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镇一中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增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内容:1.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经典散文的诵读和背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2.传统手工艺制作:组织学生制作中国结、剪纸、扎染等传统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传统节日活动: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国画、书法教学:请专业画家和书法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式。
5.传统乐器演奏:邀请专业音乐老师和音乐团队来校,教授学生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6.传统戏曲表演:组织学生学习经典戏曲表演,如京剧、评剧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和舞台表达力。
三、活动策划:1.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选定适当的时间和场地,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制定活动计划:详细列出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工作任务,确保活动顺序和内容的流畅性。
3.招募活动志愿者:组织学生和教师自愿参与活动,并分配相应的任务,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5.筹备活动物品:购买或准备好传统手工艺制作材料、乐器等必要物品,确保活动需要的一切准备就绪。
四、活动实施:1.统筹安排活动流程:根据活动计划,统筹好各项活动环节的安排和顺序,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2.组织参与者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手工制作、节日庆祝等各项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3.专家指导活动: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绘画、书法、乐器演奏和戏曲表演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推荐优秀作品:对活动中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诵读作品等进行展示,并组织评选优秀作品,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表现。
五、活动总结与展望:1.总结活动成果:对活动的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效果等进行总结,记录下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目标定位我们需要明确目标,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会欣赏、理解和传承。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现代人。
二、课程设置1.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如《论语》、《道德经》、《诗经》等经典著作,以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2.融入现有课程: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清明节扫墓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2.引进专业人才:聘请具有丰富传统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实践活动1.组织传统文化社团: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加入传统文化社团,如书法社、国画社、古典音乐社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
2.开展文化考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博物馆、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举办校园文化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校园文化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传承传统文化。
五、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表现。
2.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设立奖学金:设立传统文化奖学金,奖励在传统文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六、家校合作1.加强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开展亲子活动: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以下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一、理念引导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建立“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育资源建设1.建立传统文化导航网站和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和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2.提供传统文化书籍、音像资料等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材。
三、专题课程设置1.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绘画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在其他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语文、历史、美术等,增加课程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活动组织1.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展览、表演、比赛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成果。
2.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间艺术制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五、名师资源引进1.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等进行学术讲座和艺术指导,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2.组织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
六、科研支持1.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研究,组织科研课题和项目,推动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与传承。
2.支持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科研竞赛,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社会资源整合1.建立与文化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等的合作关系,共享传统文化资源和交流合作机会。
2.邀请传统文化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传统文化的实践和经验。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学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心,从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逐渐减少,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促进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文化意识的提高,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1.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观念,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1.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1)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制定中学传统文化课程计划,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教育。
(2)提供多样化的传统文化课程。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
2. 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1)组织传统文化比赛。
举办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古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展示自己的才艺。
(2)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传统文化场所,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研究。
(1)设立传统文化研究小组。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传统文化研究小组,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研究和调查,如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技艺的传承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4. 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
(1)收集整理传统文化文献资料。
建立学校传统文化资源库,收集、整理和保存相关的传统文化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和研究使用。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尤其在校园中。
为了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我校决定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课堂在每周固定一节课的时间,开设传统文化课堂,邀请专业教师进行讲解和教学,内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通过生动的示范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传统文化展览在学校图书馆设立传统文化展览区,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图书、音像资料和手工艺品,举办传统文化主题展览。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配备传统文化试穿、手工制作等体验活动。
3. 传统文化讲座邀请学校周边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发展。
讲座内容可涵盖传统文学、书法、绘画、戏曲等各个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座并进行互动交流。
4. 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舞蹈表演、传统音乐演奏、古装时装秀等。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同时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线上传统文化推广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站和其他在线平台,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和论坛,发布传统文化知识和活动信息,鼓励学生在线交流和分享。
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通过传统文化短视频等形式,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三、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学校的日常课程和活动安排,制定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详细计划,包括每个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宣传和推广利用校内宣传栏、广播和学校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吸引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
制作海报、邀请函等宣传材料,将活动信息传播到每个角落。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修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天赋和才能。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育内容:2.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
3.传统文化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的节日、仪式、习俗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与礼仪规范,并进行实践操作。
4.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与传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传承,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教育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正式课堂教学、讲座、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理解。
2.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传统艺术表演、书法比赛、茶道体验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视听教育: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在线教育资源,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形象和声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社会场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四、教育计划:1.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传统文化艺术欣赏等。
2.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开展传统文化竞赛:学校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比赛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4.配置传统文化资源:学校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收集传统文化书籍、影音资料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五、教育评估:1.学生评价:通过调研问卷、讨论小组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的背景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大环境下,中国正在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场所,深化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对于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至关重要。
二、实施方案的目的为了深化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推进中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拓宽中学生视野,制定“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三、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一)营造校园氛围,加强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宣传1、每个学期,开展“中学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宣传周”,用周宣传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
2、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配合其他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氛围,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高活动传播效果。
(二)构建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强化教育内容1、在中学文化课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同时加强文字、典故、历史等相关要素的教育。
2、加大中学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班级的设置,让学生深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专题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教学活动,大力开展品德教育1、追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让学生通过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通过中文说演、诗歌朗读、曲艺表演等多种活动,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四)开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资源1、加大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将其融入到中学文化课课程教学中,同时开发各种类型的中学文化活动资源,加强中学文化活动的开发和宣传。
2、中学也应该积极协同社会文化机构,组织学生参与古城、博物馆等传统文化保护和展示组织,将文化教育与社会传承结合起来。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第一节: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逐渐被忽视。
为了重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一个全面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第二节:教育目标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素养。
第三节: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涵盖经典著作、诗词歌赋、艺术绘画、传统乐器、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
教育内容既要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也要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
第四节: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节:教育资源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包括专业师资队伍、教育设施和文化资料的建设。
要积极引进外部文化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第六节:教育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成绩、综合素养评价等,监测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第七节:师资培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教育能力。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传统文化师资队伍。
第八节:家校合作鼓励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共同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家庭作业、亲子活动等,加强家庭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支持。
第九节:社团活动成立传统文化社团,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
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十节:国学经典研究设立专门的国学研究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国学经典的深入解读和研究。
为有志于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十一节:推广经验交流鼓励学校之间的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通过学校间的交流活动,共享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
第十二节:总结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必然要求。
通过制定全面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推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义镇一中传统文化开课计划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做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一名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中学生,必须掌握中国的人文精神,必须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思想与灵魂。
因此设置传统文化这一地方性课程。
让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感受到中国名人贤哲的高尚人格,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领略到中国几千年的风情民俗。
让学生由衷的感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二、成立领导组织:组长:奚长青副组长:逯光振开百勇教师:徐龙山、李玉茹、开祥杰三、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说明1.本课程为学期课程,按计划课内安排36学时讲授、辅导及其他的学习形式。
教材采用山东大学出版社《传统文化》全书共分三册,分别适用于初中三个年级,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四个单元。
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主要特征及现代价值三个层面的丰富内容。
2.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课内与课外的紧密联系,学与问的相辅相成。
学习和辅导要把握每一章传统文化的主线,抓住核心搞清楚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中国历史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伦理道德、礼仪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教育思想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具有团队精神、具有良好文明素质和优秀品德,以及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升和个人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育目标实施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旨在让学生自觉地接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拓展文化眼界,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精神追求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
三、实施要点和具体措施1、选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具有体系性、代表性和实用性。
建议学校从以下方面选好传统文化内容:(1)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包括中国的历次王朝和历史事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等,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2)中国哲学思想。
最好选取一些简明易懂的哲学思想,如“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其价值。
(3)中国传统文学。
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古文等多种类型,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传承诗词歌赋的文化血脉,培育学生阅读、欣赏、鉴赏文学的兴趣和能力。
(4)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民间工艺等,通过欣赏传统艺术形式的高度修养、习惯和审美契合,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2、特色课程设置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策划。
学校可以通过推行传统文化选修课、小时制课程、专项活动、公共课等多种形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传统文化教育。
3、实践活动开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校应当在教学内容和活动设置上注重量化、实践性和创新性。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历史人文景观,了解国学经典、参加传统文化比赛、参观美术展等,从而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4、文化活动实施学校可以围绕传统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等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如举办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夏令营、文艺晚会、书法、绘画、音乐等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范本一、活动背景和目标活动背景: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希望,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觉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弱化,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熟悉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3.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内容:1.探究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通过专题讲座、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习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技艺,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参加传统音乐、舞蹈等表演。
3.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创作能力。
例如组织传统文化表演、写作比赛、诗词墨迹创作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4.传统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学生文化交流、校际交流、学生艺术团体的联谊演出等。
活动方式:1.课堂教学: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实践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参观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竞赛活动:通过举办比赛和展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水平。
4.交流互动: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和联谊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活动组织和管理活动组织:1.活动委员会:成立活动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包括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安排的制定、活动场地的准备等。
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
1. 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主要内容等知识。
2.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3. 传统文化交流与对话。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
采用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
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如读书笔记、实践报告、主题演讲等,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保障。
1. 师资力量。
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教学的培训和研究。
2. 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建设传统文化教学基地,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学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方案旨在为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目标定位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三、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1)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在中学阶段,每周安排一节传统文化课程,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内容。
(2)融入现有课程。
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引导。
2.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问题。
(2)情境教学。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传统文化。
(3)实践性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资源(1)编写教材。
结合中学课程特点,编写适合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
(2)利用网络资源。
整合网络上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邀请专家讲座。
定期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终结性评价。
通过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
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施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学能力。
3.增加投入。
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实施方案1.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培养人民优秀品质和民族自信心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制定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实施方案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2.目标制定该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传承和弘扬国家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3.内容该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内容:3.1 课程设置计划开设多门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典文学、哲学、艺术、礼仪等。
每门课程由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授课,确保教学质量和内容的准确性。
3.2 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和互动性。
3.3 课外活动安排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实地感受和体验。
组织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参与感。
3.4 考核评估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
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传统文化理解能力的评估,而不仅仅是知识记忆的测试。
4.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图书等,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丰富性。
组织专业培训,提升传统文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加强与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合作,获取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5.推广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包括学校网站、社交媒体等,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课程的宣传。
组织相关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师生和社会公众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经典课程。
6.结论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能力。
同时,通过资源保障和推广宣传,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进行。
希望借助传统文化经典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年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这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制定了2024年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原则:(1) 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2)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面;(3)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4) 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三、实施内容和方法1. 课程设置:(1) 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每周一节课,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古代文学、书画鉴赏等。
(2) 综合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语文、历史、美术等综合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3) 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比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验感。
(3)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
(4) 比赛和展示。
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校园文化建设:(1) 题材创作。
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题材的艺术品、雕塑等装饰物,提高校园文化氛围。
(2) 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传统文化学习讲座、展览、戏曲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传统文化传承人培养。
鼓励学生寻找家族、社区或学校内具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今社会,面对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中学教育应当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和创新。
因此,制定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具体实施方案1. 课堂教学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在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相关课程中,增设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将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纳入教材,并通过讲解、阅读、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每个学期举办传统文化教育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表演等。
2. 课外活动方面(1)开展传统文化讲座。
利用寒暑假期间,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2)举办传统文化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竞赛,如书法、诗词、京剧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3)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参与传统手工制作、民俗活动等,使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社区参与方面学校与社区联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举办社区传统文化讲座。
学校邀请社区内的传统文化专家,为社区居民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组织社区传统文化展览。
2024年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____年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重,时间被大量的学科知识占据,导致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承日益丧失。
为了增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1.增强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自信心;2.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3.加强师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形成校园传统文化氛围;4.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施内容和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并实施以下内容:1.课堂教育(1)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文化等;(2)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情景化,通过讲解、阅读、讨论、演绎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3)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实践活动(1)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手工艺制作、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传统茶道体验等;(2)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相关场所,如博物馆、历史古迹、文化街区等;(3)组织中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晚会、端午节龙舟比赛等。
3.校园建设(1)打造校园传统文化展示区,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2)设立传统文化角落,展示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和艺术品,并提供相关书籍供学生借阅;(3)建立传统文化线上资源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和信息。
4.师资队伍建设(1)组织中学教师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2)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到校授课和指导,使教学更具深度和专业性;(3)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和监测为了确保本方案的实施效果和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价和监测措施:1.制定评价指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估;2.每学期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情况,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3.组织专家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并就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4.定期组织学校间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
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的传承和推广面临着一些困难。
因此,2024年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继承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 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活动内容1. 传统文化讲座组织专家学者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讲座,介绍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座,学生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景点、传统工艺品制作体验、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美学,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3. 传统文化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如京剧、杂技、民族舞蹈等。
通过表演,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4.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竞赛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
5. 传统文化展览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展览,展示学生自己的传统文化作品和成果。
通过展览,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
6. 传统文化故事分享会组织学生分享传统文化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
同时,分享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活动实施方案1. 制定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年度计划,明确各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参与学生范围。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了进一步丰富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市局下达的办出学校特色的指示,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我校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我校特色教学内容,并制定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体现传统文化的“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
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思路1、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等十三个节日。
2、教学内容的具体设施如下:A、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体由梁丽梅、莫海燕安排实施。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日渐减少,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力求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种充实且有趣的学习方式。
2. 实施目标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思想,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化: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中国古代的礼仪、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杂技、民间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传统艺术。
•传统文化名著: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课程形式为了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课程:•课堂讲授:老师通过讲授方式介绍传统文化的知识,参加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古迹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参与感。
大义镇一中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三、课程目标
(一)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建议
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正确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
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
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评价建议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一)把握评价的目的
传统文化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评价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二)重视激励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的动力。
(三)重视过程性评价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和情绪,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的拓展;关注学生把握和内化传统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内涵的过程。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可以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五)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评价尺度多样化
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城乡文化差异、思维个性差异等因素,考虑学生的不同起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具有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各学校、教师应积极与社区和文化民俗部门建立长
期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
本课程主要的课程资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包括教材)、报刊、图片等文本资源。
(二)录像、录音、影视节目、网络等音像资源。
(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名胜古迹等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资源。
(四)各地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人力资源。
(五)各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节日等生活资源
大义一中教务处
21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