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35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
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肤色彩改变。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肩手综合征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进入III期后病情将无法控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根据不同的阶段,肩手综合征可分为I 期、II期和III期,每个阶段的症状表现不同。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诊断肩手综合征主要根据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手和腕部水肿、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等症状。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
体位摆放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应注意良肢的正确摆放,避免长时间手下垂,避免腕部屈曲,减轻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
保证患者每天24小时腕关节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
如果患者患手肿胀明显,可采用上翘夹板使腕关节保持背屈位,以利于静脉回流。
在坐位时,应将上肢放在桌子上,并保持腕关节背屈。
对于坐轮椅的患者,应该在轮椅上放置一张桌板,或者保证患者的手不悬垂在一侧。
在仰卧位时,患者的患侧肩胛骨下方和下肢都应该垫上枕头,并保持掌心向上,呈伸展状;患者的患侧上肢也应该伸直有支撑,保持掌心向前伸位;在患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应该伸直,掌心向健侧,肩胛骨要前伸。
在早期治疗时,应适当使用肩吊带来防止肩关节脱位,并防止肩关节过度牵拉。
对于肿胀的手指,可以采用向心性压迫缠绕法,即用直径为1-2mm的线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并在指甲处作一小环,然后快速有力地缠绕至指跟部不能缠绕为止,缠完后治疗师立即从指端绳环处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
该方法简单安全。
物理治疗包括冰疗、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和物理因子疗法。
肩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一旦发生,对日常生活和运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七个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训练动作,帮助受伤者恢复健康。
1. 肩外旋训练肩外旋训练可以加强肩胛骨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受伤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手握弹力带,将手臂置于身体旁,然后进行肩部的外旋动作。
每日进行15-20次,3组。
2. 肩内旋训练肩内旋训练同样可以强化肩部周围肌肉,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
受伤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手握弹力带,将手臂放在身体前方,然后进行肩部的内旋动作。
每日进行15-20次,3组。
3. 辅助性平衡训练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受伤者可以使用平衡垫,单腿站立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动作,每日进行15-20分钟。
4. 肩部稳定性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稳定性训练,比如使用一些稳定器材进行肩部的支撑和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肩关节的稳定性。
受伤者可以在康复训练中心或者健身房进行相关训练。
5. 柔韧性训练受伤者在康复训练中可以进行一些柔韧性训练,比如使用滚轮进行一些背部和肩部的拉伸训练,这可以有效改善关节的柔韧性和舒展肌肉。
6. 功能性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受伤者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比如使用医疗波,肩部轮训练,这可以恢复受伤肩关节的功能性动作。
7. 渐进性锻炼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受伤者需要渐进性地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逐渐恢复受伤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七个动作的康复训练,受伤者可以逐渐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再次发作。
但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希望受伤者能够尽快康复,重返正常生活和运动。
在进行肩关节半脱位康复训练时,除了以上提到的七个动作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8. 治疗性按摩治疗性按摩对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要点与方法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
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肩关节半脱位康复早期应加以保护、进行预防是必要的,多主张实用安置在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
治疗的目的:1、通过矫正肩胛骨的位置而矫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原有的锁定机制。
2、降低神经系统不利的张力,以便使肩关节能复位,恢复肌肉的保护性活动。
3、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及张力。
4、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
5、在日常治疗中保护极易受伤的肩关节。
矫正肩胛骨的姿势在抑制了使肩胛骨向下、向后旋的肌肉高张力之后,教患者向前上提肩,使之朝向他鼻子的方向。
治疗师可以运用一些以躯干为近端,以肩胛骨为远端的活动来解除肩胛骨的痉挛状态,如向偏瘫侧翻身,通过患侧上肢的负重向两侧转移重心,通过手法向需要的方向活动肩胛骨。
当运动肩胛骨至充分上举并前伸时,治疗师必须运动患者双肩同时向前伸,否则健侧肩将后旋,患侧肩的前伸只是表面现象,并不完全。
当神经系统张力增高是引起半脱位的主要原因时,矫正肩胛骨的姿势和肱骨头在关节盂中的位置就需要不同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头被拉向患侧而使肩胛带上提。
为克服这一问题,需要以不同的开始体位放松神经系统。
如坐位,可以逐渐增加颈侧屈的程度,使引起肩胛带过度上提的神经结构恢复其伸展性。
在用一只手帮助患者反复侧屈颈部的同时,必须用另一只手臂防止同时发生任何代偿运动。
治疗师的手放在患侧肩上,使肩胛带向下,用手掌保持其肩胛骨不成为翼状。
前臂压在患者下面肋骨上,以稳定胸廓和上部躯干。
当治疗师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肩胛带姿势并保持肋骨向下、向中线时,肩关节半脱位在松动后立即完全消失。
一旦克服了与引起肩关节半脱位的有关因素,肩胛骨异常姿势得到矫正,随意肌的控制就是保持肩关节正常的最重要的因素了,甚至在手臂运动时也是如此。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方法详细解读(含图)编辑:KF姐主要内容•概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检查方法•康复治疗•健康宣教概述肩关节半脱位(shoulder subluxation)•又称不整齐肩(mis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
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肩关节半脱位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
•且它的发病率达60~73%,多在脑卒中发病后3w内,特别是偏瘫侧上肢松弛状态下发生。
发病机制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临床表现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在脑卒中发生后就立刻出现,而是多发生于发病几周后病人开始离床活动后出现。
主要表现为:•肩胛带向下倾斜,在肩峰与肱骨之间可触及凹陷。
•肩胛骨的内侧被拉离胸壁形成翼状肩胛。
•肩胛下角内收与健侧相比明显偏低。
•可出现肌肉萎缩,呈现方肩畸形,以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最为明显。
诊断临床方法•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
放射学方法•二围法:患者坐位双手自然下垂,以45°倾斜投射角拍摄双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中心的水平延线与关节盂中心水平延线间的垂直距离,可得出脱位的程度。
•三围法:患者坐于转椅上以0°和45°投射角拍摄X线,所得结果经计算机处理可得出准确的肱骨头与关节盂的空间位置,但费用较高。
肩关节脱位的康复方案一、肩关节脱位:当侧位跌倒时,手掌着地,躯干向一侧倾斜,肩关节一般处于外展位,此时易引发关节脱位,此外,上臂在外展位突然过度背伸或外旋、肱骨头后方受击也可造成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常伴随关节盂唇撕裂,亦可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胛盂大块骨折。
有一些肩关节脱位后如果治疗不当可以形成复发性脱位。
二、肩关节脱位的治疗:1. 保守治疗:肩关节脱位后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可以采取手法复位,回旋发和足登法(Kocher)。
2. 手术疗法:肩关节脱位后如果有下列情况应采用手术治疗。
肩关节脱位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手法复位失败者;合并肱骨外科颈或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方法:Bankart、Dutoit Roux、Putto-platt、Magunson、Bristow、改良式Bristow手术。
3. 肩关节脱位无论手术或保守治疗后都要应用三角巾或弹力带将前臂固定在胸前3-4周左右。
三、肩关节脱位术后康复方案:1.复位或手术后1周此阶段练习要求:练习在无或微痛前提下进行;动作稍慢但有控制。
(1)三角巾悬挂保护固定;(2)张手、握拳练习用力张开手掌保持2秒钟,然后握拳至最大力量,保持2秒钟,放松后重复,麻醉清醒后清醒5-10分钟/小时。
(3)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患肢上臂背侧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可在健侧肢体协助保护下进行,30次/组,3-4组/天。
(4)耸肩练习:耸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钟,放松后重复,30次/组,3-4组/天。
以及“扩胸”“含胸”等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
(5)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尽量大范围活动腕关节,30次/组,3-4组/天。
(6)术后三天左右:根据情况开始肩关节“摆动练习”体前屈(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侧手的保护下摆动手臂。
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最后增加绕环(划圈)动作,逐渐增大活动范围,但不超过90°,每个方向20-30次/组,1-2组/日,练习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摘要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本文从肩关节的解剖特点、病因机制入手,着重介绍肩关节半脱位的检查方法,早期预防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
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处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在国外报道中其发病率为25%~75%,在国内,因病例选择评价方法与标准,防治措施等不同,其发病率在30%~50%之间。
肩关节的解剖肩带肌中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分别经过肩关节的前上方,下方和后方,与关节囊紧贴,形成肌腱袖,这些肌肉的收缩,可保持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面的接触,尤其是冈上肌的功能对防止半脱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检查方法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
③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非常困难,因此早期的预防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做好良姿体位的摆放,在仰卧位时患者肩下应垫高,防止肩后缩。
在侧卧时患者肩胛骨前伸。
当患者处于坐位时,应把患侧上肢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或轮椅的支撑台上。
在取坐位时,应采取Bobath支持姿势。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防止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而延长松驰。
治疗目的:①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
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
手法、冰块快速地按摩有关肌肉;利用联合反应、功能性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等。
③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肩关节半脱位康复训练肩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在正常位置上发生部分滑脱。
这种损伤一般由于外力撞击、运动激烈或过度使用肩部肌肉而引起。
对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肩关节半脱位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疼痛控制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控制患者的疼痛。
可以采用冷敷或热敷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冷敷有助于减少炎症和肿胀,可以在训练前进行;而热敷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适合在训练后进行。
此外,医生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些镇痛药物。
二、关节稳定性训练肩关节半脱位后,肩袖肌群和肩胛肌的功能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肩关节稳定性减弱。
因此,关节稳定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1. 肩袖肌群训练:可以进行一些肩袖肌群的强化和稳定性训练,如侧平举、前平举、外旋和内旋等动作。
可以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辅助工具进行训练。
2. 肩胛肌训练:肩胛肌对于肩关节的稳定非常重要。
可以进行一些刺激肩胛肌的动作,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倒立撑等。
3. 平衡训练:平衡是肩关节稳定性的基础。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器械的训练,如平衡板、稳定球等。
三、肩关节运动恢复训练除了关节稳定性的训练,肩关节的运动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 关节活动度恢复:可以进行一些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如屈伸、内外旋、内外展等。
可以通过自助和物理治疗师的帮助来完成这些动作。
2. 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训练。
如搬运重物、抬举物品等动作的训练,以提高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3. 特殊训练:对于一些需要特殊训练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如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和技术调优。
四、自我管理和预防在康复训练之后,患者需要学习一些自我管理和预防的方法,以避免再次受伤。
1. 动作技巧:学习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巧,避免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给肩关节带来压力。
肩手综合征是指由于神经受压导致肩部疼痛,并可引起上肢和手指麻木、酸胀,后期导致握拳受限的一种疾病。
康复治疗主要可通过体位正确摆放、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水肿,减轻疼痛及僵硬。
1、体位正确摆放:需避免患肢处于长期下垂状态及腕部屈曲,促进手部肿胀消除。
并保持患者腕关节处于长时间背屈状态,手指处于伸直并外展的状态,改善静脉回流;同时注意休息和适当的制动,避免长时间低头和提拿重物;
2、物理治疗:可结合冰疗、冷温交替浸泡法进行治疗,即直接用冰水进行间隔浸泡,以消肿、止痛,或应用冰水、温水进行交替浸泡,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另外,也可采用物理因子疗法,如压力疗法、蜡疗、红外线、微波等,能够促进消肿止痛,也可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艾灸、拔罐等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具体需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3、运动治疗:青少年可以做一些有强度和力量的肢体锻炼,包括主动运动如上举四肢,可增加静脉回流,被动活动如前臂旋后动作,通常由康复师或家属进行操作,动作需轻柔,避免加剧肩痛症状,而老年患者可通过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较为缓和的运动进行锻炼;
4、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以缓解疼痛、酸胀等不适症状,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