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4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5年(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______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解析: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主要通过界定君臣权限来实现;“废分封,立郡县”把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利于国家统一;至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统一。
故选C。
2.据史书记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回归中央政权。
这里的“中央政权”应为______A.秦朝政府B.汉朝政府C.宋朝政府D.元朝政府√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就说明当时的“中央政权”实行行省制度,综合选项中四个朝代,我国的元朝政府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有______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才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狭小,对技术的垄断成为手工业劳动者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同时,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性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习方式。
这种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其制作技术的保密又使许多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失传或变异,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______A.小农经济制度的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解析:由于土地押租制的流行,佃农可以有偿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也可以有偿转让和典押,反映出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备考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点拨【历史点拨】1、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要求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尖锐。
皇帝不断以分割事权,增加宰相名额等方式来分化宰相权力。
伴随着相权的削弱,专制皇权日益加强向专制主义的顶峰不断迈进。
2、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
它以其自身的特点比较好的调节了地方和中央的矛盾,既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又为地方留有一定的权力便于地方的发展,其对现在仍有重大影响。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选官制度也朝着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成为隋唐以后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文官政治的建立。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经典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128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处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者对作者对此看法如何?(6分)(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 (2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4分)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答案:(1)措施:收精兵:“三衙”、枢密院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由中央掌握(3分)(答足三点即可)作者看法:认为宋初的各种措施①虽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②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的目的,③但是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备考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疑难解读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①三省中各省都有长官负责有严密的下级机构,三省的长官,与中下级官员在工作上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②三省中各省是单纯的政权机关,而不是皇帝的个人附属机构。
③在政务处理上,三省有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联系,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2)作用①三省六部之间,职权既相互牵制和监督,又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政令的失误。
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标志着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2、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①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
②地方制度经历了从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管理日渐完善。
(2)作用:①有利于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
②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3、理解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积极影响:①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行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②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消极影响:①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文人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②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皇权的维护。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重点例题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本题关键是看到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的限制允许更多的人来参与朝政,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做是通过分化相权的方式达到集权的目的,故选B 【变式训练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2015教师招聘高中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
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
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
(评:这道题可能有学生考虑到“忠君”,会选择“君主专制”,本题的干扰项有点难度。
再看源头,忠君之源,依然是宗法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A。
此题考查考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
故选A。
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答案】C。
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山西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试卷中学历史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B. 竭力削弱相权C. 削弱将帅权力D. 削弱地方财权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B. 查理二世C. 路易十八D. 拿破仑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B. 玻利维亚C. 墨西哥D. 哥伦比亚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B. 加强经济实力C. 推行"铁血政策"D. 动员全国人民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居里夫人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知识点巩固(17)【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开国大典1、《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我们书上把这次政协会议称之为“新政协”是相对于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而言的。
从时间背景上来看,解放战争已经取得成功,所以这次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国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一个重要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共同纲领》的作用:“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共同纲领》体现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
(解析: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时期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呢?这是时期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经济成分所决定的,从这一点上大家应该可以得出《共同纲领》之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新中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成立的历史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了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二、1954年宪法(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颁布背景:①政治上:为了保障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②经济上: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需要制订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内容: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①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④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了宪法。
3、特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意义:①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②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③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
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项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
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代的政治制度·内容3.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
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到,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等信息属于儒家伦理,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故C正确。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没有突出儒家思想的作用,故A排除。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知识点巩固(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起了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首先提出,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认)2. 1954年人大召开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1956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4. 1947年,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建立了最后一个民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 文革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7. 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8.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9. 第一次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10.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在香港。
“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11. 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12.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3. 国共两党关系经过了:合作—破裂—再合作—再破裂—再合作【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在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 新中国建立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有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5.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6. 1971年10月25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7.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日关系改善的直接原因,20世纪70年代,出现外交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8. 新时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 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2.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 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4. 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5. 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6. 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7.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8.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9.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0.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12.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13. 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
2015教师招聘高中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2.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
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高中历史政治制度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题目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以封建集团为基础,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核心是皇权至上,皇帝享有无上至高无法约束的权力,地方官员主要负责督察与管理。
2. 题目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皇帝、贵族、文武官员、军队、士绅、农民和奴隶等。
其中,皇帝和贵族地位最高,士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农民和奴隶则处于社会等级的底层。
3. 题目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答案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
在封建制度下,土地被封建贵族和官僚阶级垄断,农民被迫耕种土地并向封建地主交纳租税。
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封建制度提供了经济支撑。
4. 题目请简述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限制了人民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流动性,使社会等级固化,导致社会发展缓慢。
同时,封建制度加强了皇帝的统治权力,使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集中在皇权手中。
封建制度的存在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5. 题目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什么?答案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在科举制度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主要包括两个考试阶段:乡试和殿试。
考生在乡试中通过后,可以参加殿试,最终根据排名确定是否被录取为官员。
科举制度帮助维护了封建制度的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贵族子弟的特权等。
参考资料注意:本文档中的题目和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根据教材等权威资料确认。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5·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议制度【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地方吏治【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解析】“河南尹田歆”“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说明地方是有选官权的,故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才能、品德等综合品评,这与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B项错误;“推举孝廉”反映了西汉开始的察举制,但是“贵戚……相命”又反映了权贵开始干涉控制察举制,客观上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故C 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招聘历史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解析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概念辨析】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
分封制:中国古代分封制原叫做“封建制度”。
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
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知识梳理】知能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①_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
启即位,标志着原始社会后期的②_______被③______所取代。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商朝:(1)中央:王位世袭制有时④________;有时⑤_________。
王权具有了⑥______色彩。
中央设⑦______、⑧______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⑨______、⑩_____,有向商王纳贡和奉命征伐的义务。
知能一①禹②禅让制③王位世袭制④父子相传⑤兄终弟及⑥神秘⑦相⑧卿士⑨侯⑩伯知能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建立:公元前①__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开始推行分封制。
武王死后,其弟②_______继续推行分封制。
2.建立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3.受封对象:③_______、④_______和⑤_______。
4.内容:(1)权利:在封国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并能实行再分封。
2015年山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正确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的“家天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C项符合题意。
2.旬况认为“工商众,则国贫”,主张“省工贾,众农夫”,韩非子“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二者都提倡( )。
A.重商主义B.农商皆本C.重农轻商D.以农为本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工商众,则国贫”,“省工贾,众农夫”以及“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可知他们都主张重视农业和农民阶层,认为这是国家之根本,而工商业、工商业阶层则是与农业、农民阶层相比对国家而言不稳定、不利的因素,应当抑制,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在自然经济为主体下的经济、政治思想——重农轻商。
3.《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提高政府工作效率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正确答案:C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其所涉及的政治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的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此外B项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与史实不符,它加强了君权,削弱了相权。
4.《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御街东朱雀门外,西通新门瓦子以南杀猪巷,亦妓馆。
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是( )。
A.东汉洛阳B.东晋南京C.唐代长安D.北宋开封正确答案:D解析:《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
2008年7月福建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真题试题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任务阶段D.关注自我发展阶段20.做笔记是一种常用的(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
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_____。
22.小学生的思维开始从_____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3.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这是_____理论的观点。
24.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_____。
2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6.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___。
27.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
最基本是_____。
28.贾德的_____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_____。
30.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_____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31.虽然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必要条件的是_____32.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经常地表现出一贯规范行为,才标志着_____形成。
3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34.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评价属于_____领域。
3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两个方面。
36.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_____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37.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是_____。
.精品文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单元整合一、重要概念阐释1.宗法制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三省六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3.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省的最高长官为平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省拥有大权。
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内阁丞相废除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亲自处理,政务繁多。
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的票拟权。
后,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会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5.军机处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军机大臣拟写成,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二三.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围绕如何加强皇权和中央对地方集权展开)1.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中央、地方双管齐下)①内外朝制度:吸取汉初“七国之乱”诸侯势大乱国的教训;为强化皇权削弱相权、强干弱枝、巩固统一的需要。
皇帝亲信组成内朝(即中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
②刺史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王国的控制,防止地方叛乱,巩固统一。
建13个州郡,派位卑权重的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称“州牧”,掌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借鉴汉初“削藩令”的做法,汉武帝的“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③利与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东汉、唐、明)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①三省职权: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特点——强干弱枝①措施:A、中央:设中书门下省(参知政事)分相权,设枢密院掌军政,并称“二府”。
设度支、盐铁、户部“计相”(称三司使)掌财政。
B、地方:收精兵,禁军设“三衙”(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削将相实权;地方设通判,派文臣知州,派转运使管财。
②作用:达到了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但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后患。
(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百姓起义。
辽、夏犯境,朝廷告急。
)4.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央:①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
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解读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的制度,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分封制(等级,王与诸侯)、宗法制(血缘,家庭,世袭,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等级有差),维护贵族政体。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战乱兼并,称王称霸,表明旧制崩溃;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实现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相互牵制,废分封行郡县,定秦律,中央集权,彻底打破世卿世禄的贵族分封制,建立选官任官皆由中央的官僚政体,奠定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考点2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政治的成熟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分工合作增效减误,分权制衡保障皇权)、通过科举选官,打击士族加强中央集权,为监督官员,秦汉以来实行监察制度,还有针对皇帝的谏议制度。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汉初郡国并行,产生王国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大一统;针对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局面,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重文抑武,虽然导致三冗(兵、官、费)两积(贫、弱),但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此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趋尖锐。
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直管国事,成祖时设立的内阁仅仅是皇帝的一个顾问、助理机构。
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同步练习1.《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C.夺取王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汉代颁行2.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汉 D.秦4.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内阁的设立 C.六部的存在 D.南书房的设置5.下列各项制度,属于汉朝在秦朝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6.“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C。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2.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C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page]
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
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C
【解析】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故本题答案为C。
5.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
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6.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
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
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火德”后应为“土德”。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答案】A
【解析】土生金,木克土。
通过禅让,魏与西晋应属于相生关系,故选A
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D.行中书省
【答案】A。
解析: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
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故正确答案为A。
9.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C。
【解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
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
故正确答案为C。
10.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答案】B。
【解析】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故正确答案为B。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