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主要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34
精心整理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Documentary)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
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二、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Documentary)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片宣传意图明确,“上帝之声”(voice-of-God)三、观察型纪录片(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
街16号》)参与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代表作的《夏日纪事》(ChronicleofSummer)。
标志着中国纪录五、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Documentary)反射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VietGivenNameNam)。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着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
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
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
对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陌生的。
精心整理六、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
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
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Untied)。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编辑]真实性“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
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
”—谢尔盖·爱森斯坦,1925年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
纪录片的种类有哪些
纪录片是用电影、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记录并呈现真实事件或历史的影像作品。
纪录片的种类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纪录片类型:
1.记录纪录片:记录纪录片是最常见的纪录片类型,用于记录真实的事件、人物或
历史。
2.科普纪录片:科普纪录片是用于向观众解释科学知识的纪录片,常常使用动画或
者模拟来解释抽象的概念。
3.自然纪录片:自然纪录片是记录自然界的纪录片,常常用于记录动物、植物或地
理环境。
4.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是记录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录片。
5.社会纪录片:社会纪录片是记录社会生活、文化或政治的纪录片。
6.访谈纪录片:访谈纪录片是用于采访某些人物或专家,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记录
的纪录片。
7.旅游纪录片:旅游纪录片是记录旅游景点或地方的纪录片。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
纪录片策划方案一、创作理念关注社会中另一生存环境下的被托管的中小学生,从细节处着眼,展现隐藏在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学生们的生存状态。
强调叙事纪实,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选择,舍弃,重视过程,完善结果在纪录片里贯注理性思维,谨记纪录片的本性:客观与真实,适当地施与人文关怀。
二、风格地位将平民化的视角和平实化的语言贯穿整部纪录片的始终,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拍摄学生们生活中的一天,以采访老师和学生为配合画面,描绘这一群体的生活,体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被托管的孩子的生活状况以及父母的忙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引发人群的思考。
三、主要内容在世纪城的小区里,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多是外地来昆经商的商人,生活的压力让父母们每天忙于奔波,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孩子。
于是,在这里应运而生了许多托管的培训班。
培训班里的老师负责这些孩子的日常起居,孩子们从小学生到初中生不等,有日托的,也有全托的。
日托的孩子们,老师负责早上接到他们送去学校,然后中午再接到培训班吃午饭,再送去学校,下午接到培训班辅导他们作业,照顾饮食,直到作业做完由家长接走。
而全托的孩子们还要留在培训班里睡觉,通常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这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由于家长在精神生活上无法满足他们,只有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是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呢?培训班的老师,所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们在精心照顾孩子们的饮食和学习的过程中,真的能给孩子们带来精神上的欢愉吗?带着这些问题,用镜头探究这些孩子的生活状况,采用开放式的方式,展现这一现象对于这群孩子们的影响,留给观众充分的思考空间。
四、目标人群显性受众:家长(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家长),教育工作者隐性受众:对这一社会现象有兴趣和共鸣的一般大众五、拍摄对象托管班的学生们,托管班的老师。
托管班里必然有老师和学生两个角色,主要内容是围绕学生们的生活,因此,学生是整个纪录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们与老师会发生深切的联系,而对老师的采访和拍摄也会形成冲突的交锋点。
纪录片类型的分类
1. 历史纪录片呀!就像《河西走廊》这样的,把过去的那些事儿生动地展现出来。
你想想,看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在眼前展开,是不是特别神奇?就仿佛穿越回了过去,亲眼目睹那些历史变迁呐!
2. 自然纪录片嘞,《美丽中国》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让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那些令人惊叹的景色和奇妙的生物。
哇塞,这多有意思呀,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呀!
3. 人物纪录片也很不错哦!像讲那些伟人的人生故事的,比如《苏东坡》。
这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情感,难道不是很吸引人吗?
4. 美食纪录片呀,那《舌尖上的中国》可太有名啦!看各种美味佳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哎呀,想想都让人流口水呢,这不就是给吃货们的大福利嘛!
5. 科学纪录片好比《宇宙的构造》,能帮助我们了解那些高深的科学知识和奥秘,多酷呀!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呢。
6. 社会纪录片呢,像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哟!比如一些关于教育、贫困等主题的纪录片。
这能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有责任感呀,很重要呢!
我觉得呀,这些不同类型的纪录片都太有魅力啦,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纪录片的分类1.时事报道片时事报道片指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时间按的纪录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但报道的范围不限于一时一事,结构也比较完整。
如报道辛亥革命70周年几面活动的《历史的纪念》,报道女排比赛的《拼搏》等2.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指在线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片。
它过表现的人物和事件须准确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反历史的真实,不能用演员扮演。
影片可以运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等资料。
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辛亥风云》、《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
3.传记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片。
它与一般事件报道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以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如《诗人杜甫》、《伟大的孙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毛泽东》、《叶剑英》等。
仅表现某一任务的某一侧面的人物肖像片、人物速写片等也属于此类。
4.人物地理片人物地理片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俗、城乡风貌的纪录片。
如《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士林探奇》等。
5.舞台纪录片舞台纪录片指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的纪录片。
对舞台演出的歌舞、戏剧、曲艺等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根据需要对演出节目进行剪裁、删节,但对演出内容不能改编、增添,以区别于根据舞台节目改编的舞台艺术片。
如《民间歌舞》、《友谊舞台》等。
6.专题系列纪录片专题系列纪录片指在同一的主题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片,其中各部分影片都可以连续放映,也可以各自独立。
如《慢游世界》、《紫禁城》、《近代春秋》等。
7.人文纪录片人文纪录片指传作者对所关注和反应的群体予以文化、精神上的思考和反省,其主题以人为核心,向外渐次辐射,趋向表现生活中更为深层、更为永恒的人物精神状态。
人文纪录片以精致、简洁的镜头语言表达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播者对历史解读后通过电视元素表达出来的影响作品,这就要求创作者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先进文化的重任,能充分彰显中国人物景象和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他的主要受众在中国,因此既要有中国气派,又要设和国人的口味。
纪录片题材分类
纪录片可以根据其主题和内容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纪录片题材分类:
1. 自然和动物纪录片:关注地球上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和它们的生态系统。
2. 人文与社会问题纪录片:探索人们的想法、行为和社会问题,如政治、种族、移民、贫困等。
3. 历史和文化纪录片:讲述历史事件、文化遗产、民族传统和文化现象。
4. 科学与技术纪录片:介绍科学原理、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领域。
5. 名人与名人传记纪录片:关注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名人和名家的生平和成就。
6. 旅行与探险纪录片:记录探险家、摄影师或旅行者的冒险旅程和发现。
7. 犯罪和调查纪录片:解密真实的犯罪案件或调查重大事件。
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纪录片:探讨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
9. 音乐和艺术纪录片:展示音乐家、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以及创作过程。
10. 教育与启发纪录片:介绍教育理念、培训方法和新的学习
方式。
这些分类仅是常见的一部分,纪录片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任何人类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
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纪录片?一、自然与野生动物类纪录片自然与野生动物类纪录片是许多观众心目中最喜爱的类型之一。
这类纪录片饱含着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引领我们进入美妙而未被开发的地球角落。
这些纪录片展示了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色和最神奇的生物,让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亲临其境。
比如,《地球脉动》系列纪录片以其精美的拍摄技术和独特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群体的生活习性和壮丽景象。
观看这类纪录片,不仅仅是享受视觉盛宴,更是对自然之美的一次心灵洗礼。
二、文化与历史类纪录片文化与历史类纪录片是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人文风情和古代历史的重要媒介。
这类纪录片通过展示各种文化珍宝、世界遗产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让观众有机会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
例如,《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揭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观看这类纪录片,不仅仅是拓宽知识面,更是激发对不同文化和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三、人物与社会类纪录片人物与社会类纪录片是展现人类经历和命运的窗口。
这类纪录片通过讲述个人、团体或社会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一种人性的力量和社会的珍贵。
这些纪录片有时候会涉及一些重大的社会议题,如贫困、人权、环境等,让观众深入思考并产生共鸣。
例如,《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以一个独特的方式追踪了一群英国孩子的成长经历,揭示了社会阶层对个人未来的悄然决定。
观看这类纪录片,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与他人命运产生情感共鸣的体验。
四、科学与技术类纪录片科学与技术类纪录片是满足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利器。
这类纪录片通过展示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让观众对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纪录片不仅仅告诉我们科学的知识,更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图像化、亲民化,使得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例如,《行星地球2》系列纪录片以其前沿的科技手段和丰富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了地球不断变化的真实画面。
观看这类纪录片,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更是激发对科学进步的热情与思考。
纪录片类型塑造手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及其
塑造手法:
1. 解释型(格里尔逊式):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以画面和解说为主要表现形式,画面不追求时空的连续,而是通过“证据剪辑”来呈现事实。
解说词通常用于解释、说明、引证,以帮助观众理解画面内容。
2. 观察型(直接电影):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追求绝对的真实,创作者隐匿自己的存在,尽可能减少对现实事件的干预。
它们通常使用长镜头、同步录音和连贯剪辑等技术手段,以完整地复制现实事件。
3. 互动型/参与型(真实电影):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中,创作者主动介入事件,完整捕捉镜头前创作者与他人互动的过程。
它们强调创作者的介入和“撞击产生真实”,采访和口述是重要的标志。
4. 反射型:这种类型的纪录片通常会放弃纪实风格,转而关注对创作主体的主观体验和主观感受的传达。
它们使用一些表现主义元素,如主观镜头、印象式蒙太奇、戏剧化的灯光和煽情的音乐等。
5. 叙事线索法:这种方法通常从讲述某位人物的人生经历或某个重要事件的真实故事入手,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诉说人生、历史和现实。
6. 场景还原法:这种方法通过再现真实场景,让观众能
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和现场的氛围。
这种方法在历史、社会和法制类纪录片中很常见,通过对场景的还原,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事件的经过和相关人物的心理变化。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纪录片类型及其塑造手法,不同的类型和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风格,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类型和手法来创作纪录片。
1、纪录片的早期学派: (1)电影学派之写实主义派: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从卢米埃尔开始 艺术主张:“想表现的和实际表现的是生活的各个片段......决不允许带有丝毫的空想,它们所反映的是人和事确系如此的情况,而不是应该如此的情况。
”——路易.费雅德 (2)电影学派之电影眼睛派: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 20年代 维尔托夫 代表作品:《带摄像机的人》 艺术主张:“电影的眼睛......对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会一视同仁。
”——维尔托夫 (3)电影学派之先锋派电影: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20年代(法国等) 代表作品:《机器的舞蹈》 艺术主张: “让画面主宰一切,避免无法专用画面来表现的东西......正是那些无主题思想、也没有任何美学宗旨,其目的只是想抓住那些无限小的物质和自然界的运动而拍摄的纪录片才体现出整体电影的技巧和感染力。
”——谢尔曼.杜拉克《论纯粹电影》 (4)电影学派之表现主义电影: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20年代(德国) 艺术主张: “电影即节奏。
”——汉斯.里希特 (5)电影学派之抽象电影: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20年代(德国、法国) 代表作品:《柏林——大都市交响乐》(1927,德国) 导演:瓦尔特.鲁特曼 艺术主张: “电影应该是音乐......构图上应该是绘画和雕塑......结构和剪辑上应该是建筑......应该是诗......是舞蹈.....”——阿贝尔.甘斯 (6)电影学派之纪录片运动: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20—30年代 代表作品:《拖网渔船》(1929,英国)导演:约翰.格林尔逊 艺术主张: “电影是一把榔头,不是一面镜子。
”——格林尔逊 (7)电影学派之自由电影: 代表人物(国别、年代):林赛.安德森 艺术主张: “记录手法妨碍杰作的诞生......通过电影表达个人意见,不受商业资本桎梏限制,争取自由创作。
”——“自由电影”宣言(8)电影学派之工人电影联盟:代表人物(国别、年代):30年代(美国)代表作品:《开垦草原的犁》艺术主张: “纪录电影是形象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