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实验说明及试题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39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2019 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剖析2019 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剖析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快乐今日能有时机和在坐的专家,就 2019 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做一个短暂的沟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责备指正。
尽人皆知,高考不单是为国家选拔人材的重要门路,它还承载着一个孩子,以致一个家庭的梦想,这样,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考卷的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省自 2019 年以来对理综推行自主命题,此中的化学考题几年来向来遇到社会的好评,那么今年 2019 年的理综化学试题怎样,与早年对比有哪些特色呢 ?下边我们就一同来关注一下。
(板书:一、整体评论 )一、整体评论综合剖析近几年山东高考化学试卷,能够发现 2019 年的化学试题秉着了过去历年的命题特色,表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固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比较考试说明又可知:今年的试题对考试说明界定的骨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覆盖,并立足于实践,增强了三大能力的观察,详细而言,表现了:稳固、创新、骨干、实践和能力,五大特色 .下边我们就来逐个解读一下。
(板书:二、试题评论 )二、试题评论特色一:稳固 (给表格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这是有关 2019 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张剖析表,此中包含试题构造、考点散布、难易程度等几个方面。
经过对该表的剖析大家能够看出今年的试题构造与早年完整同样,仍旧包含 7 个选择和 3 个必做加 1 个选作共 4 个大题 ,而考点散布、难易程度和难度梯度等几个方面都与早年相当。
此中 31-33 三个选做题在可控难度参数上基真相当,依旧表现了考题的公正性。
因此说 2019 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第一大特色就是稳固。
特色二:创新谈到创新性,能够举得例子好多,但我最想提一下的仍是第 10 题,就是有关莽草酸的这道题。
这类题型在平常的考前训练中并不是没有见过,但在近几年山东高考试题中仍是第一次出现,答对该题的要点在于正确掌握稀、醇、羧酸三类重要有机物质在构造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考生有机部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有必定的思想深度,这在过去的山东卷化学试题选择题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它的设置所起的导向作用,值得大家持续探究。
高考真题化学实验题2019年石膏是一种常见的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等领域。
下面是一道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题:试题内容:某同学想要探究石膏的硬化过程,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1. 将30g石膏粉末加入100ml水中,并搅拌均匀。
2. 将搅拌后的石膏溶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定型凝固。
3. 测量硬化后的石膏体积变化。
4. 分析硬化过程中石膏的性质变化及原理。
试题要求:1. 记录实验步骤,并分析其合理性。
2. 描述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结合化学知识,解释石膏硬化的化学反应和原理。
4.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探究石膏硬化机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1. 实验步骤合理,石膏粉末与水搅拌能够促使石膏粉末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石膏溶液。
将石膏溶液倒入模具中可以使石膏体形成所需的形状。
2. 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石膏溶液不均匀、模具未准备好等。
解决方案是搅拌时间加长,确保溶液充分混合;提前准备好模具,涂抹隔离剂等。
3. 石膏的硬化是通过水合反应进行的,石膏溶液中的CaSO4·2H2O 和水反应生成硬化石膏CaSO4·1/2H2O。
具体的反应为:CaSO4·2H2O + 3H2O → CaSO4·1/2H2O + 2.5H2O。
4. 结果表明,石膏的硬化是通过水合反应引起的,可以进一步研究石膏硬化速度与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关系,从而探究硬化机理的更多细节。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石膏的硬化过程及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更多参考。
愿同学们在化学领域的探索中不断前行,创造更多的科学成就。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6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6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6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5.(6分)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高考1卷化学27题评析实验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必备内容之一。
今年理综1卷中的实验考核内容则以硫酸铁铵制备为统领。
该试题的内容如下。
、一、实验内容简介由于硫酸铁铵是一个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制备方法在一般的实验教材中当然也很难被找到。
但是,由于该物质的制备只涉及到不多的几个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也只有“铁屑净化”、“硫酸亚铁制备”、“硫酸铁制备”、“硫酸铁铵制备”、“浓缩结晶”,这样的五个实验步骤。
加之与这五个实验步骤相关的实验条件与操作方法的选取,也比较容易找到各自的参照物。
所以考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难度。
比如,其中的“硫酸铁制备”步骤,就只是将Fe2+离子氧化成Fe2+离子。
其方法完全可照搬实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性质”讲义中的相关段落。
其余的4个步骤,则全部可见诸于“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讲义。
这两个相关实验进行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及要点,还是有必要强调如下。
1. 铁屑与硫酸的反应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迅速欲让4.0 g铁屑与过量硫酸能完全反应,即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要反应几十分钟(因为,对于这个本来并不慢的反应速度来说,铁屑的厚度还是显得太大了)。
以至于在较长时间的反应过程中,溶剂水会大量减少,需要不断地进行补充。
这个反应的温度也不见得一定要保持在80-95这个区间内。
温度低,只不过会使反应的时间更长一些。
温度高,水蒸发的则会更快。
铁屑与硫酸反应“需要水浴加热”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低温电炉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连反应温度都没给出),就是在某实验教材中,对这个操作的具体要求[1]。
应该把考题中的“需要水浴加热”,看作是一个命题者为了考察“水浴加热”概念,而杜撰出的一个反应条件。
这个反应条件与实验原理与实际过程,都不符合。
2. 铁屑与硫酸的反应产物氢气是否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可能是为了考察考生对“洗气”方法掌握的深度。
命题者特意给这个反应添加了一个有H2S析出的情节。
其实,在这个反应中是不会有多少H2S气体产生出来的。
2019年全国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右图,该试剂是A.氨水B.乙酸C.氢氧化钠D.硝酸 【答案】D 【解析】安全标志为腐蚀性和氧化性,硝酸符合,D 项正确。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A.CuSO 4 ·5H 2O B. FeSO 4 ·7H 2O C. ZnSO 4 ·7H 2O D. KAl(SO 4)2 ·12H 2O 【答案】A 【解析】CuSO 4 ·5H 2O 为蓝色晶体,CuSO 4为白色粉末,加热发生反应: CuSO 4 ·5H 2O =====△ CuSO 4 (白)+5H 2O ,A 项正确。
3. 反应C 2H 6(g) = C 2H 4(g) +H 2(g) H>0 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的是A.增大容器容积B.升高反应温度C.分离出部分氢气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答案】D 【解析】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 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 项不符合题意;分离出部分氢气,衡向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 项不符合题意;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原平衡体系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符合题意。
4.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B.C. D.【答案】B 【解析】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A 中分子式均为C 6H 6 结构不同,二者关系为同分异构体,不符合题意;B 中分子式分别为C 14H 24 、C 14H 22关系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符合题意;C 中分子式均为C 3H 6O 2结构不同,二者关系为同分异构体,不符合题意;D 中分子式均为C 6H 6O 3结构不同,二者关系为同分异构体,不符合题意。
江苏卷化学实验高考真题高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直以来,化学实验都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江苏卷的化学实验题目旨在考验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下面我们将以2019年江苏卷的化学实验题目为例,简要分析一下该题的要求和解题思路。
2019年江苏卷化学实验题目要求考生完成“不同金属及盐酸的反应”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选取不同金属试条,分别与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体的情况;然后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进一步判断产生气体的种类;最后,结合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1. 实验操作步骤:a. 选取不同金属试条(如锌、铁、铜等),放入试剂中,观察金属试条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泡情况;b. 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产生的气体,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集气瓶中,观察气泡情况;c. 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实验结果分析:a.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b.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c. 铜与盐酸反应无明显反应产生气体。
3. 相关问题回答:a. 实验现象的解释:金属与盐酸反应时产生金属盐和氢气;b. 产生气体的种类及其检验方法:氢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特性鉴定气体种类;c. 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
通过以上解题思路,考生可以清晰地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实验现象,理清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实验原理,从而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展现出对化学实验的全面理解和实验技能。
这也体现了化学实验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备考高考化学实验时,建议学生在熟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实验操作细节,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学生们一定能够在化学实验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为实现高考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章化学实验李仕才第一节化学实验基础考点二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一、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溶解(1)固体的溶解: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气体的溶解:①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CO2、H2S等),为了增大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的接触机会,应将气体导管插入水中(如图中A)。
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气体导管口只能靠近液面,最好在导管口连接一倒置的漏斗或干燥管,并使漏斗边缘或干燥管刚好贴靠在液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少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液体倒吸的现象(如图中B、C和D)。
(3)液体的溶解: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被溶解的液体和溶剂,然后先后加入烧杯中搅拌而溶解。
但对于溶解放热较多的液体,往往先加入密度较小的液体,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加边搅拌。
如稀释浓H2SO4时是把浓H2SO4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玻璃仪器的洗涤(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1)试纸的类型和使用范围(2)试纸的使用方法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的变化。
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1)常用方法(2)特殊方法①抽气法或吹气法图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图B: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 Y Z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 B.B C.C D.D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19高考化学考试真题及解析你的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试题: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选择题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2(1)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 )。
A.作负极,被氧化B.作负极,被还原C.作正极,被氧化D.作正极,被还原2.日常所用的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氧化吸收H2)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
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电池中锌为正极,碳为负极B.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C.干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向碳极D.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3.燃料电池的突出优点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而不经过热能的中间形式,现已广泛使用。
如甲烷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负极:CH4+10OH--8e-===CO3(2-)+7H2O。
正极:2O2+8e-+4H2O===8OH-。
若反应获得27 g水,则电池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
A.1 molB.2 molC.4 molD.6 mol4.图2-2-8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5.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2-2-9。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6.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对电池放电时的分析正确的是( )。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选择题试题深度解析1.(2019上海卷)14.下列物质分离错误的是A.硝基苯(苯)蒸馏B.乙烯(SO2)氢氧化钠溶液C.己烷(己烯)溴水,分液D.乙酸乙酯(乙醇)碳酸钠溶液,分液【答案】C【解析】硝基苯和苯为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用蒸馏分离,A正确;乙烯不与NaOH 反应,SO2被氢氧化钠吸收,可实现两种气体的分离,B正确;己烷和己烯为互溶液体,己烷不与溴水反应,但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己烯与溴水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代物,仍然溶于己烷,因此不能用分液进行分离,C错误;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醇易溶于水,液体分层,通过分液进行分离,D正确。
故答案选C。
2.(2019浙江卷)3.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C【解析】使液固或气固混合物中的流体强制通过多孔性过滤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这种分离方法叫过滤。
图A操作属于萃取操作中的颠倒摇匀,不符合题意;图B操作属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不符合题意;;图C为过滤操作,符合题意;图D为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操作中移液操作,不符合题意。
3.(2019全国Ⅰ卷)9.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Na2CO3的作用是吸收HBr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溴苯常温下为液体,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分液,得到无色的溴苯。
4.(2019全国Ⅱ卷)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答案】A【解析】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发生:12KMnO4+5C2H4+18H2SO4=12MnSO4+6K2SO4+10CO2↑+28H2O,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生成MnSO4和K2SO4均溶于水,因此不会分层,A不匹配。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6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6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6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5.(6分)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专题 17物质的制备和定量实验【母题来源】2019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母题题文】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 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
茶叶中含咖啡因约 1%~5%、单宁酸(K 约为 10 ,易溶于水及乙醇)约 3%~10%,还 a含有色素、纤维素等。
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 2 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 1 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
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 3 顶端时,经虹吸管 3 返回烧瓶, 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 1 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 95% 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 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
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蒸馏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直形冷凝管B .球形冷凝管C .接收瓶D .烧杯(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_______和吸收_______。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
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6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增加固液接触面积,提取充分沸石(2)乙醇易挥发,易燃使用溶剂量少,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3)乙醇沸点低,易浓缩AC(4)单宁酸水(5)升华【试题解析】(1)萃取时将茶叶研细可以增加固液接触面积,从而使提取更充分;由于需要加热,为防止液体暴沸,加热前还要加入几粒沸石;(2)由于乙醇易挥发,易燃烧,为防止温度过高使挥发出的乙醇燃烧,因此提取过程中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根据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可判断与常规的萃取相比较,采用索式提取器的优点是使用溶剂量少,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3)乙醇是有机溶剂,沸点低,因此与水相比较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乙醇沸点低,易浓缩;蒸馏浓缩时需要冷凝管,为防止液体残留在冷凝管中,应该选用直形冷凝管,而不需要球形冷凝管,A正确,B错误;为防止液体挥发,冷凝后得到的馏分需要有接收瓶接收馏分,而不需要烧杯,C正确,D错误,答案选AC。
实验操作步骤及目的考点一:实验操作步骤目的【真题节选】例(2013-北京卷)用含有A120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
,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Ⅰ。
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Ⅱ。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Ⅲ。
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Ⅳ。
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Ⅴ。
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操作目的-调节pH值)【知识链接】一般在制备过程中的操作目的是为了分离提纯,除掉杂质或者降低目标物质在操作中的损失,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就始终围绕目标物质去思考:(1)除去目标中的杂质;(2)减少目标物的损失。
操作目的主要以下几个领域:1.调节溶液的pH值调节pH值一般有二个作用:(1)使XX离子沉淀。
含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是为了沉淀易沉淀的金属杂质离子;(2)使XX离子生成气体。
含易气化的酸根离子时,是为了将酸根离子气化除杂。
2.用有机溶剂或水或某物质的水溶液洗涤洗涤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洗去杂质。
又可能涉及到目标物的溶解性,会用不同的液态物质洗涤——有机溶剂或水或某物质的水溶液。
如果题目还涉及到温度对目标物溶解性的影响,还会应用到冷水洗涤和热水洗涤,不管怎样从目标物或杂质的溶解性着手。
3.不同溶剂或溶液洗涤一般首先用的溶剂或溶液是为了洗去杂质,而后用到的是为了洗去前一种溶剂或溶液的残余。
4.将水或溶液加热至沸将水或溶液加热至沸最主要是(1)把XX气体从水中除去。
升温降低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赶走气体(具体气体应题目而应);(2)促进XX离子水解生成沉淀。
升温促进金属离子的水解,从而生成沉淀除去。
5.冰水浴冰水浴是快速降低体系的温度,其作用主要为(1)减少XX的分解。
2019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 .氢B .碳C .氮D .氧【考点】45:分子式;K3:淀粉的性质和用途.【分析】淀粉属于多糖,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有C 、H 、O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糖类物质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都含有C 、H 、O 元素,淀粉属于多糖,所以含有C 、H 、O 元素,但不含N 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 、H 、O 、N 元素,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P 等元素,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淀粉中元素判断,属于基础题,明确人类所需营养物质中所含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题目难度不大。
2.(2分)反应NH 4Cl+NaNO 2═NaCl+N 2↑+2H 2O 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1817B .N 2的结构式:N ═NC .Na +的结构示意图:D .H 2O 的电子式: 【考点】4J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A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B .氮气分子中含有的是氮氮三键;C .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水分子为共价化合物,含有2个O ﹣H 键。
【解答】解: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8+17=35,该氯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735Cl,故A错误;B.分子中含有1个氮氮三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N≡N,故B错误;C.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最外层含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水分子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2019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元素Og中文名为(气奥),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稀有气体元素,下列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是118 B.中子数是295C.质量数是117 D.第六周期0族元素2.(3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次氯酸漂白B.盐酸除锈C.石油分馏D.煤干馏3.(3分)下列反应只需破坏共价键的是()A.晶体硅熔化B.碘升华C.熔融Al2O3D.NaCl溶于水4.(3分)下列固体质量增加的是()A.Cu加入氯化铁B.Zn加入硫酸C.H2通入灼热氧化铜D.高温下水蒸气通入Fe5.(3分)25℃时,0.005mol/L Ba(OH)2中H+浓度是()A.1×10﹣12mol/L B.1×10﹣13mol/LC.5×10﹣12mol/L D.5×10﹣13mol/L6.(3分)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B.C.D.CH2=CH﹣C≡CH7.(3分)已知有一种烃的结构类似自行车,简称“自行车烃”,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D.与环己烷为同系物8.(3分)聚异戊二烯的单体是()A.B.(CH2)2C=CH﹣CH2C.(CH3)2C=CH﹣CH2D.9.(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10.(3分)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
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11.(3分)关于离子化合物NH5(H有正价和负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为+5价B.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C.阴离子为8电子稳定结构D.阳离子的电子数为1112.(3分)能证明亚硫酸钠中部分变质所需要的试剂是()A.硝酸钡,稀硫酸B.稀盐酸,氯化钡C.稀硫酸,氯化钡D.稀硝酸,氯化钡13.(3分)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酚酞代替指示剂B.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C.若氢氧化钠吸收少量CO2,不影响滴定结果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14.(3分)下列物质分离(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硝基苯(苯)﹣﹣蒸馏B.乙烯(SO2)﹣﹣氢氧化钠溶液C.己烷(己烯)﹣﹣溴水,分液D.乙酸乙酯(乙醇)﹣﹣碳酸钠溶液,分液15.(3分)短周期元素m、n、p、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序如图所示,其中m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
2019高考化学实验说明及试题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在综合理科能力测试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考核内容,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六方面的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综合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5.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6.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通过四年五次综合理科能力测试的试题分析,有关化学的试题的题型,有以下十种:
1.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
2.常见试剂的保存及取用;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5.重要物质的制备实验;
6.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或反应,尾气处理;
7.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8.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9.综合实验;
10.实验的设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