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集安子系统生态修复的意见和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保护长白山的建议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大山,其辽阔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慕名而来。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增长,长白山也遭受了许多破坏。
为了保护这片大自然,以下是我对长白山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对长白山景区的管理要保护长白山,首先要加强对景区的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并配备更多的保护工作人员。
同时,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实行分区管理、分级管理、分时段管理等。
对于游客们,也应做好宣传和引导,引导他们不带走、不破坏、不污染。
二、保证景区内的植被和动物安全长白山是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这离不开庞大而独特的生物种类。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在长白山的动植物群体面临着生存的最大危机。
所以政府部门应对这些动植物进行保护,提倡大家到长白山旅游时自觉保护当地的动植物群体,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长白山富含许多自然资源,其中天然温泉、林下草药、森林等资源蕴藏量巨大。
但是过度挖掘和采集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长白山的自然及生态环境。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商家和个人进行有效管制,严禁盗采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四、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我们应该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让人们加入到保护长白山的行列中来。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升大众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和责任心,让大众明白守护环境、建立生态文明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五、发展绿色旅游业长白山景区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游玩。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我们应当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问题,提倡发展绿色旅游,让游客了解和参与到当地文化和生态保护中,促进旅游和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
最后,保护长白山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保护长白山,保护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我们美丽家园的生态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任务也越来越重。
因此,本文将围绕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从山水林田湖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思路和方法。
一、山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长白山区是我国处于亚北极带的山区,具有丰富的山地生态系统。
山地生态系统具有灵敏性、空间稳定性和物种丰富性等特征,但长时间的垦殖、采伐、开发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山体退耕还林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的林木种植技术、资金不足、工作人员缺乏等。
因此,应该加强科学管理和监督,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长白山区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太多的人类活动和不良的生产方式,水资源的回收和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应加强生态水利建设,采取生态恢复和调节措施,如生态堤坝、水土保持工程等,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和水资源协调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能力。
长白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但随着砍伐、火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林木资源日益匮乏。
因此,应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林木种植、病虫害防治、封山育林等措施,培育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林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广泛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共同参与保护长白山区林木资源。
长白山区有广袤的农田资源,是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但由于不合理的化肥施用、过度的农药使用、植被破坏等因素,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农作物产量降低。
因此,应加强土壤保护和肥力提高工作,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强农田生态修复,保证农田的质量和产量。
长白山区草原面积较大,是重要的草畜生产基地,但由于过度放牧、农田扩张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资源已经严重破坏。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地处东北地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十分丰富。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思路。
应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长白山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独特的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景观。
应加强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要完善和落实长白山区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巡查和监管力度,严禁非法砍伐和开荒。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确保其种群的稳定和繁衍。
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是长白山区的重要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应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科学规划和划定各类土地功能区,合理安排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农田耕作上,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资源。
在林木资源的利用上,要加强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提高林木的质量和产量。
对水域资源的保护,要加强水污染控制,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严禁过度放牧和草地扰动。
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举办环境保护主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和支持。
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要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吉林省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制定综合性的思路和措施。
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是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摘要】吉林省长白山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提升生态保护意识以及完善政府及社会参与机制。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还探讨了吉林省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可行性,以及生态保护修复对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修复,为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政府,社会参与,可行性,影响,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吉林省长白山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和生态旅游胜地,长白山区被誉为“东北第一山”,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森林减少、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物种灭绝等问题日益突出,给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吉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探讨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这些措施涉及森林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治理、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长白山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了增强广大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政府还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社会参与和支持度。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共同努力,共同保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为后代子孙留下美丽的家园。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合理有效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修复工作。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丰富、保护最为完整的生态区之一,其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较为特殊,是许多珍贵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断的开发和过度的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如何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针对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相互依存,彼此交织。
因此,在进行生态保护时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整体保护。
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并落实到位,加强对非法砍伐、放牧、采矿等活动的监管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激励未来生态建设的动力。
二是要加强生态修复,将生态系统康复到原来的状态。
长期以来,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需要进行综合的生态恢复和修复。
首先,应重点治理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推广林草种植,恢复土地沙化退化的面积,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强对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同时,应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通过新增就业机会创造经济增长,助力保护生态系统的修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草地恢复羊、牛等放牧期限,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保护方案。
三是加强生态教育,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生态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意识到参与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应重视环境教育,加强环保教育课程和生态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态文明素养。
另外,应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各种途径营造重视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
总之,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区域生产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修复和发展清洁能源等经济活动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破除传统的“吃空山、用空地、赶空子”的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共同体,助力推进全面建设经济强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让长白山区成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典范。
EXPERIENCE区域治理论长白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中元国际(长春)高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张德亮摘要: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东北三省一直是重点保护地区,而长白山作为我国的重要山脉,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长时间以来,长白山脉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局部生态保护遭到严重破坏。
基于此,本文以长白山的生态保护修复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同山水林田湖草修改的关系,然后阐述了实施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最后针对长白山的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长白山;山水林田;生态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9-0033-000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于环境的保护,这在不同程度上说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
长白山作为我国乃至整个亚欧大陆最为重要的垂直森林系统,在温度调节、排解污染物、缓解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长白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修复,就是做好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为整个亚洲地区的生态做出了贡献。
一、生态系统服务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的关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平衡的,二者离开谁单独说来都是毫无意义的。
生态系统服务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集成的作用,通过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权衡,从而采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并进一步对此进行优化。
优化的结果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生态保护修复和山水林草湖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具体表现为:(1)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就是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修复,二者之间的时空变异等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方法。
(2)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环境保护修复,可以在多个地域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
二、实施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紧迫性(一)森林系统趋向破碎化,生态屏障功能减弱由于东北地区受到发展方式以及资源消耗方式的影响,很多森林资源在数量以及价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说部分森林资源开采过度,砍伐和树苗培育存在严重的失调,从而导致原始的森林面积受到大幅度较少,虽然说原始森林可以被人工林以及次生林所代替,但是树木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在水土固结方面的能力大幅度削弱。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作为我国东北部的重要生态区域之一,吉林省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保护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为了有效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我们首先需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和政策,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
加强对非法采伐、滥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二、生态修复与恢复长期以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重大破坏。
为了有效修复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采取措施控制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恢复植被的自然生长。
2.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湖泊和河流的保护,加强水域污染的治理,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3. 草原生态系统的建设: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恢复草原的自然生态平衡,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4. 田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农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结合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我们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作物的品种改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为了有效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
研发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吉林省长白山区位于东北亚地区,是中国九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优美的地区之一。
长白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山高水长,林茂田美,湖光草色,风景优美,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保护。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水质污染、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长白山区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为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问题意义部分内容示例:吉林省长白山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其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卓越,是珍贵的自然遗产。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系统失衡。
这些问题不仅给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了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探讨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吉林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深入研究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也有助于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思路,旨在通过分析当前生态状况,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方法,进一步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工作,以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深入了解长白山区生态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先前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探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促进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存在着一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问题。
本文将就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进行探讨,以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长白山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高山草甸地貌和森林草原地貌区,拥有极具特色的景观和丰富的植被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长白山区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长白山的森林资源一度遭受过过度采伐和滥用,导致一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平衡失衡,甚至引发了一些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2. 湿地生态破坏长白山区有众多湿地资源,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农田化、污染等因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程度威胁。
3. 水源保护问题长白山区的水资源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但是由于河流水质受到污染、水体面源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湖泊水质逐渐下降,山区水资源丧失和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二、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1. 加强立法与政策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吉林省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明确禁止采伐和破坏林木等自然资源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督促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镇压违法行为,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扶持政策应当着力于支持和保护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和保护生态环境。
2. 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当建立完善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区网络,加大对重要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一切破坏性行为,促进当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
3.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了减缓水土流失的现象,降低长白山区的水土流失率,应当加大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提高土地保育水平,减少土地沙化现象,改善土地环境。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境内第四大山脉——长白山脉的主体部分。
这里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进行思路探讨。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现状长白山脉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之一。
在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而脆弱的生态平衡。
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如水源污染、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水质污染、土地沙漠化、植被退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
长白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态系统脆弱,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人为因素,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其次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也给生态修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跨行业协同治理。
由于长白山区地域辽阔,资源配置相对不平衡,生态修复的投入和效果也难以保证。
如何有效协调各方面资源,构建长效的生态修复机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加强生态监测与调查在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之前,需要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各个生态要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构建生态保护体系建立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在内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好每一寸土地和一滴水资源,落实好各项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违法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重点解决水质污染、土地沙漠化、植被退化等问题。
长白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如何进行长白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脉,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瑰宝。
然而,由于过去的一些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片珍贵的生态区域,一系列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首先,对长白山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是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
这包括对其地理、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的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修复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对于受损的植被区域,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比如长白山地区常见的红松、云杉、白桦等树木,以及一些耐寒、耐旱的草本植物。
同时,要注意植被的种植密度和分布,以确保其能够自然生长和繁衍。
对于水土流失问题,采用修建梯田、鱼鳞坑等工程措施,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并且,在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也是重点之一。
加强对长白山地区河流、湖泊、湿地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障水质的清洁。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域,采取生态治理的方法,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净化水质的微生物等,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栖息地修复同样不容忽视。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保护,打击非法捕猎和交易行为。
修复和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和管理。
在生态修复工作中,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定期的监测,了解生态修复措施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生态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是推动长白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力量。
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设立宣传标识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长白山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地处中国东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方案。
本文将从山、水、林、田、湖、草等方面探讨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思路。
一、山地生态保护修复长白山区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长期以来,山地生态环境遭受了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山地生态环境,应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
长白山区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水域资源丰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长白山区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水质下降、湿地减少成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水域生态环境,应加强水域保护与修复工程,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长白山区是中国著名的森林资源宝库,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植被资源。
受到过度砍伐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长白山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面临较大的挑战,林业资源日益减少、植被恢复缓慢成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的森林生态环境,应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动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更新,积极参与国家义务植树活动,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农田资源丰富。
长白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对于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应加大对农田的耕地保护,合理规划农田资源的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长白山区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态基础。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本文将就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进行探讨。
建立科学的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是实现目标的基础。
该规划应该结合长白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的优先区域和重点工程。
要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加强生态监测和监管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对植被、水质、土壤等关键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力度。
大力推进植被恢复和保护。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应该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加大植被恢复的力度,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破坏的植被,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要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长白山区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第四,改善土壤质量和水体环境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
通过科学耕作方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保持,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要加强污水处理,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保护水体的清洁和水质的良好。
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是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要加强与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合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共同推动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吉林省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修复需要建立科学的规划和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植被恢复和保护,改善土壤质量和水体环境,并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吉林省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各种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问题。
吉林省长白山区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就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思路展开讨论。
一、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提高生态修复水平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从实践来看,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的全力推动。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和政策体系,在保障长白山区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是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应细化生态保护管理职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生态保护管理机构的权责,提高对生态保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努力保障生态环境的基本稳定和持续改善,一方面可以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二、推进长期秸秆还田计划,保护水土资源农业生产中,常常会用到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这样会导致土地污染。
而长白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重要的水土资源对全国的粮食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为了保护长白山区生态环境,应大力实施秸秆还田计划。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政府奖励等措施鼓励农民对秸秆进行再利用,确保秸秆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彻底解决土壤肥力和生态余额问题。
让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和修复得到良性循环,有效地保护长白山区的生态安全。
三、推进水源涵养工程,保障水资源安全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保障水资源安全对于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需要实施水源涵养工程,尽力保障区域内水资源的持续供应。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库、湖泊修整,恢复河道湿地,完善集雨天池等制度和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水资源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从水污染控制、水源涵养到水利设施建设等全方位保护和修复水资源的目标,有利于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境内,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光名胜区之一。
长白山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起,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山区森林遭受乱砍滥伐,水体受到污染,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曾经的风景名胜变得面目全非。
这种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给长白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还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改善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资源,有必要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探讨,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等途径,实现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未来长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以解决当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问题。
通过对长白山区生态现状的分析和破坏原因的探讨,希望能提出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策略,为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旨在加强对长白山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还可以为吉林省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长白山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评价和揭示研究活动在实际意义上的有益作用,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本文旨在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长白山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遗产地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长白山,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神秘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有效地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脆弱性。
这里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如东北虎、紫貂、人参等。
其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滋养着周边地区,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
此外,长白山的火山地貌、温泉等地质奇观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然而,当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森林砍伐、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游客,由此产生的垃圾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长白山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其次,要科学规划和管理旅游业。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旅游旺季的过度拥挤。
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足够的垃圾回收设施,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者,加强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长白山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大对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当地居民,要加强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长白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保护中的责任。
鼓励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避免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吉林省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探讨吉林省长白山区是我国一处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承载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长白山区的居民和游客,我们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二、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要加强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
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制度,加强对违法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
三、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长白山区的产业以前以采矿、林木加工等为主,但这些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长白山区的湖泊和河流是其重要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五、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些农田被长期耕种,土壤逐渐退化,农田与林地的交错使得土地的生态环境变得复杂。
为了修复这些损坏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大力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促进土地的生态修复。
要保护和修复长白山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企业和个人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来。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维护长白山,这座位于中国东北边陲的神秘山脉,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维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长白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传播生态保护的知识和理念。
可以制作有关长白山生态环境的纪录片、宣传片,展示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的珍贵。
同时,在长白山周边地区的学校、社区开展生态保护的讲座和活动,培养人们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是维护长白山生态环境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规划,明确长白山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保护要求。
对于核心保护区,要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禁止一切开发和破坏行为;对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科研、生态旅游等活动。
此外,要加强对长白山周边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其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避免因盲目开发造成环境破坏。
加强对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对长白山的气候、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进行长期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加大对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研究力度,深入了解其生态规律和特点,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繁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促进其种群的恢复和增长。
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和规范旅游活动对于长白山生态环境的维护意义重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长白山。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规范,游客的活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要根据长白山的生态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游客数量上限。
同时,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规范游客的行为,如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植被、禁止干扰野生动物等。
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措施长白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脉,不仅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保护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和底线。
对于在保护区内的非法采矿、砍伐森林、偷猎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加强对长白山区域的巡逻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在规划与管理方面,我们科学划定了长白山生态保护区的范围,明确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界限。
核心区内严禁任何形式的人类活动,缓冲区限制开发和利用,实验区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度的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
通过这种分区管理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长白山生态系统的干扰。
生态修复是保护长白山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于过去因过度开采和开发造成的山体破坏、植被减少等问题,采取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措施。
通过引入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种,逐步恢复受损区域的生态功能。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治理水土流失,保障长白山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也是重中之重。
建立了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对长白山地区的珍稀物种进行定期监测和研究,了解它们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和生态习性的变化。
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小区和野生动物救护站,为受伤或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提供救助和保护。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减少非法捕猎和采集行为。
在控制旅游开发方面,我们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景区范围,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要求旅游企业和游客遵守环保规定,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植被和生态景观。
关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集安子系统生态修复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刘胜华魏宏权刘希芬张璐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22期
[摘要]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子系统之一,其生态修复的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结合集安市实际,提出相应的修复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29-01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类型最全面、功能最完备、效益最突出的少数几个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这一系统的核心部分——东部长白山林区,既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松辽平原乃至东北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绿色天然屏障。
多年来,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保持着双增长的态势。
然而,随着长期过度开发,从总体上看,该区域的生态体系已明显不够完善,森林质量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可采资源锐减;城乡绿化不平衡,公路、铁路、江河沿线绿量少、标准低,小城镇和村屯绿化仍是薄弱环节,城乡总体绿化美化水平不高。
为了有效解决东部林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吉林省在深入开展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基础上,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东部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并启动长白山生态景观美化、裸露山体修复、魅力吉林绿化通道建设、森林小镇创建和绿美示范村屯创建五大绿美和生态修复工程。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南麓、中朝边境、鸭绿江畔,是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份,也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最丰富、特色最鲜明、底蕴最厚重的子系统。
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生态区位、优美的生态环境,一度成为全市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优势所在,也是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
然而,随着资源利用型产业的长期发展,对我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河床变高、河面变窄、河水变小、有雨洪灾、无雨旱灾,已成为无情的现实。
因此,大力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继续建立比较完备的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体系,充分发挥林区的生态保障作用,对于进一步巩固生态的基础地位,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集安市基本概况
全市林业总经营面积332401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88789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6.9%。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27138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4%。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
量2235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9%,林木绿化率83.08%。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4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49种;野生植物68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
全市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13821.6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总面积6860公顷;国家湿地公园1处,总面积866公顷。
集安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吉林省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集安市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分析研究,不难看出,在我市的生态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1.林参矛盾突出。
我市是老参区,参业的长期发展,虽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林地、林木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即所谓的林参矛盾。
随着长期的积累,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据调查,全市每年的参业用地开垦计划指标仅110公顷,而实际开垦面积超过200公顷,虽然全部实行了林参间作,但人参在山期间,水源涵养能力明显降低,水土流失现象极其严重,而且随着人参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进一步诱发了私开、滥开参地、毁林种参行为,加之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对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效益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惟经济利益至上,缺乏保护生态的长远意识,也成为毁林种参现象屡禁不止的因素之一。
2.各类工程建设非法侵占林地现象严重。
我市共有矿山企业38户,经勘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非法侵占林地现象。
他们多半打着招商引资企业的旗号,先占地后报批,或者少报批多占用,不仅使地上植被遭到破坏,而且造成了林地的流失和逆转,甚至成为永久性消耗。
3.森林资源管护机制的落实不到位。
按照《保护发展森林资源5年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林权所有权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体,但在实际运行中,其作用发挥不明显,而是过分依赖林业部门的力量,管护机制落实不到位,致使个别区域滥砍盗伐现象严重。
4.森林资源的总体质量不优。
由于受长期采伐等经营活动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以及更新步伐落后和更新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现有的森林资源虽然有着较高的覆盖度,但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从起源上看,天然林面积逐渐减少;从林龄上看,近熟林以上的林分面积逐年递减;从更新造林的成果上看,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重复造林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地方造林成功率较低,生态建设的基础已受到严峻挑战。
三、生态修复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集安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应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生态为基础,以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秀美家园为着
力点,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对我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实行全方位保护和恢复性建设,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提高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促进林区生态状况持续良好。
1.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
围绕我市生态建设的总体部署,针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制定《集安市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增加生态资源总量,为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增长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
2.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体系。
以保护和建设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实施好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城乡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全力构筑我市生态安全屏障。
今后五年,完成各类工程造林1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5万亩,村屯绿化美化170个,义务植树230万株。
3.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产业体系。
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不断完善以高规格绿化苗木繁育为主的苗木业、以林下参为主的林下经济种植业,以林蛙养殖为主的经济动物养殖业、以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等四大林业产业体系。
到“十二五”末,全市林业经济总产值突破70亿元。
4.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体系。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好生态造林、公益林管护等补贴政策。
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林农发展林业生态产业,为林农发展产业提供信贷支持。
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类林业补贴资金要达到2亿元以上,林权抵押贷款达到5亿元以上。
5.着力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毁林种参、滥砍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生态建设成果。
6.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加快推进吉林集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霸王潮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通过开展绿化宣传月、爱鸟周、湿地日等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民了解、支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不断推动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刘胜华(1976—),男,吉林集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生产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