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理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化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在教学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三维目标”为导向逐步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认识到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历史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1.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历史课堂除了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使用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历史素材,如,学生家的老照片、观看过的历史影像资料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来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1)情景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生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该只是概念上的理解,而应该是通过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
(2)社会考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
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1.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使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知识。
发掘生活中的历史知识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历史课堂教学以实际生活为真正指南和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
2.适当运用乡土教材乡土史资源具有感性、生动和直观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产生去了解探究的强烈欲望,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将抽象的灌输式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的方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要概述,以供同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03-02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永不停息的对话和交流,但历史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
它与现实有着很大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很难真正地走进历史,产生共鸣。
在历史教学中,若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生活化,从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促使学生感悟真实的历史。
让历史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时代的生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历史课真正地“活起来”。
课堂教学应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启发学生从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影子,培养学生自主设疑提问的能力。
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借鉴历史,寻找古今契合点,对现实起指导作用。
近些年,史学研究者也多以现实关怀为出发点,找准研究课题,以期为现实服务。
如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雪灾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学者们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灾害历史研究等。
高中历史教学同样如此,能用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审视历史,同时引入当今国家现实生活的重大热点问题,做到通史识今、学以致用,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建桥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摘要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家们认识到的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围绕它所展开的争论也构成了推动世界教育改革运动的一条主线。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的意义,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实生活融合鉴于面临素质教育的大潮和新时期的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现状,只有改善这些束缚教学生活化的种种弊端,才能真正给历史注入“活”力,才能真正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历史,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搭建起历史与生活的桥梁,民族与文化才能真正得以传承。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的意义倡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可以说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给历史课堂教学添上现实生活的色彩,只有让历史焕发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实现为培养人服务的社会功能,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体味有生命的教学活动。
(一)有利于体现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中学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
因此,只有将生活与高中历史课堂将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一种从学习历史到认识今天的认知“迁移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
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要想进行革命性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改革才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才能对教学进行革命性的改革。
因此,将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感触历史的温度作者:翟旭玉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1期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在不断变革,生活化教学就是变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方式打造高效的生活化历史课堂,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本文以高中历史为例,探究如何基于生活化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理念变革;策略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始终存在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即过度关注学生的历史卷面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历史学科综合素养方面的提升情况,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层面还比较低,大部分历史课堂略显沉闷缺乏生活气息。
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都不受重视,一味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使学生心中的历史课堂变得愈加煎熬。
历史事件框架和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一直以来就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历史知识网络系统构建,这也是造成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轨的原因之一,缺乏了生活气息和温度的历史事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具有的育人价值。
此外,教师在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也相对缺失,学生所有疑问、质疑都没有一个良好的渠道可以得到解决,慢慢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上述所有问题都成为实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路上的限制条件,因此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可谓是迫在眉睫。
二、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一)充实课本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传统历史教学过于关注课本内容,并没有深入探究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与古今中外历史事件深层次的联系,在众多现代社会发展领域都能找出历史的踪迹,教师要利用当代社会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以“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知识为例,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可以利用孔子学院全球发展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处于兴趣探究儒家思想的魅力和精髓,在此基础上逐一介绍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为此,可事先给学生安排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电影《孔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借助电影《孔子》片段可以让学生们对孔子建立多角度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紧接着讲解通过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发扬儒家文化,奠定了儒家思想日后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思想基础。
荐No.19 201913历史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考古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十分注重践行“四化策略”,即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过程实践化和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师会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学生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习生活中的历史知识。
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研究历史。
本文将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从充分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制定清晰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实践价值、促进师生之间的民主交流等四个方面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该理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
从整体来看,“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生活和教育属于一体,人们在生活中能接受到各种教育,教育应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经摩擦,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由此可见,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生活是教育的前提,各种教育工作都需要以生活形式实现。
教育无法离开生活,在生活中开展教育活动方能充分实现教育价值。
再者,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教育能够改造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样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这一观点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特指“社会当属教育场所”。
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这一观点要求教师不能只将教育场所局限在校内,而是要延伸到整个社会,以此扩展教育空间,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我们知道,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富有生命的历史。
但在很长时间里,由于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我们的历史教学实际上是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完全等同于一堆毫无生气的秦砖汉瓦之类的“老古董”,历史课堂大多数有意无意地成为机械的“驯兽场”,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学历史没有用。
正是针对诸如此类的弊端,新课改强调历史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现实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
从内容上看,正是人的生活构成了一部缤纷饱满的人类历史画卷,所以学历史无非就是学习人的生活。
那么,历史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升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生命整体和谐发展的这一终极目标。
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易中天的《品三国》节目几乎已经无人不知,他赋予三国历史以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运用了一些诙谐、时尚通俗的语言。
比如他调侃刘备曾说:“鲁肃来讨还荆州,刘备用孔明的计策装哭,鲁肃说:‘刘使君,别哭了,我这有餐巾纸。
’”这种生活化的语言使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很容易就记住了三国这段历史。
如果在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中能够借鉴易中天等人在百家讲坛上的上课方式,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史实生活化、直观化、通俗化,我们的历史课堂将有可能真正建构起“生命的课堂”。
比如,在讲到“市的发展”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进行讲解的:“从秦朝到唐朝,管理‘市’的人,也就是市场管理员,那时叫市长,当然这跟我们今天的‘市长’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啰。
那时候坊、市是分开的,也就是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可见当时人们生活很不方便。
有诗为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首诗大家应该很熟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吧!奇怪的是,到了唐朝由原来的四市变成了两市。
到宋代就好很多了,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街市,也就是今天的门市房,以及夜市晓市,你想吃早点、夜宵下楼买就可以了。
112美眉 2023.10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论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赵子薇(常熟市海虞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500)摘 要:历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对于历史教学的质量要求逐渐升高,但是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便是其中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要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社会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重视教育的生活化。
这样的教育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现今的历史教育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社会即学校;高中;历史教学一、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一)生活教育理论的确立与发展1917年,陶行知先生回国后便积极参与了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新教育改革运动。
当时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离社会。
为改变此状况,1926 年,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中指出,“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改造社会“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
以上论述隐含着学校包含社会、社会包含学校的意味,但此时陶行知还未正式提出“社会即学校”。
1930 年,《生活即教育》正式将“学校即社会”改为“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前者是把“小鸟从天空捉来关在笼子里”,而后者是把“小鸟放到天空中去”,是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里去”。
至此,“社会即学校”理论基本形成。
在此之后,陶行知在“社会即学校”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的教育实践,对大众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社会的发展和改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社会即学校的内涵“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肯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与社会的关联。
陶行知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以社会生活为中心时用了生动的比喻,他把学生比作罐头,先生则是装罐工人,伪知识则是装在罐砂里的臭鱼。
这样只会让学生吃了恶心泻肚送老命。
由此可见,只有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才能称为真正的学校。
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探析作者:胡伟来源:《学园》2013年第10期【摘要】实践证明,历史教学生活化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其实施路径是:在认识历史现象问题上,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理解历史现象,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探究历史方面,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历史细节,探索历史,根据生活范型,掌握探究方法;在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设置开放性作业,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80-03随着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持续发展,我们愈发认识到教学生活化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有的论者甚至提出“教学生活化是高中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所以,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借助生活经验,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内在思维路径之一是“同化”,即以自己的知识图式和生活经验为依托去认识历史,分析历史,把历史现象加以归类然后编码,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要巧妙恰当的借助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1.迁移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类比去体会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具体为:(1)引用谚语。
在学习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需要揭示其弊端——绝对平均主义的危害。
如果老师只进行枯燥的分析,效果是不理想的。
通过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可以入木三分的揭示绝对平均主义的危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而生动的历史表象。
以教学实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作者:刘红军来源:《中学课程资源》2013年第02期摘要:我国课程改革已进入新一轮的全面实施阶段,新时期要求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推行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必备的、终身适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供学生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全面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努力实现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目标,首先应从历史教学观念的生活化着手,继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再是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和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以期让学生的高中生活丰富多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未来生活相联系,教育学生从历史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真正学好和理解好历史知识打好坚实基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今天对历史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历史学科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现生活化。
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教学生活化理念,如何令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历史事件、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探究学习,发现历史事件中的人生启示,都是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观念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与生活相关的学科知识,以生活为中心,寓生活中的问题于教学中。
强调用理论知识阐述现实生活现象,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具体化。
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首先是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
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教学观念的改革转化,这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学生的成才观和历史成就观。
我们对历史学科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历史的学习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应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
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应做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二是由“教师”向“学友”转变,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三是由“园丁”向“引路者”转变,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四是由“教书匠”向“探究者”转变,从单调刻板的授业解惑转向探究如何让教学更风趣、易接收。
对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的探讨如何让学生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我想,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是这一切的源泉。
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搭建过去已知史实贴近当前学生的生活及未来的生活一种教学模式。
生活化才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历史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建立友好合作、民主平等的师生良好关系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让历史课教学生活化的首要前提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按照现代生活教育理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创设一种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
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同时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只有使师生关系生活化,建立民主平等、互助互信、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历史课教学生活化顺利开展。
二、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育。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
(一)、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充实历史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很多的,需要我们根据所需细心发掘。
我们常见的铜钱、粮票、中山装、各地的历史人物、一些地名……都可以成为我们发掘的对象,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很多人印象中干巴巴的历史在我们身边活起来,充满生活气息。
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
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1期文/刘烈喜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育也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从而有效保证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
怎样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历史教学,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学习历史,有效保证历史教学的效率和水平;通过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许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条好途径。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常常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功利色彩。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度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影响,历史学科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历史教科书中包含了很多的阶级斗争的内容。
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偏重于对政治的研究,对阶级斗争的内容更加关注,从而忽略了对世界文化和科技的研究。
其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带有明显的应试目的。
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模式下,对学校评定的标准主要就是高考升学率,这样就会将历史教学当作升学的敲门砖,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考试进行,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仅仅是碎片,无法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理念还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
由于我国的教学大纲都是由教育部统一编订的,所以教材的内容很难反映出各个地区不同的差异。
大纲关注的是历史知识和概念,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难以展示个性,不能够有效发展自己的爱好,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导致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
怎样才能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应用呢?首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确定教学目标,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教学有了很好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教师在确立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务实的感觉,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次,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导入方式。
教师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导入,有效缩短学生与遥远的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历史课能够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文科研究【摘 要】本文论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融入生活资源和热点新闻,建构生活化内容体系;创设情境,使用角色体验、影视主题探究等生活化教学方法;使用档案法、活动法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实施生活化评价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46-02生活化教学指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融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丰富其生命体验,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让课程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是当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理念,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到要加强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要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基于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善于转化,建构生活化内容体系历史教学的内容大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转换,从生活中寻找有关的资源,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在合理转化中更好地建构生活化教学内容。
(一)立足教材,补充生活化课程资源。
历史学科的教材内容大多是冷冰冰的历史叙述,比较枯燥,教师可以立足教材补充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的课程内容,尤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作品,渗透到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时,将历史和文学结合在一起,可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状况。
教师引入生活化资源,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到过哪些经典的唐诗,说说唐朝有哪些典型的诗歌类型。
学生自主总结出了边塞诗、田园山水诗、咏怀诗等诗歌类型。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说为何会流行这样的诗歌类型。
学生有所感悟:“唐朝国力强盛,和周边地区也互有往来,让边境各国感受到了唐朝的强大国力,所以在唐诗中有很多边塞诗,它们都展现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理念研究
摘要:历史是中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高中素质应试教育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目前很多学生对于历史都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死记硬背,导致历史教学公式化、呆板化,并没有让高中生明白为什么学历史,了解历史的意义。
在历史学科中,历史给人类带来的思想和教训都能够激发学生更好地珍惜现有的经济生活,明白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而不是当成考试的难题。
要让学生爱上历史,学会理解历史,懂得历史学科在青少年成长中带来的价值。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抛弃以往应试教学的模式化,更加能够与学生思想相结合,使他们产生兴趣,更加快速地了解历史,从而能够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活化
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在课堂上吸收教学知识,让历史生活化的出现在课堂更能够打破枯燥乏味的学习。
所以,教育历史的方式和教师的观念也要发生变化。
突破老旧的教学方式,让书本走向生活,不同于背书性质和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形式。
从学生兴趣出发,打造历史知识与学生心理和现代化科技结合的手段。
1教育方式的变化
应试教育的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与教案相结合,这种学生不容易吸收。
要利用现代化方式,运用电脑网络技术,将历史知识和科技相互结合。
比如直观地通过影片进行表现,让学生从视觉效果上明白历史中发生的特殊意义的事情,清楚知道地球上有过这样的事情。
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段历史。
将教学的模式转换,不再是死板的教室模式,注重相互互动。
将历史知识更加多样性地教导给学生,创造不一样的有历史思想性的活动,让孩子们扮演角色,明白历史的进展过程,从感性上变成理性认识[1]。
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掌握住历史知识。
多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历史知识了解活动。
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发挥实践能力,理解历史知识,生活中都有历史的痕迹,让学生知道历史就在身边。
2知识教学内容进行改变
高中历史生活化是要将书本上理论的知识和学生生活环境结合。
让历史知识具体化,从生活中就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
找寻符合课本上面知识的历史痕迹,
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也能发现历史,并拉近与学生生活,社会题材的知识也可以融入到历史知识当中,让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有故事产生,达到教学知识的变化,改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接近,更好地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对于死板的知识进行生活生动化,更加直白地教授给学生。
相关环境题材的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多去参观,例如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让学生直接面对历史,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每节课都要进行学生对于哪些历史感兴趣的调查。
让每一节历史课都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不再盲目地学习历史。
3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多针对学生心理进行课堂转变
在教学内容上面做到新颖,从多角度生活化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让历史内容对比现今学生的成长心理和对历史题材的偏爱,做到内容全面并广泛。
全方面地进行历史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有代入感地进行历史评论,并能理解历史的含义,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段历史。
让学生能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自己的思维评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可以在生活化方式教程中进行观后感书写,或者进行演讲。
以实际历史人物传记出发,进行集体讨论,相互对比思维碰撞,将历史知识活学活用。
并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操,对于是非都有判断。
保证教程内容能够种类多样[2]。
让教学环境更加活跃,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注重学生自身收集题材的分析,对于自己观点阐述的个人思想,达到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不再公式化地学习。
教师只是做好引导过程,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积累,然后对历史产生兴趣。
4在生活化教学历史中教师的教学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这让很多学生感觉历史很遥远,并且学习历史非常吃力,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减,也就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知识。
历史是严肃的,所有的知识都表明了深远的意义。
让历史知识生活化就必须迎合现今学生的生活教导学生去理解历史,并记住历史知识。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学习的语言也要生活化地贴近学生生活,不再是一味地按照教导文案上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语言进行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历史知识产生兴趣[3]。
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面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比如现今很多网络小说题材出现,学生都喜欢看此类的小说,那么根据历史题材的小说进行讲解历史,就能够获得知识。
比如“明朝的那些事
儿”里面有大量的明朝历史知识,让历史知识多元化,更加能够让学生吸收。
这样每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感觉是在观看有意思的历史著作,还有带入感,加上教师生活化的引导学习,那么学生们都会爱上历史,对每一节历史课都能够回味无穷。
5结束语
历史对于人类文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努力让高中学生爱上历史,并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将历史课题变得生活化、生动化,历史教育和教师教导观念进行变化,那么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状态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9):362.
[2]杜颂吉.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4,(34):16.
[3]徐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