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34 KB
- 文档页数: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一、单选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5.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能动性B.被动性C.消极性D.积极性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实践的观点,另一个是A.缺乏辩证法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1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3.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能动性 C.抽象性 D.直接性14.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科学分析,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
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习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它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
3.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5. 请列举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6.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7.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8.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9.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有什么意义?
10. 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或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以上习题旨在引导我们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通过对这
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并在实践中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我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重要依据。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
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以上习题能够对大家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2020考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唯物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2、毛泽东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下列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观点有()A、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C、“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尝一尝”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3、牛顿是著名的科学家,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但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来看,万有引力的建立是无数科学工作者长期辛勤实践的结果。
因为,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从1576年到1897年,二十一年如一日,进行了天文学上最重要的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准确的资料。
后来的开普勒获得了他的全部观测材料,继承了他的工作。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在自己的实践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有句名言是“假若我能比别人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上述事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间接经验也是来自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C、只有事事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才能认识事物D、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整的知识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A、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B、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C、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D、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5、继我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首试成功并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上午6时07分,“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并在6时17分时达到最大下潜深度5057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也是“蛟龙”号7000米征途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秋)3.3章节测试1【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我的答案:B得分: 5.5分2【单选题】实践客体是指()•A、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事物•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C、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人类社会我的答案:C得分: 5.5分3【单选题】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 )•A、模仿性•B、运动性•C、直观性•D、创造性我的答案:D得分: 5.5分4【单选题】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C、客观性和实在性•D、具体性和历史性我的答案:B得分: 5.5分5【单选题】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我的答案:C得分: 5.5分6【单选题】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B、真理对事件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D、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我的答案:C得分: 5.5分7【单选题】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D、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我的答案:B得分: 5.5分8【单选题】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答案:D得分: 5.5分9【多选题】对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A、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B、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C、如果理论创新脱离实际,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恶性循环•D、新时代提供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我的答案:ABCD得分: 5.5分10【多选题】“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而且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研究,以及通过辩证法的应用来认识世界。
以下是一些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哲学思想。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与唯心主义有何不同之处?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什么是世界的根本?为什么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特性?
3.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请举例说明。
4.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研究,请解释全面分析的含义,并说明其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5. 辩证唯物主义倡导使用辩证法来认识世界,请解释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矛盾的存在?请解释矛盾的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7.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请解释辩证唯
物主义对社会变革的理解。
8.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是什么?它如何认识科学的
发展规律?
9.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人类认识的发展?请解释联结认识和
实践的关系。
10.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有何启示?请举例说明。
通过思考和回答以上习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辩证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第一种类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分)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2分)第二种类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种类型:关于实践的主观题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60分)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
”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
他们的共同错误是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这意味着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5.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说明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6.“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1.2019年7月13日,“心健康公益行动计划”甘肃启动会暨“药物再灌注治疗学术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顺利举行。
该活动旨在强化公众的疾病防控意识,提升大众对于心血管病风险的认知水平,探索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一体的心血管病防治管理模式。
材料表明(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下列说法与此观点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唞要躬行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白猫黑猫论”源自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后,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白猫黑猫论”也随之扩大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这句话启示我们( )A.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听取不同主体的意见有利于发现真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英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方法学》上发表报告说,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在大量癌症数据基础上总结出肿瘤病变的一些规律,他们开发出的人工智能工具,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这些数据,进而识别出肿瘤病变中一些重复出现的特征,总结出规律,再结合现有的癌症生物学等方面信息,预判肿瘤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一、选择题1.(2014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 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第一部分:真题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6年) 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2002年)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5年) 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8年) 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1995年) 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6年) 7.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于使⼈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切变种进⾏⽆情的⽃争。
”这句话说明()A、有些真理⽆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2、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说明() 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 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的实践的结果 C、社会⽣活实践是产⽣神秘主义理论的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句话,那⼀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然。
”这⼀论断说明() A、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们只需通过认识“⼀切科学的抽象”就可以认识⾃然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4、“⼈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运动员登⼭⼀样,每登⾼⼀步,就接近顶峰⼀步。
与登⼭不同的是,⼈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了真理是发展过程C、它否认了⼈的认识能⼒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5、“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这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A、仅仅反映了⾃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B、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 C、不是对⾃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D、只是对⾃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性认识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级阶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亲⾝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那⾥(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7、马克思说:“⼈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个理论的问题,⽽是⼀个实践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1、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①否定一切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
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
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3.贫穷者何以贫穷,富有者何以富有,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在这里肯定了“大脑”的意识活动
①认识世界具有导作用②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对生理过
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④是产生贫富的根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谓众所周知。
该理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
但是,最近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属实,那么爱因斯坦的经典理论将被改写,或者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能错了。
这说明A.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B.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C.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
D.真理没有不被怀疑的特权,因为其根源在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对党章再次做了修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法宝。
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党的指导思想是适应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产生的,同时也推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证明,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理论,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取得胜利。
26.【B】(2012年高考·重庆文综·32题)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
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
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B】(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文综·29题)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B】(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34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
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
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
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
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C】(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2题)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②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A】(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35题)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
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