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案章节一:三极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符号。
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定义: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电信号的功能。
2. 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
3.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通过基极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
4. 三极管的类型:NPN型和PNP型。
5. 三极管的符号:NPN型三极管符号为“N”,PNP型三极管符号为“P”。
教学活动:1. 讲解三极管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展示三极管的实物图和符号图。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章节二:放大电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教学内容:1. 放大电路的定义:放大电路是一种通过反馈作用放大电信号的电路。
2. 放大电路的作用:放大微弱的信号,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驱动负载。
3.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三极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反馈电阻。
4. 放大电路的原理:通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实现电信号的放大。
教学活动:1. 讲解放大电路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
2. 展示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和实际电路图。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章节三: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2. 掌握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三极管的放大能力与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2.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通过基极电流的控制,实现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电流的放大。
教学活动:1. 讲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和放大原理。
2. 分析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章节四: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 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三极管、电阻等元件,设计合适的电路。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 学会分析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4. 能够应用三极管进行电路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章:三极管的基本结构1.1 三极管的组成1.2 三极管的类型1.3 三极管的符号第二章:三极管的工作原理2.1 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的作用2.2 三极管的偏置条件2.3 三极管的放大过程第三章: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1 电流放大原理3.2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3.3 电流放大倍数的影响因素第四章: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4.1 输入特性4.2 输出特性4.3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第五章:三极管的应用5.1 放大电路设计5.2 开关电路设计5.3 稳压电路设计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采用演示法,展示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三极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4.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三极管基本概念的理解;2. 作业练习,巩固学生对三极管工作原理的掌握;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三极管实物和电路图;2. 多媒体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教学建议:1. 建议在讲解三极管的基本结构时,结合实物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 在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三极管的放大过程;3. 在分析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时,引导学生观察特性曲线,深入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4.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极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三极管的参数及其测量6.1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6.2 三极管参数的测量方法6.3 常用三极管参数的识读与选择第七章: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7.1 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7.2 放大电路的设计步骤7.3 放大电路性能分析第八章: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8.1 音频放大器8.2 模拟信号放大器8.3 数字信号放大器第九章: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优化与调整9.1 放大电路的优化方法9.2 放大电路的调整步骤9.3 放大电路的故障排查与维修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10.2 三极管技术的未来发展10.3 拓展阅读与研究建议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应用实例中的三极管放大电路;2.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放大电路的优化与调整;3. 采用讨论法,探讨三极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应用的可能性。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三极管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教学PPT。
2. 准备三极管实物、电路图、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极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极管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三极管的结构和原理,通过PPT展示电路图,让学生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2. 教师讲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包括电流放大作用和电压放大作用。
3.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放大过程。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三极管放大特性实验。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极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放大信号、开关控制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掌握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教学内容:1. 介绍三极管的种类和命名规则。
2. 讲解三极管的工作区域及其特性曲线。
3. 探讨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六、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讲解三极管的种类,包括NPN型和PNP型三极管,并介绍它们的命名规则。
2.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讲解其工作区域,包括放大区、饱和区和截止区。
高二《晶体三极管》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x月2x日授课老师:xxx 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
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晶体三级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参数。
【教学重点】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教学难点】晶体三级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教学过程】
1、旧课复习
直流电源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新课导入
二极管有两只脚,如果多一只脚,将会变成什么元器件?
这个元器件的结构、工作状态及作用会是什么?
3、晶体管组成
4、晶体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
放大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取数据如下表:
由实验数据可得:
①发射极电流等于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和。
②发射极电流近似等于集电极电流。
③基极电流的β倍等于集电极电流。
④基极电流微小变化引起集电极很大的电流变化。
5、三种工作状态
①截止状态条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②放大状态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③饱和状态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6、主要参数
①电流放大系数β
②穿透电流Iceo
③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④反向击穿电压Uceo
⑤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Pcm
【作业布置】
P207 习题。
最新三极管放大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能够分析和计算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教学内容:第一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1.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作用和应用;2.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三极管的特性参数和参数代号的意义。
第二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类1.按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分类;2.按输入信号的形式分类;3.按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分类。
第三节: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1.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2.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流流动规律;3.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设计方法。
第四节: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放大倍数计算1.频率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放大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以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通过示意图和电路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3.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1.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作用和应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电路图的展示,介绍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讲解三极管的特性参数和参数代号的意义。
第二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类1.通过示意图和电路图的展示,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类方式,并分别解释每种分类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节: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1.讲解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并通过示意图和电路图的展示,讲解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流流动规律。
2.引导学生进行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设计方法的学习和讨论。
第四节: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和放大倍数计算1.介绍频率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频率响应的计算练习。
2.介绍放大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放大倍数的计算练习。
三极管主要参数与测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进行三极管测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基本概念1.1 三极管的定义1.2 三极管的分类1.3 三极管的作用2. 三极管的结构2.1 发射极2.2 基极2.3 集电极3. 三极管的类型3.1 NPN型三极管3.2 PNP型三极管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4.1 电流放大系数(β)4.2 输入阻抗4.3 输出阻抗4.4 工作电压4.5 热稳定性5. 三极管的测试方法5.1 静态测试5.1.1 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测试5.1.2 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测试5.2 动态测试5.2.1 放大倍数测试5.2.2 输入、输出阻抗测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类型。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三极管的测试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三极管测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三极管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类型。
2. 讲解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3. 演示三极管的静态测试过程。
4. 演示三极管的动态测试过程。
5. 让学生动手进行三极管测试,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三极管基本概念、结构和类型的掌握情况。
2. 测试操作:检查学生进行三极管测试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三极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讲解三极管的其他参数:如功耗、频率特性、饱和电压等。
2. 介绍三极管的应用领域:如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振荡电路等。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绘制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2. 请学生列出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作业2. 请学生掌握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其测试方法。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和测试技能。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指导方案(首页)教学过程设计:1、学习任务: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掌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并能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2、提出要求:(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2)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掌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并能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知识准备:【课程导入】如图示电路为扩音器的示意图。
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大功率的电信号,推动扬声器,在还原为较强的声音信号。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主要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授课内容】一、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分类1、结构组成:由两个PN结、3个杂质半导体区域和三个电极组成,杂质半导体有P、N型两种。
三个区:基区---很薄。
一般仅有1微米至几十微米厚.发射区---发射区浓度很高。
集电区---集电结截面积大于发射结截面积。
两个PN结:发射结---为发射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
集电结---为集电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
三个电极: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分别从这三个区引出的电极。
三个区组成形式:有NPN型和PNP型两种。
结构和符号如图下图所示。
2、分类: (展示三极管的实物)(1)按材料分:硅管(多用于NPN 管)、锗管(多用于PNP 管) (2)按结构分: NPN 、 PNP2 (3)按使用频率分:低频管、高频管 (4)按功率分:小功率管 < 500 mW ;中功率管 0.5 1 W ; 大功率管 > 1 W二、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由课堂小实验演示) 1、三极管的工作电压: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NPN 管:U C >U B >U E PNP 管:U E >U B >U C 电流分配关系: I E = I C + I B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由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获取数据)以NPN 管为例。
如图示连接电路,并分别在基极、集电极、发射极传入量程适当的电流表。
调节R B 的阻值,从电流表中读出不同的I B 、I C 、I E 值填入实验表中。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三极管电流的分配,知道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万用表测量电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对学生“做中学做中教”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教学重点: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归纳总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听音乐——功率放大器——核心原件“三极管”——引出三极管作用“电流放大作用”
二、引用FLASH动画模拟演示,得出IE=IB+IC,和IB的变化引起IC的电话的过程。
三、教学和实验过程
让学生通过测量已经做好的,PCB板上的电路中的电流。
测试过程分两次每次都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根据学生对万用表的使用情况,讲解万用表的使用,以及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测试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测试情况,提出不足改正错误肯定成绩、提高时间动手能力。
3.实验数据分析
(1)实验数据汇总:首先对比学生的实验数据,确定正确的实验数据,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为什么
(2)对实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具体在学生测试电路中考虑到仪表精度问题分两种形式测量电流:
1、用万用表电流档测量三极管电流
表一:
电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I B(mA) 0 0.02 0.03 0.04
I C(mA)
I E(mA)
得出结果:(1)I E=I B+I C
(2)又因为基极电流I B很小,所以集电极电流I C与发射极电流IE 近似相等。
即I C≈I E。
2、用万用表电压挡测试电压转换成电流测量I B和IC,然后在对数据进行计
算得出,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和交流放大倍数。
计算后得出结果:
(1)
(2)
(3)
四.总结与强化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是基极电流I B 对集电极电流I C 电流的控制作用。
) 2、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是怎样的?
I E =I B +I C I E ≈I C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实验的PCB 板测量9012(PNP )三极管点直流放大系数和交流放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