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恢复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影响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7.27 KB
- 文档页数:2
护士科研课题及主要成果《护士科研课题及主要成果》在医疗领域中,护士是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人员之一。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护士的角色不仅仅限于照料病人,还包括参与科研工作。
护士科研课题的探索与成果往往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指导和发现。
近年来,护士科研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为护理实践和病人的康复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以下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护士科研课题及其主要成果。
首先,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是“护士主导的病人护理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影响”。
该研究旨在评估护士主导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成效。
研究结果显示,该护理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其再次心脏事件的风险。
该研究成果为急性心脏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护理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是“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并找出降低跌倒风险的有效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评估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的概率。
这一研究成果为制定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是“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评估”。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项研究成果为加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护士科研课题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实践和病人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们通过科学的研究工作,为改善护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护士科研课题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和深入,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效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1.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心肌缺血引起的严重疾病,具有急性发作、高死亡率的特点。
护理干预在AMI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针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AMI患者的医疗记录和护理措施,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并评估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对患者的效果。
3. 案例分析和结果呈现3.1 患者1:男性,55岁,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包括氧疗、镇痛、药物治疗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继续定期随访。
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2 患者2:女性,65岁,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未及时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药物治疗。
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最终导致死亡。
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的不及时和不全面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4. 结论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定期随访和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措施。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总结而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护理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为AMI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65例院外发病,由医院出诊救治定为观察组;60例院外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到我院急救者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及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死亡率6.2%,对照组为1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
1.2 ami的诊断标准: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标准,ami的确诊至少符合下列3个条件中的2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浓度的动态改变。
两组患者均可诊断为ami。
1.3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1.3.1 一般急救护理措施:(1)途中指导:接到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和设备立即出车至突发现场。
急救人员在前往途中,通过电话根据病情指导用药,以赢得抢救的宝贵时间。
嘱患者安静平卧,切勿搬动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2)一般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安静;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发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若发现室颤或心跳停止立即给予除颤等相应处理。
(3)吸氧:采用鼻导管或面照给氧,并根据病情决定给氧浓度,氧流量一般维持在3~4l/min,浓度为40%;合并左心衰竭时可在湿化瓶中加入20%~30%的乙醇高流量吸氧。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最好采用硅胶或软留置管,一方面保证快速、通畅地输入药物,同时也有利于转运患者。
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5)镇静、止痛患者心前区剧烈疼痛者给予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2~10mg皮下注射,以避免因疼痛导致的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6)尽早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动脉痉挛,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量,降低血压及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韩 丽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1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应对方式评定。
[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较高于护理干预前(P均<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人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AMI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7.03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3A-0626-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AMI起病急骤、症状危重,是中老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病情复杂、病程迁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且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
2007年5月—2011年4月我院心内科对收治的AMI病人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11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MI病人112例,男68例,女54例;一侧壁(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54例,两侧壁(前壁+前间壁或下壁+侧壁)心肌梗死5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并对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在干预前患者因心情差,存在焦虑等情绪的影响,满意度较差,而干预后满意度大为提高,干预前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8.01,p﹤0.05);干预前患者的焦虑得分为39.42±2.26,而在干预后焦虑情绪明显降低,得分为34.04±2.18,干预前后存在明显差异(t=8.14,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满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98-02急性心急梗死是心内科较为严重的疾病,同时由于急性心急梗死具有发病急、高死亡率等特点,使得患者心理产生了较大的畏惧和恐慌情绪,甚至常常伴有心理的焦虑,这不仅仅影响到治疗的配合性,还影响到治疗的效果[1-2]。
为提高对急性心急梗死疾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配合性,我院积极探讨急性心肌死患者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9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并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45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54.18±8.20岁,男31例,女12例。
1.2 评估工具本次研究选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3]测量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程度,焦虑自评量表共20个项目,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
1.3 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成立了心理护理研究小组,由临床主任、护士长、床位医生、床位护士等组成,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常规的护理方法;②根据病人的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疾病的情况,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更加具体的了解,尤其是疾病治疗的积极方面,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同时提高临床治疗的配合;③针对患者精神紧张,焦虑的情况,开展心理疏导,并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指导患者陪床的患者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减少因家庭和社会支持减弱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④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每天都有床位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20分钟以上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情况,并及时解除患者的困惑。
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6-24T07:52:49.30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8期作者:王波[导读] 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王波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 665000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48例,并做简要分组,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24例,A组患者的护理仍旧采用以往的护理模式,B组患者则采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B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两次为8.33%,A组为37.5%,B组的情况更好,且B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也高于A组的66.7%,经过综合比较,B组的效果更显著。
结论:对此类患者予以重症小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能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和普及。
关键词:重症护理小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不仅是急症也是重症,容易对患者的心肌功能造成损害,一旦发病,病情容易恶化,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而在患者发病时需要立即进行急救,避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效改善预后,需要对其予以更为全面、细致的护理。
本研究主要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分析1.1资料选取本院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48例,将其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A组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均龄(59.23±2.12)岁,体质量指数( BMI) ( 23.24±2.14) ,B组患者男15例,女9例,均龄(58.19±2.67)岁,体质量指数( BMI) ( 23.12±2.14) ;两组患者均满足急性重症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本次研究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P>0.05,可顺利展开研究。
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探究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一般性护理、心理护理等。
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得分情况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SAQ各项指标中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和治疗满意程度(TS)同护理前比较明显改善,且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较护理干预前人数显著增多(P<0.05)。
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恢复期;护理干预心肌梗死(AMI)的致病原因是患者心肌急性血液供应缺失导致出现缺血性坏死,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会出现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水平及预后[1,2]。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对提高该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就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8.2±12.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患者有腹部疼痛、恶心症状的23例,胸闷、气喘的25例,心血管异常的16例,暂时性休克、血压水平较低的23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的13例。
1. 2 方法1. 2. 1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疾病治疗前后大多会出现紧张、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前应做好充足的术前护理工作,及时与患者亲切、耐心地沟通交流,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等,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让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医疗知识,多鼓励、支持患者学会掌控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肌酶学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试验组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从心理、饮食、休息、活动、药物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干预,对照组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施行常规护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cases of test group and 6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age, s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CG and cardiac enzyme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ir psychological, diet, rest, activity, drug treatments and disease-relatedknowledge,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only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care.Results Test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st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A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o reduce the length of stay and save the hospital cost.[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nursing intervention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