B C'''△△ABCA B CBC AHS BC AHkS B C A HB C A H2'''1⋅⋅2==⋅=1''''''''⋅⋅2>'A A∠=∠'B B∠=∠△∽△ABC A B C'''AB BC ACA B B C A C==''''''△∽△ABC A B C'''AB ACA B A C='''''A A∠=∠△∽△ABC A B C'''\BAD EC∥△∽△AD AE DEDE BC ADE ABCAB AC BC⇔⇔==AD CBO∥△∽△AB OA OBAB CD AOB CODCD OC OD⇔⇔== .△ABC△∽△ADG ABCDG ANBC AM=BAC∠=90︒△∽△∽△∽△ADG EBD FGC ABC NMGFEDCBAGFEDCBAG EDCBAGFEDC BA G FEDCB ADEFCBA GAH DFBECAGDF BEC]::::x y z =135x y z x y z +3--3+x y z 234==x y z x y-+3=3-a b c2=3=4abc ≠0a bc b+-2x k =y k =3z k=5x y z k k k x y z k k k +3-+9-55==--3+-9-53113-2:2:3x y =53x y y +=13y x y -=123x y =1314x y +=+23a c e b d f ===a c b d ++2323a c e b d f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bc+++11x y ≠23a cb d +=+232233a c e b d f -+=-+0a b c ++≠()()()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 b c a b c+-+-+-+-++-++-====1++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b c a c abc +++=80a b c ++=()()()()()()a b b c a c c a b abc abc +++-⋅-⋅-==-11-∥∥l l l 123AB DE BC EF=∥∥AD BE CF AB =4AC =10DE =5DF =∥∥l l l 123AB =3BC =5DF =12_______DE =______EF = AD BE CF l 12l 3l A D B E C FAD BE CF l 12l l 3△△ABE CBES AB BC S =∴∥AD BE∵∥BE CF △△ABE DEB S S =∴△△CBE FEB S S =△△△△ABE EDB CBE EFB S S AB DE BC S S EF ===∴25292152∥∥l l l 123.cm AG =06.cm BG =12.cm CD =15CH =△ABCAD BD 2=3AE =3AC =AC =3BD =3CD =2CE =A CH GDBl 1l 2l 3B ADEA B C152∠ADC =90︒∥AD BC ∠∠DFC AEB =△∽△ADF CAE AD =8DC =6∥AD BC∠∠DAF ACE =∠∠DFC AEB =DFA AEC ∠=∠△∽△ADF CAE AD =8DC =6AC =10AF =5△∽△ADF CAEAD AF CA CE =CE 85=10CE 25=4BC 25=2125123⎛⎫=⨯+8⨯6= ⎪222⎝⎭△ABC △DEF 90A ∠=︒90F ∠=︒5AC =13BC =10DF =26EF =85C ∠=︒85E ∠=︒AC DEBC DF=1AB = 1.5AC =2BC =8EF =10DE =16FD =46A ∠=︒80B ∠=︒45E ∠=︒80F ∠=︒△ABC AD AC =DE BC ⊥△∽△ABC FCD △ABC BD CE BC 21⋅=2△∽△ACE DBAAEF DAD B CE AD AC =∵FDC ACB ∠=∠∴DE ∵EB EC =∴ABC FCD ∠=∠△∽△ABC FCD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C =条件变为BD CE AB AB AC 2221⋅=⋅2==2,条件变为比例形式:BD BAAC CE=,由于DBA ACE ∠=180︒-45︒=∠,∴△∽△ACE DBA . A D BECF l 12l 3l F EDCB A题型一 &题型二“A ”字和“8”字模型例题1 (1)如图4-1,已知□ABCD 中,过点B 的直线顺次与AC 、AD 及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G ,若BE =5,EF =2,则FG 的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4-2,已知在□ABCD 中,M 、N 为AB 的三等分点,DM 、DN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PQ:QC =____________.G BAF DC EC AD M N PQ图4-1 图4-2解析:(1)∵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EF CEB ,△∽△GFD GBC ,∴AF EF CB EB 2==5,∴DF AD AF CB CB -3==5∴FG DF BG CB 3==5,即FG FG 3=+75.得.FG =105. (2)!(3)由DC ∥AB ,得AP AM PC AB 1==3,AP AC 1=4,同理AQ AC 2=5,PQ AC 2=51-4AC =AC 320,QC =AC 35,故1::::::4AP PQ QC 33==5312205.巩固1: (1)如图4-1,在ABC △中,M 、E 把AC 边三等分,MN//EF//BC ,MN 、EF 把ABC △分成三部分,则自上而下部分的面积比为 . (2)如图4-2,AB 、CD 、EF 都与BD 垂直,垂足分别是B 、D 、F ,且1AB =,3CD =,则:EF CD 的值为__________.(3)如图4-3,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DM ,DB 分别交AC 于P ,Q 两点,则::AP PQ QC =___________.NM FE C BAACEF DA CBQPD图4-1 图4-2 图4-3~解析:(1)1:3:5;(2)14;(3)AQ CQ AC 1==2∵,又AP AM PC CD 1==2,AP AC 1=3∴ PQ AC AC 111⎛⎫=1--= ⎪236⎝⎭∴,::::AP PQ QC =213∴.题型三 与内接矩形有关的相似问题例题2 (1)如图5-1,△ABC 中,正方形EFGH 的两个顶点E 、F 在BC 上,另两个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BC =15,BC 边上的高AD =10,求正方形EFGH S .(2)如图5-2,已知△ABC 中,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D ,E 在线段AC ,BC 上,F ,G 在AB 上,如果ADF CDE S S ∆∆==1,BEG S ∆=3,求△ABC 的面积.HAB C D E FGACDEGB图5-1 图5-2;解析:(1)设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x ,AD 、HG 的交点为M , 则有AM HG AD BC =,即x x10-=1015,解得,x =6,故EFGH S 2=6=36正方形(2)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则AF x 2=,CI x 2=,BG x6=. 由△∽△CDE CAB ,得CI DE CH AB =,∴xxx x x x2=28++,解得x =2, ?∴AB =6,CH =3,∴ABC S AB CH ∆1=⋅=92巩固2: 如图,已知ABC △中,AC =3,BC =4,C ∠=90︒,四边形DEGF 为正方形,其中D 、E 在边AC 、BC 上,F 、G 在AB 上,求正方形的边长.GF EDC B A H IDC EGF AB解析:法一: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5,由AB CH AC BC ⋅=⋅可得.CH =24. 由CDE CAB △∽△可得DE CI AB CH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x x 24-=524,解得x 60=37. 法二:设CE k =4,则DE k =5,∴GE k =5,BE k 25=3. ∴CE BE +=4,即k k 254+=43,解得k 12=37,∴DE k 60=5=37.题型四 {题型五“A 字和“8”字模型的构造例题3 如图,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延长AD 至E ,延长AB 交CE 的延长线于P .若AD DE =2,求证:3AP AB =.解析:如图,过点D 作P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H . ∵HD PC ∥,GFED CBA H MACDEG BIHABDECHP ED CBAAH ADAD DE AH PH PH DE=2⇒==2⇒=2, HD PC ∥,BH BDBD CD BH PH PH CD=⇒==1⇒=, ∴AP AH PH PH =+=3,AH BH AB PH BH =+=2=2, -∴AB BH PH ==,∴AP PH AB =3=3. 还可用如下辅助线来证此题:A BCD EKPABCDEK P PKED CBA巩固3: 如图,已知线段AB ∥CD ,AD 与BC 相交于点K ,E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 (1)若BK KC 5=2,求CDAB的值; (2)连接BE ,若BE 平分∠ABC ,则当AE AD 1=2时,猜想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有怎样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予以证明.再探究:当AE AD n1=()n >2,而其余条件不变时,线段AB 、BC 、CD 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解析:(1)∵BK KC 5=2,∴CK BK 2=5,又∵CD ∥AB , :∴KCD KBA △∽△,∴CD CK AB BK 2==5(2)当BE 平分ABC ∠,AE AD 1=2时,AB BC CD =+;证明:取BD 的中点为F ,连接EF 交BC 于G 点,由中位线定理,得EF//AB//CD , ∴G 为BC 的中点,GEB EBA ∠=∠,又∵EBA GBE ∠=∠,∴GEB GBE ∠=∠,∴EG BG BC 1==2, 而GF CD 1=2,EF AB 1=2,EF EG GF =+,即:AB BC CD 111=+222;AB BC CD ∴=+;当AE AD n1=(n >2)时,(1)BC CD n AB +=-. 题型六 斜“A ”和斜“8”模型例题4 ?例题5 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ABC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4倍,6AC =,求DE 的长.解析:∵AD BC ⊥,CE AB ⊥,ABD CBE ∠=∠, ∴ABD CBE △∽△, ∴BE BCBD AB=,∵EBD CBA ∠=∠,∴BED BCA △∽△,C DEKBA ED CAB∴11322DEDE AC AC===⇒==.巩固4: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求证:①BD AD DF 2=⋅;②AF AD AE AC ⋅=⋅;③BF BE BD BC ⋅=⋅.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F AD ⊥交BD 于E ,交BC 于F .求证:AD DE DB 21=⋅2.%FECDBAA BDEF C解析:(1)∵等边ABC △,∴AB BC =,ABC ACB BAC ∠=∠=∠=60︒ ∵BD CE = ∴ABD BCE △≌△.∴BAD CBE ∠=∠,∴BFD BAD ABE CBE ABE ABC ∠=∠+∠=∠+∠=∠ ∴ABD BFD △∽△ ∴BD DFAD BD=,∴BD AD DF 2=⋅. ②证明AFE ACD △∽△即可. ③证明BFD BCE △∽△即可.(2)方法一:取DE 中点M ,连接AM , 】∵AF AD ⊥,M 为DE 中点 ∴MA MD DE 1==2,∴∠1=∠2,又∵AB AC =,∴∠2=∠3,∴∠1=∠3,∴DAM DBA △∽△,∴DA DM DB 2=⋅,∴AD DE DB 21=⋅2. 方法二:取BD 中点N ,连接AN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N BD ⊥, 又∵EAD ∠=90︒,∴AND EAD △∽△,∴AD DN DE 2=⋅, 又∵DN BD 1=2,∴AD DE BD 21=⋅2. 总结:考查斜“A ”和斜“8”常见结论,看到比例乘积想到斜“A ”和斜“8”,也要会找-巩固5: 在等边ABC △中,点D 为AC 上一点,连结BD ,直线l 与AB ,BD ,BC 分别相交于点E 、P 、F ,且BPF ∠=60︒.(1)如图8-1,写出图中所有与BPF △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l 向右平移到图8-2、图8-3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探究:如图8-1,当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PF PE 1=2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ADEF CM123图3图2图1lP FEDC B AFP EDCB AlFPEDCBA 图3图2l P F E D CB A l FPEDC B A 图3lPFEDC B A图8-1 图8-2 图8-3解析:(1)BPF EBF △∽△与BPF BCD △∽△,以BPF EBF △∽△为例,证明如下:?∵BPF EBF ∠=∠=60,BFP BFE ∠=∠,∴BPF EBF △∽△. (2)均成立,均为BPF EBF △∽△,BPF BCD △∽△.(3)BD 平分ABC ∠时,PF PE 1=2.证明:∵BD 平分ABC ∠,∴ABP PBF ∠=∠=30∵BPF ∠=60,∴BFP ∠=90,∴PF PB 1=2,又BEF ABP ∠=60-30=30=∠,∴BP EP =,∴PF PE 1=2.题型七 射影定理例题6 如图,已知AD 、CF 是ABC △的两条高,EF AC ⊥与E ,交CB 延长线于G ,交AD 于H ,求证:EF EH EG 2=⋅. ~解析:∵CF AB ⊥,EF AC ⊥,∴EF AE CE 2=⋅, 又由AD BC ⊥可知,AEH CEG ∠=∠=90︒,EAH EGC ∠=∠,∴AEH GEC △∽△,∴EH EAEC EG=, ∴EH EG EA EC ⋅=⋅,∴EF EH EG 2=⋅.巩固6: (1)如图9-1,在ABC △中,CD AB ⊥于D ,DE AC ⊥于E ,DF BC ⊥于F .求证:CEF CBA △∽△./(2)如图9-2,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DE AC ⊥于E ,DF AB ⊥于F ,求证:AB FB FD AC EC ED44⋅=⋅.C AEFDBBAEDC F图9-1 图9-2解析:(1)分别在ADC △与CDB △中由射影定理得到:2CD CE CA =⋅,2CD CF CB =⋅, CE CA CF CB ⋅=⋅∴,即CE CFCB CA=,ECF BCA ∠=∠∵,ECF BCA ∴△∽△. GHFED CB A(2)由射影定理可以依次得到422422AB BD BC BF ABAC DC BC EC AC⋅⋅==⋅⋅, 于是仅需证明AB FDAC ED=, 由于BDA ADC △∽△,DF DE 、分别是AB 与AC 上的高,所以有AB DFAC DE=,得证. 题型八 ?题型九三垂直模型例题7 如图,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DME A B α∠=∠=∠=,且DM 交AC 于F ,ME 交BC 于G . (1)求证:AMF BGM △∽△.(2)连接FG ,如果45α=︒,42AB =,3AF =,求FG 的长.解析:(1)由题意得,DME A B α∠=∠=∠=, ∴180AMF BMG α∠+∠=︒-,180AMF AFM α∠+∠=︒-,∴BMG AFM ∠=∠, 又E A B α∠=∠=∠=,∴△AMF ∽△BGM .¥(2)∵AMF BGM △∽△,∴AM AF BG BM =∴,∵M 为AB 的中点,∴12AM BM AB ==∴, ∵42AB =,3AF =,∴83BG =∴, ∵45α=︒∵,∴90ACB ∠=︒∴,4AC BC ==,∴1CF AC AF =-=∴,43CG BC BG =-=, ∴2253FG CF CG =+=.巩固7: (1)如图10-1,矩形ABCD 中,由8个面积均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L 型模板如图放置,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2)如图10-2,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OA 在x 轴上,边OC 在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 翻折,使得B 点落在D 点的位置,且AD 交y 轴于点E ,则D 点坐标为___________.GFE DCB ABy D E OAxC图10-1 图10-2%解析:(1)ABE ECF FDG △∽△∽△,2AB AEFD FG==,∴2AB DF =,∴2AB CF =,1AB AE BEEC EF CF===, ∴AB CE =,BE CF =,∴2CE CF =, 又∵4EF =,∴855CE =,455CF =1255BC ,855AB , ∴矩形ABCD 的周长为5EDCG FBM A(2)过D 点做DF x ⊥轴于F 点,BC 与FD 的延长线交于G 点 则CGD DFA △∽△,∴13CG GD CD DF AF AD ===, 设CG x =,则3DF x =,1AF x =+,33GD x =-,:由于3AF GD =,列得方程:()1333x x +=-, 解得45x =,故45CG =,125DF =, 求得D 点坐标为41255⎛⎫- ⎪⎝⎭,.巩固8: 如图11-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EDF ∠=∠=︒,DEF △的顶点E 与ABC △的斜边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E 旋转到如图11-2,线段DE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P ,线段EF 与线段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 (1)求证:BPE CEQ △∽△.(2)已知BP a =,92CQ a =,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B DFA PQECBDFAP Q图11-1 图11-2,解析:(1)∵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45B C DEF ∠=∠=∠=︒, ∴135BEP CEQ ∠+∠=︒,135CQE CEQ ∠+∠=︒,∴BEP CQE ∠=∠, 又∵45B C ∠=∠=︒,∴BPE CEQ △∽△. (2)连接PQ ,∵BPE CEQ △∽△,∴BP BECE CQ=, ∵BP a =,92CQ a =,BE CE =,∴BE CE ==,∴BC =,∴3AB AC a ==,∴32AQ a =,2PA a =,在Rt APQ △中,52PQ a =.题型十 三平行模型例题8 (例题9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CD ,M 是AB 的中点,分别连接AC 、BD 、MD 、MC ,且AC 与MD 交于点E ,DB 与MC 交于F . (1)求证:EF//CD ;(2)若AB a =,CD b =,求EF 的长.解析:(1)∵AB CD ∥,∴ME AM ED CD =,MF BMFC CD=, ∵AM BM =,∴AM BM CD CD =(中间过渡量),∴ME MF EF CD ED FC=⇒∥. (2)∵AM EF CD ∥∥,∴111EF AM CD =+,∴2abEF a b=+.DFAPQFEMDCBA巩固9: 如图所示,在ABC △中,120B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111AD AB AC=+.ABDABCEF.解析:分别过B 、C 两点做AD 的平行线,分别交CA 、BA 的延长线于E 、F 两点. 由于EB//AD//FC ,有111AD BE FC=+;由于60EBA BAD ∠=∠=︒,18060EAB BAC ∠=︒-∠=︒所以EAB △为正三角形,同理FAC △亦为正三角形.BE AB =∴,FC AC =.故111AD AB AC=+. 题型十一角平分线定理例题10 在ABC △中,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且BE CD =.求证:AB AC =.解析: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B AD BC DC =,AC AEBC BE=, ∵BE CD =∵,∴AD DC BE AE AB BC BC AC===∴ 即AD AEAB AC=,∴AD AC CD =-∴,AE AB BE =- &∴()()AC AC CD AB AB CD -=-,整理得到()()0AC AB AC AB CD -+-= 明显0AC AB CD +-≠,故AC AB =.巩固10:(1)如图13-1,在ABC △中,C ∠=90︒,CA =3,CB =4,且CD 是C ∠的平分线.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2)如图13-2,I 是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I 交对应边于D 点,求证:AI AB ACID BC+=.CADBIAD B C图13-1 图13-2解析:(1)由角平分线定理34AD AC DBBC ==,由于5AB =,31577AD AB ==∴ 》(2)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到AI AB AC ID BD CD ==,由等比性质得到:AI AB AC AB AC ID BD CD BC++==+. 巩固11:若AP PB =,2APB ACB ∠=∠,AC 与PB 相交于点D ,且4PB =,3PD =.求AD DC ⋅的值.B CAEDP DCBAEA BCDP解析:过P 点做APB ∠的角平分线PE ,交AD 于E 点.∵EPD APE C ∠=∠=∠∵,且PDE CDB ∠=∠,∴PDE CDB ∴△∽△,∴3ED DC PD DB ⋅=⋅=∴, 又由于PE 是角平分线,∴PA AE PD ED =∴,∵4PA PB ==∵,∴43AE ED =∴,∴73AD ED =∴, 773AD DC ED DC ⋅=⋅=∴. 题型十二 线束模型例题11 、例题12 如图,M 、N 为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满足BM MN NC ==,一条平行于AC 的直线分别交AB 、AM 和AN 的延长线于点D 、E 和F .求证:3EF DE =. 法一:如下左图,过D 作DG BC ∥交AC 于G ,交AM 、AN 于P 、Q , 由线束定理可知DP PQ QG ==,∵DF AC ∥,∴DE DP AG PG 1==2,DF DQ AG QG ==2, ∴DE DF 1=4,∴EF DE =3.过E 点或F 点作BC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 法二:如下右图,过M 作PQ DF ∥,交AB 于P , 交AF 延长线于Q ,则有AC DF PQ ∥∥, ∴PM BM AC BC 1==3,QM MNAC NC==1, ∴PM QM 1=3,由线束定理可知DE PM EF QM 1==3, (即EF DE =3.过B 点或N 点作DF 的平行线也可得到类似的证法.QPABCMN D EFQP GABCMN DEF巩固12: (1)如图15-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B 、CD 分别交于E ,F .求证:AE DFBE CF=. (2)如图15-2,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连接CA 、DB 并延长相交于O ,连接OP 并延长交CD 于M ,求证:点M 为CD 的中点.FED NMCBA(3)如图15-3,在图15-2中,若点G 从D 点向左移动(不与C 点重合),AG 与BC 交于点P ,连OP 并延长交CD 于M ,直接写出MC 、MG 、MD 之间的关系式.AC FDE B POABCM D POAB CM D P G图15-1 图15-2 图15-3"解析:(1)证明:如图1,∵AB //CD ,AD 与BC 交于点P , ∴AEP DFP △∽△,BFP CFP △∽△, ∴AE EP DF FP =,BE EP CF FP =,∴AE BE DF CF =,∴AE DFBE CF=; (2)证明:如图2,设OM 交AB 于点N .∵AB //CD ,∴AON COM △∽△,BON DOM △∽△,AOB COD △∽△, ∴OA AN OC CM =,OB BN OD DM =,OA OB OC OD =,∴AN BNCM DM=①, ∵ANP DMP △∽△,BNP CMP △∽△,APB DPC △∽△, ∴AN AP DM DP =,DN BP CM CP =,AP BP DP CP =,∴AN BNDM CM=②, ①÷②,DM CMCM DM=,∴CM =DM ,即点M 为CD 的中点; (3)解:MC 2=MG •MD ,理由如下:如图3,设OM 交AB 于点N . ∵AB //CD ,∴MCP NBP △∽△,NAP MGP △∽△,∴MC MP NB NP =①,NA NPMG MP=②, ①×②,得MC NA MP NP NB MG NP MP ⨯=⨯=1,∴MC NB MG NA=. ∵AON COM △∽△,BON DOM △∽△,∴NA ON MC OM =,NB ONMD OM=, ∴NA NB MC MD =,∴MD NB MC NA =,∴MC MDMG MC=,∴MC MG MD 2=⋅. 题型十三相似综合例题13 如图,点A 的坐标为(2,2),点C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 、A 两点重合),过点C 作CDx 轴,垂足为D ,以CD 为边在右侧作正方形CDEF .连接AF 并延长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B ,连接OF .若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E △相似,则点B 的坐标是 .解析:要使BEF △与OFE △相似, ∵FEO FEB ∠=∠=90︒ ∴只要OE EF EB EF =或OE EF EF EB =,即BE t =2或EB t 1=2. ② 当BE t =2时,BO t =4, ∴t t t2=42-,∴t =0(舍去)或t 3=2,∴(,)B 60.②当EB t 1=2时,(i )当B 在E 的左侧时,OB OE EB t 3=-=2,∴ttt23=2-2,∴t=0(舍去)或t2=3,∴(,)B10.(ii)当B在E的右侧时,OB OE EB t5=+=2,∴ttt25=2-2,∴t=0(舍去)或t6=5,∴(,)B30.巩固13:如图,Rt ABC△中,ACB∠=90︒,CD AB⊥于D,过点D作DE BC⊥,BDE△边DE上的中线BF延长线交AC于点G.(1)求证:AD BD CE CB⋅=⋅;(2)若AG FG=,求:BF GF;(3)在(2)的条件下,若BC=62BD的长度.AFECDGAFECDG P解析:(1)证明:∵CD AB⊥,∴BCD△是直角三角形.∵DE BC⊥,∴CD CE CB2=⋅.∵ABC△是直角三角形,CD AB⊥,∴CD AD BD2=⋅,∴AD BD CE CB⋅=⋅;(2)解:过G作GP DF⊥交DF于P,连结DG,∵AC BC⊥,DE BC⊥,GF DE⊥,∴四边形CEPG是矩形,∴CG EP=在Rt ADC△中,∵G是边AC中点,∴AG DG CG==.又∵AG FG=,∴DG FG=,∴GFD△是等腰三角形.∴GP是FD的中线,DP FP=,即FP DF EF1=1=22.∵CG EP=,FP EF=12,∴::PF CG=13,∴::PF FG=13.∵PFG EFB CGB△△△∽∽,∴::::CG BG EF BF PF GF===13,∴::FG BG=13,::BF GF=21;(3)解:∵BC=62:::CE BE GF BF==12,∴CE=22,BE=42.∵::EF BF=13,设EF x=,则BF x=3,∴()x x222+2=9,解得x=2,∴BF=6,GF=3,AC=6,∴()AB AC BC2222+6+6263BD=43。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帮助到您。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篇1本章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比例线段1、线段比,2、成比例线段,3、比例中项————黄金分割,4、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1)线段比:用同一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把他们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线段a,b的比等于线段c,d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简称比例线段。
(3)比例中项:如果a:b=b:c,那么b叫做a,c的比例中项(4)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如果较长线段是全线段和较短线段的比例中项,那么这种分割叫做黄金分割。
这个点叫做黄金分割点。
顶角是36度的等腰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宽和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5)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比例=====等积)。
主要作用:计算。
合比性质,主要作用:比例的互相转化。
等比性质,在使用时注意成立的条件。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等分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截线段对应成比例——————(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类比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等)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图形的位似变换1、几何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2、相似变换:把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并保持形状不变的几何变换叫做相似变换。
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在物理学中,动态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但力的大小或方向在不断变化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而在解决动态平衡问题时,矢量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是两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矢量。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比如力、速度、位移等。
而矢量三角形,就是用三角形的三条边来分别表示三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想象一个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这三个力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并且首尾相接可以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当其中某个力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我们通过调整三角形的形状来反映这种变化,从而找到新的平衡状态。
比如,有一个用绳子悬挂的小球,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水平风力的作用。
当风力逐渐增大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出不同时刻的矢量三角形,清晰地看到绳子拉力和风力的变化情况。
那么相似三角形又是怎么在动态平衡中发挥作用的呢?相似三角形指的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
在处理动态平衡问题时,如果存在一个力三角形与一个几何三角形相似,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来求解。
比如说,有一个轻杆一端固定,另一端连着一个小球,小球在一个倾斜的光滑面上运动。
我们可以发现力的三角形和由轻杆、斜面构成的几何三角形相似。
通过这种相似关系,就能得出力的大小与几何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求解力的变化。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工具的应用,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例一:一个重物通过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绳与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 30°和 60°。
现在保持其中一根细绳的方向不变,逐渐改变另一根细绳的长度,使重物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两根细绳拉力的变化情况如何?我们可以先画出初始状态下的矢量三角形,然后根据条件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或方向,观察矢量三角形的变化。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就能清楚地看到拉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 一、相似、全等的关系 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二、相似三角形(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 ;② ;③ .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2)再而先找一对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找一个直角 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两边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4 找顶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 找底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3e)相似形的传递性 若△1∽△2,△2∽△3,则△1∽△3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c)己知一个直角d)有等腰关a)已知一对等例1、已知:如图,ΔABC 中,CE ⊥AB,BF ⊥AC.求证: BAAC AF AE (判断“横定”还是“竖定”? )例2、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点E 、F ,AC ·AE=AF ·AB 吗?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专题(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①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判定定理一:两角对应 的两三角形相似;③判定定理二:两组边对应 且 角 的两三角形相似; ④判定定理三: 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④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相似三角形中几种重要“母图”A 型X 型 双垂型 K 型【第二部分·典型剖析】专题1.“A 型”或“X 型”【例1】如图,DE BC ∥,且DBAE ,若510AB AC ,,求AE 的长.【变式提升训练】1.(棕北半期)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DE BC , 3AD BD ,48ABCS ,则CBDES 四边形 。
EDCBA专题2.斜截型【例2】(2019七中实验期末)如图,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与ADE相似的是()A.AE ACAD ABB.B ADE C.AE DEAC BCD.C AED◎变式提升训练◎1、如图,2ABC C,BD平分ABC,求证:AB BD AC BC专题3.双垂型(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高分直角三角形所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2019七中实验期末)如图,ABC中,90BAC,AD BC于D,若2,3AB BC,则CD的长是()A.83B.23C.43D.53◎变式提升训练◎1、(2018七中实验期末)如图在RT ABC中,,AC BC CD AB于,8,6D AB BC,则AD _________2、如图ABC 中,90ACB ,,CD AB DEAC ,求证:CEAEBC AC =22专题4.“K ”型一线三等角,首尾相似找。
相似三⻆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有关相似形的概念(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形.(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相等,对应边成⽐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度的⽐叫做相似⽐(相似系数).知识点2⽐例线段的相关概念(1)如果选⽤同⼀单位量得两条线段的⻓度分别为,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是,或写成.注:在求线段⽐时,线段单位要统⼀。
(2)在四条线段中,如果的⽐等于的⽐,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例线段,简称⽐例线段.注:①⽐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是的第四⽐例项,那么应得⽐例式为:.②a、d叫⽐例外项,b、c叫⽐例内项,a、c叫⽐例前项,b、d叫⽐例后项,d叫第四⽐例项,如果b=c,即那么b叫做a、d的⽐例中项,此时有。
(3)⻩⾦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且使是的⽐例中项,即,叫做把线段⻩⾦分割,点叫做线段的⻩⾦分割点,其中≈0.618.即简记为:注:⻩⾦三⻆形:顶⻆是360知识点3⽐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的条件:分⺟不能为0)(1)基本性质:1;②.(2)反⽐性质(把⽐的前项、后项交换):.(3)等⽐性质:如果,那么.可利⽤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个⽐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个数,再利⽤等⽐性质也成⽴.如:;其中.知识点4⽐例线段的有关定理1.三⻆形中平⾏线分线段成⽐例定理:平⾏于三⻆形⼀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例.由DE∥BC可得:①结论:平⾏于三⻆形的⼀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形的三边......对......与原三⻆形三边应成⽐例.②三⻆形中平⾏线分线段成⽐例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条直线截三⻆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例.那么这条直线平⾏于三⻆形的第三边.此定理给出了⼀种证明两直线平⾏⽅法,即:利⽤⽐例式证平⾏线.③平⾏线的应⽤:在证明有关⽐例线段时,辅助线往往做平⾏线,但应遵循的原则是不要破坏条件中的两条线段的⽐及所求的两条线段的⽐.2.平⾏线分线段成⽐例定理:三条平⾏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例.已知AD∥BE∥CF,可得等.知识点5三⻆形相似的判定⽅法1、定义法:三个对应⻆相等,三条对应边成⽐例的两个三⻆形相似.2、平⾏法:平⾏于三⻆形⼀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线)相交,所构成的三⻆形与原三⻆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个三⻆形的两个⻆与另⼀个三⻆形的两个⻆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形相似.简述为:两⻆对应相等,两三⻆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个三⻆形的两条边与另⼀个三⻆形的两条边对应成⽐例,并且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例且夹⻆相等,两三⻆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个三⻆形的三条边与另⼀个三⻆形的三条边对应成⽐例,那么这两个三⻆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例,两三⻆形相似.6、判定直⻆三⻆形相似的⽅法:射影定理:在直⻆三⻆形中,斜边上的⾼是两直⻆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例中项。
“平衡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典型题
例:1.如图,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块可绕其下端转动的挡板P,今在挡板与斜面间夹一个重为G的光滑球,试分析挡板P由图示位置逆时针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如何变化?
2.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
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沿球面由A到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如何变化?
2.(2012·山西四校模拟)如图8所示,在一绝缘斜面C上有一带正电的小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一带正电的小球B沿以A为圆心的圆弧缓慢地从P点转至A正上方的Q点处,已知P、A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在此过程中物体A和C始终保持静止不动,A、B可视为质点。
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一直增大
C.地面对斜面C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D.地面对斜面C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1.先增大后减小 2.N不变T减小 3.AC
练习:
1.半圆形支架BAD上悬着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的过程中,OA绳和OB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
2.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在Q的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
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电完
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3.(2012·湖北八市联考)一个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质
量分布均匀的光滑铁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需用一个水平推力F作用于
球体上,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
设球体的重力为G,竖直墙对球体的弹力为
F N1,斜面对球体的弹力为F N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F N2>G B.F N1=F
C.G≤F D.F N2一定大于F N1
4.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
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
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
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的轻弹簧相连,球B用长为l
5.如图2-16所示,两球A、B用劲度系数为k
的细绳悬于O点,球A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OA之间的距离恰为l,系统平
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1。
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
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F1>F2B.F1=F2
C.F1<F2D.无法确定
答案:1.T OA减小;T OB增加 2.C 3.AC 4.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