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4041103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不仅一些省会城市提出建新城区,即便是一些小县城,“新城区”也到处可见。
应该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包括小县城在内的城市也应有一个逐步扩容的过程,这似乎无可厚非。
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城市在建新城的过程中,偏重关注那些能够明显拉动政绩的内容,比如经济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对于城市发展社会性和艺术性内涵,则疏于关注。
新城区的建设,往往跟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密切联系。
“拆旧”与“建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
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拆旧”不能只是对旧城旧村的简单推倒,“建新”也不能只包括建高楼大厦、大广场、宽马路以及所谓的“城市综合体”。
相对于物质层面的大拆大建,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或许对于城市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对于城市来讲,不仅要大建筑大广场,更需要小巷道小村落;只有大建筑的城市是空虚的,而那些小的因素更能使城市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为了“诗意的栖居”,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生态平衡,更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
无疑,城市也有其社会生态。
维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多元化平衡,才能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因此,城市发展要做好“大”与“小”统一的文章。
“大”固然可以支撑起城市的磅礴气势,“小”却也散发着城市温润的人文情怀。
大马路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动脉血管,小巷道则是温润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
“大”体现城市的宏阔气度,“小”则涵养城市的清新活力。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重视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涵养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保持城市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让人在“诗意的栖居”中与城市达成心的交融。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填空题(6分,每空1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2)兼葭萋萋, ____________ 。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
(《诗经• ______ 》)(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2 •按要求选择。
(4分)(1)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界限举世瞩目 B . 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2)下面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正确的是() (2分)A.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B. 春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端午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C. 春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端午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D. 春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端午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二、阅读理解(7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3-7题。
(15分)(1)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
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英文是" dig nity ",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环境外交是指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的国家,以双边的、多边的、区域性谈判、交涉和对话协商为主要外交手段,处理环境领域中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制定有关行为规则以及采取环境治理阶段性达标的措施。
环境外交的主体是环境外交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狭义上的环境外交是国家通过外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代表国家运用谈判、协商的方式以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对外活动,广义上的环境外交的主体是以国家为主,但却不仅限于国家,也可是地区性的或全球性的。
作为学术研究中的环境外交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由环境外交主体、环境外交治理对象、环境外交运作方式三要素构成。
环境外交可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环境外交的萌芽自发阶段。
1966年,联合国大会以“人类环境问题”为议题展开了讨论,以此为标志的环境会议在外交关系层次上得到推进和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环境外交面比较窄,更多的是发达国家的重视与积极参与;重点对象主要是应急性的区域环境问题,也没有形成环境外交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基本上是处于不成熟的自发阶段。
第二阶段是环境外交的蓬勃兴盛时期。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外交的盛大集会,110多个国家的代表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参加了会议,真正意义的环境外交由此发端。
这次会议第一次将环境问题列入全球政治议程。
环境问题逐渐涉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政治上相当敏感。
标志着环境问题的性质由传统的国内专业技术问题向国际关系的重大领域转型。
这一阶段的环境外交开始初具规模,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讨论和制定原则性条文的范畴,重要的是开始进入具有实质性、定量化和目标化的制定与政策实施阶段。
因此,这一时期的环境外交基本形成,展现了当代环境外交的特征和风貌。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_、现代文阅读(25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2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曰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一、话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惊骇/放涎无礼两颊./汗流浃.背方兴术艾./自怨自艾.B.敕造/驽马铅刀门框./夺眶.而出怏怏..大国..不乐/泱浃C.雾霭/震聋发聩巷.道/街谈巷.议星火燎.原/烟熏火燎.D.宣泄/鼓乐喧天哺.育/惊魂甫.定日积月累./果实累.累D(加点字分别渎作“bǔ/fǔ”“lěi/léi”。
,A字形有误,应写作“放诞无礼”。
B.“门框/夺眶而Ⅲ”,两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均读作“kuàng ”。
C字形有误,应写怍“振聋发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纽是(3分) ()④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1 922午的大饥荒夺去了他父母的性命。
②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③第一个肌肤微丰,……。
第二个削肩细腰,……。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
A. 爆发身临其境妆饰B. 暴发设身处地装饰C. 爆发设身处地装饰D. 暴发身临其境妆饰A(暴发vs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两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差异。
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及力量、情绪等。
设身处地vS身临其境:前者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后者是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妆饰vs装饰:前者是“打扮”的意思,与“装束”同义;后者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预测,2017年的中国农村将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正确的读音为:A。
垝(guǐ)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契(qì)阔谈讌B。
袅娜(nuó)荫(yìn)庇渐(jiàn)车帷裳蓊(wěng)蓊郁郁C。
婆娑(suō)脉(mò)脉溘(kè)死夹(jiā)被D。
愆(qiān)期呦(āo)呦鹿鸣酾(shī)酒蕈(xùn)菌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倩影精悍嬉笑怒骂神彩 ___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去,往”的意思。
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平常”的意思。
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差错”的意思。
因此,研究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答案:D。
削足适履匪夷所思爽然若失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打开了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使口服降糖药成本降低了一倍,为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
5.不正确的表述是:A。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___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
以___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大诗人___的作品都很好地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家》是___的长篇小说,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___、___和___。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在《巴黎圣母院》中,甘果瓦误入“奇迹宫”。
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
他向___求婚,并得到了同意。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___的美丑对照原则。
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___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___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绝密★启用前试卷种类:A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般高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色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觉不同样。
在感觉活动中,主风光对客体,主客体是分其他,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忧如移入主体,主客体交融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满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恋恋不舍,进入忘我境地;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交融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仅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感情与近似联想。
谷鲁斯等人认为惹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拟”。
但立普斯的见解更可信。
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近似联想。
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梦想,要把近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见解下去理解,因此总是依照亲自经验的类比,去对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感情,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
这类同情,不仅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感情的自由解放。
尽管移情不用然陪同美感,但美感则必然陪同移情。
由于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单选题(共1小题)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_______,弥足珍贵。
②为了挖掘和发扬民乐演奏技艺,文联通过层层选拔,________,选出了36 名高水平民乐爱好者,成立“乐谷之声民乐团”。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 公斤钚。
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只是_________。
A.百里挑一九牛一毛凤毛麟角B.凤毛麟角百里挑一九牛一毛C.九牛一毛百里挑一凤毛麟角D.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百里挑一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B试题解析: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十分出众。
九牛—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①句强调明代宣德炉真品珍贵而稀少,应选“凤毛麟角”。
②句强调从众多中选出优秀的,应选“百里挑一”。
③句强调日本退回的核材料只是其储量和产量的很少一部分,应选“九牛一毛”第II卷(非选择题)本试卷第二部分共有10道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 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 1 9 5 3 年偶然发现的。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单句语法填空(共30题,每题1分)1 I was busy drying myself with a towel _______ I heard the steps.2 The car which he paid 18,000 yuan got burnt in an accident.3 The books on the desk, ________ covers are shiny, are prizes for us .4 Mr.Li is now out work and it is not easy for him to find a job.5 In the accident , only 3 of the miners escaped (kill)by the gases.6 He was lucky enough to survive in the accident, who was the ________(survive).7 It was impossible to remove the stains __________ the table cloth.8 Wu jinquan appeared in the list of Move China 2015, whose great deed is highly ______ (think) of.9 The club members meets _______________(regular)once a week.10 The _________________(advertise) of a new product is aimed at making it become better known and sell well.11 The child was lost 20 years ago, so it is ____________(hope) to find him again.12 The _________(painful) in his back was so sharp that he couldn’t stand it.13 Try to __________(simple)your explanation for his children.14 I’m sorry I _________(total) forgot to email it to you.15 _______ time going by, it turned very cold in the mountains.16 No one knows for sure when the strange customs came into _________(exist).17 The listeners were deeply___________(affect)by his story.18 I long for their love to come to a happy _________(end)19 I’d like to suggest them __________(set) off at once.20 What you had planned was of great__________(important) to your decision.21 In many peo ple’s opinion, that company, though relatively small, is pleasant _____________. (deal with)22 I’d like to thank Professor Li,________ whose help 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23 At the sight of his ____________(appear) on the stage, the hall rang with thunderousapplause.24 The school had to close for lack of ________.(financial)25 The teacher as well as his students _____________ (wait) for the headmaster at the gate now.26 Two of the _______________(compete)failed to run up for the race.27 He works hard and he also has a sense of ___________________(responsible).28 It is a sports center especially ___________(design) for young people.29 Please remain _________(seat) until the plane has come to a complete stop.30 He drove a car, flying over the Great Wall, _________ was unbelievable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辽油二高高一期末考试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代沟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
杰弗里·戈若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
米德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
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
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
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
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 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世界史不能没有中国史。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中国学者写的世界史都不包括中国史,苏联学者写《世界通史》中国部分要委托中国学者来写,这都说明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与现在的研究状况很不相称。
其实,中国历史传统就是天下国,有“中央”有“四裔”并无自大、歧视“外化”,而是局限于交通条件,凡与中国通,都包罗在内。
中国正史都不乏对四夷单独列传的记载,《史记》就是写世界史,实质上中国史从来是既有中外之分,又有“天下一家”的理想。
从考古学上看,中国古文化是土生土长的,又是在与周边民族文化交流中发展的。
而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建立和中国文明起源讨论的深入,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引向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就是“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提出。
我们早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形成过程中,就把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六大区系分为面向海洋的三大块和面向欧亚大陆的三大块。
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一方面把区系观点扩大为“世界的”观点,从世界的角度认识中国,一方面也用区系观点看世界。
中国传统史学有四裔和华夏之别,如从区系的中国和区系的世界观点看,四裔正是中国的两大块和世界的两大块,即旧大陆和环太平洋这两大块的衔接点和桥梁,四裔地区古文化在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及相互关系中占据更突出的地位。
20世纪后半段(二战以后)世界考古学的大发展已表明,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发展是大体同步的。
东西方从氏族到国家的转折大致都在距今6000年前;彩陶的产生,由红陶、彩陶为主发展为以灰、黑陶为主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也大体同步。
世界三大古文明中心——西亚北非、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中南美,经历过类似的从氏族到国家,而国家又经历过从古国到帝国的不同发展阶段。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封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适当惩戒”需有实施细则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按照青岛市的地方法规,学校不仅有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权利,对于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还有“适当惩戒”的权利。
这对于规范学生行为,增强教育效果无疑具有破冰意义。
不过,学生的哪些行为需要惩戒,惩戒和体罚的界限如何划分,惩戒由谁执行,还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虽然教育部此前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
但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任课教师更是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了严格的界定。
体罚、变相体罚、歧视、挖苦、讽刺学生都是教师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从教育理论上讲,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
面对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顽劣学生,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
难怪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青岛市在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有适当惩戒违纪学生的权利,这是对教育理念的澄清,对师道尊严的捍卫。
但是,什么是“适当惩戒”是一个难题,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教师依然不敢教育、惩戒顽劣学生。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
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
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
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
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多研究一下“儿戏”,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
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
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
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
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
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
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
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不过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
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
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
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因为象脓包一样,把它戳穿,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
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源-----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或“发散治疗”说的滥觞。
他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
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
弗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来证明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这一说貌似离奇,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
他的观点在现代西方还有很大的影响。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是一种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模仿人物动作情节、和观众打成一片的最生动鲜明的艺术。
B.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C.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D.悲剧激起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本来不健康的悲剧情感,使它们得以“净化”或“发散”,从而起到健康人的心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因为戏剧如同“儿戏”,能让人从中得到带有美感的快乐。
B.人人都爱看戏,不少人还爱演戏,这使得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都是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的。
C.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使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而我们应该肯定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形式具有消遣过剩精力的作用。
D.由于其他艺术在视与听、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等方面都各有偏侧,都不能使人完全释放苦闷、获得愉悦。
因而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可见戏剧在西方享有崇高的地位。
B.弗洛伊德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的情结,但它也可采用化装的形式,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泄。
C.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塑造窦娥这一好人担任主角,其中的故事有着由福转祸的结构以及悲惨的结局,没有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
D.研究表明,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等都是人类“原始欲望的升华”,这一观点在现代西方仍有很大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生活教会我创作刘兰芳从小经受艰苦严格的训练我母亲、姨母都是唱东北大鼓的,我从小就学大鼓。
那时候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中学时每天早上吃高粱米稀粥就小咸菜,中午吃高粱米稀饭,这样已经很满足。
念到初二家里供不起,我就辍学去拜师学艺。
我跟老师一边学三弦,一边学大鼓。
师傅家四个孩子加上我五个,后来实在养不起就让我回家了。
回家之后,我开始跟姨母学说唱《封神演义》。
这个阶段学习时间多,也逐渐有了基础。
后来鞍山曲艺团到鞍山演出,我去听书的时候被队长发现,他就让我报考曲艺团,到那儿一唱他们就收下了我。
这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开始养家。
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很贫穷,那时候能够吃上饭就十分满足。
我们住的宿舍是一个低矮的小房子,一张小床,火炕也舍不得烧。
东北的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只能靠火砖取暖。
在那些学员里,我是家庭最困难的一个,一起学习的女孩子家庭条件都比我好,可是满徒五年学成的只有我,因为我知道回家就没有饭吃,必须努力学习。
辛苦生活中潜心创作《岳飞传》1979年,电台编辑让我说一个传统书。
我学过《岳飞传》,也喜欢这部书。
但《岳飞传》没有故事情节,每天要说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还得说三四个月,材料一无所有。
后来,有人在图书馆找到一本《说岳全传》送给了我。
但这本书太有局限性,比如我要说两个小时或四个小时,大概需要两万字,《说岳全传》上却只有很短的一段文字,所以要对原著进行修改增补,需要大量编撰,比如“岳飞怒斩靠山熊”“和李氏结婚”等桥段都是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
要说好一部书,书的结构特别重要,不精彩没人听,所以既要制造悬念激动人心,又要有人情味,让人听了有感觉,做到有文、有武、有悬念。
开始写作时特费劲。
家里的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过道既是厨房也是养鸡的地方,还要在那里写书。
尽管如此,但那时并没有感觉到苦,相反,内心有一种奋进的精神。
我老伴儿王印权是唱快板书的,写完我就说给他听,一遍遍地直到他认同,我才开始落笔定稿。
白天演出,晚上回来做家务、写评书。
上半夜写,后半夜把老伴儿叫起来帮忙修改,我五六点钟起来背诵几遍。
当时,一段书是28分半钟,和现在22分半钟比差很多语言,要是都写出来很费劲,所以基本没有写全。
其实《岳飞传》没写多少稿子,一天要录一两万字,基本上只写三千字。
其他文字怎么办呢?基本上是录制开始后,把醒木一拍即兴发挥,大部分都是这样录制出来的。
有筋骨的作品才能接地气随着《岳飞传》这部书的开讲,“岳飞”这个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过去,老百姓没有太多文化,但都知道“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典故。
我在创作和说书的过程中,就比较注重挖掘岳飞身上所体现的正面的东西。
岳飞是孝子又是忠臣,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很有教育意义。
我创作、改编、演出的很多作品,都特别重视体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表现人物的精气神,彰显正义光明。
既悬念不断、引人入胜,又入情入理、叩动人心,让老百姓听完之后受教育。
《岳飞传》正火的时候,我所到之处经常被人们认出来,也闹出了很多笑话。
比如坐火车九下山东、六下河南,火车上我不说话没事儿,只要说一句话别人就听出来,纷纷喊我让我说一段评书。
那时我收的信最多的一天是50封,其中有一个人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知青,每天六点半打开收音机就开始听书。
一听书,我就觉得生活有了意思,即便是喂猪的时候,也觉得生活有了乐趣。
”看完之后我感动得掉泪。
我要感恩社会,感恩同行,感恩国家。
我今天的荣誉是国家给的,我一个说书人,能做的就是到基层为老百姓演出,一到基层演出,我就活跃起来。
不管台下是几千人或者是几万人,我往那儿一站开始说书,底下有人听,这就是给我的最高奖赏。
如今,我年过七旬。
再去田间地头给老百姓说书,和八十年代初那种万人空巷的情形相比,我觉得受观众欢迎的程度没变,我的上进心没变。
【相关材料】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宁,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
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
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时候,刘兰芳生活条件非常之差,在艺术方面她学过大鼓,学过三弦,学过说唱。
B.刘兰芳1979年说《岳飞传》时,因为识字很少,所以从来不用稿子,都是即兴发挥。
C.以前,中国的老百姓没有人听说过岳飞,直到刘兰芳说评书《岳飞传》大家才了解。
D.刘兰芳深受爱戴,一场演出有时台下听众竟多达几万人,出门在外经常被人认出。
E.刘兰芳多才多艺,她不仅是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还是著名的小说家。
5.刘兰芳创作和播讲《岳飞传》克服了哪些困难?请概括说明。
(6分)6.评价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内容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以刘兰芳的评书创作为例,请简要分析。
(6分)三、文言文阅读(25分)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人伤.之伤:哀悼B.便可白.公姥白:告诉C.留待作遗.施遗:遗留D.处分适.兄意适:依照8.下列选项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B.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C.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D.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9.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