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地球物理学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2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理/高2012级5班曾江陵学校:同济大学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氛围:学术氛围很高,因为学院拥有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在国内外承担和参与了大量的重大科研项目。
且因为学院招收的学生较少,而老师多(因为需要许多老师从事科研工作),所以大一就开始实行导师制,你可以选择你的导师,帮助你的导师完成一些他的项目,做做副手,学习实践他的经验知识,到一定阶段,你可能跟着导师去野外科考。
如果你导师研究火山地质,你有可能就会去夏威夷;如果导师研究南海,你可能就可以出海;如果导师研究冰芯,你甚至可能会去南极。
当然,前提是你能力足够优秀。
而且我们的实习都是去上海周边的各个地方,不会向土木那样去隧道或者去看桥梁,我们都是去秦皇岛北戴河、煤山、佘山等地实习,时不时采块标本,运气好祝你挖到宝石。
活动氛围:因为整个学院一届的人数都普遍偏少(老师都想去搞研究,就不愿意招太多的人)。
所以,院内的活动一般都是很难搞起来的,体育活动还是挺多的,就是参与的人没办法多起来,例如其他学院篮球赛5V5要打几周,我们3V3三天就打完了。
而且因为人少,我们每个专业只有二三十人,不会有班级这样的集体存在。
但是,同济大学有大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的作用。
学院专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地质学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发展对地质学的需要,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知识面宽、基础厚重、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突出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有理想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地质学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就业方向:地质学专业设有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宝石学和环境地质与工程四个方向,毕业后可选择考研、出国继续科研;直接就业的主要去向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勘察设计院、环境资源部门等单位;也可以从事工程类的工作,但是因为学院隶属理学部,它招生的时候写的“海洋工程”,但是它工程类的知识并没有土木等专业充实,地质学专业更是没有工程类力学结构等方面知识的教学,所以你需要自学很多东西。
2023级同济土木硕士培养方案引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硕士人才。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具备专业素养,2023级同济土木硕士培养方案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要求。
一、培养目标2023级同济土木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土木工程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熟悉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2023级同济土木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1.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钢结构理论与设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土木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
2. 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包括结构抗震与防灾、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水利工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以拓宽专业视野。
3.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获得实际工程经验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学术论文2023级同济土木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在所选研究方向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论文完成后,学生需要进行答辩,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四、学位授予学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后,经学院教务委员会审核,授予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结语:2023级同济土木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土木工程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土木工程本培养计划主要从知识与智力能力、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进行培养:(1)在知识与智力能力培养方面,能够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相关知识;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其他方面知识及其应用前景;了解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政治、法律、伦理、社会学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其中的若干方面有较深入的修习;熟练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制图的基本方法,掌握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基本原理以及项目管理一般过程、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掌握结构选型、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典型结构体系的力学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和试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掌握工程结构全寿命维护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与交通规划、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动态,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2)在能力培养方面,引导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计算机)查询资料、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和理解知识,并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领域、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正确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导师制进行个性化培养与训练,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能够适应现场工作,并根据现场条件做出分析、判断和决策、处理,具备应对工程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协调能力;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基础实验、工程原理实验、工程试验具有初步设计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应用技术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谈判和妥协的技巧;熟练掌握通用技能,包括掌握通用办公软件和技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立志成为建设行业的引领者。
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是以解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为使命的学科,致力于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环境伦理和环境法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基础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3.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跨文化、多学科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类型:本科生2. 培养年限:四年制。
3. 学分要求:学分制管理,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
4. 获得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总体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部分。
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制图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化学工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法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统计学、环境模拟与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装备与技术、环境管理与审核、环境公共卫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工程、工业生态学、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
4.实践课程环境工程实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地球物理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理学门类: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是一门介于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文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丰富的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可以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灾害预测与预报、通讯、航空与航天、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地球深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球内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的基本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连续介质力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
实践教学:包括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同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2019年,同济大学出台了一份全新的2023级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该方案注重学科交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掘与培养,被广大学生和教师所肯定。
一、培养目标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
该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素养。
此外,该方案还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基础。
专业课程则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课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三、实践环节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新实践等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个性发展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该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发掘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就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五、评价机制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
该方案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8)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球物理学学科是在我校传统放射性物探学科基础上,融合重、磁、电、震等地球物理方法,依据我校专业特色和定位,在面向国家核资源勘查需求、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策略调整、国家城镇化建设中环境与工程勘探需求及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求而设立的一级学科,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已发展为涵盖资源勘查、地下结构探测、地球探测仪器研发、水域地球物理调查等领域的完整学科体系,形成了独有的一套方法、技术和理论体系,在核地球物理勘查与仪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等方面积淀了明显的学科特色,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1、核地球物理与仪器2、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3、勘探地球物理4、海洋地球物理三.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地球物理科学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学涉及的数理、计算机基础及重、磁、电、震、放射性等专业方法技术;能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能熟练查阅中外文专业资料并撰写文献综述,了解地球物理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可独立的承担本学科的一般研究课题,能够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从事地球物理学方面的科研、施工与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学术学位)五.课程简介(一)高等场论1.课程目标:掌握地球物理中的引力场、稳定电场、稳定磁场以及时变电磁场的性质、规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地球物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内容: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导出引力位的泊松方程和它的定解条件,为研究重力场打基础;从库仑定律出发,导出电势的泊松方程和定解条件,进而介绍电势的拉普拉斯方程及定解条件;从安培定律和毕奥-沙伐尔定律出发,导出磁矢势的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引出泊松体的概念,为重磁数据处理补充部分理论基础;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础上建立时变电磁场的波动方程,并重点讲解电磁场矢势和标势的波动方程及它们的定解条件。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物理、计算机等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物理学、材料学、电子、IT、生物环境、信息管理等方面(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掌握物理、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应用物理专业相关行业方针、政策和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四)熟悉物理、计算机、电子专业的常用技术和生产过程。
具备应用物理、计算机、电子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具有较强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素质,崇尚科学,注重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了解海洋生物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关注海洋科学的发展现状,有为海洋事业做贡献的意识和基本素质。
(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应用物理学专业外文文献获取和阅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环境下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八)掌握获取与处理物理方面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和适应物理、计算机方面职业发展的基本能力。
(九)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三、专业特色与服务面向本专业特色为环境生物物理特色,即根据我校特色在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海洋生物、环境领域的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培养。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能在物理学、材料学、电子信息、IT、仪器制造、环境监测、海洋生物等方面工作,也可在上述相关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四、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物理学六、核心课程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物理实验设计与应用、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七、创新创业能力学分修读要求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课、公选课、专业课与实践环节4个模块,学生至少修读6学分。
同济拔尖班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拔尖班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 课程设置:拔尖班课程设置强调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专业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包括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等模块,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2. 导师制度:拔尖班实行导师制度,学生可以从导师的指导和支持中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3. 学术交流:拔尖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等。
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4. 科研实践:拔尖班注重科研实践,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验、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国际合作:拔尖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学生可以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6. 质量保障:同济大学对拔尖班的培养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保障。
学校定期评估拔尖班的课程设置、导师制度、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同济大学拔尖班培养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的培养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Educational Plan for Master-Doctor Combined ProgramGeodesy and Engineering Surveying(学科代码 018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21年获“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获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称号。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博士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测绘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现正进入信息时代。
以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和传统的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正发生着深刻的巨变。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也从传统的一维或二维、小范围、低精度、静态测量向三维或四维、大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方向发展,使本学科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城市空间信息平台、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变化与监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等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本学科在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GNSS卫星精密定位与定轨、卫星导航与应用、GNSS软件接收机研制、地壳形变监测与大地测量反演、大型工程的精密定位、大型结构与桥梁工程健康检测等领域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无私奉献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做到能力、知识和人格三位一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培养计划一、学制四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理论基础扎实、环境科学研究与管理基本技能熟练、对于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深入了解,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解决环境工程中的环境科学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系统学习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系统的英语、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环境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影响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3.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4.掌握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表达能力。
五、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六、主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军训、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化学实验、自然地理学实验、生态环境调查、城市污染控制设施认识实习、环境科技自助实验及毕业论文等。
八、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必须按照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76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
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
十二、学时、学分汇总表见附表三。
十三、课外安排一览表见附表四。
十四、有关说明1.课程性质代号通识教育课程代号A1(必修)、A2(限选)、A3(任选);基础课程代号B1(必修)、B2(限选)、B3(任选);学科基础课程内学院或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代号C1 (必修)、C2(限选)、C3(任选);学科基础课程内跨学科基础课程代号D1 (必修)、D2(限选)、D3(任选);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基础课代号E1(必修),E2(限选),E3(任选);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课代号F1(必修),F2(限选),F3(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