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4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石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

1860年,被雨果盛赞为“东方艺术奇迹”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残、劫掠下变成了废墟。

圆明园废墟到底该不该重建呢?让我们从冯骥才的文章里找一下答案吧!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常识;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了解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民俗文化学者。1942年出生于天津,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

2.字词积累

坍.塌粗糙.庇.护泯.灭

苍劲.聆.听隧.道亢.奋

篝.火葱茏.甬.道掰.开

兀.自暧昧

..龟.裂战战兢.兢

3.解题

①文体:游记散文。

②借代,“古希腊的石头”指“古希腊的文化”。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

1.作者的游踪?

博物馆阿雷奥斯·帕果斯迈锡尼遗址海神庙2.见到哪些石头?

男子左臂山顶石碑巨大石块庙基石柱

3.文章的主旨?

作者通过写这些记载着历史文化气息的石头,歌颂了古希腊人的聪明智慧和他们所创造的古希腊文化,进而歌颂现代希腊人保护并尊重文化遗产的做法。

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一。

2.希腊人是怎样对待这些石头的?

3.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五、情感升华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

纵观历史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你会感受辉煌与没落的沧桑;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而欢欣鼓舞。

历史不是过去的风景,不是斑驳的履痕和发黄的陈迹,而是今人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教科书……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常识。

【能力目标】

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古希腊的“石头”代表的“文物”美在哪?

明确:历史美、时间美、文化美。

2.希腊人是怎样对待这些石头的?

明确:

①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

②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原状。

③没有一个希腊人敢于胆大包天地修改历史。

3.我们应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明确:不改变它的原貌、原状;让历史文明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明确: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从课文来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地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

3.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

明确: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

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4.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明确:历史会因为久远而模糊,文化会因失传而断层。“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现在这些“残块和断片”固然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就再也无从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

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调查我们家乡有哪些文化遗产?

五、情感升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不为美丽而耽搁,因失去而忧伤;它没有拖泥带水的留恋,也不肯做搔首弄姿的回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唯有铭记历史,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