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述评_省略_入陷阱_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_梁文艳
- 格式:pdf
- 大小:431.15 KB
- 文档页数:11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教育对经济贡献的研究现状,存在的教育体制缺少市场竞争力、投入增长缓慢且发展不平衡、结构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难满足办学需要等主要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必要论述。
关键词:教育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一、现状1.国外教育对经济贡献的研究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育对经济贡献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有400多年,美国有200多年,日本是从70年代才开始腾飞,我国经过鸦片战争等很多沉痛教训以后,才开始向西方经济学习的[1]。
德国早已把“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密秘武器”。
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都很重视教育、科技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这正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及主要内容。
早在50~60年代,美国、苏联等许多著名教育经济学家都致力于此研究,其中美国的舒尔茨于1927~1957年在本国教育对经济贡献的研究中,曾指出了当时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达到33%[2]。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经济科学的分支科学(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科学)传入我国时间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相继在北京师范大学等部门率先开展了研究工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国民经济政策制定及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理论依据。
到目前为止,世界许多教育经济学家的研究都表明:教育与经济二者之间关系十分重要且密切。
主要是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反,教育发展又对经济发展起强大促进作用,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实践证明,适宜的教育投入,其产品教育(成果)──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包括素质)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很大。
最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是:小学为43%,中学108%,大学300%。
这说明劳动力(指存在于一个健康人体中的体力和智力)的质量和素质(主要指劳动者的文化、技术和智力等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正相关[3]。
教育不仅能生产和提高劳动能力,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更是科学技术(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媒介,也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先进的教育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提高现实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一旦投入生产建设实践,必将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国民收入。
教育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质量研究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教育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判断教育质量的标准因国家和地域而异,但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生活工具,也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这一学科可以对教育质量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发掘其内在的经济效益。
笔者将以教育经济学视角研究教育质量,探究其内在联系。
一、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它是研究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成本效益等重要问题的学科。
它强调教育是资本,通过教育获取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二、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一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工具,它可以检测教育系统的缺陷和问题。
教育质量评估方法有许多种,例如通过测评、考试、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也可以利用人均教育经费、师生比、教师资质等指标来评估教育质量。
三、教育质量的经济效益教育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优质的教育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
四、国际比较与启示世界各地在教育质量方面有不同的体制和发展经历。
例如,芬兰的教育系统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之一,其成功经验主要是由于强调教育平等、注重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等因素的组合。
而中国的教育改革成绩卓著,其成功经验是由于深化教育改革,改革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体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等因素的积极推进。
五、结论教育质量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而教育经济学可以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教育质量。
只有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教育和经济共同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双赢。
在笔者看来,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更多强调的是教育质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还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即教育服务为经济服务,经济支持为教育服务。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则是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其具体表现和机制。
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积极影响1. 提供充足的财政投入经济发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投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购买教育资源和培训师资等方面,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2.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进修,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发展。
3. 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使得更多的家庭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样,孩子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4. 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和创新经济发展为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化和创新。
教育的多样化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而经济发展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消极影响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经济发展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富裕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分配可能加剧地区间和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影响教育公平。
2. 教育过度商业化经济发展可能导致教育过度商业化,使得教育成为了一种商品。
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陷入了追求学生数量和经济效益的怪圈,忽视了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3. 教育与就业的脱节经济发展可能导致教育与就业的脱节。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些传统行业就业需求减少,而新兴行业和技能的需求增加。
如果教育体系无法及时调整和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可能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点。
四、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互动机制1. 正向互动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分析摘要:本文简述了作者对我国教育经济学科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的几点看法。
在过去一个甲子里, 我国的教育经济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 学科发轫即旨在解决当时社会经济重大问题, 当前实证研究风气浓厚, 秉承了交叉学科的特点, 并已形成了学术共同体。
未来, 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教育供给来看, 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议题将进一步拓展。
学科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在数据质量、研究方法、新技术环境和学术合作等方面面临挑战。
作者倡议学科同仁拓展学科研究内容, 深化研究理论, 并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方法, 为学科在新的甲子轮回中的辉煌共同努力。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学科发展; 研究议题; 研究方法; 理论;Th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in ChinaDING Xiao-hao YOU You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National School of Development, 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Abstract:This paper sketches 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future trends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in China.In the past sixty year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started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gradually in Chinahe aim of the discipline is to solve the immediate and significant social-economic problemshe empirical research is popular currently and adhe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 discipline.Academic community has already formed.In the future, viewing from educational demand and supply, the research agend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will be further expanded. Despite of importa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fac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in data quality, research methodologies, new technological circumstance andacademic cooperation.We suggest that scholars should expand the research topics, deep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mpiricalmethodologies, and work together for the future glories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Keyword:economics of education; discipline development; research agenda;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ory;如果把个人的执教生涯比作时间的河, 一个甲子悠长而浓墨重彩;如果把中国教育经济学科的发展比作时间的河, 过去的这个甲子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 正蓬勃兴旺地奔向下一个甲子轮回。
市 场 论 坛MARKET FORUM文化教育2020年第9期(总第198期)教育、创新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实践廖东声 徐茂康 戴远帆【摘 要】文章基于教育、创新理论和增长理论,在分析中国教育与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对近二十年来教育、创新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研究结论显示教育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地区创新能力也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具有协同促进机制,能够增强彼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同时,该促进作用具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文章建议从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建设、激励创新成果产出和增强创新转化能力入手,制定相关政策。
【关键词】教育 创新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中图分类】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777(2020)09—0076—04【收稿日期】2020—08—10【作者简介】廖东声(1966年—),男,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中国— 东盟经贸合作、财务管理、农业与农村经济; 徐茂康(1998年—),男,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村经济; 戴远帆(1998年—),男,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语言经济。
一、教育与创新现状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综合国力。
1978年到2019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亿元增长至99.08万亿元,增长近270倍。
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两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一个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较低的资源利用率造成了大规模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带来的资源污染问题进一步威胁到了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生产总值以及人均收入水平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速度且并未有停滞的趋势,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性差异也在不同地区呈现了出来,并且短期内还有可能会加大这种差距。
economic of education review级别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并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审视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果,探索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对教育经济学进行综述性的回顾和分析。
首先,将介绍教育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随后,本文将探讨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个体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经济提供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目前正在阐述的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将提出问题并说明研究意义与目标。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第二部分),将介绍教育经济学的概述以及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紧接着,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相关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包括教育效益评估模型、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案例介绍。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进行具体的论证与讨论。
首先,我们将分析教育支出的效益评估结果,并讨论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教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最后,我们还将研究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中主要研究发现,并提出针对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和综述已有文献,在教育经济学领域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讨论和分析,旨在提供对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研究,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教育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并了解教育与经济之间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其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本文从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重点从教育投入、人口素质、价值观念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我国教育事业拉动经济增长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育;经济增长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其中,客观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该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
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30多年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中,资源开发、能源消耗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鉴于资源的有限性和能源过度消耗导致的环境问题,依赖资源禀赋发展经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主观因素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制度和人口质量。
而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对于提高人口质量、进而利用人的力量去完善经济制度有关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实现和加速经济增长有着多方面、系列性影响。
一、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相关关系,但是由于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需要经过多年之后才能明显的体现出来,所以这种关系又有其不确定性。
即使不通过精确的收益率计算,也不难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要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收入高,而且在求职过程中机会更多、应聘的成功率更高。
教育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一是教育可以通过增强人的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教育可以增加人力资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而指导人的行为、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四是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其发展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五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能为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将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通过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在以往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主要着眼于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改善劳动力素质的活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长远促进效果。
中国教育经济现状与政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中国的教育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的教育经济现状和政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国教育经济现状1. 教育投资额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日益加强,教育投资额度逐年提高。
据统计,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达到了4670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84%。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投入教育经费4456.3亿元,同比增长10.98%。
2. 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不断推进。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中国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革举措,包括优化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3. 教育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教育,对于教育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中国的教育机构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带动了教育服务业的发展。
二、中国教育经济政策研究1. 加强资金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教育公平,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同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
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政府应当加强教育改革的实施,推进教育多元化发展和素质教育。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3.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教育服务业发展。
教育资源整合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关键,政府应当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通过建立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教育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教育服务业的监管和管理,督促其健康发展。
4. 建立完善的教育金融体系。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金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教育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教育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育贷款和投资,切实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经济的繁荣可以推动教育的进步,而教育的提升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首先,经济发展为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资源的丰富和流动性的提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到教育领域,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设备。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水平的提升意味着人力资源的优化和智力资本的积累,这对于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更加有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时,教育的提升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创新,为经济的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财富的积累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这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然而,通过提高教育水平,人们的机会平等性可以得到保障,社会的公平性也得以增强。
教育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和进步。
这有助于缓解社会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它们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影响,而是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教育的水平也需要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同时,教育的提升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各方的支持,只有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
经济发展对教育质量的经济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时,人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育质量。
事实上,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经济发展对教育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通常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提升教育水平。
例如,这些国家会增加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资源,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和文化活动。
这些举措使得教育质量得以提高,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教育质量对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可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改革。
同时,教育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素质,使他们更具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机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之间还存在一种正向的循环关系。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财政预算也会相应增加,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提高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教育的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高人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教育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经济的需求,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创新和增加生产力。
然而,经济发展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尽管经济发展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可能会将教育质量置于次要位置。
有些地区可能会出现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教育的情况,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切实重视教育的重要性,保持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对教育质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教育质量的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社会经济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基础,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教育质量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一、投入资金水平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就是教育领域的投入资金。
教育经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教育事业,并能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待遇和素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资源,他们的待遇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社会经济因素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待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较高的工资水平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吸引了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进而提升了教育质量。
而受薪资和发展空间限制的教师往往难以保持高热情和积极性,这也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社会经济因素还会导致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配不平衡。
在发达国家中,城乡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等,而农村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不平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使得一些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外,家庭背景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来自北京家庭的孩子往往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这为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比之下,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着物质匮乏、家庭支持不足的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因素对教育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从投入资金水平到教师待遇和家庭背景,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分配。
教育质量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崛起,教育质量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潜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教育质量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质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 提升人力资本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优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领导才能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2. 促进社会公平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减少社会阶层的固化,促进社会公平。
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机会去追求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通过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教育能够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为社会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基础。
3. 培养社会责任感优质的教育教会学生忠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出具备积极社会参与能力的公民。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理解并尊重社会规则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推动社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育是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优质的教育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高水平的教育机构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2. 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从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在工作中更具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生产和管理任务。
这种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附加值,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 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失业的风险,为社会带来稳定。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受市场青睐,能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
同时,教育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业者,推动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一、引言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经济的发展水平往往会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1. 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领域。
这将带来更多的教育资源,如学校、教师、教材等,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经济的发展还会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2. 经济发展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会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教育机构会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提高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3. 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接受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居民。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更多的家庭有能力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得教育的普及率得到提高。
4. 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多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教育机构会根据产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的发展。
5. 经济发展提升了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增强。
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得国家在国际教育领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三、结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的普及,推动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到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都体现了经济发展对教育的积极影响。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引言概述:经济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材支撑,而教育则是培养和造就这些人材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正文内容:1. 提供教育资源的改善1.1 政府投入教育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会相应增加,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等。
1.2 学校设施的改善:经济的繁荣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使得学校能够改善教学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1.3 增加教师数量和质量:经济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从事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2. 提升教育质量2.1 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能够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2 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经济的繁荣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整体的受教育水平。
2.3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材,因此,教育系统会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3. 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3.1 培养创新人材: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材的支持,教育系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经济创新提供人材支持。
3.2 加强科技教育: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和实践,推动科技发展。
4. 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4.1 提高人材素质: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材,教育系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的水平。
4.2 降低人力资源的失业率:经济的繁荣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育系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降低人力资源的失业率。
5. 推动社会发展和稳定5.1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教育系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5.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的繁荣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础,教育系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
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积极影响1. 提供教育资源经济发展使得国家能够投入更多资源到教育领域,包括建设更多的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和资源,以及增加教师数量和培训。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为更多的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2. 提高教育质量经济发展带来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进步,可以改善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购买更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材,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经济发展也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加入教育行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
3. 创造就业机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提高了他们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机会。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4. 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材,而教育是培养人材的重要途径。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使得人们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三、经济发展对教育可能存在的挑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尽管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资源,但是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不均衡。
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仍然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这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2. 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脱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一些教育体制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教育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为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 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平衡经济发展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些地区可能过于追求教育的普及,而忽视了教育的质量问题。
教育质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力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探讨教育质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劳动力素质。
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高素质的劳动力。
高素质的劳动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具备更高的就业竞争力。
而低素质的劳动力,不仅无法满足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还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教育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未来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增强国家整体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其次,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流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无形中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此外,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教育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均衡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教育质量的提高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的同时也能有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将人力资源分配到需要的领域,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
这样的优化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
然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并非易事。
要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并提供更多的资金补助和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同时,教育部门应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人们意识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和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一、提升人力资本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人力资本。
通过改善教育质量、调整教育体制以及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人们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将使得劳动力更加适应经济的变化和需求,更具竞争力。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教育改革将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上。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
二、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改革不仅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现代经济对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创新需要人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通过教育改革,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以芬兰为例,芬兰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这一政策的成效显著,芬兰成为了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列的国家之一。
这表明教育改革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技术水平教育改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技术水平。
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通过培养具备最新技术知识的人才,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以韩国为例,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通过重点培养科技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韩国的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总结:教育改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提升人力资本、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提高技术水平都是教育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经济发展则是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性和影响机制。
一、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财政资源,使得教育投入得以增加。
随着经济的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教育预算也得到相应增加。
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待遇、购买教育资源等方面,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二、经济发展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新建的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
三、经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投入增加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设施,更重要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经济发展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充足,学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教学和研究条件。
同时,经济发展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创新经济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育系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经济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动力,使得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五、经济发展提升教育的社会地位经济的发展使得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教育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和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
这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公平和合理的分配,教育机会的扩大,进而推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结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到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再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创新,最终提升了教育的社会地位。
第9卷 第5期教育学报Vol.9,No.52013年10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Oct.2013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述评———兼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梁文艳,唐一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北京100875)摘 要: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核心手段,教育在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备受关注。
随着研究不断细化以及数据库日益完善,国际学者非常重视利用跨国学生测评数据剖析教育质量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结论。
跨国样本研究一致发现,教育质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忽视质量的教育发展是造成拉美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因素;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的特定阶段,确保青少年获得适应社会需要、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最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充足与公平理念所在。
着眼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必须就“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研究,找准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定位,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教育质量;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国际学生测试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3)05-0086-11一、引言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国家如此富有,而有的国家却如此贫穷?这是经济学家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即经济增长问题。
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揭示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由于经济增长问题相当复杂,不同时期关注的影响因素不可避免存在差异,正因为如此,尽管经济增长是一个古老的经济学研究问题,但教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引入增长模型却是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学进入“人力资本时代”(Age of HumanCapital)之后的事。
过去60年里,经济学家从不同纬度和视角探索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舒尔茨(Schultz)[1]和邓森(Dension)[2]指出,以教育为核心投资途径的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长期困扰经济学家的“增长余值”问题;萨卡洛普洛斯(Psacharopoulos)[3]基于29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测算出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介于1%到23%之间;卢卡斯(Lucas)[4]将人力资本分为接受学校教育获得的一般性人力资本和“干中学”获得的专业性人力资本,一般性人力资本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而且决定着专业性人力资本的规模、速度和质量,可以说,学校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此后,随着研究问题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研究者进一步指出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学校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并不一致:初等教育侧重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在经济“起飞”阶段至关重要;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是构成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关键,对发展中国家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追赶和扩散非常重要;高等教育则对国家基础研发、技术创新具有关键影响[5-6]。
收稿日期:2013-04-11作者简介:梁文艳(1982—),女,重庆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研究。
E-mail:wenyan_liang@163.com;唐一鹏(1984—),男,江苏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教育的作用研究”(课题批准号:AFA110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资深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国际著名教育经济学家Eric A.Hanushek在北师大交流访问期间接受了笔者非正式访谈,感谢其给予本文提供的许多建设性意见。
当然,文责自负。
第5期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述评87 总之,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手段并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①,正是基于这一观点的广泛认可,几乎每个国家都通过加大公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以期通过发展教育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地区伴随教育发展从中低收入迈入高收入水平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最典型的代表是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等拉美国家,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尽管保持了较高水平公共投入②、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提高了初中后和高等教育入学率③,但经济增长却几近停滞④,长期陷于“中等收入陷阱”⑤不能自拔,教育经济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拉美国家经济增长之惑(Latin American Growth Puzzle)”[7]。
为何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伴随教育发展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拉美各国却未表现出同样规律?这似乎是对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挑战。
奥兹图尔克(Ozturk)[8]将拉美经济停滞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质量不高,他指出“教育对经济增长是不可或缺的,……在拉美等国,尽管初等教育普及程度较高,但青少年教育质量却远低于OECD国家,……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忽视教育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汉纳谢克和乌斯曼(Hanushek &Woessmann)[9]指出,绝大多数有关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都是基于巴罗(Barro)增长模型,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基本为国民受教育年限等数量指标,尽管数量指标具有数据易得性和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存量直接可测性等优势,但却受限于无法衡量教育质量,在度量人力资本水平上存在偏差。
对于奥兹图尔克和汉纳谢克等学者上述观点我们不难理解,即由于国家(地区)间学校教育质量不同,同样的受教育年限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将拥有同等人力资本水平。
因此,揭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需要关注传统教育数量指标,还需重视对教育质量的研究。
然而,受限于国家层面长期缺乏统一测度教育质量指标,经济增长研究迟迟未能引入教育质量指标⑥。
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中等收入陷阱”、全球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经济增长再次成为经济学领域最热门的问题;另一方面,伴随“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测评项目”(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等国际学生测试参与国分布更广,从国家层面构建统一的教育质量测度指标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利用国际学生测评结果衡量教育质量,以期全面和准确揭示经济增长逻辑。
在保持三十余年高速经济增长后,中国在2010年成功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同时也迎来“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准确揭示和全面剖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逻辑尤为迫切。
梳理国内文献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涌现出大量“教育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例如,蔡增正[10]、叶茂林等[11]、杨建芳等[12]的实证研究,以及崔玉平[13]和姚益龙[14]的综述研究,虽然以上研究均十分有启发,但其侧重关注教育数量指标与经济增长关系。
截至目前,国内专门讨论“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仅罗来军等[15]和邓华等[16]的两篇文献重点关注了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对利用国际大规模学生测评数据衡量教育质量、并揭示其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研究,上述两项研究内在逻辑并不相同,前一项研究是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讨教育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逻辑,而后一项研究则侧重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维度的表现、评述其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
基于此,本文旨在梳理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内在逻辑和普遍规律,并①②③④⑤⑥人力资本是比教育更为宽泛的概念,但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最重要、最核心手段,正因为如此,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开展的经济研究中通常用教育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
拉美各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家GDP的比重平均已超过到4%。
数据来源:WB(2010),EdStats online database.拉美各国高等教育平均入学率从1985年的16%提高到2005年的34%。
数据来源:1985年数据来自Winkler(1990)估算;2005年数据来自WB(2010),EdStats online database.1960—2000年拉美各国GDP年均增长率平均仅为1%。
世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特指一国/地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需要摆脱以往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但又没有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支持,增长动力不足,最终经济停滞。
著名经济学家巴罗(Barro)和萨拉-伊-马丁(Sala-i-Martin)认为“对经济发展问题,教育质量远比教育年限重要。
不过很遗憾,与考试分数相关的国际数据的有限性使得引入教育质量到经济增长分析困难重重”。
88 教育学报2013年在此基础上,对转型期中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信息。
本文基本框架如下:第二节介绍国际学者如何处理国际学生测评数据衡量教育质量;第三节介绍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基本计量模型及其结论;第四节介绍计量模型的改进和研究问题的拓展;第五节小结部分主要讨论相关研究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背景下中国教育及教育研究发展的启示。
二、基于国际性学生测评结果衡量教育质量(一)国际学生测评项目概览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IEA)在1959—1962年开展了一项关于数学、阅读、科学、地理、写作能力的测试项目,自此拉开了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的序幕[17]。
此后,IEA于1964年正式启动第一次正规的国际大规模学生测评项目,即“第一次国际数学测试”(First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FIMS)。
(见表1)表1 近60年来全球主要国际学生测试项目概览*名称缩写时间科目被测者年龄a参与国/地区数量b组织者第一次国际数学测试FIMS 1964数学13,FS 11IEA第一次国际科学测试FISS 1970-1971科学10,14,FS 14,16,16IEA第一次国际阅读测试FIRS 1970-1972阅读13 12IEA第二次国际数学测试SIMS 1980-1982数学13,FS 17,12IEA第二次国际科学测试SISS 1983-1984科学10,13,FS 15,17,13IEA第二次国际阅读测试SIRS 1990-1991阅读9,13 26,30IEA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TIMSS 1994-1995数学&科学9,13,FS 25,39,21IEA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试(第二轮)TIMSS-Repeat 1999数学&科学13 38IEA国际学生测试项目PISA2000/20022000+2002数学&科学&阅读15 31+10OECD国际阅读素养测试项目PIRLS 2001阅读9 34IEA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2003 2003数学&科学9,13 24,45IE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03 2003数学&科学&阅读&问题解决15 40OECD国际阅读素养测试项目PIRLS2006 2006阅读9 39IE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06 2006数学&科学&阅读15 57OECD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2007 2007数学&科学9,13 35,48IE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09 2009数学&科学&阅读15 65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2 2012数学&科学&阅读&问题解决&金融素养15 67OECD 数据来源:PISA2009、PISA2012相关信息来自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09/;其余信息均由汉纳谢克和乌斯曼的专著整理,见Hanushek,E.A.,&Woessmann,L.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n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Vol.3(pp.89-200).Amsterdam:North Holland.注:*表格数据截止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