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最新版)资料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1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感觉是世界的根本,而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是一切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特点和争论。
首先,唯心主义强调心灵、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性。
唯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柏拉图和笛卡尔,他们认为人的思维和意识是优先存在的,而物质世界只是这些思维和意识的投影。
因此,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心灵活动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然而,唯心主义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唯心主义很难解释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
如果一切都是心灵的投影,如何解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和物理现象呢?唯心主义对于这些现象的解释往往被唯物主义者质疑。
相对而言,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本质和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伯克利和费尔巴哈。
他们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类意识和思维的基础。
唯物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研究和理解物质世界,人类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世界。
然而,唯物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判。
首先,唯物主义很难解释意识和主观体验。
如果一切都是物质的产物,如何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意识呢?唯物主义对于这些主观体验的解释往往被唯心主义者质疑。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也涉及到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范围。
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主观的和有限的,它受限于个体的感知和思维。
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和无限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不断进步和完善。
然而,我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关系。
事实上,它们可以互为补充。
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知,而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和客观实在。
人类的认识世界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也涉及到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唯心主义强调人类思想和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意识的指导可以实现道德的自律和规范。
唯物主义则认为道德和伦理观念基于社会和物质条件,通过改变社会和物质条件可以实现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主义概念解释唯物主义(materialism)【名称】唯物主义【拼音】wéi wù zhǔ yì【解释】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1.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社会就不能产生意识。
(如狼孩、鸡孩)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承认世界本源是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原理。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原理,亦称主观能动原理。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所反映的哲学观点。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近义词】唯物论【反义词】唯心主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非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中,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结【宏观掌控】要点回顾归纳整合•2个对子:唯物主义预唯心主义;辩证法预形而上学•2类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2个辩证评价:辩证评价朴素唯物主义;辩证评价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易错辨析】易错易混点辨析(1)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物主义尽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仍有不科学的地方,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尽管唯心主义在总方向上是不科学的,但是就其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是四个独立的哲学派别。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3)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个基本派别。
二元论的观点是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在表面上看,二元论有时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有时是坚持了唯心主义。
但是它是无法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的,而且必然会滑向唯心论。
可见,在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上,或者是唯物主义的,或者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不存在着第三个哲学派别。
【热点直击】热点话题本课知识链接通常命题角度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作出辩证评价。
当前存在这有神论或者封建迷信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从哲学派别角度对有神论作出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气、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气、土等(2)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3)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这些观点只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2)进步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3)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二、机械性。
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纳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多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
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①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刻舟求剑的故事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地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摘要: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一直以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对立的学派对“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的问题争论不休,这种争论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呢?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涵唯物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
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
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文本素材(2)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精华完整版辩证唯物论知识:1.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而言,又存在相对静止的一面,静止是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用条件的、暂时的。
方法论:我们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内容。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①人(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3、教学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重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难点)二、说学情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三、说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讨论归纳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感悟等。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对世界观的内涵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知道哪些中外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搜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图片、漫画和故事。
学生准备:初步了解世界观的知识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汇集中外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及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实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
世界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以世界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
一、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观点。
在唯心主义看来,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是第一位的,物质世界是其次的,甚至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精神、灵魂等非物质的存在和作用。
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中,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被认为是塑造现实的决定因素。
人的主观体验和感觉是真实世界的基础,物质世界只是一种表象。
唯心主义者认为,人们通过感知和思考来认识世界,而这种认识是主观的,因此真实世界只能通过主观的认识来体验和把握。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笛卡尔等。
柏拉图认为,真理和美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只有通过心灵的觉悟和净化才能接近真理。
笛卡尔则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认为思维活动是我存在的证明。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和思维活动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观点。
在唯物主义看来,物质世界是第一位的,意识只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作用。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通过物质的规律来决定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实在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推动意识变化的根本动力。
总结起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是意识的产物;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和思维活动是物质的产物。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例如,在科学领域,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应该基于客观事实和实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而唯心主义则更强调主观意识和直觉的重要性,认为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一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