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作者:shwj 出处:时间:2006-5-16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广阔的管辖海域。其中湿地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四川若

尔盖和青藏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也有沼泽发育,山区以森林沼泽居多,平原则多为草木沼泽。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其中的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

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 ,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以及黑龙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

黄河、长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于萎缩状态。该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资源利用以湖泊的盐、碱等矿产开发为主。?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个,面积3955.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4%。本区湖泊汛期(6-9月)入湖水量为全年水量的70-80%,水位高涨封冻期长。资源利用以灌溉、水产为主,并兼有航运发电和观光旅游之用。(3)河流湿地。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因受地形、气候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到中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以南,都是外流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2%,其中流入太平洋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2%,流入印流入北冰洋的占0.6%。分界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外,均属内陆河,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8%。在外流河中,的河流,都是源远流长、水量很大、蕴藏巨大水利资源的大江大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发源于土高原、豫西山地、云贵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滦海河、淮河、珠江、元江等;发源于东部沿海山地的河流,主要江、钱塘江、瓯江、闽江、赣江等,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的内陆河划分为新疆内陆诸河、河西内陆诸河、羌塘内陆诸河和内蒙古内陆诸河五大区域。内陆河的共同特点是径流产生于山区,消失于山前平原或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跨国境线河流有: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干流、乌苏里图们江、鸭绿江流经中朝边境;黑龙江下游经俄罗斯流入鄂霍次克海;额尔齐斯河汇入俄境内的鄂毕河;伊犁河下游流入哈萨克喀什湖;绥芬河下游流入俄境内经海参崴入海;西南地区的元江、李仙江和盘龙江等为越南红河的上源,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后称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藏西的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和新疆的奇普恰普河都是印度河的上源,流坦入印度洋。还有上游不在中国境内的如克鲁伦河自蒙古境内流入中国的呼伦湖等。

(4)滨海湿地。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湾以南的两个部分。?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型海滩,由环滨海湿地组成。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环渤海的重要滨海湿地区域,其中辽河三角洲有集中分布的世界第二大苇田--盘锦万公顷。环渤海滨海尚有莱州湾湿地、马棚口湿地、北大港湿地和北塘湿地,环渤海湿地总面积约600万公顷。江苏滨海湿地主和黄河三角洲的一部分构成,仅海滩面积就达55万公顷,主要有盐城地区湿地、南通地区湿地和连云港地区湿地。杭州湾以南的性海滩为主。其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口-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

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在海湾、河口的淤泥质海滩在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及台湾岛西海岸都有天然红树林分布区。热带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西沙和南沙群岛及台湾、海南沿海,归线附近。目前对浅海滩涂湿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滩涂湿地围垦、海水养殖、盐业生产和油气资源开发等。

(5)人工湿地。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近年来北方稻区不断发展,稻田全国现有大中型水库2903座,蓄水总量1805亿立方米。另外,人工湿地还包括渠道、塘堰、精养鱼池等。

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

依据《湿地公约》确定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中国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7处。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经124°00'-124°30',北纬46°55'-47°35',面积约210000公顷。区内湿地主要湿草甸3种类型,芦苇沼泽面积最大。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7科468种、鱼类9科46种、鸟类48科260多种,而鹤类是本区的由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境内,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面积约105,467公顷,其中有公顷、草原30,396公顷、水域12,441公顷、森林38,976公顷。区内有有3条河流、22个湖泊以及数以百计的泡沼和大面积的现已发现鸟类253种;兽类3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8种;鱼类30多种;野生植物600余种。本区内有6种鹤,其中3种在此繁区内营巢繁殖。该保护区以鹤类、白鹳和蒙古黄榆等为主要保护对象。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县,东经110°32'-110°37',北纬19°57'-20°01',面积3337.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东寨港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40种,占中国的90%;该地栖息的鸟类有159种,其中列为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35种(名录共有81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有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

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东经97°53'-101°13',北纬36°28'-38°25',海拔3200米,面积695200公顷。青的鸟类有162种,其中以水禽为主,主要的4种大型水鸟鱼鸥约9000多只,鸬鹚近5000只,斑头雁12100余只、棕头鸥21300 徙途径此区停歇的水禽有近20种,数量达7万多只。该区是黑颈鹤的栖息、繁殖区,春季约有20多只在此栖居,少数参加繁殖在此越冬,数量最多时达1540多只。此外,该区还有大量鹬类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种群。

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经112°43'-113°15',北纬28°59'-29°38',总面积19万公顷。本区有维管束种、鱼类23科114种、鸟类41科158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32种。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约鸟在此越冬。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面积22,400公顷。该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水期保护区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该区已记录到湖泊 154属,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102种。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护区共有鸟类近250种,其中水禽108种,主要水天鹅和多种雁鸭类。湖泊中有122种鱼类,其中不乏商用鱼类。据1998年冬观测,有越冬候鸟近10万只,其中白鹤1500多只、只、小天鹅2000多只、白琵鹭2000多只、雁鸭类各3万多只。

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香港西北部,东经113°59'至114°03',北纬22°29'至22°31',总面积1,500公顷。湿地区内主潮间带滩涂(包括咸水滩涂)、红树林潮间带滩涂等3种湿地类型。湿地区内高等植物约190种、鱼类约40种、鸟类约280种。

鸟类及其栖息地。

此外,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MAB)网络的有江苏盐城湿地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网络”(1996年)的有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双台河口、辽宁鸭绿江口、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和香港等重要迁徙水鸟中途停歇地。加入“东北亚地区鹤类保护区网络”

(1997年)”的有兴凯湖、黄河三角洲、鄱阳湖、盐城国家级自然鸭类迁飞网络”(1999年)的有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 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 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 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 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 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

湿地公园情况简介解说

2018年湿地公园基本情况简介 一、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谷城县城以东的后湖地区。汉江在这里与其两大支流南北二河交汇,湿地内部北河故道一线穿珠,形成了典型的河流湿地。湿地范围南至南河南岸,北至北河北岸,东至汉江县界,西至二道沟堤防,公园总面积2133.6公顷。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是千里汉江6省78县市区第一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正式成立。 公园规划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有湿地面积1102公顷,湿地率51.64%,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湿地面积达湿地总面积的92.82%。现有维管束植物120科、345属、476种;野生动物185种,其中鸟类111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 二、科普宣教区简介 各位代表所在的位置是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面积197.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不足10%,主要向社会公众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目前

仍在继续建设。 为秉承文化传承与湿地科普宣教展示相结合的理念,以湿地风貌为依托,充分展示汉水和五谷文化特征,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科普宣教区建设,总投资2.36亿元,布局二轴、十景。即:汉水文化轴线和五谷文化轴线,汉江神韵、生命摇篮、江河之祖,神谷天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景点分别位于两条轴线之上;曲水荷香、粉水澄清、后湖夜月、仙人古渡等景点沿公园水系形成一线串珠格局。 神谷天授:据《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植五谷、兴百业,开创了华夏文明;西周封谷伯、立谷国,“九洲独此谷为名”。 风调雨顺:谷城四季分明,历来都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好习惯。这组景观内设有春、夏、秋、冬四季平安门、日晷、二十四节气等,(这里最好能将二十四节气歌指出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以祈求风调雨顺。 生命摇篮:汉江流域,人类活动痕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汉江的“汉”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汉族、汉语、汉字、汉王朝、汉文化,这些词汇都源于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汉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龙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作者:shwj 出处:时间:2006-5-16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广阔的管辖海域。其中湿地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四川若 尔盖和青藏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也有沼泽发育,山区以森林沼泽居多,平原则多为草木沼泽。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其中的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 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 ,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以及黑龙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在山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有一片美丽的人工湿地。这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百乌翔集,湖水清清。锦鳞游泳,游人如织。湖泊象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城市楼群之间。你也许不会相信,湿地内清澄的湖水,都是城市污水变成的。这美丽的彩云湖,就是过去饱受污染之害的桃花溪的水源之地。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 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2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

“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2012年9月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为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确保《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就实施该确认办法的有关情况要求如下: 一、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是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严格依照确认办法的规定办事。 二、经国家林业局授权,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审批,主要负责受理申报、审查材料、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为国家林业局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提供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组织好国家重要湿地确认的申报工作。同时,按照确认办法的要求,指导申报人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并提出意见。 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是国家林业局决定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意见为正式文件或加盖公章的文字材料。 四、根据确认办法相关规定,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国家林业局将在规定时间内,委派2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供专家评审会参考。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已经颁布,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二年***月***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为规范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工作,加强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要湿地是指功能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即该湿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国家重要意义。 第三条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应坚持生态完整、区域典型、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形成体系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重要湿地的确认。 第二章确认标准 第五条根据湿地区位、规模、功能、属性和效益的重要性,凡符合下列任一款标准可确认为国家重要湿地: (一)某一生物地理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或独特性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或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湿地。 生物地理区划分以1998年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进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评议时采用的中国生物地理分区为准。 典型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所在生物地理区内具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 代表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是所在生物地理区内优势湿地类型

湿地概述

人工湿地定义(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污水流经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简介说明: 人工湿地是由水、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所组成的为处理污水而设计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作用。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方法,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内植物根区的吸收、吸附,微生物的同化、异化及与基质的系统作用完成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根系的输氧,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等复合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COD、SS、N、P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具有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景观效应好等优点。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仍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1)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因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长时间积累而堵塞,降低了湿地的使用寿命;(2)湿地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效率低,总氮去除效果不理想;(3)冬季低温运行处理效果差;(4)受植物根系输氧能力限制,湿地一般较浅,占地面积较大。 复式潜流湿地工艺说明: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主要是针对目前各类人工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而提出的新型湿地技术:主要解决北方高纬度地区低温下湿地处理效果低下、人工湿地短命、总氮难以达标以及湿地占地面积较大问题,实现人工湿地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是将传统潜流湿地床体简单的分为上下两层,在保留潜流型湿地诸多优点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下层厌氧区来创造更加理想的生物反硝化环境,使湿地的总氮去除率得以提高;通过厌氧消化所堵塞的物质,有效延长湿地使用寿命;通过厌氧区的水解功能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为后段湿地提供微生物可利用碳源;床体深度增加和厌氧区的设置提高了湿地增温和保温功能,可实现低温环境下较高的处理效率;增加床体深度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①技术简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从结构上说,是在水平潜流湿地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湿地进水和收水位于同一端,在湿地中间设置隔水层,使水流形成折返流。原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湿地后,首先进入湿地下层区域,进行深度厌氧反应,为湿地系统TN的去除提供了有利的厌氧环境;当污水流至末端,折返流入湿地上层,由于上层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大气复氧,上层DO含量高于下层,使污水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污水经上层好氧环境后,进入砂滤层,进一步拦截污水中的SS,然后通过收水花墙,进入收水槽后经排水管排出。 ②特点: 一、有效解决了人工湿地堵塞问题,延长了湿地使用寿命。 人工湿地的堵塞主要是污水无机物及有机质在湿地前端的积累。在相同有机物总量和总需氧量情况下,拥有高水力负荷与低有机物浓度的床系统和低水力负荷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系

2018年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拥有湖泊1087个,各种独具风格的湖遍布全县,到处湖光潋滟,有“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堪称“天下奇观”,因此还被称为“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达36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总体布局主要划分为:一城、七区、两廊:“一城”即鄱阳湖文化水城,“七区”即汉池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保育区、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青山湖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鄱阳湖文化水城管理服务区等,“两廊”即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 交通线路 鹰潭方向来鄱阳湖:景鹰高速至芦田出口下——经田乐线直达鄱阳县城——沿城北大道——上天鹅大道——最后直线抵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乌金汊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线路 线路一:乌金汊—绿笠峰—竹溪三岛(内青)—小南海—珠湖渔村—白沙洲—龙吼山。(内湖线路) 线路二:白沙洲—香油洲—汉池湖(外湖线路) 线路三:鄱阳湖内湖—白沙洲—香油洲—汉池湖(内外联线) 线路四:鄱阳县城—南口湖 线路五:鄱阳湖公园—(陶侃衣冠冢、荐福寺碑)—土井巷(九剑射东湖)—浮舟寺(湖心孤寺)—永福寺塔—古饶州府文庙—芝山公园(止水池、芝山寺、碧云轩)—沿河路(饶河古码头)—管驿前渔村(宴公庙)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距微山县城中心3公里,总规划占地5万多亩,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周期6至8年。北至新湖东大堤,南到原始生态保护区和猛进渔村,西至旺湖路、爱湖码头(含爱湖三角地带),东至蒋集河。景区以新薛河为轴线,主要包含旺湖景区、新薛河景区、爱湖三角景区。又细分为以下几个景区。 1:亲水绿岛湿地景区 包括森林门户访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雕塑广场.演艺广场.咖啡屋.摄影基地.生态酒店.停车场及红色旅游码头.户外烧烤区、场地绿化.植被种植.果园.景观长廊、驳岸.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建筑小品等景观园林。 2: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 包括水质观测站、湿地研究中心、湖岸广场、浮桥、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 3:观鸟绿洲湿地景区 包括观景木栈道、观鸟亭、观鸟廊、摇橹船航道。浮动码头.特色构架等景观。 4:高楼湿地景区 包括湿地木栈道.观景塔.亲水平台.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等景观5;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 包括停车场.入口广场.水上乐园.湿地研究中心.茶室和服务设施.防浪堤岸.风力发电设施、垂钓中心.湿地花园.荷花塘.观景台.生态旅游1 区等景观。 6: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 7:天然芦苇荡景区(爱湖三角地带)

8:红荷景区 9: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 10: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 11:十字河景区 12:蒋集河景区 整个湿地公园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包括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亲水绿岛景区、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观鸟绿洲景区、红荷景区、天然芦苇荡景区、高楼湿地景区。占地约15000亩,其中陆地7500亩,水面7500亩,投资约3亿元,建设周期约3年。第二期工程包括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占地约100亩,投资3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第三期工程包括十字河景区、蒋集河生态湿地景区,占地25000亩,投资约4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微山湖湿地公园由山东微山湖湿地投资有限公司筹建。公司成立于 2009年10月21日,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及主导产业为旅游服务业和工艺纪念品出售,从业人员500人。微山湖湿地公园工程占地约5万亩,今年工程进度计划为:5月初开始观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的建设,7月底完成。6月初开始访客中心、广场、芦苇荡景区的建设,年底完成。到今年底,共完成观2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红荷景区、亲水绿岛景区、芦苇荡景区四个景区的建设。 微山湖自然湿地既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依托环境优美的微山湖,自然风情和渔乡风情浓郁,而且微山湖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中国荷都、铁道游击队故乡,古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建成必定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中国北方又一道亮丽的旅游风采线。3

湿地知识

【湿地定义】keysersoze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湿地概述】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 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

中国湿地现状

中国湿地现状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二百六十处,总面积达一千六 百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 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 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中 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共约二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 的一半。 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 它们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公布,湖泊、沼泽、河道和湿草甸 面积约200 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约有130 余万公顷,沼泽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主要是毛果苔草沼泽,为腐植质沼泽土,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早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沼泽边缘和 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5--10厘米,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饱和,植被以囊苔草,

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土壤为草甸沼泽土,三江平原河流与沼泽区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和乌 苏里江水系鲤科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地,也是亚洲东北部的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的部分水禽南迁的 必经之地,河流两岸的沼泽和湖滨沼泽是鲤科鱼类繁殖和幼鱼育肥的场所,丰富的维管束植被为鱼类 产卵提供了附着基。该区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若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部分包括在内, 合计有鱼类70-80种左右,重要经济鱼类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类、细鳞鲑、江鳕、乌鳢、黄桑鱼 和许多其它鲤科鱼类,其中的大部分鲑科和鲤科鱼类以该湿地水域和沼泽地为产卵和幼鱼肥育场,并 为水禽等动物的栖息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这些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丹顶 鹤、天鹅等。目前三江平原已经开垦了大量的沼泽化荒地和部分沼泽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珍禽、野兽、鱼类很多,被称为是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现在上述这种荒原现象已不复存在了,生态环境有恶化的现象,如土 壤风蚀和水蚀,水土流失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坏,地方小气候有所变化,由于大面积 围垦,使鱼类失去产卵附着基,产卵、索饵场大面积减少,导致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显著减少。 2. 小兴安岭北坡的沾河和库尔滨河流域湿地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2017)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2017)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2017.12.05 【实施日期】201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 (第4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17年11月3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翠湖湿地公园简介

翠湖湿地公园简介 一、公园全称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二、基本情况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上庄水库北侧,占地面积约157公顷,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2公里,水域面积90公顷,分为封闭保护区、过渡缓冲区和开放体验区。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原生、栽植湿地高等植物348种,隶属于77科229属;野生鸟类16目38科174种;鱼类4目9科20种;两栖动物1目2科3种;爬行动物1目2科4种。开放体验区面积36.2公顷,因地制宜的设计了湿地文化长廊、蝴蝶谷、观鸟阁、蛙声伴客、临湖映眺、观鱼区、湿地植物体验区等景点。 公园坚持生态优先、公益为主,以重在保护、最小干预为管理原则,通过多年来的人工修复和封育保护,逐步形成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诗中描绘的“野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的自然湿地景观。未来还将逐步建成一座集生态、科普、人文、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三、大事记 1、2003年海淀区为保护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了“碧水海淀”工程,并根据翠湖周边特点确定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2、2003年7月,刘淇同志视察时将湿地命名为“北京翠湖湿地公园”;

3、2005年5月20日,经建设部批准正式将公园升级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4、2007年10月,海淀区明确定位湿地公园是注重生态效益的公益性项目而非普通经营开发,进而确定翠湖湿地的建设与管理原则是生态优先、公益事业; 5、2008年3月,翠湖湿地公园一期正式交由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管理,同时成立翠湖湿地公园管理处专门负责公园的各项日常工作; 6、2013年9月,翠湖湿地公园二期开放体验区,面对中小学生开展集科普、生态、人文为一体的主题活动。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二条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第十三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相关知识概述

湿地相关知识概述 湿地相关知识概述 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20世纪中後期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後,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中国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一、湿地的概念 关于湿地的最早论述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开展湿地调查时最早使用了"湿地";一词。1971年2月,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就是《湿地公约》),《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闲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 湿地是具有独立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因此,它同森林和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同时又是陆地上干旱半干旱、森林、湿地和山地四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生态功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湿地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和载体。湿地因为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的循环功能,是人类和万物生命的水源,是江河湖泊的水库,因此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 二、我国湿地的类型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镇湖,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连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青云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区、观鸟亭、珍禽部落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西部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丰富了苏州高新区旅游的构架和内涵,已成为苏州休闲旅游的新地标。作为天然湿地,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

公园,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2011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12个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苏州首家,也是苏州唯一一家通过试点验收并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游湖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变迁,依然保留着一些浓郁的吴地习俗。 祭禹: 每年正月“上昂”、清明“祭禹”及冬季“献鱼头”三期大香信,其中尤以清明祭禹最为隆盛。正月“上昂”,是纪念禹王圣诞和祭鳌求福的祭祀活动。俗传正月初八是禹王生日,吴地有神诞庙会,在庆贺禹王诞辰同时,祈求鳌鱼不要兴妖作怪,同时也祭祀庙内诸神,保佑渔民平安。活动从正月初八开始,持续约半月。清明祭禹,是全湖渔民的公祭,由各香社统一安排实施。香期为7天,前3天祭祀,后4天娱神。冬季“献鱼头”,此时幼鱼已经长大,正是捕涝季节,渔民要将捕到的第一条大鱼献给禹王,表示捕鱼不忘本,祈求禹王保佑渔汛丰收。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删去第二十二条。 十三、将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二条,修改为:“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