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AS阻断剂疗效与RAAS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病的遗传易感性与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
它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会对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
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了解高血压病的遗传易感性,对于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变异与高血压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的基因,如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等,其变异可能导致该系统的活性异常,进而影响血压的调节。
此外,盐敏感性相关基因、交感神经系统相关基因等的改变,也可能增加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遗传因素并非高血压发生的唯一原因。
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吸烟、酗酒等,同样对血压产生重要影响。
实际上,高血压往往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于具有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早期的预防和监测尤为重要。
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高血压,那么其亲属应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5 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高血压已经发生,个体化治疗就成为控制病情的关键。
个体化治疗意味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遗传背景、合并疾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药物治疗方面,了解患者的遗传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选择降压药物。
例如,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患者,某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效果不佳,而选择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可能更为合适。
此外,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异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尝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周鑫志;谭庆丰;张松【摘要】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 is an important endocrine system that participates i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regulation of body fluid .There are many members of RAAS ,and new members and new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RAAS is related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liver fibrosis,hypertension,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ngenital heartdiseas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retinopathy and other disea-ses.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which can cause myocardial fibrosis ,atrial fibrillation,thrombo-sis,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 heart failure , whic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ggravat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Therefore,anti-RAAS treatment fo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In the future,the dis-covery of new members of RAAS and their pathological effects i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will open up a new way for the treatment.%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参与机体循环及体液调节的重要内分泌系统,其成员众多,且不断有新成员及新生理作用被发现. RAAS与慢性肾脏病、肝纤维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且与风湿性心脏病关系密切,其能引起心肌纤维化、心房颤动、血栓形成、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直接或间接加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抗RAAS治疗可改善预后.未来,RAAS新成员及其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病理作用的研究,将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5页(P2323-2327)【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颤动;血栓形成;心肌重构【作者】周鑫志;谭庆丰;张松【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胸心外科,湖北恩施 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胸心外科,湖北恩施 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胸心外科,湖北恩施 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由肾脏近球细胞分泌并在肺内激活的一类体液调节物质的统称。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测试试题及答案一、最佳选择题(共10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药物中,使用前无需皮试的是A.苄星青霉素注射剂B.抑肽酶注射剂C.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D.紫杉醇注射剂(正确答案)E.普鲁卡因注射剂答案解析:A、B、C项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
E项属于权威二次文献中记载应做皮试的药物。
紫杉醇虽然也有过敏反应,但是临床没有规定该药使用前必须做皮试,就医时要仔细清楚地告知医生自己有无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
首次使用紫杉醇,不要加快点滴速度,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一但察觉不适需立即呼叫。
2.患者,男,73岁,胃溃疡病史2年,半年前出现静止性震颤,搓丸样,运动迟缓,面具脸,慌张步态,该患者应使用的药物是A.多奈哌齐B.甲基多巴C.多巴丝肼(苄丝肼-左旋多巴)D.司来吉兰E.苯海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患者的症状属于帕金森病,常用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包括抗胆碱药(苯海索)、促多巴胺释放剂(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COMT抑制剂(恩托卡朋),但是该患者有胃溃疡病史,不宜使用多巴丝肼及司来吉兰,而A项和B项都不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3.患者,男,21岁,因过敏性鼻炎就诊。
关于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及用药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B.治疗过敏性鼻炎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首选地塞米松(正确答案)C.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和感冒症状相似,应注意鉴别D.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E.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继续用药2周答案解析: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和感冒症状相似,患者要注意区别,如果没有办法确定,千万不可乱用药,要及时到医院确诊并进行合理的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变应原,如宠物、羽毛、花粉等。
·指南与规范·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0.010《2023年国际多学科专家共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摘译周晓东1a,田娜1b,郑明华1b,2,3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 b.感染内科,浙江温州 325000;2 温州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00;3 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325000通信作者:郑明华,***************.cn(ORCID: 0000-0003-4984-2631)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口。
MAFLD特征是肝脏脂肪变性和代谢紊乱共存。
作为一种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MAFLD与心血管疾病(CVD)有着相似的发病机制。
这两种疾病都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等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MAFLD与CVD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CVD危险因素,MAFLD与传统的CVD危险因素不同,仍待进一步研究。
在这一背景下,本共识使用德尔菲法则,通过两轮调查就MAFLD和CVD风险之间的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并探讨了MAFLD与CVD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病理生理机制、监测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疾病;共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0588);浙江省卫生厅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2032102600032)Excerpt of 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AFLD and the risk of CVD (2023)ZHOU Xiaodong1a,TIAN Na1b,ZHENG Minghua1b,2,3.(1. 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he Heart Center,b.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00,China;2. Institute of Hepatology,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00,China;3. Key Laborator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ENG Minghua,***************.cn(ORCID: 0000-0003-4984-2631)Abstract: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is a common chronic liver disease around the world, affecting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worldwide. MAFL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occurrence of hepatic steatosis and metabolic disturbance. As a metabolic disorder, MAFLD shares a similar pathogenesi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and both diseas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ell-establishe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uch as obesity,type 2 diabetes, and atherogenic dyslipidemia.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MAFL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VD; however, as a new risk factor for CVD, MAFLD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VD, which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In this context,this consensus statement used the Delphi method to achieve a consensu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FLD and the risk of CVD through two rounds of surveys and discus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FLD and CVD in terms of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a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Key words: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nsensu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2070588);High Level Creative Tal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in Zhejiang Province (2032102600032)亚太肝病学会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2023年在线正式发布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国际多学科专家共识”[1]。
非奈利酮治疗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廖文建1,罗雍航1,陈秋宇1,钟莉萍1,苏勇21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2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肾内科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持续进展性疾病,以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和细胞外基质过多蓄积为特征,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研究显示,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活化导致炎症和纤维化是CKD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另外,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血压控制不佳、肥胖也是影响CKD预后的重要因素。
非奈利酮是一种高选择性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多项研究表明,非奈利酮能通过抗炎和抗纤维化、减轻蛋白尿、逆转内皮功能障碍、调控血压及改善代谢参数等多重机制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对血钾影响小,无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有望成为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新手段。
关键词:非奈利酮;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慢性肾脏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2.025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2-0105-04糖尿病是全球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因。
目前,约3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心血管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独立相关[1]。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力药物,虽然能够减少尿蛋白并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但肾衰竭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仍持续存在[2]。
盐皮质激素受体(MR)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是激活细胞内受体和核转录因子的核受体亚家族。
肾脏MR过度激活通过介导促炎因子及促纤维化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和蛋白激酶1、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等信号蛋白的表达增加,促进组织炎症和纤维化[3。
Klotho 蛋白对RAAS 系统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刘清妍,孙丽娟,王令令,解佳惠滨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山东滨州256600【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生理机制。
Klotho 蛋白最初在小鼠的肾脏中被发现,随后发现在人类内分泌器官、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等多个组织中都有表达。
Klotho 缺失和RAAS 激活是不同原因导致的内皮损伤及组织纤维化过程常见病理表现。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Klotho 蛋白与RAAS 系统密切相关,但是RAAS 与Klotho 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本文主要对Klotho 蛋白影响RAAS 系统潜在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疾病研究及防治提供指导。
【关键词】Kltoho 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路;机制【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4)08—1209—0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Klotho protein's impact on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LIU Qing-yan,SUN Li-juan,WANG Ling-ling,XIE Jia-hui.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Binzhou People's Hospital,Binzhou 256600,Shandong,CHINA【Abstract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to regu-late blood pressure,fluid balance,and electrolyte balance.Klotho protein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kidneys of mice,and subsequently found to be expressed in a variety of human tissues,including endocrine organs,nervous system,and muscle tissue.Klotho deficiency and RAAS activation are common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endothelial injury and tissue fibrosis caused by different causes.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Klotho prote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AS system,but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AAS and Klotho protei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potential pathway of Klotho protein's influence on the RAAS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dis-eas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Kltoho;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Pathway;Mechanism·综述·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4.08.032第一作者:刘清妍(1990—),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的基因治疗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虽然现在有很多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但是这些药物并不能治愈高血压。
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的人们来说,显得非常必要。
现在,一种被称为基因治疗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上。
这种技术通常是通过人工修饰或替代体内的基因,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是否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来治疗高血压呢?这是很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下,高血压的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基因治疗通常是通过向患者身体中注入一些被改造过的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些基因可以是一个具有治疗效果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也可以是一个具有抗病效果的siRNA或miRNA等小分子基因。
一旦这些基因被注入到人体的细胞中,就可以发挥出治疗效果。
二、高血压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目前,高血压的基因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基因技术研究高血压病因和发展机制;二是利用基因治疗技术研究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 基因技术研究高血压病因和发展机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很多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研究。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DNA的测序,科学家们发现,高血压与一些基因的突变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失控和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增强。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开展这些研究,科学家们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2. 基因治疗技术研究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除了基因技术研究高血压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基因治疗技术也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其中,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方法是利用基因治疗技术来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
这个系统在维持人体平衡的同时,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利用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向患者注射一些抑制RAAS系统的基因,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程呈赵明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4年第01期【关键词】高血压;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1-5-03高血压是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疾病,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多种靶器官造成损害,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目前高血压尚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保持血压的稳定[1]。
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对于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究其主要原因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知识认知不足,不能充分认识到降压的重要性,导致自我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服药断断续续,再加上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压不稳定;二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再加上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患者依从性逐渐降低。
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有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人体多个靶器官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本文对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通常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且疗效确切。
目前,该药物并不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流药物。
有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双重降压机制,当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时,可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2]。
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分解为沙库巴曲和缬沙坦。
脑啡肽酶可水解血管活性肠肽以及保护心血管的因子,而前者可对脑啡肽酶进行抑制,阻断血管紧张素,促使脑啡肽的多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如利尿、抑制心肌纤维化。
临床将脑啡肽分为3 个亚型,即A 型利钠肽、B 型利钠肽和C 型利钠肽。
前两者对环磷酸鸟苷结合受体起到激活作用,该受体一旦被激活,可对肾髓质集合管的作用产生抑制,阻止其对钠离子的吸收,从而使人体中的钠离子随尿液排出体外。
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前两者,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降低,促使动脉扩张。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研发现状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进行介绍及对其研究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心血管;高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之后又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调节血管紧张素Ⅱ的大多数心血管效应。
1. RAAS系统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中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1]。
血管紧张素II所产生的大部分作用都源自于RAS,因此,如果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合成或者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即可减弱RAAS的作用,达到降压的效果[2]。
2. AngII简介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on II)是RAAS最重要的八肽类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一种前炎症因子。
它在提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3],同时AngⅡ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从而增加水钠潴留、增加钾的排泄[4]。
血管紧张素II在体循环和组织中均有产生[5]。
血管紧张素II(体循环和组织水平)通过结合受体亚型来介导生物学反应,目前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有AT1、AT2、AT3、AT4四种亚型,AT1、AT2两种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AT1R介导了绝大多数AngⅡ的生理作用,最主要为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6]。
3. AT1R和AT2R简介3.1 AT1R简介AT1R受体是一种具有七个跨膜域[7]的G蛋白偶联受体。
要分布在人体心脏、血管、肾脏、肺、脑及肾上腺皮质,主要生理效应为介导血管和心肌收缩、垂体激素和醛固酮分泌、水钠重吸收及细胞增殖肥大等。
AT1R与 AT1受体结合能够产生一些经典的信号通路[8]:1)能够激活磷酸酯酶A2产生前列腺素E2;2)能够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血管收缩;3)能够激活磷酸酯酶C,释放钙离子并产生蛋白激酶C。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2), 1925-1932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2266RAAS 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房颤预防的研究进展陆珏秀1,刘先霞2*,闫 霖11海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海南 海口 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 海口收稿日期:2023年1月14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15日摘 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高血压和房颤发生率的持续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卫生保健系统造成重大经济负担,已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热点医学问题。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仍然是主流,但其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并有复发风险。
对房颤的“上游”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及早干预房颤的危险因素对制定一级房颤预防策略、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RAAS 阻滞剂有效的降压和影响心房肌细胞的离子电流和持续性,预防心房纤维化,减少左房大小,缓解左心室肥厚,调节交感神经活动等潜在作用可提供潜在抗心律失常好处,愈来愈多的研究支持调节RAAS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降低房颤的发生,针对房颤发生重要机制为靶点的预防性药物值得人们关注及探讨。
因此,本文将从高血压、RAAS 与房颤的关联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search Progress of RAAS Blockers in the 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uexiu Lu 1, Xianxia Liu 2*, Lin Yan 11The Second Clinical College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Hainan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HainanReceived: Jan. 14th , 2023; accepted: Feb. 8th , 2023; published: Feb. 15th , 2023 *通讯作者。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者:黄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慢性心衰药物临床研究的进展1.1 EMPHASIS-HF研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用于标准治疗后NYHAⅡ级患者EMPHASIS试验(依普利酮对轻度心衰患者住院和生存影响的研究,Eplerenone in Mild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and Survival Study in Heart Failure,EMPHASIS-HF)研究入选2737例轻度心衰患者(NYHA Ⅰ~Ⅱ级),随机至依普利酮或安慰剂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心衰治疗。
结果表明,主要复合终点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的风险,依普利酮组较之安慰剂组显著降低37%;此外,全因死亡率降低24%,全因住院率降低23%,因心衰住院率降低42%。
而且,亚组分析表明,在各种不同状况的患者中,依普利酮同样显示了对主要复合终点的有益影响,其结果与整个研究完全一致。
由于上述结果是在该研究预定的中期评估中获得的,尤其是由于研究结果显示依普利酮的应用对患者产生“压倒性”的有益结果,该研究提前中止。
研究结果还表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但两组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因高钾血症住院或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两组也无显著差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证据水平增强,适用范围扩大。
此前的研究(RALES、EPHESUS 试验)对象均为NYHAⅢ-Ⅳ级患者。
刚颁布的EMPHASIS试验主要复合终点或二级终点,整体研究结果或各亚组结果,均为阳性,试验验证了EMPHESUS的结果。
两个同样的研究,且均为设计良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获得一致的结果,证据水平可以上升至A 级,从而确定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ARB)同样的地位,即是一种肯定有效的药物,不仅能改善心衰患者症状,而且能够改善预后,降低全因病死率。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的范围扩大。
EMPHASIS试验对象均为轻度心衰患者(NYHA Ⅰ~Ⅱ级,主要为Ⅱ级)。
IgA肾病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刘春花,杨定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武汉430060摘要:随着对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在传统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包括黏膜免疫、补体活化、T细胞依赖或非T细胞依赖B细胞活化机制等。
IgA肾病与黏膜免疫的异常激活和慢性炎症状态关系密切,尤其是扁桃体和肠黏膜免疫系统,其可通过黏膜表面微生物群改变、异常免疫应答、基因易感性等途径介导IgA肾病的发生。
而作为IgA肾病发病驱动因素的半乳糖缺乏IgA1则是由黏膜B细胞产生的,该过程是由黏膜感染通过T细胞依赖性或非T细胞依赖机制诱导的。
此外,在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标本中发现C3、C4d、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C5b-9沉积在系膜区,而C1q的普遍缺失也证实了补体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参与IgA肾病。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针对这些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为IgA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靶向治疗药物;肠黏膜免疫;B细胞;Toll样受体;补体系统;IgA肾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4.025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4-0101-05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20%~40%的IgA肾病患者在确诊后10~20年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IgA肾病预后不佳,因此需要有效精准的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缺乏对因性治疗方案,现阶段主要以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及延缓疾病进展为主,治疗效果有限。
随着对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在传统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包括黏膜免疫、补体活化、T细胞依赖或非T细胞依赖B 细胞活化机制等方面,为IgA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常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合理使用1、⑨下列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说法错误的是(单项选择)CA 推荐剂量为每次 100mg ,每天两次B 重度肝肾功能损伤者剂量减半 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D 避免与 ARB 类药物合用2、⑦下列药物中会引起乳房增大的药物 (单项选择)CA 依普利酮B 螺内酯C 速尿D 氨苯蝶啶A I 级B n 级C 川级D "级 4、①下列药品中应慎防低血钾发生的利尿剂是 (单项选择)CA 托伐普坦B 氨苯蝶啶C 氢氯噻嗪D 托拉塞米 5、⑥下列药物中可影响糖代谢或掩盖低血糖危险的药物 A 阿司匹林 B 美托洛尔 C 培哚普利 D 缬沙坦A 托伐普坦B 螺内酯C 氢氯噻嗪D 吲达帕胺 7、⑤ACEI/ARB 类药物的禁忌症不包括 (单项选择)CA 妊娠B 严重肾功能衰竭C 磺胺类过敏史D 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史 &⑧下列药物严禁与钙注射剂合用的药物是 (单项选择)AA 地高辛B 多巴胺C 米力农D 左卡尼汀9、 ④ACE I 类药物临床最典型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单项选择)BA 低血压B 干咳C 皮疹D 腹泻10、 ⑩治疗前静息心率小于多少伊伐布雷定禁止使用 A 70 B 75 C 78 D 806、 ②下列药品中应慎防高血钾发生的利尿剂是单项选择) DC 65 岁以上老3、 ③心衰患者活动轻度受限按 NYHA 心功能分级应为 (单项选择) B单项选择) B单项选择) A他汀类药的临床评价与合理应用1、服用他汀期间慎用的维生素是 (单项选择) D A.维生素 A B 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3、中国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单项选择) C A 43 岁 B 53岁 C 63岁 D 73 岁4、能阻断小肠刷状缘膜小囊泡上膜蛋白吸收胆固醇途径的药品是 A.辛伐他汀B.依折麦布C.非诺贝特D.阿昔莫司5、属于强效治疗的他汀和日剂量是 (单项选择) AA.洛伐他汀 40mg/dB.阿托伐他汀 20mg/dC.瑞舒伐他汀 20mg/dD.普伐他汀80mg/d6、 大量饮用葡萄釉汁可抑制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小肠的首关 代谢和肝代谢,其共同竞争性抑制的肝药酶是 (单项选择) B A.CYP1A2 B.CYP3A4 C.CYP2C9 D.CYP2D67、 执业药师应告之患者服用调节血脂药的适宜时间是 (单项选择) DA.晨起B.上午C.下午D.睡前8、对血糖和糖合血红蛋白的影响较小,经肝药酶代谢率极低的他汀是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疗指南 (2016年版)》指出:患者肝脏转氨酶 AST 及ALT 升高超过正 常上限 3 倍时可及时停用他汀,此时肝脏转移氨基酶的指标是 (单项选择) C A. > 40UB.>80UC.> 120UD.> 160U除肌肉症状外, 伴肌磷酸激酶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的倍 C.上限的5倍 D.上限的10倍2、调节血脂作用最强的他汀是 单项选择) A A.匹伐他汀B.瑞舒伐他汀C.氟伐他汀D.辛伐他汀单项选择) B单项选择) AA.普伐他汀B.洛伐他汀C.氟伐他汀D.辛伐他汀10、他汀类药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 数是 (单项选择) D A.上限的2倍 B.上限的3倍炎症性肠病(IBD )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 D A :对于重度UC,静脉用激素为首选治疗。
作用于RAAS的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
张碧玫;余文博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2005(29)3
【摘要】综述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抗高血压药研究进展,分别介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肾素和醛固酮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若干目前临床常用或正在研发中的相应药物及其特点.作用于RAAS药物的研发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页数】6页(P136-141)
【作者】张碧玫;余文博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天津,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天津,3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4
【相关文献】
1.RAAS通路上候选基因与脑卒中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吕文文;段磊;蒋善群
2.RAAS抑制剂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J], 周三凤
3.RAA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王俏;李学奇
4.ACE2基因多态性与RAAS阻滞剂降压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陈永跃;于汇民
5.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RAAS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田野;顾健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肾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王蕾;郝迪;李旭;王梓【摘要】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慢性心脏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和肾脏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发展的终末期阶段.然而,心肾交互损伤的确切启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尚未有合适的动物模型能够高度模拟临床CRS(心肾共损程度适宜),该文对心肾共损动物模型进行归纳,并结合肾素原(受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特点予以综述,为心肾综合征的药物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方法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3(029)011【总页数】3页(P1496-1498)【关键词】心肾综合征;动物模型;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心功能;肾功能【作者】王蕾;郝迪;李旭;王梓【作者单位】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2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2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2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31;R363-332;R541.61;R692.5经典制备急、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通过手术造成前、后负荷加重;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导致缺血性心肌病;通过心肌毒性化学物质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基因敲除或转基因。
制备肾衰动物模型则多采用肾脏单侧全肾或部分肾组织切除、肾蒂或肾动脉永久结扎或缺血/再灌、化学物质合并肾脏切除术等方法。
以上各方法均可模拟不同程度的心、肾功能损伤,用来进行不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拟对现有心肾功能损伤的动物模型予以综述。
1 单一手术方法模型1.1 肾脏切除术肾衰模型的制备常选用不同程度的肾脏组织切除[2]。
单侧肾切除(unilateral nephrectomy,UNX)导致较轻度肾功能损伤,常不伴有蛋白尿和组织结构病变。
但存留一侧肾脏的代偿功能与性别和月龄有密切关系[3]。
163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8月 第29卷 增刊
蛋白,我们将应用筛选出的小分子Prx Ⅱ抑制剂进一步探讨Prx Ⅱ对心功能的影响和在心肌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
利用群体药动学分析肾移植后高血压患者
影响他克莫司的因素
黄芸1,2,荆宁宁2,李莹2,左笑丛2,袁洪2
1.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药学院 (410000)
2.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临床药理中心 (410000)
目的:利用群体药动学(PPK)研究肾移植后高血压患者(PTH)影响他克莫司的因素。
方法:①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2-04 ~2013-01使用他克莫司的PTH患者48例,分别在患者使用他克莫司3天,以及合用氨氯地平1周后,于清晨服药前及服药后0.5、1、2、8、12 h分别采集外周静脉EDTA抗凝血2 ml,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他克莫司全血浓度。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
②采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用药资料、血药浓度资料等,利用NONMEM进行PPK分析。
用一室和二室模型分别拟合,选择基础结构模型。
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全量回归模型并逆向剔除,得到最终模型。
利用自举法对最终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①在48例PTH患者中,共收集552个样本纳入PPK分析,具有一级吸收及一级消除特征的二室模型作为基础结构模型,模型参数包括表观清除率、中央室分布容积、周边室分布容积、室间清除率和吸收速率常数。
②纳入清除率最终模型的协变量有CYP3A5和红细胞压积,纳入室间清除率最终模型的协变量有氨氯地平。
③经Bootstrap验证后,最终模型参数估算值接近Bootstrap的参数均值,且落在其95%置信区间内。
结论:CYP3A5*3基因多态性和红细胞压积是他克莫司总清除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氨氯地平是他克莫司室间清除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汉族人群CYP2C9、VKORC1
和CYP4F2的基因多态性
李彦,娄莹,韩璐璐,熊筱伟,张晓星,闫丽荣,赵慧,
江岳鑫,李一石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临床药理中心 (100037)
目的:与药效动力学相关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与药代动力学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 2C9基因(cytochrome P450 2C9,CYP2C9)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用药剂量差异的两个主要基因。
细胞色素P450 4F2 基因(Cytochrome P450 4F2,CYP4F2)对华法林剂量影响较小。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上述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个的分布情况。
方法:招募门诊和住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和个人信息。
从全血中提起DNA样品,采用TaqMan MGB探针技术,检测3种基因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检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包括:CYP2C9*2(C430T) 和CYP2C9*3(A1075C)等位基因,VKORC1(C1173T)和CYP4F2(rs2108622 C > T)。
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使用卡方分析比较SNPs 在男、女中是否有差别以及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所有统计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完成。
结果:研究入选了来自全国27省的909名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54例(49.9%),女性患者455例(50.1%,311例已绝经)。
入选患者年龄(54.1±12.9)岁,身高(164.9±8.2)cm,体重(65.9 ±12.5)kg。
基因检测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VKORC1基因频率为19.5%(177/909); CYP2C9*2 基因频率为 0.7%(6/909),CYP2C9*3基因频率为8.6%(78/909); CYP4F2基因频率为47.6%(433/909)。
各基因在男女分布中无差异:VK同ORC1 (男93例,女84例,P=0.66),CYP2C9*2 (男5例,女 1 例,P=0.10),CYP2C9*3 (男36 例,女42例,P=0.71),CYP4F2 (男218 例,女215 例,P=0.96)。
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VKORC1基因在中国人的发生率小于高加索人,而CYP2C9*3在发生率高于黑种人,CYP2C9*2突变发生极少。
RAAS阻断剂疗效与RAAS基因多态性关系的
研究进展
于汇民
广东省,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 (510080)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RAAS体系参与血压及心血管功能调控主要依赖于两条路径:其中一条为经典的ACE-Ang Ⅱ- AT1R轴,促进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血管增殖与重塑;另一条为新的ACE2-Ang-(1-7)-Mas轴,是与前者相抗衡的生理学分支,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血管重塑的改善。
已有研究显示RAAS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以及RAAS阻断剂(ACEI和ARB)的疗效与RAAS基因的相关性。
早期的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Ang Ⅱ 1型受体(AT1R)基因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会影响RAAS阻断剂的疗效。
新近的研究发现,作为RAAS新的调控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CE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作用,有研究发现ACE2基因rs2285666多态性与ARB (Irbesartan)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及功能相关,且rs2285666多态性与男性高血压患者的ACEI(Benazepril)降压疗效相关,还有学者发现rs2106809多态性T等位基因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ACEI(Captopril)降压疗效相关。
由此可见ACE2基因多态性与RAAS阻断剂的疗效存在相关性,RAAS阻断剂不仅不抑制
164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8月 第29卷 增刊
ACE2 的活性,还会促进ACE2表达,在转基因大鼠中的研究
发现,ARB(Azilsartan)通过促进ACE2在心脏和肾脏的表达
激活ACE2-Ang-(1~7)-Max轴,发挥降压及抗增生肥大作
用,有学者报道应用RAAS阻断剂(lisinopril或 losartan)后
心脏ACE2 mRNA表达和血浆Ang (1~7)水平都显著增加,
ACE2-Ang-(1~7)-Mas轴参与了RAAS阻断剂的降压和心血
管保护作用;另有研究显示ACE2基因表达减少或缺乏会降低
Ang (1~7)水平,进而减弱了RAAS阻断剂的降压作用和肾
脏保护作用。
目前认为RAAS遗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发展及RAAS阻断剂的疗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RAAS阻断剂疗效与RAAS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汇民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510080
刊名:
中国循环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年,卷(期):2013(z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xhzz2014z14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