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模拟演练周考卷42
- 格式:doc
- 大小:312.5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弯曲半边茎内侧细胞比外侧细胞生长的快B.生长素对半边茎内侧细胞有促进作用,对外侧细胞有抑制作用C.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侧细胞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D.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2.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 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 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TATA 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4种小分子B.mRNA逆转录可获得含TATA box的DNA片段C.RNA聚合酶与TATA box结合后才催化核苷酸链的形成D.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3.关于图中曲线所示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OP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B.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可用该曲线表示C.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则P点时增加酶量可使曲线上升D.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使P点向左下方移动4.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是新物种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D.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5.吡咯赖氨酸是在产甲烷菌中发现的,是目前已知的第22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它由终止密码子UAG 有义编码形成。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模拟精练及真题演练—细胞代谢的综合分析1.(2023历城模拟)某同学搜索“水果酵素”得到下面的信息:①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
②《酵素产品分类导则》中将酵素定义为: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的产品。
③把水果小块和水按比例放入容器,密封,注意容器内留下20%空间,置于阴凉处6个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酵素”。
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由于水果酵素富含蛋白酶、脂肪酶,因此酵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减肥功能B.发酵前需要对蔬果进行煮沸消毒,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C.将酵素添加进洗衣粉中配合沸水浸泡,可以帮助分解衣物上的油渍D.“酵素”在生物体中具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答案】D【分析】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酵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酶水解,失去活性,无法起到减肥的作用,A项不合理;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附着的天然菌种,若发酵前对蔬果进行煮沸消毒,将不能发酵,B项不合理;沸水可以使酵素和洗衣粉中的活性物质失活,会降低洗涤效果,C项不合理;酵素本义是酶的别称,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酵素”在生物体中具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D项合理。
2.(2023雨花模拟)如图为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两个实验结果,除自变量和图中条件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1 实验2A.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增大B.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能继续增大C.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维持最大值基本不变D.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答案】B【分析】最终限制实验1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增大,A项正确;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不再增大,也可能继续增大,因为乳糖浓度是不确定的,B项错误;最终限制实验1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变,C项正确;根据题意,两个实验都处于最适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所以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酶的活性下降,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D项正确。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仿真卷生物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在内环境中特异性识别靶细胞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的速率明显下降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解旋酶D.手掌磨出的水泡消失的原因是水泡中的液体全部渗入毛细血管中3.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B.温度对动物细胞吸收钾离子不会造成影响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钾离子吸收速率D.葡萄糖扩散进入红细胞的转运方向由载体蛋白决定4.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B.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处C.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左右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5.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 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C.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6.下列实验探究活动中都用到了酒精,有关酒精的作用和体积分数叙述均正确的有几项酒精序号实验探究名称作用体积分数①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绿叶中的色素100%②制作并观察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95%③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50%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利于保存95%⑤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析出DNA 70%A.1 B.2 C.3 D.47.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线粒体外膜蛋白FUNDCl能够介导衰老、受损的线粒体通过自噬方式清除,在维持细胞线粒体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
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 细胞膜B. 细胞壁C. 核糖体D. 细胞核2. 下列哪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 酵母菌B. 大肠杆菌C. 真菌D. 红藻3. 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是:A. 蛋白质B. 核糖核酸C. 脱氧核糖核酸D. 多糖4. 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一次分裂C. 减数分裂二次分裂D. 以上都不是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在白天进行B. 只在夜晚进行C. 始终需要光照D. 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光照6. 植物器官中,主要负责光合作用的是:A. 根B. 茎C. 叶D. 花7. 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导致夜盲症?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8. 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始复制的点称为:A. 复制叉B. 起始子C. 启动子D. 活化中心9. 动物细胞中,哪个细胞器被称为“能量工厂”?A. 核糖体B. 内质网C. 线粒体D. 高尔基体10. 下列哪一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蓝藻B. 氨基酸C. 红树D. 病毒11. 下列哪种生态关系是共生关系?A. 捕食B. 寄生C. 共生D. 竞争12. 鸟类的呼吸器官是:A. 肺B. 鳃C. 气囊D. 皮肤13. 关于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概念的科学家是:A. 孟德尔B. 达尔文C. 拉马克D. 沃森14. 哪种激素主要影响植物的生长向光性?A. 生长素B. 赤霉素C. 脱落酸D. 细胞分裂素15. 关于血液的功能,正确的是:A. 只用于运输氧气B. 只用于运输营养物质C. 用于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及废物排出D. 用于储存脂肪16.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最终电子接受体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葡萄糖17. DNA和RNA的三大区别之一是:A. 磷酸部分不同B. 五碳糖不同C. 嘌呤和嘧啶基不同D. 都包含脱氧核糖18. 下列关于动物和植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者都有细胞壁B. 两者都有叶绿体C. 两者都有细胞核D. 两者都有中心体19. 动物的免疫系统中,哪个细胞负责产生抗体?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干细胞20. 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 脂肪B. 蛋白质C. 糖类D. 维他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21. 细胞中负责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D.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2.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下列物质的生物合成不需要信息分子作为合成模板的是()A.DNA和mRNAB.mRNA和血红蛋白C.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基因D.ATP和NADPH3.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B.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4.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都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先将淀粉液与淀粉酶液混合后,再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5分钟5.图所示为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其中分析合理的是:()A.①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6.下图示一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及其标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③、⑥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B.①~⑩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种群基因库C.⑥~⑩某时期内无新基因产生,但该种群基因频率却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7.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分别在()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B.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C.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D.姐妹染色单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8.(10分)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二、非选择题9.(10分)遗传学家对虎皮鹦鹉的羽色进行了研究。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模拟精练及真题演练—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2023·山东日照·统考三模)有关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需要设计空白对照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的量应保持充足C.探究酶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答案】B【分析】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比较,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A错误;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的量应保持充足,防止由于底物不足导致无法准确测得各组的反应速率,B正确;C、探究酶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最适pH三组,C错误;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以帮助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
故选B。
2.(2023·湖南郴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下列对酶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酶的专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底物作为自变量B.探究酶的高效性,可用无机催化剂和酶作相互对照C.探究酶作用的适宜pH,要先控制pH再将酶和底物混合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进行实验【答案】D【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A正确;B、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如果探究酶的高效性,可用无机催化剂和酶作相互对照,B正确;C、酶具有高效性,探究酶作用的适宜pH,应先将底物和酶达到环境所处的pH,再将相同pH条件下的酶和底物混合,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
因为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就能分解,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更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高考理综模拟考试生物试卷(附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由呈溶胶状的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组成B.光合作用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相同D.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2.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特点决定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三倍体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通过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植物个体的生长B.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生长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形成于减数分裂Ⅰ后期B.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但不具有细胞周期C.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D.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5.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A.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检测结果不同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步骤为:染色→冲洗涂片→水解→制作细胞装片→观察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用诱虫器收集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其避光、避热、趋湿的特点D.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确定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6.有一种花卉的花色有红色和橙色两种,将纯合红花植株和橙花植株进行杂交,F1均表现为橙色,再让F1自交,F2中红花植株与橙花植株之比为37:27。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控制花色的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花色的遗传至少受三对基因控制C.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有6种D.F1测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8二、综合题7.图甲是真核细胞中能够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简图,图乙是在温度适宜、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假定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模拟精练及真题演练—基因的表达、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下列关于DNA复制和RNA种类、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仅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可作为模板B.真核细胞内的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细胞中有多种tRNA,—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D.核糖核苷酸须在DNA聚合酶参与下才能连接成新的子链【答案】C【分析】RNA包括mRNA、tRNA、rRNA三类,三者均是由DNA转录形成,均参与翻译过程。
【详解】A、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A错误;B、真核细胞内的mRNA和tRNA B错误;C、细胞中有多种tRNA,—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正确;D、核糖核苷酸须在RNA聚合酶参与下才能连接成新的子链,D错误。
故选C。
2.(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下列有关转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一个DNA转录可形成多种mRNAC.转录时RNA聚合酶首先会与DNA结合D.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相同【答案】D【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包括tRNA、mRNA、rRNA等。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其可以催化DNA双链中氢键的断裂,同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详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的,因此转录可形成多种mRNA,B正确;C、转录时RNA聚合酶首先会与DNA上的启动子部位结合,然后合成RNA链,C正确;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互补,而不是相同,D错误。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考前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
1.下列有关细胞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有的单糖均是作为能源物质B.细胞中脂肪分子的C、H、O比例均相同C.细胞中含有的氨基酸均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D.细胞中含有的核酸水解产物不肯定都是核苷酸2.心房抖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且危害严峻的心律失常疾病。
探讨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沟通异样有关B.核孔复合物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通过蛋白酶催化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干脆缘由可能是核孔复合物蛋白结构异样D.细胞核内合成的RNA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3.溶酶体内的pH一般稳定在4.6左右。
当内部pH上升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 和TPC (一种通道蛋白)等会发生相应变更(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I蛋白的抑制B.细胞质基质中的H+比溶酶体中的H+浓度高C. V-ATPase 蛋白既有催化作用又有运输作用.D. 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质基质4.酒精是中学生物学试验中常用的试剂之一。
下列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再分化不会使细胞中核酸发生变更B.细胞经传代培育后都会因端粒缩短而苍老死亡C.线虫发育成熟过程中部分细胞通过凋亡被清除D.体细胞核移植培育克隆动物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6.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是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两类重要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因结构简洁与繁殖快等优点,使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等原核生物相宜作为试验材料B.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试验证明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用含有35S(或32P)的培育基在相宜温度等条件下培育噬菌体后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5S和32P7.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终止。
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带有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对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有了许多深入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不具有催化功能B.线粒体是人体内唯一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与溶酶体有关D.破坏高尔基体不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分裂2.我国的许多古文、诗词和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盛豆苗稀”和“鹬蚌相争”表明了竞争可以影响种群数量B.“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这句话反映出不节制的人口增长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C.“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说明有机肥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因地制宜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唯美画面3.野生动物园圈养草食性动物产生的大量粪便,可以用粪食性金龟进行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粪便的气味吸引粪食性金龟属于化学信息传递B.金龟的活动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金龟的食物来自于草食性动物,处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D.金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被草食性动物同化后的能量4.图1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信号分子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
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细胞毒性T 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从而逃避攻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肿瘤抗原B.图1中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凋亡C.注射抗PD—L1抗体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D.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PD—L1抗体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5.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
上海市青浦一中2024年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相关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B.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既可作为提取液也可作为层析液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酒精可使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变成灰绿色2.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组成。
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一2片段,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B.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位于Ⅱ一2片段,女性发病率高,但部分女患者症状较轻C.正常情况下,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D.男性某一细胞中不可能出现2条X染色体3.科学家利用拟南芥野生型个体和突变体研究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MS培养基是多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材料野生型个体突变体实验处理MS培养基MS培养基+一定量赤霉素拮抗剂MS培养基+一定量脱落酸MS培养基MS培养基+一定量赤霉素MS培养基+一定量脱落酸种子萌发与否A.突变体体内的赤霉素合成可能异常B.赤霉素与脱落酸在实验过程中作用相反C.实验证明赤霉素有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作用D.加入脱落酸后拟南芥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外源脱落酸的抑制作用4.下列关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配制溶液②制备样品处理液③制备标准显色液④比色A.③②①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5.如图表示一些外界因素或化学物质因素对某植株茎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霉素通过直接参加细胞代谢活动来影响植株茎秆长度B.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自然界中的光照(8h/d)+赤霉素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可能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D.在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6.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高三模拟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 线粒体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结构答案:D2.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A. 有丝分裂前期B. 有丝分裂中期C. 有丝分裂后期D.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答案:C3.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指的是:A. 植物B. 动物C. 细菌D. 真菌答案:A4.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B. DNA复制需要RNA聚合酶C.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D. DNA复制是双向复制答案:A5.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数量的改变B. 基因结构的改变C. 基因表达的改变D. 基因位置的改变答案:B6. 下列关于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酶是生物催化剂B. 酶具有高效性C. 酶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变D.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答案:C7.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A. 糖酵解B. 柠檬酸循环C. 电子传递链D. 光合作用答案:C8.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DNA转录成RNAB. RNA翻译成蛋白质C. DNA复制成DNAD. RNA复制成RNA答案:A9.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A. 细胞壁B. 线粒体C. 核糖体D. 内质网答案:A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 能量流动是循环的D. 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答案:C11.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A. 细胞壁B. 细胞核C. 细胞膜D. 线粒体答案:B12.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B.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益C. 细胞凋亡是无序的D. 细胞凋亡可以清除损伤细胞答案:C13.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表达调控只发生在转录阶段B.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多个层面C. 基因表达调控只涉及DNA序列D. 基因表达调控只影响mRNA的稳定性答案:B14.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B.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DNA复制的时期C. 有丝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D. 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类型有关答案:A15.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 基因重组是随机的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答案:D1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B.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C. 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物种的灭绝D.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答案:C17. 下列关于克隆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繁殖濒危物种B.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药物C.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D.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改变物种的遗传特性答案:D18.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全球合作D.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答案:D19.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模拟精练及真题演练—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23春·安徽合肥·)8岁的小明曾经问过妈妈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家的,妈妈开玩笑说是捡来的。
小明发现自己在相貌等方面和家人确实有一些差别,例如自己是单眼皮,而他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是双眼皮。
小明对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产生了些疑虑。
我们可以利用遗传学知识对此进行解释,让小明不再困惑。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双眼皮的父母生了单眼皮的孩子,这是性状分离现象B.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两种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C.小明的姐姐与单双眼皮相关的基因型可能和父母相同D.对于小孩“如何来到这个家”的问题,家长应科学回答【答案】B【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详解】A、双眼皮的父母生了单眼皮的孩子,发生了性状分离,A正确;B、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B错误;C、小明是单眼皮,父母是双眼皮,且是杂合子,所以姐姐的双眼皮有1/3可能是纯合子,有2/3可能是杂合子,C正确;D、对于小孩“如何来到这个家”的问题,家长应科学回答,D正确。
故选B。
2.(2023春·福建福州·高一校联考期中)某种鼠的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且黄色为显性性状。
若要鉴定一只黄色雄鼠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交B.测交C.杂交D.反交【答案】B【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由于鼠为雌雄异体,因此,若要鉴定一只黄色雄鼠是否为纯合子,可采用测交的方法,通过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确定,即B正确。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生物学高考仿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pH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人体对pH稳定的维持,缓冲物质只起到缓冲作用C.只要血浆成分相对稳定,机体就能达到稳态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A. 血糖浓度、pH和温度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A选项正确。
B. 人体对pH稳定的维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缓冲物质确实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但除了缓冲物质外,肺和肾等器官也参与了pH的调节。
肺通过呼出CO2和吸入O2来维持血浆中NaHCO3和H2CO3的平衡,从而调节pH;肾则通过排出过多的酸或碱来维持酸碱平衡。
因此,B选项错误。
C.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这个稳定状态不仅包括血浆成分的相对稳定,还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多种理化性质的稳定,以及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以及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等。
因此,C选项错误。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这个稳定状态不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维持相对稳定,还包括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等)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D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ATP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发生改变C.酶与ATP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核糖D.酶与ATP的合成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B;D解析: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部分还含有S、P等元素;而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
高考专题模拟演练周考卷42一、选择题1、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
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 种群的增长量S120 0.90 18S250 0.75 38S3100 0.50 50S4150 0.25 38S5180 0.10 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解析】由题表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
故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3点之后。
【答案】A2、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食物条件、生活空间发生变化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解析】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中无机营养元素较多。
【答案】C3、下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解析】由题图看出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c点之后就非常明显了。
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b点之前开始,b点之前害虫基数少,容易控制。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也可能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0。
【答案】D4、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天敌等。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产生。
【答案】D5、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 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过程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相同时间取样才能说明问题。
应该振荡混合均匀后再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而不是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样。
【答案】B6、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解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形成是由于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而产生的,同时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种群的增长率下降,直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附近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7、(2011·泉州模拟)将具有竞争关系的甲、乙两种水生动物,共同培养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a所示;而共同培养在有一定铜浓度的培养液中,其数量变化如图b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J”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S”型增长B.乙在无铜污染环境中呈“S”型增长,而在有铜污染环境中呈“J”型增长C.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将发生改变D.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甲、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保持稳定不变【解析】由图示看出,甲适于在无铜环境中生长,在有铜环境中则开始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可生长,而乙适于在有铜环境中生长,但均不可能呈“J”型增长;由此可知,从无铜污染环境转入有铜污染环境中,甲、乙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要发生变化,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将发生变化。
【答案】C8、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有关生物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
“J”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无限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S”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的曲线。
因此阴影部分就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答案】C9、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解析】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曲线④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
【答案】D10、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由于小球藻的增长曲线为“S”型,其增长率应有较大变化,即随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增长率上升至K2处时,增长率最大,之后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从而导致增长率下降,至环境所容纳的最大值K 处增长率变为0,因而应选D 。
【答案】D11、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 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涸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 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 .c 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杀死一半的老鼠时,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效果适得其反;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影响,种内间个体不发生竞争关系。
【答案】D12、(2011·南昌调研)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
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 、12 h 、24 h 换一次培养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C.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D.曲线②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解析】在微生物的培养中,无天敌(即种间斗争)时,影响其种群生长的主要因素来自种内斗争,而引发种内斗争并使斗争加剧的原因是有限的资源及环境的恶化。
一般地说,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短,酵母菌的营养越丰富,环境越适宜,越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在理想状态下可实现“J”型生长(如①),此种生长不会有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
而在有限的环境中,由于存在生存斗争,使种群增长有K值,且K值随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
【答案】A13、(2011·珠海模拟)将少量细菌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不做其他处理)。
以下哪个曲线图最有可能是该细菌种群数量从最初到最终的变化()【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曲线以表示细菌种群数量从最初到最终的变化。
其次是要明确种群数量增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而“S”型曲线的形成是因为存在环境阻力,如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
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下波动。
在题干所述条件下,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而减少,又没有新的物质补充,最终导致种群数量骤减。
【答案】D1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加快,A错。
第17~29天,成虫数量增长逐渐缓慢,说明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B错。
第21~37天,成虫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增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C正确。
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
【答案】C15、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果蝇在前9天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因为果蝇需要适应新环境B.根据实验数据尚不能获得该环境下果蝇的环境容纳量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实验的37天中,果蝇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解析】一个新的种群引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开始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