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路堑红粘土临界动应力疲劳试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8.11 KB
- 文档页数:6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填筑质量检测新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常用的几种路基填筑检测技术,同时结合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选用了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标准关键词: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检测检测技术检测标准1 前言路基压实质量是保持线路稳定与平顺、保证列车能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
而控制和检测压实质量的标准、方法和设备,则是保证压实质量的重要措施。
客运专线提出了路基填筑采用物理力学双控压实标准的新概念,并根据路基填筑的不同部位,提出了压实系数K、孔隙率n、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以及静态变形模量Ev2等压实标准。
我单位通过对上述新概念、新标准的学习研究,同时对武广客运专线XXTJⅤ标新韶关站路基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此文,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2 客运专线路基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客运专线路基质量检测一方面可以评价路基施工过程中或竣工后路基的质量,检验路基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路基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列车动荷载的作用,同时又具备保证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合理刚度;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施工过程的质量情况,控制施工进度,促进施工单位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3 客运专线路基填筑检测方法及相关标准3.1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填筑检测标准3.1.1 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新韶关站路基工程全长 2.501km,路基填筑主要工程量有:挖方61.4万m3,填方97.97万m3,其中碎石褥垫层7.75万m3、A、B组填料45.09万m3、表层级配碎石4.89万m3、夯填土40.24万m3、堆载预压7.95万m3。
3.1.2 路基结构形式正线基床表层0.4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路堑地段基底挖除换填2.3m厚的A、B组填料;半填半挖地段基底换填不小于2.3m厚的A、B组填料;站线表层0.6m换填级配碎石,路堑地段基床底层0.5~1.0m 挖除换填A、B组填料;灰岩地段表层0.4m挖除换填C25混凝土。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黄晓晖(66—),男,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67227479(2010)022*******武广客运专线灰岩残积层红黏土力学特性现场试验研究黄晓晖(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F i eld Tests on M echan i ca l Proper ti es of Red C l a y a t L im estoneEluvi um a long W uhan -Guangzhou Pa ss enger D ed i ca ted L i n eHuang Xiaohui 摘 要 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至韶关段分布有长达100km 的红黏土路段。
红黏土力学特性的复杂已为业内所公认,其强度及变形特性可能对路基变形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现场多组平板载荷试验,研究了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的承载力特性和沉降变形特点,并分析了粒径组成、气候条件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条件下红黏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及变形模量参考值,并对红黏土地基段路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建议,为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力学参数合理取值提供了依据,并可为红黏土地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武广客运专线 红黏土 平板载荷试验 力学特性中图分类号:T U446;U21311+4 文献标识码:B 平板载荷试验是在岩土体原位条件下,对一定尺寸的承压板施加竖向荷载,通过承压板向地基土逐级加荷,同时观测承压板沉降,测定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1]。
一般认为,平板载荷试验在各种原位测试中最为可靠,具有直接、直观、准确的突出优点,作为一种主要的原位测试手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至韶关段分布近100km 的灰岩残积层红黏土地基。
红黏土力学特性的复杂已为业内所公认,其强度及变形特性可能对路基变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正确认识红黏土力学特性非常必要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高速铁路岩溶及红粘土注浆加固地基处理前言:本黏土及岩溶注浆工法是针对武广客运专线的地质特点来进行研究的,武广客运专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单从武汉工程试验段的地质条件来看,注浆地段地质条件多为:上覆黏土,为软塑及硬塑层,下伏弱风化灰岩,岩溶及裂隙发育。
本工法正是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的地质条件,对有关注浆设备、注浆材料、注浆工艺流程、各种注浆参数及在注浆过程中的各项监测控制、注浆前后的各项检测对比,在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现场试验及施工的基础上,在多方大力支持下,由中铁八局联合体为主体,结合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特点:2.1该工法的施工机械体积小,灵活轻便,适合于场地狭长地带的施工。
2.2该工法在注浆前期可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并不用另外再上地质钻机,可在钻孔总数的20%中完全复核出该处的地质情况。
2.3在先导勘探孔探明地质情况下,后续钻机可大量跟进,有利于大面积展开施工。
2.4可根据探明的地质情况,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确定采同的注浆方法以及确定浆液配制方法。
2.5在注浆施工中,在注浆孔中采用加入钢筋笼,形成微型桩技术,从而保证了封孔效果以及注浆加固地基的整体效果。
2.6采用较大孔径的注浆孔,91mm~130mm,在有效控制注浆压力及浆液配比的情况下,对注浆效果进行控制。
2.7采用物探、钻孔、注水试验,对于注浆前后的对比可以有效确定注浆加固地基效果。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含砂土、粉土、软塑黏土、回填土等地基加固。
可用于公路、铁路以及对地基加固并控制地层沉降等的地基加固工程。
4、工艺原理:利用惰性材料形成的浆液,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注入岩溶裂隙、溶洞中以及软塑黏土体孔隙中,首先是填充岩溶溶洞及岩溶裂隙,其次是封闭岩、土界面,形成隔水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如土体中存在着软弱夹层,再进行加固土体软弱夹层,并在注浆中加入钢筋笼形成微型桩的复合加固体系。
通过注浆填充液凝固后,具有的刚性和强度而改变岩层及土体的性状,使岩土的变形受到约束,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控制地基整体沉降、减少变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