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定位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24
常用腧穴及定位方法
2011.3 李冰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是人体上与脏腑器官和有关部位相联系的特殊区域。它从属于经络,具有输注气血、反映病痛和感受信息的特性。腧穴又称孔穴、穴道、穴位。
二、常用穴位
合谷: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牙痛,面肿,咽喉肿痛,半身不遂等。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失眠,眩晕等。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等。
足三里:屈膝或平卧,在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约1横指
主治:胃痛,腹痛,呕吐,泄泻,便秘,消化不良,痢疾等。
曲池:曲肘,在肘横纹外侧中端凹陷处,肌肉隆起高点处。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肘无力等。
手三里:侧腕曲肘,外侧,曲池下2寸处。
主治:牙痛,面颊肿痛,偏瘫,手臂麻痛等。
风池:在项后枕骨下,颈部两侧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高血压等。
大椎:俯伏或正坐头略前倾,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咳嗽,肩背痛,中暑等。
三阴交: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病的特定治疗穴位之一。
腰眼: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主治腰痛等。
神阙:脐窝正中。主治腹痛,腹胀等。
关元:又名丹田,仰卧,腹中线上,脐下3寸处。
主治:虚劳乏力,小腹疼痛等。是人体重要保健穴位之一。
中脘:仰卧,腹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等。
膻中:于胸骨中线上,平第4肋骨间隙,两乳头之间。
腧穴定位标准
一、穴位名称
腧穴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重要施术部位。为了规范和统一腧穴的定位,国家制定了《腧穴名称与定位》。
二、穴位定位
根据《腧穴名称与定位》,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定位。定位的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标志法等。骨度分寸法是以骨关节为标志,测量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分配成一定的等份。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三、穴位功能
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合谷穴有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足三里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
四、穴位解剖
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如足三里穴位于胫骨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五、穴位刺激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如针刺、艾灸、按摩等。
六、穴位异常反应
在刺激腧穴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如针刺合谷穴时,可能会出现晕针现象;艾灸足三里穴时,可能会感觉局部皮肤温热或轻度疼痛。
七、腧穴配伍
在针灸或按摩时,常常需要配伍多个腧穴。配伍的原则是根据病症的性质、部位、程度等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八、腧穴禁忌
某些腧穴在刺激时有一些禁忌。如孕妇不宜针刺合谷、三阴交等活血化瘀的穴位;皮肤感染处不宜艾灸等。
穴位的定位腧穴定位法
穴位的定位腧穴定位法
骨度分寸法
这种腧穴定位法,始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灵枢·骨度》篇。它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的患者,均可按照这个标准测量。此法,历经后人补充修改,已经成为腧穴定位的基本标准。现将人体各部常用骨度分寸说明如下。(见表3-1,图3-1-11)
体表标志取穴法
这种方法是腧穴定位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a、固定标志
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甲、乳房、肚脐以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部。由于这种自然标志固定不移,所以有利于腧穴的定位。例如: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
b、活动标志
活动标志是指必须采用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出现的标志。例如: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握拳于掌纹头后取后溪等。
同身寸法
同身寸法是指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位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图3-12)
2、拇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也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
穴。(图3-13)
3、横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又称作“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4指横量作为3寸。(图3-14)
弹性尺取穴法
弹性尺取穴法是针对初学者而设的,取穴时必先备一弹性尺(橡皮带),依据需要标上刻度,应用时根据穴位骨度分寸适当伸缩弹性尺(橡皮带)即可。例如找一条弹性橡皮带,先把它上面画上平均的19等份,即可应用于全身任何穴位的取穴。例如要取中脘穴,用一手握住一端,另一手握住与该端相距8等份处,将这两点固定于脐中与胸剑联合处,即可见被拉部分的弹性尺(橡皮带)同等伸张,从脐中往上算4个等份处,既是中脘穴,余皆以此类推。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易取穴法四种。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杨上善说:“以此为定分,立经脉,并取空穴”。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此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 骨度》篇,其所测量的人体高度为七尺五寸,其横度(两臂外展,两手伸直,以中指端为准)也为七尺五寸。
常用骨度表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兹分述如下:
1、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二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俯首显示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等。在两骨分歧处,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分歧处取巨骨;胸骨下端与肋软骨分歧处取中庭等。此外,可依肩胛冈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为标志取背腰部腧穴。
2、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又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取肩髃时应将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当肩峰与肱骨粗隆间出现二个凹陷,在前方小凹陷中是穴;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养老穴时,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尺骨茎突之桡侧骨缝中是穴等等。这些都是在动态情况下作为取穴定位的标志,故称谓活动标志。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定位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等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又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如五官轮廓、头发边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如两眉之间定印堂。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腰、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凸起等。如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本文来源39蜂疗网。
2.“骨度”折量定位法:指以自身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3.指寸定位法:指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的方法,习称“同身寸”。指寸法分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三种。
中指同身寸是令患者将拇指与中指屈曲,以中指指端抵在拇指指腹,形成环状,伸直其余手指、使中指桡侧面得到充分显露,取其中节上下两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拇指同身寸的方法是令患者伸直拇指,以拇指指骨关节横纹两端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一夫法”的方法是以患者第2—5指并合,当中节上横度,其两侧间距离为“一夫”,折作3寸。适用于上下肢定穴。第四节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穴位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四种: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⑴骨度分寸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头部
直寸——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眉心——大椎 18寸)
眉心——前发际 3寸
大椎——后发际 3寸
胸腹部
直寸——胸部以肋间隙为定穴依据
胸剑联合——脐中 8寸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5寸
横寸——两乳头之间 8寸
背部
21椎
直寸——以脊椎棘突为定穴依据
横寸——肩胛骨脊椎缘至背正中线 3寸
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
髂嵴相当于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
上肢部
腋前纹头———肘横纹 9寸
前臂肘横纹——腕横纹 12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取穴
下肢部
足三阴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缘——内踝尖 13寸
足三阳
股骨大转子————膝中 19寸
膝中———————外踝尖 16寸
⑵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简述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参考标志物法:根据身体的特定标志物来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耳朵上的腧穴可以根据耳廓的形状、耳垂的位置以及耳骨的凹陷处来确定。
2. 比例法:根据人体比例关系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头部,腹部或四肢的腧穴可以根据身体的分割位置或者相对比例来确定。
3. 解剖法:通过解剖学知识来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人体的脉搏位于动脉旁边,因此,可以利用动脉位置确定脉搏腧穴的位置。
4. 经络路径法:根据经络走向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根据经络路径扫描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5. 实验定位法:通过实验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在人体试验中,根据特定刺激发产的反应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腧穴的定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保证准确性和有效性。
腧穴的定位方法共61张
腧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定位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
1.经络定位法:经络是气血在人体内循行的渠道,腧穴常位于经络的特定位置。通过追踪经络的走向,可以确定腧穴的大致位置。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大都位于背部,跟脊椎呈平行排列。
2.解剖定位法:通过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相关知识,可以推测腧穴的大致位置。例如,膝关节周围的腧穴多位于骨突或肌肉腱附着点周围。
3.邻穴定位法:腧穴往往与相邻穴位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确定相邻穴位的位置,可以推测腧穴的位置。例如,髌骨的内侧是血海穴,外侧是解溪穴,通过这个关系就可以确定髌骨下方的腧穴的位置。
4.临床定位法: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的常见位置。例如,人中穴位于人体下巴正中间的凹陷处,是常用的调节气血的腧穴。
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刺激是非常关键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治疗作用。
1.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方3寸处,能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2.风池:位于颈椎大椎突下1.5寸处,可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头痛、颈椎病等症状。
3.背俞穴:位于背部脊柱旁,各个脏器对应的背俞穴可以调节相应脏
器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内脏疾病。
4.额外穴:位于人体经络之外,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例如四神聪、
风市、舌瘰等额外穴都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治疗失眠、焦虑等问题。
5.手三里:位于前臂上,与大肠经相关,可以帮助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常用于治疗胃痛、便秘等问题。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彭相妃 2011年3月23日
谨此方便大家学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第十八项临床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症候,其中的主治症候未体现在课件中,劳烦各位姐妹见谅,详见书本。
人体骨度分寸:是以体表骨节为标志将人体的各部分分成若干等分,每一等分作为一寸,这个寸是等分单位,并不是计量上的一寸两寸,对于同一个人,全身等分单位的长度一致,而对于不同的人,若身高不同,则全身等分单位的长度也不同
取穴法
(一)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二)简便取穴法:如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两手伸开,于虎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两手自然下垂,与中指端处取风市: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
一、头部常用腧穴:太阳、水沟、百会、颊车、下关、阳白、完骨
1、太阳-穴位描述: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临床取穴:正坐或仰卧,额骨的眉弓外侧端旁开可按取凹陷,凹陷正中即是
2、水沟-穴位描述: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临床取穴:仰靠或仰卧,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3、百会-穴位描述: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主要包括解剖定位法、尺寸定位法、比例定位法、地理定位法和借助仪器定位法等。
解剖定位法是指依据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观察人体表面的骨骼、肌肉、神经等结构来确定腧穴的位置。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但需要对人体解
剖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尺寸定位法是指根据人体部位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已知尺寸的部位
来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可以利用身体比例,通过已知的脉搏位置来推
断其他腧穴的位置。
比例定位法是指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比例的方法来
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脐下三寸即在脐下3个脓疱的位置。
地理定位法是指以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为依据,通过确定腧穴与人体
其他部位的地理关系来定位。例如,头维穴位于人体头部的正中央,相当
于国家地理的首都。
借助仪器定位法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辅助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可以使用超声波、X射线、CT扫描等仪器来检测人体内部结构,从而确定
腧穴的位置。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结合多种定位方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以增加定
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此外,还可以根据经验和临床实践来判断腧穴的位置。不同定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个人经验。
总结起来,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包括解剖定位法、尺寸定位法、比例定位法、地理定位法和借助仪器定位法。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经验,可以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针灸学-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简称骨度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折量分寸是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的。全身主要骨度分寸见下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腧穴定位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以眉头定攒竹;两乳中间取膻中;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俯首显示最高的第7颈椎棘突下取大椎;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等。另外,背腰部穴的主要取穴标志有肩胛冈平第3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棘突,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例如: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取听宫;闭口取下关;尽力屈肘,于横纹头处取曲池;外展上臂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髃;拇指跷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阳溪;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尺骨小头桡侧骨缝中取养老等。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量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在具体取穴时,医者应在骨度分寸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者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以确定腧穴的标准定位。
腧穴的定位方法范文
腧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经络系统上的特定点位。针灸、推拿、艾灸等技术都是以腧穴为靶点来调理人体的。为了正确
地按摩或刺激腧穴,需要准确地定位它们。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腧穴的定位
方法。
1.经络定位法
中医认为,腧穴主要分布于经络上,因此通过寻找经络来定位腧穴是
一种常用方法。经络的分布是按照人体的解剖结构和脏腑系统来决定的,
因此在准确定位腧穴的时候,可以根据经络的走向来确定。
2.解剖学定位法
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知识,可以找到一些腧穴与特定骨骼、血管、
肌肉等解剖结构的关系,从而准确地定位腧穴。这种方法需要借助解剖学
的知识,对人体的解剖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3.功能定位法
中医认为,腧穴有着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腧穴的功能来
定位。例如,一些腧穴与特定的脏腑系统有关,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与呼吸系统有关,可以通过对脏腑功能的理解来定位腧穴。
4.炙灸点法
炙灸点法是根据阳气显现的区域来定位腧穴的方法,即在人体经络上
炙灸一些经络上的穴位,通过观察灼伤后局部红肿、渗液等现象来辨别阳
气透出的区域,从而确定腧穴的位置。
5.科学仪器定位法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使得腧穴的定位更加科学精确。通过使用电子穴
位仪、热敏仪器等现代科学仪器,可以测量腧穴的电阻率、热度等参数,
从而准确地定位腧穴。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定位方法,如压痕法、摞印法等。压痕法是指通
过按压特定区域或者按摩特定方向,观察或感受到脉搏的变化或者痛痒等
不适感来判定穴位的位置。摞印法则是在穴位处贴上炭粉或墨水,再将特
制的穴位图蓋在上面,用力按压后拿开,即可形成穴位与身体的印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