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的内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89.5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研究法,通过对2001年至2008年“百度新闻”中精神病报道的抽样分析,旨在把握大众传媒对“精神病”议题构建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精神疾病的报道脱轨于健康传播路径,在“精神卫生日”和平日报道中存在着总体风向的差异。另外,大众传媒对精神病人存在“妖魔化”倾向,且缺乏对精神疾病防治和相关体制的结构性反思。

关键字: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内容分析

研究目的与意义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3.4%,全国约有1600万人受到精神病的折磨。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全民化和低龄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如何保障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如何构建一个将精神病人融入其中的和谐的、充满人性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我们从历时的维度看到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人是如何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隐喻的群体被不断排斥在常人社会之外,并被加诸各种奇异的治疗方法和非人道的对待。时至今日,精神病患者依然被视为社会中的“异类”和“他者”,被贴上各种各样名不副实的标签,生活在人们怀疑和鄙弃的目光中。与作为“虚弱无力、需要他人照顾”的弱者化表征的一般性疾病相反,“精神病”往往让人联想到“狂躁”、“暴力”和“无理智”——在这种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符号构建和涵化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下媒体中对精神病的报道强度和方式,勾画出媒体报道的群像,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和理性判断媒体与塑造大众精神病相关文化心态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发现媒体语境对于“精神病”偏见与误读。另外,从更为实际和宏观的层面而言,精神疾病关涉到人类健康、疾病文化以及各种伦理、法律等各种重大课题。在健康传播维度中,大众传媒在专家意见与公众健康意识之间扮演着桥梁角色,成为疾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这项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指导媒体如何在精神疾病防治和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研究回顾

美国学者Burgner. G .Cross、Wahl. O. F、Roth..R、Rose .D、Wilson. C 、Stuart. H 等学者在对近十年来的纸质和电子媒体研究中发现,大众传媒是公众对于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但是,不论在娱乐节目还是新闻报道中,媒体都倾向于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负面的再现,给他们贴上暴力和犯罪的标签。而且,媒体的负面呈现对公众态度具有一定的涵化作用,使公众对精神病患者产生了不恰当的排斥、歧视和恐惧心理。

在国内,目前大陆对精神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法学、犯罪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基于传播学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王正祥在《国外媒体精神病患者负面再现研究及启示》(2007)一文中回顾了国外学者对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形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的同类研究提出了展望。港台方面,王美珍的《台湾报纸对精神病患烙印化之初探》(2004)探讨了台湾的纸媒对精神病患者形象塑造上存在的刻板印象。

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

话语分析大师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界定和排斥的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在一个带有后现代特征的大众媒体环境中,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将媒体“看做传送信息和思想的中性的工具”,而是看做文化构建和权力生产的重要中介。“媒体和社会并不是分离的,相反,社会性不断在媒体里得到定义。或者,如后现代主义者所说,媒体即

社会。”因此,“精神病”这一能指不断地被大众传媒所阐释和定义,并在知识生产的层面上固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常识。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旨在探讨近年来大众媒体如何对“精神病”和“精神病人”进行话语构建,以这种构建过所呈现的群体心态与权力关系。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择“百度(baidu)新闻”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百度新闻”是从全国多家媒体中选择新闻刊载的,也是国内最权威、覆盖面最广的新闻搜索引擎,对“百度新闻”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国内媒体对“精神病”议题的总体报道情况。

在时间范围选定为具有完整新闻资料的最近五年,即2004年至2008年。在样本抽样方法上,考虑到搜索引擎中的新闻样本量过于庞大,本研究采用等距抽样,选取2004年至2008年五年间每月10日的新闻报道。而样本则由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中输入关键字“精神病”产生,关键字的出现范围包括标题或正文中。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抽取每日10日的报道将使样本数据具有对比价值,并可借以分析国家对精神病的主流宣传导向。本研究对分析单位做了如下界定:目标媒体在选定时间范围内以精神病及其精神病人为主要议题的报道。

(二)类目构建

参考关于健康传播及精神病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媒体相关精神病报道特点,本研究为内容分析制定了以下类目①议题;②消息来源;③报道类型;④是否配图;⑤报道语言其语气;⑥直接引语;

⑦细节描写;⑧报道篇幅。具体分述如下——

①议题:1、精神病人相关暴力、犯罪及扰乱社会秩序(其中a、精神病人为施暴者或实施犯罪者;b、精神病人为受暴者或犯罪受害者;c、精神病人自残;d、精神病人扰乱社会秩序);2、精神病防治、宣传工作及医疗知识普及;3、对精神病人的慈善活动与施援;4、名人八卦;5、精神病人的社会活动;6、精神病相关政策及法规;7、精神病人权益维护;8、对精神病人的态度,包括精神病人家属和社会民众对其的态度。

②消息来源:1、警方及司法部门;2、精神病患及其家属;3、医护人员及专家学者;4、政府卫生部门;5、民间;6、记者或媒体本身;7、来源不明;8、其他。

③报道类型:1、消息;2、通讯;3、评论;4、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及访谈;5、科普信息、文摘及资料;6、其他。

④是否配图:0、无;1、有。

⑤报道语言其语气:1、正面。包括对精神病人关怀、鼓励、同情、肯定、赞美、反歧视以及呼吁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正面情绪。2、中性。报道时客观中立,不带明显感情色彩;或者同时带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绪。3、负面。包括精神病人谴责、歧视、厌恶、恐惧、犯罪论及丑化等。

⑥直接引语:0、无;1、1-3处;2、4处及4处以上。

⑦细节描写:0、无;1、1-3处;2、4处及4处以上。

⑧报道篇幅:1、200字以下;2、200-1000字;3、1000-3000字;4、3000字以上。

资料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