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沉池行车吸泥机技术改造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3
反应沉淀池吸泥排污系统改造关键词:吸泥机;故障率;絮凝剂本文主要介绍了2005年莱钢自来水厂吸泥排污装置改造项目的相关情况,通过本次改造,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莱钢千万户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概述莱钢自来水厂担负着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全部的生活水供应任务,生活饮用水的生产能力为1620m3/h。
自来水厂吸泥排污装置,始建于1999年,隔板反应池无排污机械设施,斜管沉淀池排污装置为真空吸泥机。
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发现:该装置排污强度小,在隔板反应池中有大量淤泥积存,严重影响了处理水的水质。
为此,对斜管沉淀池原有吸泥机进行改造,并为隔板反应池安装吸泥机一台。
改造后,吸泥机运行正常,处理水效果明显,满足了自来水供应的要求。
2 存在问题2.1 排污能力差由于自来水厂对出水水质的严格要求,反应池和沉淀池的定期排污显得尤为重要,而原真空吸泥机的设计能力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其排污强度小、运行方式不可靠,无法满足水厂的生产需要。
2.2 故障率较高原真空吸泥机配备了十条出泥管道,出泥方式复杂繁琐,真空泵的功率较低,在进行工作强度较大的排污操作时,出泥管道经常发生堵塞现象,真空泵也多次出现叶轮损坏、电机过热等故障。
既影响生活用水的供应,又增加了维修费用。
2.3 造成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浪费由于隔板反应池没有配备吸泥装置,泥沙沉积速度很快,致使过流断面面积减少,流速增加,沉淀效果降低。
为保证处理水质量,只有通过增大絮凝剂投加量的方法,增加了处理水成本,浪费了生产资料。
而当淤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只有通过人工清挖来解决,反应池和沉淀池平面尺寸为:21.6×15m2,深达3.5米,清挖一次需要大量人工,清挖过程中更需要使用汽车、水泵、射水器等相应工具。
工作环境恶劣,设备磨损严重,造成了极大浪费。
3 改造方案针对原真空吸泥泵存在的弊端,动力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考察论证,为满足生产需要,将真空泵吸泥排污改造为渣浆泵吸泥排污,并改造了排泥管道和吸泥嘴;同时,在隔板反应池安装吸泥机一部。
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15以下就二沉池频繁翻泥现象进行一番简单的分析。
本人所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方式是传统活性污泥法。
所谓活性污泥法,是指大量的微生物聚居在污泥上,活性污泥在曝气池(氧化沟)内与充氧的污水充分接触,微生物对营养物质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它是一种人工水体自净的强化。
它的主要构筑物是氧化沟和二沉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艺流程中,重要性仅次于曝气池的构筑物,它的作用是对从曝气池中流入的活性污泥污水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溢流槽流向出水渠,活性污泥沉入池底。
以下是该污水厂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
活性污泥运行参数M L S S (污泥浓度)理论值为1500~2000 m g /L ,⑴.该参数值是指污水厂在适宜的环境气温,在D o (溶解氧)达标,在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条件下的理论指标。
以本人所在污水厂为例,就是指满负荷开6台泵的M L S S 数据。
目前该水厂的运行M L S S 数据经常在6000 mg/L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0000 mg/L。
这种情况下经常出现翻泥,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活性污泥浓度M L S S 过高是导致二沉池翻泥的主要原因。
目前,该水厂在冬季每天开2~3台泵,只占设定满负荷开泵台数的一半左右,很多运行人员认为多开提升泵,会对二沉池造成很大的冲击,导致翻泥。
按原理,在冬季,如果环境气温维持在6℃~7 ℃,为了维护活性污泥的活性,可以适当提高ML SS的数据,这种情况下,即使开6台提升泵满负荷运行,流入二沉池的污水也不会对二沉池造成很大的冲击。
所以,所谓多开提升泵造成对二沉池冲击过大,并非二沉池翻泥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MLSS数据太高。
其次,剩余泵开得太少是二沉池频繁翻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剩余泵的作用,是把二沉池底老化的污泥及时排出。
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曝气池中的MLSS数据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过低,处理效果差;过高,则容易翻泥。
污水厂二沉池维护保养规程1运行管理1、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调节各池进水闸门,使之均匀配水,保证水力停留时间。
2、及时清除浮渣,保持池面、出水堰口的清洁。
3、巡视时要勤听设备是否有异声,是否有部件松动,如有及时处理。
4、做好运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1、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刮吸泥机。
2、上池巡视排浮渣,清扫时,必须两人以上,冬季更应注意安全,积雪结冰时,必须停机扫雪除冰。
3、停运的池子应放空,定期开动刮吸泥机。
4、定期检修刮吸泥机的行走轨道。
5、二沉池应定期放空彻底检查清理,检查水下部件的锈蚀程度,是否需要重新做防腐;池底是否有积砂;池内是否有死区;刮泥板与池底是否密合;泥斗和排泥管是否有积砂;池壁或池底的混凝土抹面是否有脱落等。
6、运行工负责设备检修及例行保养,定期加润滑油,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周边传动刮吸泥机的使用规程1、操作前准备:启动前,检查电源装置应安全、可靠、正常,轨道应清洁,传动机构无卡死现象。
2、刮吸泥机启动:准备就绪后,按动启动按钮,刮吸泥机开始运行;检查运转是否正常,轴承、电机、减速机有无噪音,待设备运转正常后方可离开。
3、运行检查:运行中要经常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轴承、电机、减速机有无噪音,润滑是否符合要求,各传动部件有无杂音,有无卡壳和局部磨损等。
4、停车: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应按紧急停车按钮,使刮吸泥机停止运行:(1)轴承、电机、减速机三者之一出现异常噪音;(2)轨道上无法及时清除影响运行的障碍;(3)润滑油出现漏油现象;(4)轴承温度超过65℃。
5、运行注意事项:(1)停车超过2小时,应减少进水量;超过一周,应停止进水;(2)运行时,严禁逆向推动行走装置,严禁轨道上有障碍物,绝对禁止轨道上站人,遇雪天,及时清扫轨道,铲除轨道上已经压实的雪。
6、保养与检修:(1)减速机采用90#工业齿轮油,第一次加油运转一周后应更换新油,并将内部油污冲净,以后每3~6个月更换一次,刮吸泥机运转时应保证减速机内的油标位置;(2)轴承座内应事先注满润滑脂;(3)回转轴承:一般情况下,设备运转100小时后,应检查一次螺栓预紧力,以后每运转400小时检查一次;滚道内加注3#钙基脂,每100小时加注一次,加注3#钙基脂时,要缓缓转动回转轴承。
二沉池吸泥机原理
二沉池吸泥机的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或真空装置来产生负压,通过吸泥管路将沉积在水底的淤泥、泥浆等固体杂质吸入机器中,从而达到清理水体的目的。
具体原理如下:
1. 压缩空气或真空装置:二沉池吸泥机内部设有压缩空气机或真空泵,通过产生高压或低压空气来实现负压吸泥。
2. 吸泥管路:吸泥机的底部设有吸泥管路,通过此管路将淤泥、泥浆等固体杂质吸入机器中。
3. 吸泥过滤:吸入机器的淤泥、泥浆等固体杂质经过过滤装置,将其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留在机器内部,只将固体杂质吸入机器。
4. 废弃物排放:经过过滤后的固体杂质会逐渐堆积在吸泥机的容器内部,当容器达到一定的装满程度时,需要将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处理。
总之,二沉池吸泥机通过产生负压来吸入水底的淤泥、泥浆等固体杂质,过滤后只保留固体杂质,实现对水体的清理和除污。
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刮泥机操作规程
1、开机前检查减速箱中的润滑油量.油量少于一半时不能开机。
开机前应检查水泥轨道.保证轨道面清洁无硬物、砂土。
2、运行中遇到跳闸停机.可重新启动.并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无法启动.不得继续强行启动.必须查明原因。
3、运转期间.出现异常现象.需立即停机查清原因.排除故障。
4、当刮泥机在运行时.非操作人员禁止上刮泥机走道.特殊情况.同时上走道上人员不得超过5人。
5、排泥量的调节.可通过调整虹吸管上端压盖的高度来调整虹吸管中泥的流量.调整时使用专用工具进行。
6、定期清理虹吸管口(出泥孔)的缠绕物.保证出泥顺畅。
7、必须定期对驱动轮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如果磨损表面厚度为30MM或更少时应更换驱动轮。
8、定期清扫中间碳砂滑环摩擦产生的碳粉.防止线路短接。
9、每隔一个月用润滑油枪.向中间轴承添加润滑油脂.并要分两个阶段.注入时间间隔为10~15分钟.以至使油脂均匀地分布在轴承的各个方向。
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步骤。
生态污水处理厂是目前处理污水的主要设施之一。
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和节约成本,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讲解。
二、工法特点该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生态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的安装和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
2. 提高工程质量:采用精度控制技术,确保施工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简化施工流程:通过一体化施工,减少了施工的步骤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 节约成本:由于施工流程简化,减少了人工和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生态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的安装和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的联系进行分析和解释,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 详细评估工程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安装和一体化精度控制的具体要求和参数。
2.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工程需求,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阶段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3. 选取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4. 施工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5. 施工操作: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各个施工阶段的操作,包括安装和调试等。
6. 质量控制:通过精度控制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阶段:清理和平整施工现场,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安装阶段:按照设计方案,将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进行安装,并进行初步调试。
3. 精度控制阶段:使用精度控制技术,对吸泥机进行精度控制,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6 ~ 1. 5m3/( m2 . h),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兰150kg/(m2•d)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1.7L /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米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1) 沉淀池表面积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m7s ;q '—表面负荷,取1.5m 3/m 2・h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2厂 322=804.25口23、沉淀池有效水深h^q 'tm =1.5X2 = 3.0mD 32径深比为:一 = — =10.67,3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nq0. E 3600 = 780m 22x1.54X 780 V 3.14 =31.52m 取 32m。
二沉池刮泥机的工作原理二沉池刮泥机是一种常用于污水处理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刮板将污泥从二沉池的底部刮至刮泥斗,进而实现对污水的固液分离和污泥的集中处理。
以下将详细介绍二沉池刮泥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沉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沉池是一种常见的后处理设备,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中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
废水经过前处理后,进入二沉池,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固体悬浮物(主要是污泥)会在池底沉积下来,同时水上部分则通过出水口排出。
而二沉池刮泥机则是在二沉池底部进行污泥的刮除和集中处理。
它通常由刮泥机主机、刮泥槽、传动机构、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刮泥机主机是刮泥机的核心部件,它包括刮泥装置和传动部分。
刮泥装置通常由刮板、导向装置和刮泥斗组成。
刮板位于二沉池底部,通过刮泥机主轴的带动下,实现了刮泥装置的旋转。
刮板的材料通常选用耐磨、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刮板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导向装置作用是引导污泥从刮板刮过的位置移至刮泥斗,避免污泥堆积或分散。
刮泥斗是收集、转运污泥的设备,通常位于二沉池的一侧,在刮泥装置刮下污泥后,通过刮泥斗将其运输至污泥处理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传动机构主要是为了提供刮泥机主机的旋转动力。
传动机构一般是由电机、减速器、主轴等组成。
当电机带动减速器旋转时,通过主轴将动力传递给刮泥机主机,使其进行刮泥操作。
电气控制系统是对二沉池刮泥机的工作进行监控和控制的部分。
它通常包括一个控制面板和一些传感器。
通过控制面板操作,可以实现对刮泥机主机的启停、速度调节等功能。
传感器则用于测量刮泥机的运行参数,如刮泥机主轴的转速、刮泥斗的位置等,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可以判断刮泥机的工作状态,为后续的运维提供依据。
了解了二沉池刮泥机的组成部分,我们继续了解它的工作流程。
当二沉池内的污泥达到一定高度后,刮泥机开始工作。
首先,刮泥机主机的电机启动,带动减速器旋转,再通过主轴将动力传递给刮泥装置。
刮板开始旋转,并顺着导向装置的引导,将底部的污泥刮至刮泥斗。
二沉池漂泥原因影响及解决办法全套Ol二沉池翻泥都有哪些不良影响?虽不及浮泥现象常见,但城镇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二沉池翻泥现象,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和酷暑的夏季,二沉池翻泥极为频繁。
常见翻泥现象的具体影响有以下2点:L造成生物反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MLSS急速降低,而污泥浓度的降低又会破坏生物反应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使二沉池各项出水指标上升,难以达到后续深度处理工艺的进水标准。
2、翻泥后后续深度处理工段进水基本为泥水混合液,COD.BOD5、NH3-N. TN. SS等指标数据均严重超标,深度处理工艺根本无法将其处理至预期排放标准,且大量的活性污泥极易造成深度处理工艺的阻塞,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破坏。
02为什么会出现二沉池翻泥现象?1、污泥回流比及剩余污泥排泥量控制不当・污泥回流量过小时,二沉池底部积泥越来越多,泥位不断升高,翻泥风险随之变大;而当污泥回流量过大时,虽可快速降低二沉池内泥位,但同时也会造成二沉池进水量加大,流速变大,而二沉池冲击负荷过大,同样会导致翻泥。
・如果剩余污泥排泥不及时,不仅会导致整个生物处理系统中泥龄过长,老化严重;随着系统运行,二沉池底部泥位还会不断抬高,泥位超过一定警戒线后,一旦进入二沉池的水量突然变大,就会立刻出现翻泥现象。
2、活性污泥沉降性能降低而造成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又由如下因素导致:・进水负荷过低。
会导致生物反应池内Bc)D-污泥负荷过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因缺乏养分发生自身氧化,从而使菌胶团丧失吸附凝聚作用,造成污泥膨胀,使其沉降性能变差。
・进水中含有有毒物质。
菌胶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解体,最终导致活性污泥絮体解散,污泥沉降性能下降。
・进水pH值大于9或小于6o这种情况下,沉降比监测中往往可以看到活性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会发现液面有漂浮的活性污泥絮体。
・好氧区曝气量过大。
过度曝气会引起活性污泥解体甚至自氧化,从而导致活性污泥进入二沉池后难以快速沉降。
周进周出二沉池设计之探讨沉淀池是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构筑物,为提高水处理能力、稳定出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和控制基建投资,各种类型的沉淀池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革新。
笔者在某污水处理厂工程的设计中,针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面积少的情况,二沉池选用了圆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
该工程总设计规模17×104m3/d,近期实施10×104m3/d。
4座周进周出的沉淀池作二沉池,单池处理能力Qd=3.25×104m3/d。
下文对周进周出沉淀池的选择及配水系统的设计谈一些具体做法。
1 周进周出与中进周出沉淀池的比较1.1 沉淀区的流态二次沉淀池进水为活性污泥混合液,悬浮物固体MLSS的质量浓度在3000-4000mg/L之间,远高于池内的澄清水。
由于二者间的密度差、温度差而存在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
中进周出和周进周出两种不同池型内的混合液流态各不相同,详见图1与图2:在中进式沉淀池中,活性污泥混合液从池中心进水管以相对较高的流速进入池内,形成涡流,经布水筒逐渐下降到污泥层上,再沿沉淀区中部向池壁方向流动并壅起环流。
分离出的澄清水部分溢流入出水槽,部分在上面从池边向池中心回流;密度大的混合液则在下面从池边向池中心流动,形成了反向流动的环流。
这种环流不利于沉淀,限制了池子的水力负荷。
而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沉淀池中,密度流的方向与中心进水式相反。
混合液经进水槽配水孔管流入导流区后经孔管挡板折流,下降到池底污泥面上并沿泥面向中心流动,汇集后呈一个平面上升,在向池中心汇流和上升过程中分离出澄清水,并反向流到池边的出水槽,形成大环形密度流,污泥则沉降到池底部。
因此,周进周出沉淀池的异重流流态改变了沉淀区的流态,有利于固液分离。
1.2 容积利用率异重流现象在中进式沉淀池中会形成短流,部分容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池子的实际负荷比设计负荷大得多。
而周进式由于大环形密度流的形成,容积利用率要高得多。
对应进。
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改进,生态污水处理厂成为一种有效解决城市污水排放问题的设施。
生态污水处理厂常采用二沉池来过滤和沉淀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在二沉池中心通常会有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用于清除污泥。
本文将介绍一种关于生态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采用一体化精度控制施工工法,即通过对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进行精确安装和控制,提高了污泥清除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三、适应范围本工法适用于生态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中心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是基于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的工艺原理和实际工程进行的,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五、施工工艺 1. 准备工作:施工前进行仔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检查所需机具设备的完好性和技术参数,调整设备的位置和工作状态。
2. 安装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根据设计要求,将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安装在二沉池中心,确保其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紧固。
3. 调试与测试:对安装好的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进行调试和测试,检查各个部件和系统的工作是否正常,确保其能够顺利工作。
4. 精度控制:对传动单(双)管式吸泥机进行精度控制,调整各个参数,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清除污泥的准确性。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本工法需要的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吊车、螺旋输送机、切割机等。
这些机具设备均具有高效、安全、可靠等特点,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八、质量控制通过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工艺方法——二沉池设置及运行管理注意事项工艺简介1、二沉池的设置二沉池一般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其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经过浓缩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出水水质仍会因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而不合格(ss超标)。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
活性污泥的质量较轻,容易产生异重流,因此二沉池的最大水平流速(平流式、辐流式)或上升流速(竖流式)及溢流堰负荷都应低于初沉池。
辐流式二沉池采用周边进水方式可以提高沉淀效果。
二沉池具有浓缩污泥的作用,因而污泥区的容积较大,沉淀时间也比初沉池长。
二沉池的具体型式还与生物处理工艺有关,比如生物膜法因为其生物污泥沉淀性能较差,所配二沉池的水力负荷就要比活性污泥法略低一些,而池体的有效水深要大一些,有时不得不采用浮选法进行泥水分离。
二沉池的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d)。
2、二沉池运行管理注意事项(1)经常检查并调整二沉池的配水设备,确保进入各二沉池的混合液流量均匀。
(2)检查浮渣斗的积渣情况并及时排出,还要经常用水冲洗浮渣斗。
同时注意浮渣刮板与浮渣斗挡板配合是否适当,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3)经常检查并调整出水堰板的平整度,防止出水不均和短流现象的发生,及时清除挂在堰板上的浮渣和挂在出水槽上的生物膜及藻类。
虹吸吸泥机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虹吸吸泥机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设备,用于清理河道、水塘、水库等水域的淤泥和杂物,以保持水域畅通。
然而,虹吸吸泥机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清理效果和使用效率。
为了更好地改进虹吸吸泥机的性能,提高其清理效率和使用寿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虹吸吸泥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1. 清理效率低虹吸吸泥机在清理过程中,其清理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清理任务。
这主要是由于吸泥管的直径较小,吸力不够强,在吸泥时遇到较大颗粒的泥沙时,会出现吸力不足,无法将泥沙吸入管道的情况。
改进方法:① 增大吸泥管的直径,提高吸泥时的吸力,加快清理速度;② 在吸泥管加装滤网,过滤掉较大颗粒的泥沙,防止堵塞管道;③ 对吸泥泵进行升级,提高吸力和泵送效率。
2. 设备耐磨性差由于虹吸吸泥机需要在泥沙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设备的耐磨性成为一个问题。
泵体、吸泥管和各种连接件的磨损严重,导致设备寿命大大缩短,需要频繁更换配件,增加了使用成本。
改进方法:① 采用耐磨材料制作关键部件,如采用高耐磨的铸铁材料或陶瓷材料;② 设计更换配件方便的结构,降低更换配件的维修成本和时间;③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虹吸吸泥机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操作复杂,易出现操作失误和设备损坏的情况。
这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增加了操作难度和风险。
改进方法:① 设计简化操作界面,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② 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操作指导,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③ 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为操作。
4. 强风振动噪音大虹吸吸泥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风力和振动会引起较大的噪音,对周围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影响。
改进方法:① 采用减震、隔音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噪音的传播和影响;② 对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减小风力和振动的产生。
总结回顾通过对虹吸吸泥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方法,以提高虹吸吸泥机的清理效率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