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警民合作共建和谐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有所好转,警民关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警民合作共建和谐。
警民合作,是指警方和民众共同合力来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建和谐社会。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警民合作共建和谐的重要性及措施。
一、警民合作能够提高治安防范效果警方作为维护治安的主力军,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采取侦查手段、巡逻防范等方式来维护治安外,还要注重与民众的沟通协作。
警方与居民区、商圈等密切联系,向民众普及安全知识,同时也能了解民众的安全需求,及时解决群众的安全问题。
警方采取主动、及时的措施,不断提升社区治安水平,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让治安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二、警民合作能够增强民众安全意识警方通过了解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及需要,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识别危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对个人安全有利,也对社区治安的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三、警民合作能够加强社区互动交流社区治安的稳定,需要社区居民和警方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我们应该鼓励警方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居民进行交流,倾听民意,及时反馈环境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社区发生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警民关系更加密切,居民也更加热心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向警方提供犯罪线索,对犯罪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使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四、警民合作能够促进公平正义在维护治安工作过程中,警方依法行政,加强对治安案件的预防和侦查,在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时,依法处理,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警方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法律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增强大众对法律的信仰,共同构建法制社会。
综上所述,警民合作共建和谐,对于维护社区治安和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构建法治社会和谐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该加强对警方的支持和保障,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经费,同时也应该倡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警民合作,发扬社区自治精神,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心得体会和谐警民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警民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良好状况、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作为一名民警,我深刻意识到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工作,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建立互信。
互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同样也适用于警民关系。
警民之间如果没有互信,就很难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因此,作为一名民警,我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群众。
我尽力去理解和尊重每一位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向群众传递信息,增加他们对警察工作的信任。
通过与群众的互动和沟通,我逐渐建立起了和群众之间的互信和良好的关系。
其次,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加强民警的服务意识。
作为一名民警,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无论是执法、救助还是维护秩序,我们都要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在工作中,我经常会主动向群众提供一些实用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我也经常参与社区活动,与群众一起进行各类公益事业,增强警民之间的凝聚力和亲近感。
再次,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警民关系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作为一名民警,我时刻保持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畅通。
无论是接警后的处理过程,还是与群众之间的日常交流,我都始终秉持着耐心和善意去倾听和解答他们的问题。
当出现矛盾和纠纷时,我也会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群众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我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最后,建立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而警察作为执法者,有责任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作为一名民警,我时刻把法治教育工作放在心上。
我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思考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提出的“三大建设”之一,是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而在“三项建设”中,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则是”三大建设”的核心所在,因为它是公安机关履行三大社会责任的最终检验。
作为一名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县区公安局副局长,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公安工作的老兵,对警民关系的建设感触颇深,现就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公安机关如何对自身准确定位和完善自身建设,推进和谐警民关系构建谈一些粗浅认识,以共同探讨。
一、当前警民关系的现实状况总体上讲,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还是认同的,警民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特别是在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等重大事件的关键时刻,警民携手、为一个目标共克艰难的鱼水关系还是当前警民关系的主旋律。
但在一些方面却表现的不够和谐,在一些程度上影响了公安工作和制约了公安事业的发展。
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这方面在处置警情时表现比较突出。
由于社会转型,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一些地方群众安全感缺乏,群众很有意见,将很多责任归咎于公安机关。
而一旦发生案件,群众又对公安机关能否主持公平正义,能否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表现出不信任态度。
警民之间的隔膜由此可见一斑。
群众对公安工作支持的主动性减弱。
三十年前那种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责任感有所淡化。
那种主动扭送违法人员,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带领公安民警进行走访的情景日趋减少。
在打击犯罪中甚至不愿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提供任何方便,民警开展工作非常被动。
警民关系紧张的局面时常出现。
主要表现在涉及群众利益的房屋拆迁等非警务活动场面,民警在执勤、维护秩序时常遭到群众的对抗。
民警对做群众工作有畏难情绪。
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在遭遇群众的多次不理解后,常会失去信心,被动地去工作,久而久之,畏难情绪滋生,警民关系更加疏远。
个别地方袭警案件时有发生。
对警民关系的和谐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民警执法中常常遭遇尴尬。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公安机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和重要保障力量,肩负着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职责和历史重任,必须紧紧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两个最大限度”的总要求,以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载体,切实前移警务,下沉警力,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营造良性互动和谐警民关系。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警民良好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安机关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主要职能部门,和人民群众有天然的血肉联系,警民关系一度被誉为鱼水之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面临着“两个前所未有”的形势,如何保持和继续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是摆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1、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
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关系的和谐,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警察广泛的刑事司法权和治安行政权,人民警察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维护者、促进者和保障者。
因此,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顺时应势,把握时代脉膊,创新思路,改进方式,努力推动警民关系向良性发展,构建“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和谐警民关系。
2、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作为公安第二客体,是公安机关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社会和政治责任,如果没有公安第二客体的支撑,这三大责任一项也难以完成。
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所担负的职责非常特殊,发挥的作用其他部门无法替代。
公安机关在打击刑事犯罪、查处治安行政违法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离开人民群众,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将失去前提,刑事犯罪与行政违法的证据会淹没在人民群众中,违法犯罪人员将逃脱打击,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将大打折扣。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责,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一、警民关系的表现形式按照双方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警民关系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基于法律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关系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即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与群众之间形成的关系;二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即依照法律,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执法行为有进行监督的权利,由此形成的关系。
这两种方式所形成的警民关系表现为相互对立关系。
第二种形式是基于社会主体之间的平行关系。
这种关系是人民警察正确履行职务,尽职尽责,广大群众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重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履行法定义务,确保人民警察顺利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
但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人民警察只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融入广大群众中进行主动热情服务;广大群众仅自己履行法定义务,但不主动参与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中来,也不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种表现形式,是我们大力追求的和谐警民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社会秩序井然。
广大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人民警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良性互动。
这种和谐的警民关系,避免了前两种警民关系出现的对立、平行以及人民警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警民之间没有互动的弊端,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警民关系水乳交融。
二、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必须要在创新警务机制、搭建警民交流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狠抓公安队伍自身建设,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并通过人性化执法等有效方法,实现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目的。
浅谈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冯荣,李克建(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四川泸州646000)【摘要】警民关系直接体现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一大主题,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
当前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公安机关是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主体,必须着眼新形势,立足队伍建设,加强群众工作,推进服务优化,提升执法水平,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与稳固。
【关键词】公安机关;警民关系;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13)01―0031―03和谐警民关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的行列中来,踊跃参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人民警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良性互动。
[1]和谐警民关系是在参照警民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和谐警民关系提出的,是针对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和谐警民关系现象、各种警民关系失衡甚至警民冲突而言的。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刑事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增长迅猛,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日益增多,黑社会性质犯罪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通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之中,充分挖掘民力资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心得范文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宁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名警务人员,我深深体会到了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享。
一、加强警民沟通要想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需要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
在履行职责的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尤其是在处理矛盾纠纷和调查案件时,要多与当事人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
在接受报警和处理案件时,要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的进展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提高服务意识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守护者,应该做到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提高服务意识。
对于群众来访和求助,要积极予以回应和解答,尽力帮助解决问题。
在巡逻执勤中,要主动与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只有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依法严正执法在维护社会治安的过程中,警察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树立起权威和公信力。
在处理违法犯罪和纠纷争议时,要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要明确自己的权责边界,避免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风格。
只有依法执法的同时也做到廉洁奉公,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促进警民关系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警民培训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需要警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为此,警方要加强对警民关系的培训和宣传,提高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法律知识、执法规范、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警察既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也能更好地与群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在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警察工作的了解,提高对警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程度。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建立起真正和谐的警民关系。
五、建立长效机制为了确保和谐警民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长效机制。
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面对和必须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对消防部队来说,警民关系是指在行使国家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职权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
和谐警民关系就是消防官兵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消防官兵、理解消防、支持消防、监督消防,军民警民间的关系达到了对等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境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牵动着公安消防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公共消防安全的诉求日益强烈,公安消防工作的任务更重、职能更宽、情况更复杂,新时期的警民关系更有其与时俱进的意义和内涵。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和军队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孟部长指出,人民群众满意,不仅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衡量和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
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公安消防部队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方针政策、出台重大举措,要看群众需要不需要、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凡是群众赞同的,我们认真去做,凡是群众提出意见的,我们就坚决地改,以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服务发展的重要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世界公认的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的安全事故多发期,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和冲击不断加深,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范围更广、处置难度更大,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
浅谈警民关系新时期下的警民关系08信息0804448 叶凌云【摘要】当今社会,警民关系直接反映了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的内在关联,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关键词】警民关系和谐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改善警民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思潮的多元冲击也给警民关系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警民关系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直接损害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公安机关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力军要深入分析当前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切实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的警民关系的概念所谓警民关系,即警察与公众之间的关联互动,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 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
警民关系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其运作的外在反映, 集中体现为警察与公众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相互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警民关系被赋予了全新而丰富的内涵,即和谐的警民关系。
和谐的警民关系即是“警”与“民”之间的协调统一,在警民交往中,在各方权利义务得到合法行使和切实履行的基础上,通过沟通、理解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建立在警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警察与社会公众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双方之间形成的具有良好对立统一的状态。
在和谐警民关系下,警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从而形成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警民一家亲的良性互动局面。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心得体会和谐的警民关系是社会治安稳定和社会共同繁荣的基础。
作为一名警察,与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的警务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您分享。
首先,建立信任是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石。
作为一名警察,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对人民施加压力。
我们应该倾听民众的声音,理解民众的需求,并尽力满足这些需求。
只有建立起民众对警察的信任,才能建立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其次,及时回应民众的问题和关切是维护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
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我们都应该尽力回应民众的问题和关切。
即使我们无法立即解决所有问题,也应该向民众解释情况,并告知他们我们会尽力帮助他们。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民众的信任,也能够解决潜在的矛盾和纠纷。
再次,提供便利服务是维护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办事流程、优化服务环境等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和交流。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民众对警察的信任和满意度,还能够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另外,警察执法的公正和透明是维护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保障。
我们必须依法执法,对所有违法行为都要坚决打击,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宣传执法政策和依法执法理念,增强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公正和透明的执法,我们能够赢得公众的尊重和支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警察本身的素质和形象对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通过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来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
总之,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警民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警察,我深知这一点,并一直努力不懈地与民众沟通和互动,以建立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
我将继续坚持以上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社区警务模式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民关系问题,既是公安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际操作的难点问题。
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影响公安机关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公安机关应当以沟通、理解、携手、和谐为主题,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为目标,推出阳光警务新模式,架起警民新型的连心桥,构建新型的警民互动关系,以此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有效地回应新时期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社会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着严峻挑战,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处置突发事件、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各级公安机关的重大任务和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可以进一步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更好地依法履行公安机关的职责,更有效地发动、组织、依靠群众共同做好公安工作,更广泛地利用群众的力量和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既是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服务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和谐、良好、紧密的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之根,是做好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公安机关维护治安秩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2019年第1期(总第136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No.12019(Sum No.136)论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曹泽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与之相应,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责部门,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就成为了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社会的发展中,警民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公安机关工作的认可程度,更反映出干群关系的好坏,事关执政基础的稳固。
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和谐;警民关系;构建中图分类号:D93.2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19)01-0149-04收稿日期:2018-11-12作者简介:曹泽康(1996-),男,河北蠡县人,2017级犯罪学硕士研究生。
十九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使得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公安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课题。
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安机关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公安工作的认可程度,获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支持[1]。
此项工作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做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一)有助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不良社会现象逐渐暴露出来,这不仅影响了我国良好社会风气的建设,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1.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十分广泛而又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增多,人民内部不同社会成员在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复杂紧张的矛盾。
这些问题与矛盾反映到公安工作中,必然会给警民关系带来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警察队伍中的危机事件,如广州孙志刚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使公安队伍形象受到损害,也极易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和谐社会带来不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2.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打击犯罪、社会管理、交通消防、安全防范等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公安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与考验。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越是在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时期,越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走专群结合之路。
忽视群众的力量,单纯依靠高科技手段和高密度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不仅在客观上不可为,也偏离了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加强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规范有序的社会。
警风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风气有着较大的影响。
当前,确有少数人民警察经受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执法审批权力谋取私利,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有的乱扣乱罚,以罚代刑,索贿受贿,有的通风报信,护私傍黑,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
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愤慨,破坏了警民关系。
基层派出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警民关系因民警与群众个体因素的多样性而日趋复杂。
当前困惑基层派出所民警的一个难题,就是普遍反映群众工作难做,特别是民警在办理一些疑难案件时,常常感到孤立无援。
由于警民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警民关系直接体现着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警民关系如果不和谐,警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就谈不上去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尤其是“三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指人民警察严格依法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良性互动。
公安机关作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部门,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条件和工作落脚点。
因此,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和谐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与群众的关系搞好了,群众就会支持配合,公安工作就会如鱼得水;与群众的关系搞僵了,群众就会唱反调,公安工作就会如履薄冰。
因此,我们要构建的和谐警民关系,就是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公安机关创造的良好治安环境,能安居乐业;群众的社会管理热情得到调动,形成警民联手维护社会治安的良好局面。
和谐警民关系是落实“两个最大限度”的重要体现。
基层公安民警只有怀着一颗为民办事的真心、改进工作的诚心、伸张正义的决心、坚持不懈的恒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宗旨落到实处,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能有效地把“两个最大限度”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和谐警民关系是赢得群众大力支持的重要基础。
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利益关系、价值观念冲突导致各类矛盾易发,社会治安局势越来越复杂。
而与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尚未建立或相对滞后。
司法警察与民众合作的重要性司法警察与民众之间的合作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既有法律规范又有个体差异的社会中,警察与民众的合作能够增强执法的效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本文将从交流与沟通、信息共享、预防犯罪等方面论述司法警察与民众合作的重要性。
一、交流与沟通司法警察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建立彼此信任与理解的基石。
警察通过与民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社区问题和关切,更好地服务于民众的需要。
而民众也通过与警察的交流,了解执法的原则和目标,从而更好地配合和支持警察的工作。
通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警察与民众能够建立起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二、信息共享司法警察需要各种信息来开展工作,而民众是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民众通过提供线索和举报来帮助警察破案和预防犯罪。
通过向警察提供信息,民众能够为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协助警察解决犯罪问题。
同时,警察也需要将相关信息及时地告知民众,让他们了解社区的安全状况,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警惕性。
信息共享的双向流动能够加强警民之间的互动,形成共同抗击犯罪的合力。
三、预防犯罪合作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
司法警察与民众的合作能够加大犯罪的威慑力和打击力度。
通过开展社区巡逻、宣传教育等活动,警察能够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秩序价值观。
而民众则能够主动参与社区的安全管理,举报可疑行为和协助警方调查,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与和谐。
警民合作的有效实施能够减少犯罪率,提高社会的安全感,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总结:司法警察与民众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交流与沟通、信息共享、预防犯罪是合作的重要方面。
通过构建良好的警民关系,警察与民众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安全。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司法警察与民众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社会繁荣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注:本文参考了司法警察工作中的相关资料和理论,为了保证文章质量,未使用网址链接进行引用和参考。
2023年3月 辽 宁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Mar. 2023 第2期 (总第138期)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No. 2 (Ser. No. 138)角色理论视角下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张 浩(新疆警察学院 侦查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警民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角色理论是重要的社会学理论。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警民关系构建与角色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有着现实意义。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警民关系存在着执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导致的“警”的角色认知不足、“民”的社会需求不断复杂,以及所带来的“警”的“力不从心”、“民”的高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等问题。
应当通过提高“警”的角色认知,缓解“警”与“民”的角色冲突,满足“民”的角色期待,来构建起和谐警民关系,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角色理论;和谐警民关系;社会期待中图分类号: D63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23)02-0022-06一、前 言收稿日期:2022-11-05作者简介:张 浩(1991—),男,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公安学。
基金项目:2021年度新疆警察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2021JYSKYB04)。
警民关系的构建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及达成平安善治局面的根本途径。
[1]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关乎公安权力的职责使命、基本任务、价值追求。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以美国白人警察“跪杀”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事件为缩影,可知西方国家警民关系差强人意。
反观我国,“枫桥经验”“禁毒人民战争”“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重点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问题,不断构筑起稳固的和谐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十分广泛而又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增多,人民内部不同社会成员在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复杂紧张的矛盾。
这些问题与矛盾反映到公安工作中,必然会给警民关系带来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警察队伍中的危机事件,如广州孙志刚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使公安队伍形象受到损害,也极易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和谐社会带来不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2.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打击犯罪、社会管理、交通消防、安全防范等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公安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与考验。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越是在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时期,越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走专群结合之路。
忽视群众的力量,单纯依靠高科技手段和高密度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不仅在客观上不可为,也偏离了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加强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规范有序的社会。
警风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风气有着较大的影响。
当前,确有少数人民警察经受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执法审批权力谋取私利,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有的乱扣乱罚,以罚代刑,索贿受贿,有的通风报信,护私傍黑,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
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愤慨,破坏了警民关系。
只有切实加强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范权力运作,才能理顺群众情绪,树立廉洁奉公、执法为民的公安队伍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三、创新务实,开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局面
1.在执法服务的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我们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
过去我们虽然一直强调为人民服务,但在执法观念上,总认为公安机关与治安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的警民关系,官民色彩浓厚,体现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我讲你听”,“我管你服”。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强调公民权利本位和政府责任本位,公安机关既要打击犯罪更要保障人权,既要依法管理更要高效服务,否则就不符合建设现代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执法服务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公安机关来说,首先要充分履行职能,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
安全是人民群众的第一需要,没有一个安定有序的环境,改革、发展就失去了保障,人民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
其次,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警察只有从思想上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为亲民为民的服务者,依法行政而不是依权力管理,
以实际行动热情服务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讲为人民服务,新型的警民关系才有可能建立。
2.重视化解矛盾,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产生的大量社会矛盾,很多是由于利益关系失衡造成的。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十分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十分重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公安机关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严格群众纪律,严格依法办事,按照“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可缓不可激”的原则慎重处理,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切不可激化矛盾,被坏人利用酿成事端。
3.改革警务运作机制,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城市。
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维护治安,不仅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顺应建设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盼富求安的要求,公安机关就必须大胆改革警务运作机制,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城市、平安社区活动。
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重点是: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用警习惯,努力探索建立现代警务机制,逐步实现集约化的管理体制、实战化的运行机制和数字化的指挥网络,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动态治安防控需要。
二要立足社区,面向社会,大力实施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的本意和唯一目的是把人民从犯罪恐惧感中解脱出来,使社区成为一个值得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因此,推行社区警务就是将警力放到社区加强治安防范,打造安全的社区环境,密切警民关系。
4.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打造亲民爱民的人警察察队伍。
一是抓好执法为民教育,解决为谁从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性问题。
克服“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的偏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多为群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工作,认真纠治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群众对少数基层单位和警察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问题和有警不接、出警缓慢、处警推诿、警车扰民现象,以及无视群众危难疾苦、麻木不仁消极不作为等最不满意,既要通过专项教育整顿加以解决,更要加大警务督察的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发现反面典型,予以重点帮教、纠错提高,谁跟老百姓过不去,就要跟谁过不去。
5.加强宣传报道,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
客观地讲,身处经济起飞期、社会转型期的人民警察面临着很大的治安压力,警力严重不足,执法环境复杂,高强度、全天候的工作负荷,使许多警察为了国家、大家而亏了小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但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却非常高,社会治安不好怨警察,案件没破骂警察,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投诉警察。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沟通、群众对公安工作不了解造成的。
因此,要重视加大公安宣传力度,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如举办警营文化周活动,开展“警营开放日”等活动,以增进警民交流,拉近人民群众与人民警察的距离。
同时,全力打造品牌,大力宣传公安队伍的先进典型,树立公安队伍的正面形象。
6.加强情感沟通,融洽警民关系。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群众基础的好坏与感情是息息相关的。
一要将心比心,坚持感情上贴近群众。
自觉培养“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道德情感,将心比心,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
众的难处,多做对群众有益的好事、实事,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亏心事、昧心事,把减轻群众负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要真心爱心,坚持办事上方便群众。
时刻怀揣真心诚心,不断增添为民服务新内容,拓展为民服务新途径,简化办事程序,杜绝“冷、硬、横、推”态度,彻底解决“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三要公心诚心,坚持执法上尊重群众。
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解决好“为谁执法、怎样执法”问题,统一执法思想,改进执法作风和方法。
秉公执法,不办关系案,不办人情案。
增强警务公开化,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过程和结果树立边防警察良好警风和公道正派形象。
四要尽心热心,坚持行动上深入群众。
视驻地为故乡,尽心热心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努力提供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积极发挥公安边防职能作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从重从快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要交心换心,坚持工作上依靠群众。
通过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召开警民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与心交流,大力宣传“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一盘棋”理念,倾听谏言良策,虚心征求加强部队建设、改进执法执勤工作的意见建议,取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警民联防联勤联动机制,严密社会治安打防控网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