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爆发的结果是葫芦被没收、砸碎,这是否意
味着强权战胜了自然、美?为什么?
“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请小组合作欣赏小说的高 潮部分,说说作者在这里安排了几次摇摆。
摇摆1: 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 见了”这一时间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结果,而是 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小说中的云右卫门是 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演员。作者在此暗含了对武士道 精神的某种嘲讽。如此宕开一笔,产生了别样的效果: 悲剧的气愤降低,反倒多出点喜剧的意味;意义的重点, 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文气上对他的 嘲讽,实际上构成该角色在情感意义上的一种“失败” 和人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也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
电视连续剧诱惑着我们一集集地往下 看,是因为里面总是有曲折动人的关系与 情节,尤其是每集结束时定格的画面总让 人流连。如果让你把本文设计成连续剧, 你会把画面定格在哪个情节?为什么?
紧张曲折的情节总是由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环环相扣而成,而又以郁积的矛盾爆发达到 高潮,我们的课文中有什么矛盾潜伏? 父子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各自的爱好有什么象征意味?
摇摆2: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
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自己教训,并
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
父亲回来了,听闻教员来访的原由,不仅把清
兵卫责打一顿,而且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ຫໍສະໝຸດ 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小说的结尾也是文短意长。你怎样理解这一结局? 象征着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下
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 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 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 《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 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 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 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 派”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 代表作家之一, “白 桦派” 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