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57.84 KB
- 文档页数:3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年月日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时间:年月日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时间:年月日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时间:年月日
考核时间:年月日
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年月日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年月日
毫针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注:出现弯针、折针等意外,一项扣20分。
考核时间:年月日
中药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年月日
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年月日
穴位敷贴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年月日
电针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年月日
温针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注: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时间:年月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_分会18项中医护理_技术评分标准
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目录
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
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
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6)
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年月日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
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
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
6、穴位敷贴(天灸)
7、推拿捏脊
8、穴位放血
9、夹板固定
10、中药外敷
11、艾灸
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
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
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
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
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2.症状较剧,出现晕厥或休克,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作及时处理。断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最好让患者在卧位施针,使其肌肉完全放松。2。施针前检查针具状态:针体弯曲理直后待消毒再用,有折痕及针尖倒刺者禁用.3。施针过程中嘱患者体位自然,不要移动或摆动,行针刺补泻手法时要注意让患者作好配合,以防折针,出针时要仔细清点施针数量以防漏针。4。每次针具消毒前,检查针体是否弯曲、是否有折痕,针尖是否有倒刺.对弯曲的针体应理直,对有折痕及针尖有倒刺的应丢弃。二、处理:1。明确施针时所发生断针的部位,并向患者分析说明发生断针的原因.2.嘱患者静卧、保持放松体位,不要随意走动,避免因肌肉牵造成针体移动。3。及时对患者断针部位进行X片检查,掌握断针的部位、深浅和断针的大小.4。请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3)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4)
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
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6)
六、艾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6)
七、拔气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8)
八、中药熏蒸蒸汽自控治疗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9)
九、穴位貼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0)
十、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1)
十一、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中药湿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中药坐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中药雾化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敷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七、中药涂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八、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低频脉冲电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二十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一、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二、药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三、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水针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六、艾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七、拔气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八、中药熏蒸蒸汽自控治疗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九、穴位貼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刮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考核者:
十一、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
考核时间:考核者: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一、前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是中医护理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和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安全操作规程
1.1 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保持空气流通。
1.2 使用中医护理器械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1.3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杜绝不规范操作和违章操作。
2. 技术操作规程
2.1 按照中医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操作技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2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观察和处理。
3. 沟通协调规程
3.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协助患者合理安
排护理。
3.2 与医疗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4. 知识技能规程
4.1 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4.2 遵守中医护理的伦理规范和职业规范,严守护患尊严。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 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1 操作准确性:技术操作是否符合中医护理操作标准和规范。
1.2 操作熟练度:对操作仪器和器材是否熟练掌握和运用。
1.3 操作效果:操作后是否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2. 沟通协调评分标准
2.1 与患者沟通:是否能有效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2.2 与医疗团队协调:是否能与医疗团队有效沟通协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安全操作评分标准
3.1 操作安全性: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细节,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一、前言
中药灌肠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其通过灌入中药浓液,起到疏通肠道、祛风清热、润滑肠壁、促进肠道蠕动等作用,对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疝气等肠胃疾病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药灌肠操作需要注意多个环节,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为了规范中药灌肠操作,特制定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二、操作前准备
操作前应先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情及相关体征,必要时进行体征监测。同时,还需向病人详细介绍中药灌肠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征得其同意。操作前
还应准备好以下物品:
1. 中药制剂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制剂,如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枸杞子等。
2. 灌肠器材
应选用医用输液器或注射器,尽量避免使用有损伤肠黏膜可能的尖头器。
3. 消毒液
可选择75%的酒精消毒液或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
三、操作步骤
1. 病人吐空腹,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病人脚放在垫高的支架上,以便于肠道伸展。注意尽量保持病人的舒适度和隐私。
2. 将灌肠器消毒干净并连接好,灌入温水2~3次,以清除灌肠器内的空气和余气。
3. 准备好中药浓液,一般情况下1~2包药剂加入适量温水混合,稍微搅拌至溶解。
4. 在灌肠前先进行肠道排空,可采用灌肠器配合温水,或者直肠灌注方法将肠道清洗干净。
5. 肛门周围涂抹适量润滑剂,如润滑油或凡士林。
6. 放置灌肠器前,先压缩塑料球使温水从灌末排出,以防止空气进入肠道。然后,放入肛门,将灌肠管插入约7~8cm。
7. 慢慢压下灌肠器塑料球,使中药浓液缓慢进入肠道,一般情况下可以在1~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18项中医护理技术
1、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6、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年月日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 年月日
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 年月日
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年月日
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 考核日期:年月日
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 年月日
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 年月日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 年月日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 年月日
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
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
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
6、穴位敷贴(天灸)
7、推拿捏脊
8、穴位放血
9、夹板固定
10、中药外敷
11、艾灸
12、结肠透析
13、中药灌肠
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
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
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
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2)皮
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是一种医疗技术,通常用于清洁肠道、排除便秘或进行肠道检查。在进行灌肠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技术规范,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关于灌肠技术操作的评分标准对于培训和评估医护人员的技能非常重要。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掌握和准备工作
1. 对灌肠操作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清晰的理解;
2. 熟悉灌肠器材的选择和准备,包括灌肠管、液体药剂、润滑剂等;
3. 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适合进行灌肠操作;
4. 熟悉灌肠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体位、器材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操作技术
1. 卫生手消毒和佩戴无菌手套;
2.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确保操作的舒适和方便;
4. 灌肠器材的准备和组装操作,保证器材的清洁和无菌;
5. 使用润滑剂对灌肠管进行润滑,并小心地插入患者的肠道;
6. 坚持使用无菌操作程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7. 控制灌肠药液的流速和压力,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三、操作过程中的细节
1. 时刻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操作方式;
2. 谨慎处理器材和药液,防止漏液、污染或损坏;
3. 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肠鸣音等指标,及时记录和反馈;
4. 在操作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情绪状态,及时安抚和疏导。
四、操作后的处理
1. 护理患者,保持患者的整洁和舒适;
2. 清洁和消毒灌肠器材,妥善保存;
3. 记录操作过程、患者反应和医疗结果;
4. 与医疗团队进行及时沟通,交流操作情况以及患者后续的医疗需求。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XXX医院护理部
1. 刮痧技术 (2)
2. 拔罐技术 (4)
3. 麦粒灸技术 (6)
4•隔物灸技术 (8)
5. 悬灸技术 (10)
6. 蜡疗技术 (12)
7. 穴位敷贴技术 (14)
8. 中药泡洗技术 (16)
9. 中药冷敷技术 (18)
10. 中药湿热敷技术 (20)
11. 中药涂药技术 (22)
12. 中药熏蒸技术 (24)
13. 中药热熨敷技术 (26)
14.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28)
15. 穴位注射技术 (30)
16. 耳穴贴压技术 (32)
17. 经穴推拿技术 (34)
18. 中药灌肠技术 (36)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刮痧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注:刮破皮肤,扣分。
2018年3月制定
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科室姓名时间得分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2、操作时间为5分钟。从取罐开始计时至最后一个罐吸附住结束。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
科室姓名时间得分
2014年8月修订
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
状、既往史、操作部位
按拔罐操作方法、手法要求进拔罐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局部感觉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措施取得患者合作。
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
行操作
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立
即停止操作,通知医生
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
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
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
题目: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技术操作评分表
编号:ABCD-GC-B-007.2 版次:2 制订日期:2010.10.8修订日期:2023.12.31页数:共页
【发生原因】
1、肛管插管动作粗暴,石蜡油润滑不够造成肠道粘膜机械性损
伤;
2、反复插管;
3、患者不配合,插入困难导致
损伤。
【临床表现】
1、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
2、严重时有肛门外出血或便中带
血丝。
【预防处理】
1、石蜡油充分润滑;
2、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或反复插管,选择合适的肛管;
3、插入深度根据病变部位深浅,温度合适39^410C o
4、出现症状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
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
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
6、穴位敷贴(天灸)
7、推拿捏脊
8、穴位放血
9、夹板固定
10、中药外敷
11、艾灸
12、结肠透析13、中药灌肠
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
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
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
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2.症状较剧,出现晕厥或休克,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作及时处理。断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最好让患者在卧位施针,使其肌肉完全放松.2。施针前检查针具状态:针体弯曲理直后待消毒再用,有折痕及针尖倒刺者禁用。3。施针过程中嘱患者体位自然,不要移动或摆动,行针刺补泻手法时要注意让患者作好配合,以防折针,出针时要仔细清点施针数量以防漏针.4.每次针具消毒前,检查针体是否弯曲、是否有折痕,针尖是否有倒刺.对弯曲的针体应理直,对有折痕及针尖有倒刺的应丢弃.二、处理:1.明确施针时所发生断针的部位,并向患者分析说明发生断针的原因。2.嘱患者静卧、保持放松体位,不要随意走动,避免因肌肉牵造成针体移动。3。及时对患者断针部位进行X片检查,掌握断针的部位、深浅和断针的大小。4.请专科取针。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1、中药保留灌肠
2、拔火罐
3、穴位按摩法
4、艾条灸法
5、毫针法
6、中药换药
7、中药熏洗
8、穴位注射
一、中药保留灌肠
1、目的
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
纸、手套。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评估――
↓ ――
准备
↓
取体位――↓
铺巾、垫小枕
↓ 灌肠―― ↓ ――整理
↓
记录
4、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
二、拔火罐(坐罐)
1、目的
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中药灌肠疗法
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药液,并将药液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尤适用于小儿。中药苦口,有些孩子不愿意接受,婴幼儿服药更加困难,而灌肠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易被小儿接受。适用范围:小儿高热、肺炎、泄泻
1、物品准备
①直肠注入法的用物
治疗盘:量杯、50ml注射器、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②直肠滴注法的用物
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输液架等。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2、操作方法
①直肠注入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
测量药液温度,39℃~41℃,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水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
用卫生纸轻轻揉擦肛门,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协助取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②直肠滴注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
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