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工程人才需要哪些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优秀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一、绪论工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缺乏创新精神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优秀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培养目标1. 培养政治坚定、道德品质优秀、具备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工程人才;2. 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挡一面的工程技术人才;3. 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精神;4.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的工程项目中担当要职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案1.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工程人才培养中,数理基础课程、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要全面改革。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程质量,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开设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推进科研创新在工程人才培养中,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推进创新实践在工程人才培养中,要大力推进创新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训练、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4. 推进国际交流在工程人才培养中,要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学生的海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
第一,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大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都是工程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
因此,在大学教育方案中,应该加强对工程管理理论的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工程管理人才。
第二,实践培训。
除了在大学教育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外,工程管理人才还需要通过实践培训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培训可以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形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因此,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对实践培训的安排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工程管理所需的各种技能。
第三,持续学习。
工程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工程管理人才需要不断地进行持续学习,来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持续学习可以包括参加各种培训班、读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通过持续学习,工程管理人才可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因此,在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鼓励和支持工程管理人才们进行持续学习,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总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培养方案,涉及到大学教育、实践培训和持续学习三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工程管理人才,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人才三年培养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的支柱,人才的培养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工程领域,需要具备全面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时刻都在受到各行业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工程人才,我们制定了一项三年培养工程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培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上不断提升,为国家的工程建设事业注入新的力量。
二、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工程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独立开展工作。
2.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和服务需求。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三、培养内容1. 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知识培养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解题技能。
(2)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工程材料、结构力学、测量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科研、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4)人文素养培养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2. 实践环节设置(1)实习实训学生在校外进行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训,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2)科研项目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工程设计学生完成工程设计项目,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专业技能培养(1)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来训练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地考察学生参与不同工程项目的实地考察,了解实际工程施工和管理过程。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工程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要求毕业生对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有较高的认识。
二、培养要求1.知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2.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4.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5.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
(2)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工程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方法(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2)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3)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
3.实践环节(1)实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实施。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拓展(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注重体育锻炼和艺术培养,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评价机制1.学业成绩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包括平时考试、期末考试等成绩。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评价:通过科研训练、工程设计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大学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2. 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3. 培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工程技术人才;4.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为工程技术人员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工程设计、材料与结构、工程力学、动力系统等,深入了解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技术、工程实践、创新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和方法。
3. 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未来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4.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是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学校应该通过项目制教学和团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国际化视野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化视野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开设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6.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学校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改革1. 课程内容依据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更新和改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课程交流和讨论。
建筑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建筑工程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评价等方面。
二、培养目标建筑工程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扎实的建筑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材料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出新的建筑理念和解决方案。
3.团队协作能力:建筑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工程项目,需要建筑工程人才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职业素养:具备坚实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培养内容1.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应接受系统的建筑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经济、建筑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
2.创新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新的建筑理念和方案的能力等。
3.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沟通、领导等各方面的技能。
4.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坚实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让学生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传授学生建筑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建筑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团队合作: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4.研究性学习: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评价培养建筑工程型人才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能力评价: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等。
青年工程人员培养方案范文一、绪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工程人员,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方案旨在为青年工程人员的培养提供指导意见,帮助他们在求学和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自我,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二、青年工程人员的基本要求1. 政治素质青年工程人员应坚定信念,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家国情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担当、有责任,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学习素质青年工程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功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团队合作素质青年工程人员应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善于沟通和协调,尊重他人,团结同事,懂得团队的力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4. 实践素质青年工程人员应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勇于尝试和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专业素质青年工程人员应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在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和应用的潜力。
三、青年工程人员的培养方案1. 学历教育(1)高等院校教育青年工程人员应通过高等院校的教育来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工程专业应设置科学合理,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继续教育在大学教育基础上,青年工程人员还应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扩展知识面和提高自身水平。
继续教育可以是研究生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形式,使工程人员不断接受新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实践培养(1)实习实训青年工程人员应通过实习实训来加强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习实训可以是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进行,通过实践锻炼,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案与建议。
一、培养目标工程人才是指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设计、方案策划、技术研发等工作。
另外,他们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培养工程人才的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工程工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实践工程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创新、改进工程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协作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
二、培养内容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需要设计相应的培养内容。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工程学基础、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等环节。
2.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室技能、技术操作技能等。
3. 创新意识培养:组织科研项目、实践工程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包括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等。
4.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
以上培养内容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并通过综合性学习评价进行考核。
三、培养机制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和内容,需要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
培养机制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 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根据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设计全面、系统的专业课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程建设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一、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21世纪中国面临的发展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要求(一)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二)具备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三)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四)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胜任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
2.基础教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英语等。
3.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学、土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工程测量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预算与评标、CAD等。
4.专业拓展课程工程安全与环保、工程地质、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热能学、工程力学等。
5.实践教育课程工程勘察实习、建筑施工实习、工程项目管理实习、毕业设计等。
第三章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校外实践实习等,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2.实践基地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
第四章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构成学术型师资与行业专家相结合,教授与实践经验丰富者相结合,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师资队伍培养大力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到企业工地参与实践,培养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五章毕业生就业与职业规划1.毕业生就业指导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就业信息、招聘会、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
工程骨干训练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骨干是指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扎实技术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承担重要技术管理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工程实施。
二、培养内容:1.技术领域知识培养工程骨干要重点培养其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2.管理能力工程骨干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技术团队进行工作。
3.创新能力工程骨干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科技研发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技术改进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职业素养工程骨干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包括道德品质、职业操守、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主动性。
三、培养方法:1.理论学习工程骨干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包括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原理、工程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2.实践锻炼工程骨干需要通过多种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和实践操作的训练,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能培训工程骨干需要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工程设备的操作维护和工程实施的管理技能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工程骨干需要学习国内外工程项目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经验,借鉴经验,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5.团队合作工程骨干需要通过参与各种团队合作项目,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绩效和工作效率。
6.交流学习工程骨干需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会议,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管理经验,不断学习提高。
四、培养环境:为了有效培养工程骨干,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和实践基地需要配备相关的学习和实践设备和场地,包括专业图书馆、实验室、工程项目实施场地等,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工程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2. 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工程人才;3.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工程人才。
三、培养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工程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学、结构设计等内容,为工程项目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中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实验操作、工程项目实训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辅导员的指导,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如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创新意识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实践教学:设置实验室、工程实训基地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3.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工程项目现场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流程。
4. 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
五、培养评价1. 学业成绩评价:通过考试、作业以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的评价。
2. 实习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将由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联合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实际操作能力等。
3.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主持过项目等,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评价。
4. 创新成果评价:参加创新竞赛获得的成绩,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六、培养保障1. 师资力量:学院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2. 实验设施:学院将持续投入资金用于实验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模板一、引言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能够安全、高效地解决技术问题的工程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资源。
因此,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内外工程系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特点,提出一套适合工程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二、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1. 面向未来:紧跟时代发展,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
2.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等方面。
4. 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和思维,了解国际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工程系人才培养目标1. 建立完善的工程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2. 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协调合作。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有效合作。
5. 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了解国际工程技术发展的先进理念与技术。
四、工程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 课程设置(1)工程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课程,建立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具体工程领域的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教育:包括科研课程和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2. 教学方法(1)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实践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考核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项目等多种评价方式。
3. 实践环节(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建人才标准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建立一套全面的人才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套完整的人才标准,主要包含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心、创新能力、适应性和品德素质八个方面。
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衡量人才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或岗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协调解决问题。
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能力尤为重要,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三、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同时,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在团队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标准。
四、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更新。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快速学习的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五、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生活和家庭的重要态度。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并尽力做到最好。
在企业中,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标准。
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七、适应性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在面对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挑战的重要标准。
第1篇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领域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本方案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培养目标1. 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学术素质: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技术素质:熟练掌握土木工程相关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胜任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
4. 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工作环境,承受工作压力。
5. 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变化。
三、培养规格1. 知识结构- 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
- 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 能力结构- 具备独立进行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能力。
- 具备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
- 具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 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程体系1. 通识教育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 文史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大学语文、外国文学、哲学概论等。
- 理工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
- 工程测量学:测量学、工程测量等。
- 水利工程原理:流体力学、水工建筑物等。
- 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等。
3. 专业核心课程- 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制图、结构制图、工程识图等。
培养可靠性工程师人才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可靠性工程师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工程领域,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不断培养和提升可靠性工程师人才已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靠性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将讨论培养可靠性工程师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专业技能的培养1.深入学习工程基础知识可靠性工程师是工程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
他们需要掌握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为解决工程质量和可靠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熟悉可靠性工程方法与技术可靠性工程师需要掌握可靠性评估方法与技术,了解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工具。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和技术,才能有效预测和评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3.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将可靠性工程与产品质量管理相结合,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靠性工程师需要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其他相关质量标准,了解如何应用这些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和产品可靠性控制。
4.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靠性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辨别故障模式和原因,为产品提供改进方案。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寻找和解决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各种挑战。
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1.培养沟通与协调能力可靠性工程师往往需要与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各个环节的人员进行合作。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的人员有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发展领导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工程项目中,可靠性工程师常常需要承担项目的技术领导角色,带领团队完成工程任务。
为此,他们需要发展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团队,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工作,实现项目目标。
3.培育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团队合作对于可靠性工程师而言至关重要。
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教育体系的改革1.1 提高教育质量未来新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教学将逐渐为更加实践和工程应用的教学方法取代。
未来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技能,学校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倡导跨学科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2 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未来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因此学校需要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3 课程更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培养更加符合未来工程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应当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引进前沿科学技术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
1.4 提高学科融合度未来新工程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在教育体系中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加全面的能力提升。
二、技术培训的优化2.1 实践技能培训未来新工程人才需要具备更加丰富的实践技能,技术培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技术水平。
2.2 强化工程实习在未来的工程教育中,工程实习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实践和学习,积累实际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岗位的需求。
2.3 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未来新工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因此,技术培训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类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构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
结构工程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相关部门和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优秀的结构工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行业发展。
二、目标及要求1.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结构工程领域胜任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其具体要求如下:(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2)熟悉结构设计、施工、检测等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3)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和领导团队;(4)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要求(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2)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中提出新观点和方法;(4)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三、人才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旨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施工工艺与管理、结构检测与评估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结构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科研实训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2.实验室建设设立专门的结构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践操作。
3.科研项目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结构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4.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
5.专业实习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一定时期的专业实习,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了解行业实际情况。
工程人员培养方案前言工程人员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负责设计、建造、维护和运营各种建筑、设施和基础设施,如建筑物、道路、桥梁、隧道、铁路、水坝、发电站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工程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工程人员的培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工程技能、管理能力、团队合作、安全意识等方面。
因此,本文将探讨工程人员的培养方案,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工程人员培养方案的目标工程人员培养方案的目标是提高工程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工程人才,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能;•具备较强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态度,确保工程运行安全。
工程人员培养方案的内容学术教育学术教育是工程人员培养的基础。
工程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能,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
因此,学术教育应该覆盖以下几个方面:•数理基础:包括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工程基础: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工程知识;•专业知识:根据各类工程的不同特点,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桥梁、交通、水利、能源等多种专业知识;•经济、管理:对项目的预算、计划、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工程人员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
因此,实践教育应该覆盖以下几个方面:•实习:通过在企业、单位等实习,了解企业和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情况;•工程实践:参与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了解实际工程问题和解决方法;•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加深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微型实验: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工程人员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应该覆盖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艺术:通过参加文化、艺术活动,提高人文素养;•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社会实践:通过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工程专家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概述工程专家培养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具备在特定工程领域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具备在跨学科领域深度合作的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工程专家既要在特定的研究领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又要具备政策研究、决策分析和资源整合等能力,成为改革和创新的领头羊。
2. 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1)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工程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
(3)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在跨专业、跨地域合作的能力,形成学术合作网络并推动国际交流。
(4)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了解国际工程科技发展趋势,并有能力融入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
(5)专业道德: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模式1. 培养模式选择的原则在培养工程专家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多种培养模式,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跨学科、国际合作;注重个性化、灵活性、多样性。
2. 具体培养模式的选择(1)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采用学校为主导的研究型培养模式,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完成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发表。
(2)企业实践型研究生教育:采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校外实习、参与企业项目,受到企业工程专家的指导。
(3)跨学科交叉型研究生教育:采用学校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培养模式,学生不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可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交叉学科研究。
(4)国际交流联合型研究生教育:采用学校与国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的培养模式,学生可赴国外学习、交流、合作。
三、培养环节1. 课程教学环节(1)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2)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严格选聘资深工程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
青年工程人员培养方案模板一、培养目标在培养青年工程师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出能够在国内外工程领域从事科研、开发、设计、管理、工艺等各种工作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了解工程实践和工程技术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实践运用所学科学与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 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以解决实际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设计能力。
2.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包括了工程实践、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这三个方面,既要教授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增加社会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动态,为将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3. 实践环节针对学生进行校内外的实践环节设置,包括实验课程、实习、社会调研,开展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4.导师制培养实行学生辅导员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通过学术科研及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不单纯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2. 组建教师团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3. 加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4. 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
5.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成效评估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表现、学术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成长情况,进一步改进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合理的培养目标◦明确的出口要求◦完备的内容覆盖◦足够的条件支撑◦可靠的实施效果Graduate Attribute Profiles❝能够将数学、科学、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某个特定专业的工程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定义与分析复杂工程问题,搜索相关文献,以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能够设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过程,并能够适当考虑公共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
❝能够采用合适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活动,研制,选择于运用适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与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能够基于与工程相关的环境或背景信息进行合理的思考,对于专业工程实践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诸方面涉及的因素与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评价。
❝能够理解专业工程解决方案对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具有相关的知识。
❝能够在具有多样性和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作为个体、成员或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
❝能够就复杂工程活动与同行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理解和撰写报告,设计文档,做现场报告,理解或发出清晰的指令。
❝掌握并理解工程与管理的原理知识,能够作为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运用这些知识,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项目管理。
❝对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足够认识,并有准备和能力,在技术变化的大背景下独立进行终身学习。
❝Comprehend and apply universal knowledge (通用知识)❝Comprehend and apply local knowledge (当地知识)❝Problem analysis (问题分析)❝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olutions (设计与开发)❝Evaluation (评价)❝Protection of society (社会保护)❝Legal and regulatory (法律法规)❝Ethics (伦理)❝Manage engineering activities (工程管理)❝Communication (沟通)❝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Judgment (判断力)❝Responsibility for decisions (决策担当)三个不同的层次:Complex; broadly-defined; well-defined用于定义“工程问题”和“工程活动”复杂工程活动:Involve the use of diverse resources (and for this purpose resources includes people, money, equipment, material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es) (涉及多项资源)Require resolution of significant problems arising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wide-ranging or conflicting technical, engineering or other issues (涉及多方面可能冲突的因素)Involve creative use of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research-based knowledge in novel ways (涉及创新)Have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in a range of contexts, characterized by difficulty of prediction and mitigation (涉及复杂后果)Can extend beyond previous experiences by applying principles-based approaches (超越经验)◦合理的培养目标◦明确的出口要求◦完备的内容覆盖◦足够的条件支撑◦可靠的实施效果❝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判定合格的依据:–有明确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达成此项要求的机会,这些活动必须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
每个相关活动有明确的责任教师负责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有明确的评价方式,并有记载。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具体环节考查不足,特别是如何评价学生的达成情况,有时默认了这些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各项课外活动中自发达成。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判定合格的依据:–相应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相关内容,其广度与深度,包括考试要求能达到本专业的要求。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管理知识的要求掌握尺度不明确,考查不足。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判定合格的依据:–这里涉及三个方面。
工程基础与基本理论应通过相应的课程设置涵盖必须的内容,其广度与深度,包括考试要求均应能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要能体现本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全面覆盖,从基本模拟试验到真实环境下的体验和训练,其不同阶段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要求有评价。
对前沿与趋势的了解应该明确通过什么方式让所有同学能够达到,并能评价结果。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环节中,对于考试要是否能够真正反映该课程承担的培养要求考查不足,只是简单认可考试分数。
在实践环节中对于实习、实训等的学生表现评价是否严格合理考查,只是简单认可某个过程经过了,而没有考查实际效果。
对于了解前沿与趋势的环节相对忽视,简单认可由非强制参与的报告会来实现。
❝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定合格的依据:–专业课程设置中涵盖了相关的能力培养要求。
各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能够理解各自承担的责任,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体现相关要求。
对于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来实现的学习目标有合理的认识,并且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中有明确体现。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各相关课程是否足以承担必须的培养任务考查不足。
认可由毕业设计(论文)承担本项指标的实现,但对于每个学生具体达成状况的评价相对薄弱。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判定合格的依据:–本项指标要求主要还是要依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来实现。
应该明确相关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任务和责任,并在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明确要求,包括对于不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
并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加大培养力度,但这些辅助手段,如科技创新活动等必须是每个同学必须参与,并有结果评价的。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简单认可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实现本项指标要求的途径,缺乏对于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默认以少数学生相对突出的创新活动成果来代替对于本项指标是否达成的客观全面考查。
❝第5项: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列出具体指标:–创新:(1)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中重大突破的背景与影响;(2)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分析–设计:(1)能够就一个设计任务清晰描述需求;(2)能识别该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得出可接受的指标;(3)能够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并满足多种制约条件;(4)能够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设计的合理性◦负责实施的教学活动(评价点):–创新:(1)计算机导论课;(2)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课;(3)每个同学至少选修一门以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并进行课程设计(如:嵌入式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设计:(1)操作系统课程及课程设计; (2)数据库应用课程及课程设计;(3) 软件工程课; (4)毕业设计◦达成情况评价周期:全面评价周期4年;每年对部分指标做评价◦评价记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判定合格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相应的课程或者是一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涵盖了本项指标要求;一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相应能力的应用有明确的体现。
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应该对于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解决相对综合的问题有明确要求。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忽视本项指标涉及能力的教学环节,认为现在的学生自然会利用网络。
同时对于此能力的应用缺乏考察。
❝第6项: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列出具体指标: (1) 掌握网络搜索工具; (2)了解本专业重要资料来源及使用◦负责实施的教学活动(评价点): (1)大学计算机课程相关章节; (2)本专业原理课程相关章节; (3)某某专业课程; (4)毕业设计中的相关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周期: 全面评价周期4年; 单指标评价周期2年(交替)◦评价记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判定合格的依据:–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涵盖本项指标所涉及的内容,这些教学环节是每个同学必须参加的,并对每个学生有明确的有记载的评价。
如果是由学生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等承担本项指标所涉及的部分能力的引导与评价,则相关人员应对于承担的责任和工作方式和规范又足够的理解。
◦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忽视对于此项标准内容的具体考察,认可被认证专业提出的相对宏观含糊的描述。
特别是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的评价过程与结果缺乏考查。
❝第8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列出具体指标:(1)能够理解一个多角色团队中每个脚色的含义以及对于整个团队环境和目标的意义;(2)能做好自己承担的角色;(3)能够综合团队成员的意见,并进行合理决策;(4)能与团队其它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反馈并对建议作出合理反应◦负责实施的教学活动(评价点):以计算机专业为例(1)软件工程课程及模拟活动;(2)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项分组完成的跨课程大设计;(3)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组队参加的某种专业相关竞赛活动(包括本院系组织的);(3)毕业设计及其答辩◦评价周期:全面评价4年;每年对毕业班随机抽取1/4的学生进行达成评价◦评价记录;1 技术知识和推理1.1 基础科学知识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3 高级工程基础知识2 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1 发现问题和系统的表述问题2.1.2 建模2.1.3 估计与定性分析2.1.4 带有不确定性的分析2.1.5 解决方法和建议2.2 实验和发现知识2.2.1 建立假设2.2.2 查询印刷资料和电子文献2.2.3 实验性的探索2.2.4 假设检验与答辩2.3 系统思维2.3.1 全方位思维2.3.2 系统的显现和交互作用2.3.3 确定主次与重点2.3.4 解决问题时的妥协、判断和平衡2.4 个人能力和态度2.4.1 主动性与愿意承担风险2.4.2 执着与变通2.4.3 创造性思维2.4.4 批判性思维2.4.5 了解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2.4.6 求知欲和终身学习2.4.7 时间和资源的管理2.5 职业能力和态度2.5.1 职业道德、正直、责任感和负责任2.5.2 职业行为2.5.3 主动规划个人职业2.5.4 与世界工程发展保持同步3 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3.1 团队工作3.1.1 组建有效的团队3.1.2 团队工作运行3.1.3 团队成长和演变3.1.4 领导能力3.1.5 形成技术团队3.2 交流3.2.1 交流的策略3.2.2 交流的结构3.2.3 书面的交流3.2.4 电子及多媒体交流3.2.5 图表交流3.2.6 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