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复习之《鸿门宴》(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学案19《鸿门宴》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答案①通“彩”,色彩②“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③通“邀”,邀请④通“背”,背弃⑤通“早”,早些⑥通“隙”,隔阂、嫌怨⑦通“座”,座位⑧通“否”,否则、不然2.古今异义词答案①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②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③……的原因④意外的变故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3.多义实词答案(1)①尽②承受③战胜,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2)①感谢②道歉③辞谢④谢绝⑤辞别⑥告诫⑦凋谢(3)①交情②特意③所以④原来的、旧时的⑤原因、缘故(4)①安放、放下②放弃、丢下③置办(5)①责备②超过、胜过③过分(6)①离开②距离③同“弆”,收藏4.词类活用答案①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②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③使动用法,使……活命④使动用法,止,使……止步;内,使……进入⑤使动用法,使……为王⑥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像翅膀一样⑦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使眼色/取道5.特殊句式答案①被动句,标志词:为所/为②宾语前置句,“何”是介词“以”的宾语③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④固定句式,孰与……⑤无标志判断句⑥判断句,标志词:为6.文化常识(1)《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黄帝至________共3 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________(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________(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________(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代方位与礼仪①室内宴会座次: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东向),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座。
主人一般____________,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____________,称为“西宾”(也称“西席”)。
《鸿门宴》复习学案一.挑战1:诵读全文,用“/”断句。
挑战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 )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素.( )善.( )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 )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 )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固.(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 )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不敢有所近..( )曰吾入关秋毫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 )遣将守关者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 )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 )遇.( )之项王许诺3.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 )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不.( )者若属..( )皆且.( )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 )蔽沛公庄不得击4.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 )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 )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 )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 )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因招樊哙出5.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 )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中公乃.( )入6.沛公已去间.( )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 )为之虏矣!7.沛公至军,立.( )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学案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掌握“为”、“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学习过程】【背景介绍】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着书,历尽艰辛,着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鸿门宴》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第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有关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是本课重点。
2、对比分析项羽、刘邦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预习,自由发言。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分析课文。
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 鸿门宴司马迁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法的运用2、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3、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
难点: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导学基础知识】一.1.交代双方的驻地和兵力。
这部分内容在叙述类型上属于什么?有何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上下文有补充说明的作用,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他的手中,为下文项羽和刘邦的种种表现做了有效的铺垫。
2.在楚军即将来袭、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只对刘邦说:“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
张良的过人之处在于其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和项羽的关系,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及敌我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靠“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就能解决问题。
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的大惊失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3.张良告诉刘邦本来出于忠心,但是刘邦为什么却先反问“君安与项伯有故”?这说明当时形势比较危急,虽然张良也是自己的谋臣,但刘邦内心的那种多疑是不会变的,这就是刘邦的本性。
此话一则是要张良交代此事缘由,二则考虑项伯是否可靠。
4.项羽在听到项伯为刘邦说好话后反应并不强烈,这是为什么?一是因为说话的是自己的叔父,不好反驳。
二是因为项伯的分析也在理。
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性格自负,即看见别人臣服,便满足了自己的尊严感。
《鸿门宴》学案主备人:王璐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性格决定事业的成败,思考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并加以借鉴。
课前知识预习一、故事前后背景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
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之争。
故事开始,项羽拥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先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欲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二、题目解说“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场藏有杀机的宴会。
是刘、项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始,同时也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双方斗争策略的高下,胜负的必然结局都已预示其中。
三、补充注释:1、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古代礼仪,帝王臣下相对,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相对,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一、学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这场宴会被称为鸿门宴,是因为它在鸿门举行。
鸿门宴发生在项羽和刘邦之间,二人都是当时战国时期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
这场宴会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转折点,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事件背景在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七个国家,其中包括秦国、赵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和魏国。
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各国争夺领土和权力。
前秦朝的统一者秦始皇去世后,秦国陷入内部纷争,使得其他国家看到了重建自己国家的机会。
项羽是楚国的将军,他以英勇善战而闻名。
刘邦是代表汉族的将领,控制着关中地区的势力。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斗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鸿门宴的举行。
三、鸿门宴的举行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冬天,地点就在鸿门。
当时,项羽控制了刘邦困守的鸿门城,而刘邦被困在城内无法逃脱。
刘邦派遣使者向项羽请求会面并提出谈判的要求。
会面的场景如下:会面地点设在宴席上,两人面对面坐着。
刘邦:我愿效犬马之劳,归还诸将将士,让他们返回本国。
只求项将军饶命,让我一条生路吧。
项羽:你说这些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楚国人?若是你,你会如何对待我?刘邦:我会尊重你,让你在我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位。
会面后,双方再三商议,最终达成以下协议:1.刘邦承认楚国的割据势力,并同意将楚国的领土交还给项羽。
2.刘邦承认项羽为楚国的君主,但需臣服于他的统治。
3.刘邦保证将不再向项羽进攻,并撤军回汉中。
四、事件影响鸿门宴后,刘邦成功逃脱项羽的围困,重新集结军队,并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刘邦的胜利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刘邦的崛起。
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
鸿门宴也对项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宴会暴露了项羽的狂妄和自负,最终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失败和自杀。
项羽的失败使得刘邦能够夺取最终的胜利,统一了中国。
五、答案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朝代?鸿门宴发生在秦朝。
2. 鸿门宴是谁组织的?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会面。
鸿门宴学案及答案【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分析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3. 探讨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 探讨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四、学习方法:1. 阅读文字材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搜集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展开讨论。
五、学习过程:1. 学习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分析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探讨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是秦王政和刘邦,两位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下面将逐步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王政采取残忍的政策削弱各国势力,导致了一系列的民族、豪强抵抗运动。
刘邦作为刘家豪族的嫡系后裔,在受到秦朝苛政压迫后,勇敢地发动起义,成为抗秦动乱中的主要领导人。
事件经过是刘邦率领汉军攻破了秦王朝的咸阳城后,秦王政被困在鸿门宴的楼阁之中。
此时刘邦放过了秦王,而选择将秦朝的后方资源全部掌握。
刘邦巧妙地利用了商鞅的郁郁寡欢、担心政权被夺的情绪,提出了合作条件,将秦王政时刻置于压力之中。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成功的鸿门宴使得刘邦获得了秦朝的后方重要资源,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接铸就了西汉的建立。
其次,鸿门宴使得秦朝的统治基础进一步削弱,成为各地反秦势力蜂起的标志,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最后,鸿门宴凸显了刘邦政治手腕的高明和秦王政的软弱无能,成为历史故事和文化艺术作品中常被描绘和赞颂的题材。
在文化艺术作品中,鸿门宴被广泛描绘,并且成为传世名篇。
例如曹操的《鸿门宴》、王传质的《鸿门宴》等,这些作品通过文字表述、戏剧舞台和绘画艺术等形式,展现了鸿门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将历史事件与艺术相结合,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鸿门宴学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关人物智慧和权谋的重要故事。
作为一件历史事件,鸿门宴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节和人物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和研究者们热衷深入挖掘的对象。
本学案将围绕鸿门宴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动机,以及思考历史教训对现实的启示。
一、历史背景公元前206年,秦朝已经统一了大部分中国领土,即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当时的秦始皇自称为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焚书坑儒。
然而,这种严酷的统治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抗和不满。
二、鸿门宴的发生鸿门宴的故事,起源于秦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斗争。
刘邦被推举为领导反秦联军的总司令,领导反秦军队与秦朝作战。
然而,刘邦自认为自己处于下风,难以与秦朝正面抗衡,于是采取了一系列计策进行筹谋。
为了能够摧毁秦军,刘邦决定设下一个陷阱,他邀请项羽与自己在鸿门宴上共进晚宴。
项羽接受了邀请并带领着数百名部下前往鸿门,而刘邦在宴会上设下了一个陷阱。
三、鸿门宴的陷阱在鸿门宴上,刘邦表面上看起来和平待客,与项羽一起喝酒、聊天。
然而,刘邦的真正目的却是想要消灭项羽。
他事先准备了一支秘密的队伍,埋伏在鸿门的背后。
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刘邦突然发动袭击,秘密队伍一涌而上。
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袭击,项羽措手不及,陷入困境。
尽管他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被刘邦的军队所击败。
这场袭击被认为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为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鸿门宴的意义鸿门宴作为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4.《鸿门宴》学案一、作者及背景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二、课文内容复习: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说(shuì)项羽;好(hào)美姬(jī);鲰生zōu;卮zhī酒;戮lù力;有郤xì;樊哙kuài;玉玦jué;从(cóng)百余骑(jì);数(shuò)目项王;目眦zì;狗彘zhì;啖dàn肉;按剑而跽jì;交戟jǐ;为(wèi)击破沛公军;且为(wéi)所虏⑧客何为(wéi)2、梳理结构:文章分几部分,并概括段意。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鸿门宴》复习学案
一、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欲王关中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4、素善留侯张良
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6、距关,毋内诸侯
7、项伯杀人,臣活之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张良出,要项伯
1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客何为者?
15、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16、籍吏民,封府库
17、因击沛公于坐(句式特点)
18、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二、解释虚词“为”的作用与意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3、军中无以为乐
4、使子婴为相
5、窃为大王不取也
6、吾属今为之虏矣
7、君为我呼入
8、何辞为
9、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1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三、其它重点字词
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6、乃令张良留谢
7、常以身翼蔽沛公
8、沛公今事有急
9、沛公安在(句式特点)
10、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为也!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五、名句
1、今者项庄把剑舞,。
2、,大礼不辞小让。
3、,何辞为。
《鸿门宴》复习学案主备:于瑞英复习目标:1、积累文本中的文言知识2、练习文言文断句和句子翻译3、积累文本素材,学会一材多用,注意材料的叙事角度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成五采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不敢倍德不可不蚤来令将军与臣有郤因击沛公于坐秋豪不敢有所近二、找出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1、籍吏民2、范增数目项王3、道芷阳间行4、沛公欲王关中5、于是项伯复夜去6、吾得兄事之7、常以身翼蔽沛公 8、头发上指9、项伯杀人,臣活之 10、从百余骑11、素善留侯张良 12、秋豪不敢有所近三、牢记古今异义词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而听细说四、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2、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③函谷举④黄真后亦举孝廉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4、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5、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遣将守关者6、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7:为①客何为者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③我为鱼肉④为击破沛公车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何辞为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⑧军中无以为乐8、因:①不如因善遇之②因击沛公于坐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④因人之力而敝之9、且:①臣死且不避②若属皆且为所虏五、特殊句式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具告以事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3、珍宝尽有之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4、欲呼张良与俱去。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六、翻译句子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孰与君少长?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七、成语积累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用“∕”断句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2、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九、翻译划线句子。
《鸿门宴》复习提纲明确目标,直指考纲复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识记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3、理解并翻译句子,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一、文本内容复习【学生活动,自行阅读课文,完成填写,教师用幻灯片明确】【对应考点:筛选、提取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课文结构梳理:宴会前:无伤()——范增()——项伯()——张良()宴会中:沛公()——项王()——范增()——项庄()——樊哙()——项王()——樊哙()——沛公()宴会后:张良()——项王()——范增()——沛公()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邦处事机警,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的一组是()①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①③④B.①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④3、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
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二、文化常识整理1、关于《史记》《史记》是中国著作。
它记述了中国上自,下至太初年间,大约的历史,开创了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为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鸿门宴》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懂得善于听纳建议而兴事业的道理。
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讲解重点字词(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要项伯距关,毋内诸侯。
不敢倍德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卻沛公不胜桮杓因击沛公于坐(二)分析下列句中红色字体字词的用法,并解释。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臣活之吾得兄事之籍吏民,封府库不义也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道芷阳间行(三)分析下列句中红色字体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沛公居山东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而听细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四)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
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项王曰:“沛公安在?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亚父者,范增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分析鸿门宴人物形象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刘营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项羽、刘邦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善于采纳意见,又能随机应变。
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范增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张良老练多谋、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樊哙临危不惧、忠勇三、问题探讨(一)讨论: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1.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描写。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二)思考题:试根据《鸿门宴》的内容简要分析刘邦转弱为强、最终胜利,项羽由强而衰、最终失败的原因。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鸿门宴》复习学案一.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7.距关..,毋内诸侯 8.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9.君安与项伯有故..? 10.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11.张良出,邀.项伯 12.籍吏民,封.府库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4.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15.若入前为.寿 16.头发上指..17.项王按.剑而跽曰 1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9.大王来何操. 20.相去..四十里21.沛公则置车骑. 22.道芷阳间行.23.再拜献.大王足下 24.沛公安在..25.项王受.璧,置之坐上二. 翻译下列句子。
1.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为之奈何?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7.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8.今者项王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0.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三. 迁移训练。
(05年重庆卷)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
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
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
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日:“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且行,闻乡人病,念日:“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
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
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再调华原主簿。
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
高考文言复习之《鸿门宴》(学案)【文言基础知识题】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皆为龙虎,成五采()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二、一词多义1、为①客何为者()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窃为大王不取也()③我为鱼肉()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为击破沛公军()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何辞为()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⑧军中无以为乐()2、因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不如因而厚遇之。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合纳斗盆。
陈陈相因因遗策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3、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目似瞑,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4、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举兵伐徐,逐灭之戌卒叫,函谷举举贤任能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杀人如不能举举世无双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哙拜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释义1.沛公军霸上。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9.范增数目项王。
10.若入前为寿。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头发上指。
14.刑人如恐不胜。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7.拔剑撞而破之。
18.籍吏民,封府库。
19.沛公今事有急。
20.此亡秦之续耳。
21.此其志不在小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四、古今异义:1.今义:2.古义:今义:古义:今义:4.古义:今义:5.古义:今义:6.古义:今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并归类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4.沛公军霸上。
5.沛公欲王关中。
6.为击破沛公军。
7.具告以事。
8.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9.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还军霸上。
12.项王受璧,置于坐上。
13.竖子不足与谋。
14.欲呼张良与俱去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吾属今为之虏矣17.不然,籍何以至此?18.客何为者?19.大王来何操?20.沛公安在?21.今日之事何如?22.何辞为?23.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4.沛公欲王于关中。
25.具告之以事。
26.良曰:“长于臣。
”27.得复见将军于此。
【重点句子翻译】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常识部分】一.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共同编写的,是“前四史”之首。
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背景材料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
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写作素材挖掘】(一)写作素材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卑恭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适用话题】1、自负。
2、对手。
3、居安思危(二)写作素材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适用话题】1、主见。
2、纳谏与止谤。
3、选择。
4、认知。
(三)写作素材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适用话题】1.果断。
2.犹豫。
3.患得患失。
(四)写作素材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内涵挖掘】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适用话题】1.坦诚。
2.为人处世。
3.秘密。
(四)写作素材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与酒肉,没有怪罪。
【内涵挖掘】讲仁义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心存妇人之仁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仁义道德之光的闪现,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定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尽笔墨为其立传。
【适用话题】1.条件。
2.英雄与枭雄。
3.仁义。
4.道德。
(五)写作素材樊哙勇闯军帐,为救刘邦而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面对项羽也能毫无畏惧地加以斥责。
项羽却对樊哙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对樊哙的无礼行为不加怪罪,反而赐酒肉、赐座。
【内涵挖掘】英雄惜英雄,真性情的流露;宽容使人性显得更加伟大,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够宽以待人。
【适用话题】1.宽容。
2.气概。
3.勇敢。
4.人性。
(六)写作素材在鸿门宴上刘邦自降身份,曲意逢迎项羽,樊哙更是将项羽与怀王相提并论,项羽的虚荣心和尊严得到大大的满足。
于是,项羽出于“不忍”之心和自得之意,错失了一次杀死刘邦的绝好机会。
【内涵挖掘】自矜功伐,最终不免要尝到失败的苦果;尊严不是别人嘴巴上给的,对待别人的曲意逢迎要有警惕之心;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
【适用话题】1.虚荣心。
2.审时度势。
3.机会。
4.警惕。
(七)写作素材鸿门宴上,刘邦隐藏了自己欲王关中的真实政治意图,却推托为是小人的“细说”而致使刘项不合;樊哙闯入军帐,将谎话说得义正言辞。
项羽对刘邦君臣二人的言论没有认真辨析,致使自己受到了蒙蔽。
【内涵挖掘】不可轻易相信敌人,对待敌人的言论要细加辨析,以免受到敌人的蒙蔽。
【适用话题】1.相信。
2.辨析。
3.蒙蔽。
4.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