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面美术设计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3.48 MB
- 文档页数:165
平面美术设计基础》教学辅导第一章素描的基本原理本章要点:素描的基本概念;素描的基本语言;素描训练的基本方法。
例题:1、什么是素描?2、素描表现的基本元素有哪些?3、长方体素描写生的方法与步骤第二章设计素描本章要点: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结构素描的定义、方法与特征;明暗素描的基本造型方法与手段。
例题:1、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2、什么是设计素描?3、球体的结构素描写生方法步骤第三章色彩的基本原理本章要点:色彩产生的基本原理、基本属性与基本规律;色彩写生的方法与手段。
例题:1、光与色的关系2、色彩的三要素包括哪些?各要素的定义?3、色相环如何分类?4、水粉画写生的方法步骤第四章色彩设计基本原理本章要点: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色彩对比的定义及包含要素;色彩调和及色彩归纳的基本方法;色彩心理与美的形势法则。
1、简述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2、什么是色彩对比?其包含哪些要素?3、什么是形式美法则?4、简述什么是色彩的心理与生理?第五章数字色彩与应用本章要点:数字色彩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法;计算机中的色彩模式。
例题:1、什么是数字色彩?2、数字色彩有哪些表现方法?在计算机中有哪些表达模式?第六章平面构成本章要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骨骼;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
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各要素在设计中如何表现?2、什么是重复构成?第七章标志设计本章要点:标志的概念、分类、特点;标志设计的基本程序、创意方法、表现方法。
例题:1、什么是标志?2、标志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标志设计的创意过程第八章企业形象设计本章要点:基础设计系统;应用设计系统;VIS手册制作。
例题:1、视觉导示系统包括哪些应用项目?2、VI手册具体内容有哪些?3、基础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九章广告设计本章要点:广告设计的基本策略;广告的版面设计、文字设计、色彩设计。
例题:1、什么是广告创意?广告创意具备哪些特征?2、广告创意的整个流程?3、广告版面编排包括哪些形式法则?第十章数字化的平面设计本章要点:计算机在设计中的作用;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工作流程;印前印后的图像处理。
美术设计基础美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今天的社会,无论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离不开美术设计的核心要素。
本文将介绍美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颜色、构图和比例的运用等。
一、颜色的运用颜色是美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在美术设计中,我们常常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颜色搭配。
比如,在广告设计中,使用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购买欲望;而在企业标志设计中,使用稳重的颜色可以传递出专业和可信赖的形象。
另外,颜色的冷暖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给人一种凉爽、静谧的感觉,适合用在柔和的情感表达中;而暖色调如红色、黄色给人一种温暖、活跃的感觉,适合用在积极向上的形象塑造中。
在美术设计中,冷暖色对比的运用可以产生视觉冲击,给人以新鲜感。
二、构图的原则构图是美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
构图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平衡、重心和节奏。
平衡是构图中最基础的要素,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
对称平衡指图像左右两侧的元素相似或相同,给人一种稳定和整齐的感觉;而不对称平衡则是左右两侧的元素虽然不同,但整体仍然保持平衡,给人一种活泼和有趣的感觉。
重心是构图中使画面稳定的要素,是人眼在观察画面时最先注意到的地方。
在构图中,我们需要注意将重要的元素放在合适的位置,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节奏是构图中元素的排列方式。
在美术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元素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来创造出不同的节奏感。
节奏感可以使画面更加活跃,引导观众的视线。
三、比例的运用比例在美术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整个作品的透视效果和观赏感受。
正确运用比例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
首先,人物的比例要符合人体的实际比例。
在绘画人物时,躯干、头部、四肢的比例要协调安排,以保证画面的真实性和美观性。
其次,景深的处理也需要注意比例。
景深是指画面中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分割和处理。
淄博职业学院《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案
教师:杨芳序号:02 授课时间10月15日1——4节
授课班级P15数媒2班上课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静物的体量型结构素描训练(一):立方体的表现方法课时 4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掌握体量型素描的表现方法,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写生当中
方法能
力
准确表现图像的结构、体积
社会能
力
要求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践为主。
目标群体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画室
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践。
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
10月15日1、2、3、4
节教学重点与措施:
1、结构特点的体现;
2、结构造型形态的表现要素
3、几何形体研究和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与措施:
1、提高学生的结构意识,画面意识和表现能力。
2、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培养,正确的作画方法步骤的训练。
3、物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和组合。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与逐一辅导。
教学过程:
课前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导入课程
一、课程导入
二、单元练习项目
静物的体量型结构素描训练(一):立方体的表现方法
课后要求及作业:
查阅相关书籍。
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问题与反馈:
1.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练习。
2.运用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3.可利用照片或图片。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平面设计基础》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为: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构图、排版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掌握设计流程。
2. 学会运用色彩、构图、排版等基本技巧进行平面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意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的运用。
重点: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案例图片。
学具:画纸、画笔、彩铅、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a. 平面设计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b. 设计原则:简洁、统一、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
c. 设计流程:需求分析、创意构思、草图设计、制作执行、修改完善。
3. 实践操作:a. 色彩搭配: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相、明度、纯度,并进行随堂练习。
b. 构图技巧: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黄金分割、对称、平衡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c. 排版技巧:讲解文字排版的基本原则,如字体选择、字号、行距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4.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平面设计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 设计原则。
3. 设计流程。
4. 色彩、构图、排版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一张海报。
答案:要求海报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合理,构图美观,文字排版清晰。
2.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平面设计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平面设计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平面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二章,详细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常用的设计软件介绍。
重点讲解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和视觉传达原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设计软件,具备基本的平面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其运用,视觉传达原理。
教学重点: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常用设计软件的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计算机、激光笔。
2. 学具:教材、《平面设计基础》课件、设计案例、设计软件安装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设计特点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
(2)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编排。
(3)视觉传达原理:视觉平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
3. 实践操作:(1)讲解并演示常用的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的基本操作。
(2)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平面设计作品。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经典平面设计案例,讲解其设计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个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1. 《平面设计基础》2. 内容:(1)平面设计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2)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编排(3)视觉传达原理:视觉平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张海报,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注重设计感和视觉传达效果。
2. 答案要求:(1)设计稿尺寸:A3。
(2)运用至少三种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编排)。
平面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平面设计基础》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以及常用的设计工具。
具体涉及平面设计的类型、设计原则中的对比与统一、设计流程中的需求分析、构思与草图、实施与评估,以及Photoshop、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2. 学会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意构思,提高审美与设计能力;3. 了解并熟悉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设计原则的运用以及设计流程的实际操作;2. 教学重点: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白板笔;2. 学具:笔记本电脑、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 等)、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平面设计的应用场景;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让学生对平面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意构思,展示设计流程的实际操作;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现场完成一个简单的平面设计草图,巩固所学内容;5. 设计软件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Photoshop、Illustrator等常用平面设计软件的功能特点;6.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草图,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六、板书设计1. 平面设计基本概念2. 设计原则:对比与统一3. 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构思与草图、实施与评估4. 常用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张公益海报;2. 答案: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原则,完成海报的创意构思和草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