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基础数据大纲
- 格式:rtf
- 大小:59.60 KB
- 文档页数:2
《特种设备物联网系统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概况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定计划(计划编号20152017-T-469),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由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7)提出并归口。
协作单位包括: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山东特检集团、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山东特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受理中心等。
本标准由潘健鸿、林强、邱志梅、王会方、李娟、马舜、曾远跃、张楠、张绪鹏、王明凯、郭新鹏、胡静波、孙良艳、贠义虎、黄军威、储昭武等人负责起草。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本标准严格参照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编写,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遵循了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综合实用性的原则。
本标准共7章和2个附录。
1.范围本标准规范了特种设备物联网系统(平台)间数据交换的术语、缩略语、传输网络结构、数据交换及基础数据元。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特种设备目录中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承压蒸汽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等十三个类别特种设备物联网系统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为规范的统一性、标准性,编写过程中引用了《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1部分:框架》、《物联网术语》、《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交换接口》等国家标准。
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热水锅炉参数系列》、《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Ⅰ、Ⅱ、Ⅲ、Ⅵ类电梯》、《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等国家标准及《特种设备目录》、《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行政法规。
2015年高考课标卷考试大纲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政治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政治科部分。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文)考试大纲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a>0,且a≠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②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④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⑤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⑥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①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③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附件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的管理,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以及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等,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我省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考核管理。
第三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是指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省住建厅”)考核合格,行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以下简称“监督人员”)是指经省住建厅考核合格,依法从事- 1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省住建厅对本行政区域内监督机构和人员进行考核认定和业务指导。
具体工作委托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以下简称“省质安总站”)实施。
省质安总站对监督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并适时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第五条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应当经省住建厅考核认定合格,依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对已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的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各参建责任主体和检(监)测、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有关单位履行法定职责和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实施监督。
第六条一个城市(包括设区市、县、县级市)成立一个涵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所有专业、行使质量安全监督职能的综合类监督机构;确需另行成立区、开发园区监督机构的,应当从严考核。
设区市可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园林绿化专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县(市)不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园林绿化专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及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专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是评价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是检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诊断与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Ⅱ.考试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旨在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解和运用的水平。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认知、认同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理解:要求对某一知识和原理能够较全面、较深入地领会,并分析、解释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应用知识点的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即清楚“怎么办”。
熟练掌握: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多个知识点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了解计算机(1)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3)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及计算机分类;(4)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
2.认识微型计算机(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了解CPU的主要性能指标;(4)理解存储单位的基本概念,掌握位、字节、字、KB、MB、GB、TB 的换算关系,了解计算机系统存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5)理解常用存储设备(U盘、硬盘、光盘、移动硬盘)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1)理解常用输入设备及输入方法(键盘、鼠标、触摸屏、读卡器、手写与语音输入设备、二维码、条形码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理解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输出设备、投影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
四、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1.信息获取⑴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⑵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⑶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熟练掌握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⑷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2.信息加工与表达⑴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天津和平东丽河东西青河西津南南开北辰重庆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河北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唐山山西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吕梁忻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呼伦贝尔盟阿拉善盟哲里木盟兴安盟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绥化鹤岗鸡西江苏南京镇江苏州南通扬州盐城徐州连云港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安徽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福建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江西南昌市景德镇九江鹰潭萍乡新馀赣州吉安山东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河南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湖北武汉宜昌荆州襄樊黄石荆门黄冈十堰湖南长沙常德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邵阳益阳广东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中山佛山韶关广西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海南海口三亚四川成都绵阳德阳自贡攀枝花广元内江乐山贵州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铜仁黔西南毕节黔东南云南昆明大理曲靖玉溪昭通楚雄红河文山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阿里那曲陕西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甘肃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酒泉张掖武威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青海西宁海东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海西博尔塔拉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巴音郭勒昌吉克孜勒苏柯尔克香港澳门台湾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屏东南投云林新竹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平谷怀柔密云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金山松江青浦南汇河北武清红挢塘沽汉沽大港宁河静海宝坻北碚万盛双挢渝北巴南黔江长寿綦江潼南秦皇岛沧州衡水晋中临汾运城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延边黑河双鸭山伊春七台河大兴安岭常州无锡宿迁泰州淮安舟山台州丽水滁州宿州池州淮南巢湖阜阳六安宣城亳州宁德宜春抚州上饶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恩施潜江天门仙桃随州咸宁孝感鄂州娄底怀化郴州永州湘西张家界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玉林南宁地区柳州地区贺州百色河池南充宜宾广安达川雅安眉山甘孜凉山泸州黔南思茅西双版纳保山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安康商洛定西陇南平凉庆阳临夏甘南吐鲁番哈密喀什和田阿克苏彰化苗栗嘉义花莲桃园宜兰基隆台东金门延庆奉贤崇明蓟县铜梁大足荣昌壁山梁平城口丰都垫江武隆济源清远潮州揭阳云浮马祖澎湖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江津合川永川南川。
2015年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来源:万学海文发布时间:2014-09-13•·2015考研大纲公布名师解析及下载入口•·2015考研时间公布:2014年12月27-28日摘要:2015年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研大纲2015年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考研大纲已经公布,详细信息如下:I 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 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 45分操作系统 35分计算机网络 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80分 (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 70分IV 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福建省情常识题1、在闽西客家山区保存着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民居建筑是?土楼2、我省被誉为中国八大茶乡之一的县是?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3、福建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畲族4、福建省唯一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是?武夷山5、福建省沿海地区每年7、8、9、10月常受什么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台风6、福建省的西部邻省是广东省和哪个省?江西7、每年三月在厦门市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的全称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8、北回归线有没有穿过福建省?没有,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有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9、近几年,两岸同胞要求"三通"的呼声越来越高,请问,三通指的是哪三通?通邮、通商、通航10、福建省的省树是?榕树,1997年8月,经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确定榕树为省树11、1956年建成并承担厦门惟一出省的铁路线是什么?鹰厦铁路12、福建省年降水量是东南沿海多还是西北山区多?西北山区13、福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几80%14、我省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是哪个市?厦门市,厦门是唯一获得2004"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15、我省境内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是什么桥?海沧大桥16、一清二楚(打福建地名一)三明17、相册(打厦门地名一)集美18、逆我者亡(打福建地名一)顺昌19、久无战事(打福建地名一)长泰20、垄上池边梅半开(打福建地名一)龙海21、苗圃改大方离去(打福建地名一)莆田22、何处可避秦(打福建名胜古迹一)桃源洞23、明溪潺潺流峰前(打福建名胜古迹一)清源山24、今年春节台商包机的航线必须在哪个城市上空绕过?香港25、怎么理解我省河流"短而壮"的特点?长度较短,但是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6、福建省的旅游标志是? CA、厦门的日光岩B、客家土楼C、武夷山的玉女峰D、湄洲的妈祖像27、福建省唯一流出本省的的大河是什么? CA、闽江B、九龙江C、汀江D、晋江28、福建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公里? BA、10万B、12万C、14万D、16万29、福建省人口大约有多少人? AA、3500万B、4500万C、2500万D、1500万30、福建省最大岛屿是? BA、厦门岛B、平潭岛C、东山岛D、金门岛31、福建省的省花是? CA.三角梅B.刺桐花C.水仙花D.茉莉花32、郑成功墓地位于? BA 厦门B 泉州C 漳州D 龙岩33、厦门与台湾哪一个港口海上距离最近? BA 基隆B 高雄C 花莲D 鹅銮鼻34、有"福建音乐活化石"之称的艺术形式是 BA.歌仔戏B.南音C.莆仙戏D.闽剧35、2004年福建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AA. 17218元 B.7218元 C.23218元 D.10218元36.历史上,"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的哪一国把福建纳入其管辖中?东吴37.列举两位福建清代民族英雄。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16.1基础数据标准16.1.1范围基础数据标准化是的信息化重要工作之一,建立集中、规范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是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此外,统一编码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标准化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使各业务部门能够协同工作,能够消除重复性劳动,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数据标准化的意义:1、统一基础数据,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手工管理状态之下,对基础数据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便于计算机系统管理,只有对基础数据统一之后,才能充分体现计算管理所带来的效率。
2、保证基础数据的正确性使用统一的基础数据编码,可以有效防止一物多码、一物多名、物名错乱等现象的发生。
3、集团范围内基础数据趋于统一、实现数据上报、汇总功能。
集团范围内使用统一基础数据,使业务数据上报、汇总成为可能,以实现集团管理。
16.1.2数据准备策略根据项目实施工作的整体要求,根据各项静态基础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准备工作量和难度,分别采用如下准备策略:1、简单基础数据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由企业各项目人员自行准备,此类基础数据比较简单,企业人员按示例数据整理即可,并能采用简单方法导入系统(导入方法在“导入实现方式”章节详细说明)。
项目顾问组检查编码规范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
2、复杂基础数据由项目顾问组制定编码规范,安排业务培训,下发Excel格式的编码模板,与简单基础数据相比,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并且存在一些关联关系,对数据准备要求也比较高,占全部工作量50%以上,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处理方法,其导入方法也比较特别。
因此,复杂数据单独作为一类,企业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进行处理。
以业务编码为例,除了物资管理部门外,技术部门也需要参与基础数据准备,以保证编码质量。
项目顾问组重点进行指导检查,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3、固定基础数据本次实施的目标就是为了使集团范围内业务流程趋同,为集团业务汇总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此类编码由项目顾问组提出建议方案,企业一般不再需要调整,以固定编码的方法主导实施,使业务流程趋于一致化(配合业务流程规范)。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数学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数学的应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
5.公平性原则。
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公平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三、考试目标要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1.知识知识要求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
基本技能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2015年化学考试大纲2015年化学考试大纲主要涵盖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旨在评估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2015年化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 化学计量学,包括摩尔概念、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烃、醇、酸、酯等。
4.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
三、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
2. 溶液的浓度计算,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
3. 酸碱平衡的计算,包括pH值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概念。
4.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四、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
3. 酸碱理论,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五、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基本操作。
2. 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数据处理。
4. 常见化学实验,如滴定实验、沉淀实验等。
六、化学与社会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化学在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4. 化学伦理和社会责任。
七、化学创新能力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创新思维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3. 化学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
4. 化学实验设计和改进。
八、考试形式和题型1.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2. 填空题:包括对概念、原理、数据等的填空。
3. 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化学现象或问题给出简要的回答。
4. 计算题:涉及化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5. 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或分析实验结果。
6. 论述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化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福建省高等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大纲(一级B)Ⅰ、考试目的考核考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包括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管理计算机资源、正确理解与使用网络资源、在学习工作中运用办公软件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
Ⅱ.考试内容一、微机系统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及应用;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计量单位:⑴数制及十、二、八、十六进制数之间的对应关系;⑵位、字节(B)、KB、MB、GB和TB;⑶字、字长、字符编码、ASCII码、汉字编码;3.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⑴微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各部分间的联系;⑵微机软件系统的作用及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⑶硬件、软件、用户间的关系;4.微机的CPU(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总线及其组成;5.微机的外存储设备:软盘驱动器和软盘、硬盘、光盘驱动器和光盘及其分类;6.微机的I/O设备:显示器和显示适配卡、键盘、鼠标、打印机、调制解调器(Modem);7.微机常用的其它可选部件:声卡、音箱、麦克风、手写笔、扫描仪、数码相机、优盘、移动硬盘、不间断电源等;8.微机的基本配置及其安装的一般步骤。
二、操作系统的使用1.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分类、常见主流操作系统;2.概念与规则:文件、文件名、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目录、文件名与文件夹命名规则,树形目录结构(文件夹树)的组织与管理规则;3.使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查看与管理计算机资源的操作方法;4.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⑴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操作;⑵回收站意义与操作;⑶通配符的意义与查找操作;⑷文件属性的意义与属性设置操作;5.剪贴板的意义与操作;6.桌面的管理:⑴在桌面上创建与管理快捷方式;⑵任务栏的管理;⑶自定义开始菜单;⑷设置显示属性的方法;⑸活动桌面的设置;7.添加与删除程序;添加与删除新硬件、查看或更改系统硬件配置的方法;8.网上邻居操作9.启动盘的意义与制作方法;10.改善系统工作性能:⑴系统工具的使用: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扫描等;⑵计划定期的计算机维护;11.Windows帮助的使用方法。
1、假设以邻接矩阵作为图的存储结构,编写算法判别在给定的有向图中是否存在一个简单有向回路,若存在,则以顶点序列的方式输出该回路(找到一条即可)。
(注:图中不存在顶点到自己的弧)
有向图判断回路要比无向图复杂。
利用深度优先遍历,将顶点分成三类:未访问;已访问但其邻接点未访问完;已访问且其邻接点已访问完。
下面用0,1,2表示这三种状态。
前面已提到,若dfs(v)结束前出现顶点u到v的回边,则图中必有包含顶点v和u的回路。
对应程序中v的状态为1,而u是正访问的顶点,若我们找出u的下一邻接点的状态为1,就可以输出回路了。
void Print(int v,int start ) //输出从顶点start开始的回路。
{for(i=1;i<=n;i++)
if(g[v][i]!=0 && visited[i]==1 ) //若存在边(v,i),且顶点i的状态为1。
{printf(“%d”,v);
if(i==start) printf(“\n”); else Print(i,start);break;}//if
}//Print
void dfs(int v)
{visited[v]=1;
for(j=1;j<=n;j++ )
if (g[v][j]!=0) //存在边(v,j)
if (visited[j]!=1) {if (!visited[j]) dfs(j); }//if
else {cycle=1; Print(j,j);}
visited[v]=2;
}//dfs
void find_cycle() //判断是否有回路,有则输出邻接矩阵。
visited数组为全局变量。
{for (i=1;i<=n;i++) visited[i]=0;
for (i=1;i<=n;i++ ) if (!visited[i]) dfs(i);
}//find_cycle
2、给出折半查找的递归算法,并给出算法时间复杂度性分析。
3、设一组有序的记录关键字序列为(13,18,24,35,47,50,62,83,90),查找方法用二分查找,要求计算出查找关键字62时的比较次数并计算出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4、设T是一棵满二叉树,编写一个将T的先序遍历序列转换为后序遍历序列的递归算法。
5、请编写一个判别给定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排序树的算法,设二叉树用llink-rlink法存储。
6、连通图的生成树包括图中的全部n个顶点和足以使图连通的n-1条边,最小生成树是边上权值之和最小的生成树。
故可按权值从大到小对边进行排序,然后从大到小将边删除。
每删除一条当前权值最大的边后,就去测试图是否仍连通,若不再连通,则将该边恢复。
若仍连通,继续向下删;直到剩n-1条边为止。
void SpnTree (AdjList g)
//用“破圈法”求解带权连通无向图的一棵最小代价生成树。
{typedef struct {int i,j,w}node; //设顶点信息就是顶点编号,权是整型数
node edge[];
scanf( "%d%d",&e,&n) ; //输入边数和顶点数。
for (i=1;i<=e;i++) //输入e条边:顶点,权值。
scanf("%d%d%d" ,&edge[i].i ,&edge[i].j ,&edge[i].w);
for (i=2;i<=e;i++) //按边上的权值大小,对边进行逆序排序。
{edge[0]=edge[i]; j=i-1;
while (edge[j].w<edge[0].w) edge[j+1]=edge[j--];
edge[j+1]=edge[0]; }//for
k=1; eg=e;
while (eg>=n) //破圈,直到边数e=n-1.
{if (connect(k)) //删除第k条边若仍连通。
{edge[k].w=0; eg--; }//测试下一条边edge[k],权值置0表示该边被删除k++; //下条边
}//while
}//算法结束。
connect()是测试图是否连通的函数,可用图的遍历实现,
7、给定n个村庄之间的交通图,若村庄i和j之间有道路,则将顶点i和j用边连接,边上的Wij表示这条道路的长度,现在要从这n个村庄中选择一个村庄建一所医院,问这所医院应建在哪个村庄,才能使离医院最远的村庄到医院的路程最短?试设计一个解答上述问题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解答如图所示的实例。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