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 格式:ppt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6
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
出身书香门第。
其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籍绍兴,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姓朱。
祖母吴氏。
父亲名鸿钧,号小坡,母亲周氏。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
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
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
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
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
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
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朱⾃清简介朱⾃清简介 朱⾃清(1898——1948) 朱⾃清先⽣原名⾃华,号实秋,后改名⾃清,字佩弦。
是我国现代⽂学史上著名的诗⼈、散⽂家、学者,他的作品⽂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家⽿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春》…… 朱⾃清先⽣1898年11⽉22⽇⽣於江苏江都县。
六岁那年随家⼈迁居扬州,在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
朱⾃清先⽣从⼩读私塾,继承了⽗辈的家学渊源。
江南古镇秀丽的⾃然风光和浓郁的⽂化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创作中。
1916年,⼗⼋岁的朱⾃清考⼊北京⼤学哲学系,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受新⽂艺思潮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则推动他坚定地⾛上⽂学的道路。
1920年,朱先⽣从北京⼤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教员。
1922年,为⽣计所迫,他只⾝⼀⼈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
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陷⼊迷茫的愁绪中。
有⼀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绪写成⼀诗,名⽈《匆匆》。
”于是,⼀篇早期⼴为流传的散⽂诗就这样诞⽣了。
相传两千多年前,孔⼦在⼭东尼⼭,看到⼀条⼤河,⽩天⿊夜奔流不息,于是便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朱⾃清先⽣写《匆匆》时也才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对⼈⽣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学创作。
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创办了《诗》⽉刊,这是新诗诞⽣时期最早的诗刊。
1923年,他⼜发表了现代⽂学史上第⼀⾸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了巨⼤影响。
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显⽰出他散⽂创作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致⼒于写作散⽂。
朱先⽣的散⽂偏爱叙事和抒情。
叙事散⽂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抒情散⽂,⼀类是以《背影》、《⼉⼥》为代表、描写个⼈及家庭⽣活、具有浓厚的⼈情味;还有⼀类就是以描绘⾃然景物为主,抒发个⼈情感的⼩品⽂,如《绿》、《春》、《荷塘⽉⾊》、《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的古诗词朱自清的古诗词:菩萨蛮〔近现代〕朱自清烟笼远树浑如幂。
青山一桁无颜色。
日暮倚楼头。
暗惊天下秋。
半庭黄叶积。
阵阵鸦啼急。
踯躅计征程。
嘶骢何处行。
江城子〔近现代〕朱自清小红桥畔见伊行。
水盈盈。
远峰青。
一缕春云,低绕碧天生。
却去问卿今许未,轻笑道,莫相惊。
菩萨蛮〔近现代〕朱自清春风又绿江南草。
游人竞放江南棹。
微雨柳如烟。
帘前燕子闲。
酒边明翠靥。
宛转黄莺舌。
挥手水天长。
今生老异乡。
河传〔近现代〕朱自清双桨。
无恙。
路迢迢。
流水溪桥寂寥。
欲言不言魂暗消。
朝朝。
去来潮两遭。
碧柳丝丝风里乱。
莺语缓。
望断归舟远。
叶盈枝。
花满蹊。
逦迤。
昔年郎马蹄。
生查子〔近现代〕朱自清平林余薄烟,天际山如埽。
残月尚窥人,粉泪流多少。
语喁喁,情悄悄。
携手难分晓。
应念缕金裙,凤舞双双老。
菩萨蛮·用牛峤原韵〔近现代〕朱自清仙裙双舞泥金凤。
呢喃燕子惊人梦。
狂絮逐风飞。
玉骢何日归。
无言匀粉泪。
春入眉峰翠。
几度忆辽阳。
金堂日影长。
更漏子〔近现代〕朱自清锦衾寒,鸳枕腻。
红烛摇摇欲醉。
微雨暗,小风喧。
纸窗花又残。
携手处,江头路。
知否几番凝伫。
一夜夜,一更更。
思量梦不成。
浣溪沙〔近现代〕朱自清绿暗红稀絮似烟。
眼饧眉倦屡思眠。
轻风敲竹小窗前。
翡翠屏闲成独掩,鸳鸯枕冷惜云鬟。
一心长是在伊边。
虞美人〔近现代〕朱自清千山一霎头都白。
照彻离人色。
宵来陌上走轻车。
尽是摩娑两眼梦还家。
如今又上江南路。
乍听吴娃语。
暗中独自计归程。
蓦地依依怯怯近乡情。
朱自清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朱自清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导语: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朱自清的名人故事篇1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于北平逝世。
朱自清,1898年出生,原籍浙江绍兴。
191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
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处教书。
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1930年,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
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学系。
1937年,随西南联合入学南行。
1946年回到清华。
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今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后因胃病复发,医治无效,终在贫病中死去。
狼埃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名人故事篇2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
他的两卷日记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其中之一在于:它是观察某类民国文人经济状况的一个绝好样本。
简而言之,朱自清日记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贫困史。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有触目惊心的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朱自清1920年大学毕业,赴江浙任教,先后辗转杭、扬、沪、温、甬。
此时的他已有两个子女,正同时在省立四中和春晖中学任教,奔波于宁波与上虞之间。
虽如此,仍是入不敷出,以至需要借米疗饥。
1925年,朱自清成为清华教授,一直到“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为时12年。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中文名:朱自清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
日
逝世日
期:
1948年8月12日
职业:
作家、诗人、教授,民主
战士
毕业院
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
就: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
者
代表作
品:
诗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你我》。
精心整理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简介
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
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
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
此后,他曾在杭州、
影》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
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
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着委员会”召集人。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
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背影》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另说为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
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中国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朱自清生平简介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的著名文学家以及散文家,他原名叫做朱自华,老家在浙江一带。
他是我国文学界上登上顶峰之人,一生造诣非凡,朱自清出生于八十年代,从小的时候就非常的热爱文学,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朱自清上大学的期间,刚好我们国家备受外国的侵略,后来,当代的大学生们为了保卫祖国,于是就有了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朱自清也是当时学生中参与的其中一个,五四运动结束后,朱自清也随之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作为新一代文化的诗人,朱自清的诗作有他他的特色,朗朗上口,清新明丽,很快,朱自清在当时就已经开始非常的出名,他生前创作的散文集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下一代的材料了,所以由此可见朱自清对我们着后几代人的影响是有多么的深厚。
朱自清的爱国备受当时的国家主席毛主席的赞扬,毛主席曾经赞扬他是中国真英雄,真豪杰,宁愿饿死,也不愿意接受外国佬的救济,朱自清爱国那是人人皆知;不仅如此,在抗战期间,朱自清还担任着文学协会,他是一名民主主义的战士。
但是朱自清英才早逝,由于长时间的作战,反抗国家的内战,朱自清自己却引来了一身疾病,最后因病而逝,从此,文学界的又一位娇子于世长眠。
朱自清一生的光荣事迹以及他优异的文学永远流传给我们的后一代,虽然人不在,但是他的留下的文学造诣带给了世人无穷的学习价值。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每个诗人也有自己的写作偏好,这次我们就来看看我国非常有名的散文家朱自清老先生的写作风格,实际上朱自清的写作路程是非常曲折的,他早期的时候大多数作品都是诗歌,但是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的诗有很大区别,他的诗是用白话文写的,这其实也算是他写作的惯用风格。
后来开始写一写关于社会的文章,因为那个时候社会比较混乱,这时候的作品大多抨击社会的黑暗面,文体风格大多硬朗,基调伉俪,在后期是大多是写写关于山水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写作格调大多以清丽雅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