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理想与现实
- 格式:ppt
- 大小:717.00 KB
- 文档页数:19
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摘要: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与现实有关问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具有一定差距。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现状,解释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因,阐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提出缩小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现实当我们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便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道路便跨入了新的阶段。
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可是,当今许多大学生无法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有些好高骛远,把理想高高置上,而有些却安于现状没有目标。
只有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才可以让我们在理想这条路上走很远,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差距状况在一项关于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调查中,认为“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差距很大”的同学占到了72%。
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感到了理想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差距,而其中“差距很大”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在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并不充实的情况。
而心态不稳、生活预期过高也是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的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当今许多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具有差距的结论。
二、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成因(一)部分大学生未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高中阶段,学习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而进入大学之后,之前年复一年的压力骤然缩减,部分大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学习方式的转换。
有的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解放了”,但又不知该如何安排学习,大块的时间被虚度,心中却充满忧郁、焦虑。
而在生活上,不少新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有在学校住宿过,所以如果这些学生把大学里的寝室生活、个人独立生活想象成无拘无束、完全自由的生活,等到真正在学校住宿、开始个人独立生活之后,这其间的反差便会立即暴露出来,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活的生活状况。
(二)部分大学生对大学过高期望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过于美化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期望值过高。
第一章第三节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
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而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章第三节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个人与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5.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6.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融合。
3.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综合。
思修法基第一章理想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1、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3、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4、多方面和多类型的5、不仅有现实性还有预见性二、理想的实现1、思想基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关系2、重要条件——坚定的信念,为理想而献身3、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2011,14单选(无对应知识点)第二章爱国与中国精神一、爱国主义1、内涵: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民族精神的核心。
2012,31多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在我国,爱国主义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2、基本要求(1)大好河山、骨肉同胞(试金石)、灿烂文化、自己的国家(2)历史的具体的3、优良传统2014,31多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
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时代价值(1)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的正确观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高频考点精解(三)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立志当高远大量事实告诉人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
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伟大出自平凡。
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
我们每做好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到来时,它却总是姗姗来迟。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
在阶级社会中,进步阶级在实现社会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反动阶级的残酷镇压。
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当今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思修
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阅读,了解并思考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情况,提升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亲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锻炼自身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为社会贡献力量。
3. 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4. 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学生组织等团体活动,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和支持,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形成共同奋斗的集体力量。
5. 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时事热点、参与讨论和社会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关注国家政策,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实践。
总之,大学生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拥抱时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C.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
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 D )A、生活理想的表现 B.C、道德理想的表现 D.4、公民要举行游行示威的活动时必须要向(B )申请,获得许可方能进行。
A、党委部门B、公安局C、交通局D、政府部门5、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的是( C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C 、先污染、后治理D、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7、《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意味着非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健康公民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公务员,这体现了《劳动法》的( A )A、平等就业权B、选择职业权C、休息休假权D、享受福利权8、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爱情观是属于(D )A、误把友谊当爱情B、错置爱情的地位C、片面、功利化的对待爱情D、只重过程不顾后果9、结婚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是( D )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达到法定婚龄C、符合一夫一妻制D、结婚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10、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 )A、单一制B、复合制C、联邦制D、邦联制11、最典型、最完整的物权是( A )。
A、所有权B、抵押权C、留置权D、土地使用权12、我国的诉讼制度实行(B )。
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人生观: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因是日益疯狂的世界,导致很多人的直觉和感受发生变化,产生人生观错位等,也许这是人类世界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自然界中,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
其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法律: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通常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诸论1.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间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1.树立正确“三观”的意义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2.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3.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4.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5.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期末考试重点及必考题目1、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
(2)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2)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3)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3、如何去评判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理想的三个特征思修理想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实现的可能性、超前性、现实性、实践性、时代性、阶级性。
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和妄想。
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点。
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和妄想。
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点。
第一,理想具备客观必然性。
理想的客观必然性就是理想做为一种想象,恰当的充分反映客观实际,恰当的充分反映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符合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经过努力就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第二,理想具有社会性。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
第三,理想具备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备独特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相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相同,崇尚的目标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们构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
人们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意,人们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具备阶级的烙印。
各阶级统一的理想就是不存有的。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用户、对未来坚持不懈崇尚,就是理想构成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的意义上谈,理想就是人们在实践中构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崇尚,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分短期和长期的。
短期的一般指在近期要完成的目标。
长期的一般称远大理想,奋斗时间长,甚至不止一代。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修答案
1、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时,往往只看到二者对
立的一面,看不到二者统一的一面。
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
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
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还是“现实”一点好,甚至有人因此陷入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理想之树深深
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
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
孕育着理想。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
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
想就会成为空想。
一、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16)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科学的理想不同于空想。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辩证关系(P.31)立志当高远。
大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立志做大事,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立志须躬行,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35)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二、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18)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P.4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弘扬和大力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50)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要立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单项选择题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理想是现实的基础B.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C. 理想受现实的制约D. 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面2.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______。
A.人们头脑中天生固有的B.人们主观自生的C.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关系的产物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3.空想一般是______。
A.在实践中形成和具有实现可能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但离现实较远的对未来的想象C.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D.现时有很大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4.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______。
A. 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 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5.理想______。
A.是指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是幻想C.既高于现实,又来源于现实D.是远离现实的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6.确立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______。
A.设计理想B.理论学习C.社会实践D.人际交往7.“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总是在一个奋斗目标实现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前进的。
”这一事实说明______。
A.人们对理想不断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B.理想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任何理想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D.理想对人生有重要意义,是人生前进的方向8.理想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9.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思修引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抱有理想,希望能够变得更好。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挑战和困难。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对象。
本文将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引入思修的观点来剖析这个问题。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对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未来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的集合,代表了个体的愿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想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远的。
无论理想的具体内容如何,它都是激励个体不断前进、追求进步的动力源泉。
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客观事实和制约因素构成的。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无法被个体所改变。
与理想相比,现实往往更加具体、残酷,其中充满了各种挑战、限制和可能的失败。
然而,现实也是我们行动和实现理想的舞台。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
在某些情况下,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产生挫败感和失望,使人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
个体的理想可以通过对现实的认识和把握来实现。
思修认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理想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景,可以指引个体前进的方向,激发斗志。
但理想也不能脱离现实,理想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现实是理想实现的条件,它可以检验个体是否能够把理想变为现实。
思修认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个体在追求理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些挑战和困难实际上是推动个体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
思修对理想与现实的启示思修教育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思修教育强调个体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
个体的理想应当包含对社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追求,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的私利。
其次,思修教育倡导个体要树立正确的现实观念。
理想是什么思修答案一、引言理想是人们心中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人们对理想的思考和追求,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承载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思修教育中,理解和探讨理想的概念是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理想是什么?如何理解并回答关于理想的问题?本文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二、个人维度对于个人而言,理想是指个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期望和目标,是个人追求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向往。
个人的理想可以是多样的,涵盖了职业、家庭、健康、事业等各个方面。
个人对理想的认识和追求能够推动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使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
首先,个人的理想是对于自我未来的规划和展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比如,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医术拯救更多的生命;有的人梦想成为一名企业家,创造自己的事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个人的理想使得自己在追求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奋斗的动力和激情。
其次,个人的理想是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个人的理想可以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自己不甘平庸,不断追求卓越。
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社会维度除了个人维度,理想还包含着对于社会的期望和向往。
理想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期盼。
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首先,社会的理想是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社会的理想是一个更加美好和公平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社会的理想可以体现在对于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希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公平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社会的理想是对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追求。
社会的理想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人们对于社会和谐、安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