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1节 力[1]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8
《力》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
本节是力学开始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构成。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及画法。
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二、教法学法分析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对本节教法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情境教学法;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学生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情况是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对探究活动充满渴求。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所以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
评价方式:使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及时的语言和量化评价。
四、学习目标分析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这是我设置的三维目标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五、教具准备: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讲授之前我需要准备实验器材:拉力器、直尺、弹簧、橡皮泥、磁铁、铁球、轨道、扳手、旱冰鞋六、教学过程我的教学内容包含了新课的引入,教学内容,达标检测和小结。
教学内容包含了四个探究点(一)引入课题教师投影“力”字,请同学用这个力字组词。
这样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探究点一:什么是力初二的学生对力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如何从感性认识中概括出力的概念呢?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力的事例,再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有关“力”事例中有什么共性。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第七章知识点归纳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2、单位: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有1N3、条件:①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①速度大小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二.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2:力的三要素3:用示意图表示力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二.先学后教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5分钟)(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由此得出:力可以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___。
第七章 力课后习题答案第1节 力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离门轴距离近则门不易被推动,离门轴距离远则们易被推动,说明里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两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2.人对墙一个作用力,墙对人一个反作用力。
动手动脑学物理课本第5页:1(1)开弓射箭时,用力拉弓,会使弓发生形变。
(2)踢足球时,飞起一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用扳手拧螺丝时,作用点越靠近扳手的末端越省力,可见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马向东拉车,车就向东前进,马向南拉车,车就向南前进,可见,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小孩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大人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不能。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用力推另一艘船时,会对另一艘船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另一艘船也会对人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力,所以人坐的小船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第2 节 弹力1. 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运动员压弯”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越感到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4、请读出图7.2-5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
5、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
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
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答:1.N F 75解:“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
是塑性形变,“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形变。
因为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而当人离开板后,跳板会恢复原状,所以是弹性形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性教学,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力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并能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幼儿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小车、积木、绳子、滑轮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辆小车、几块积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展示气球被挤压时形状改变,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
2. 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幼儿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气球、积木和绳子制作一个起重机,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讲解力的作用原理,让幼儿通过滑轮组,将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感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他们基本掌握了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但在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幼儿,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力的作用,如拉开抽屉、提起书包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2. 讲解力的作用:在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我让幼儿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第一周集备教案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
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
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精讲点拨】
45°角的方向用力拉一辆玩具车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第一周集备教案
某同学在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
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
则该物体实际重力
.一定大于。
乐学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学生:时间: 2013年月日段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第七章力二、授课内容:第七章力第1节力1、生活中存在的力拉弓射箭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投篮压路机压路思考:什么是力?人弓推土机土运动员杠铃物体物体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3、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用力扳竹子小孩盘腿坐在木板上骆驼在沙地上踩出脚印足球运动中相互传球守门员守球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例1: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
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例2: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点拨: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两条:1、力就是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外一个是受力物体。
运动状态的理解:1、由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我们把静止的当作是一个特殊的运动状态。
2、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否则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变了。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一:对力的认识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A:B:C:D:E: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提、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后者是物体,前者是物体。
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两个鸡蛋的大约为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①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磁铁对铁钉有力。
是否必须相互接触?3、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施力物体和物体,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接住对方射来的球,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B.一块砖C.八年级物理课本D.两枚1元硬币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一: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变为。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物体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